“真豪”四萬預算氪金純白配,主流頂配主機上新分享

前言:

對於常喜歡折騰DIY主機的玩家來說,除了保證主機的性能外,除了能保證主機性能的硬件搭配之外,隨着硬件越來越豐富的當下折騰不同搭配不同風格的主機外觀也是種挺考腦力的折騰,又要保證主機的整體協調性,還要根據不同品牌的硬件搭配出來的風格不能太過於混亂,才能讓整套主機更具獨立的風格。這次的採用的14代酷睿I9處理器搭配旗艦RTX4090顯卡外加其他頂配硬件的主機或許不算什麼很“很新奇”純白色調裝機搭配,主機想要更爲突出肯定需要採用主流的RGB主機搭配,但是如何在主流RGB主機裏搭配上更有意思的硬件來撐起這套頂配主機的“另類搭配玩法”?

主機展示:

追求高顏值高性能主機這都是些老生常談的問題了,首先肯定是明確好主機的硬件定位,接着就是硬件與硬件之間是否可以做到合理的搭配來讓爲主機“增色”,最後就是在安裝時跟着主題思路來折騰。純白主機的搭配已經屢見不鮮了,而主流的海景房機箱的特點通常包括大面積的透明側板或全景玻璃設計,讓機箱內部硬件和燈效一覽無餘,如何在這些基礎特色裏面加入能吸引眼球的元素使海景房主機更有特色?這套主機主色調依然是純白色爲主,輔以聯力的旗艦散熱新品四代積木TL LCD正葉反葉風扇來爲主機增色,也揭開了2024年在LCD屏顯產品融合在硬件設計上的“序幕”。

配置:

下面是來看下整機的配置與入手價格,以供大家參考(總價40215元)

處理器:intel 14代酷睿 i9 14900KF               3750中文盒裝

主 板:ASUS ROG MAXIMUS Z790 FORMULA      5350國行盒裝 

顯 卡:Colorful 火神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W OC     16500國行盒

內 存:Galaxy HOF PRO DDR5 7000MHz 16G*4內存                1900國行

固 態:SOLIDIGM P44 Pro 2TB                                                  989京東

機 箱:Lian Li 包豪斯EVO RGB 白色                                          1259京東

電 源:ASUS ROG STRIX 吹雪1000W 金牌全模電源                 1869 京東

散熱器:Lian Li 極圈2代 360 性能版 白色                                 949   京東

風 扇:Lian LiUNI FAN TL-LCD 120                                           3450 淘寶

顯示器:華碩ROG PG27UQR-W超神                                        4199 京東

處理器:i9 14900KF,對比於上一代i9 13900K/KF來說14代酷睿的變化並不明顯,核心(P核和E核)數量和13代是看齊的,或許是13代提升的性能幅度已經差不多拉滿了,在頻率上無論是主頻還是睿頻上i9 14900KF是和i9 13900ks看齊的,所以提升幅度並不明顯。硬要區分的話就是P核心睿頻頻率提升了從13900KS的5.4G提升到5.6G,E核睿頻從4.3G提升到4.4G,內存容量從128G增強到了192G。所以說是否入手上一代更有性價比,還是隻入手新一代的就見仁見智了。

主板則搭配上華碩新推出的純白馬甲主板---ROG MAXIMUS Z790 FORMULA。總感覺這種主板用在常規裝機有點殺雞用牛刀的感覺,畢竟這張主板用在分體水方案上比較合適。


採用全白色馬甲覆蓋也是從Z690開始出現的馬甲覆蓋配色,沿襲FORMULA全馬甲覆蓋的特色之外,白色設計語言是這張主板的特色之一,對比於Z690 FORMULA的細孔LOGO設計,Z790採用的則是協調性更好的鏤空馬甲LOGO設計,讓這塊主板外觀設計上更有自身的特色。

PCIe 擴展方面,提供兩條 PCIe 5.0 ×16 Safeslot 高強度安全插槽,一條 PCIe 4.0 x4 插槽,M.2擴展接口增加到5 個 M.2 接口,最上面可支持 PCIe 5.0 M.2,其餘4組 M.2 接口則爲 PCIe 4.0。稍有不足的就是取消了Z690 FORMULA下置的LOGO發光,不過前後的LOGO設置鋪開面積更大,線條勾勒的LOGO讓整張主板擁有更好的觀感。

對比Z690 FORMULA20+1供電模組(105A)設計,Z790 FORMULA進一步強化了供電,和Z790 DARK HERO主板一樣的供電達到了20+1+2相組供電組合, ProCool II高強度供電接口, 粉末化超合金電感及高質量金屬電容的供電設計,在內存容量方面,這張主板對比Z690和去年出的Z790系列只能最大支持128G的容量增加到了192G簡單總結就是每個內存插槽最大可以支持單根48G容量內存同時插滿使用,最高XMP頻率可以達到8000MHz,這次新款的Z790主板還帶來多項AI優化技術,DIMM Flex是輔助內存做出溫度優化的一鍵優化的軟件,可以說顏值與性能都很在線的一款ROG頂級主板。

顯卡:七彩虹火神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W OC (PS:並不是RTX4090 D版本)。這也是七彩虹一衆產品裏唯一的一款採用純白設計的旗艦顯卡,好像就出了三個型號:4070Ti/4080/4090,剛上市的SUPEER系列也推出了純白火神顯卡,雖然Ultra W OC系列也算是七彩虹旗下的白色顯卡產品,但是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純白散熱馬甲顯卡。所以這款作爲七彩虹的旗艦火神系列所衍生出來的白色版本確實是白色主機其中一款可選擇的顯卡產品。

顯卡頂部的裝飾是標配的兩個不同的裝飾,分別是擁有800*216分辨率的一塊液晶屏“智屏”和RGB的iGame Vulcan三角燈板 ,採用時下最流行的無線模塊化針型拼接觸點設計。不過稍顯不足的就是供電線口離屏幕太近了,所以在接駁線材時會對液晶屏有些許的遮擋。在走線時會過多的暴露,希望後續會有改進版本。

開放式三風扇散熱方案.外觀上銀白色爲主,顯卡散熱風扇旁的裝飾則採用了斜切線穿插設計,並融入了火神系列沿用的三角形元素,在散熱模塊方面,採用的是代號“旋渦(Vortex)”的散熱器,整體鍍鎳並採用真空腔均熱板+熱管+鋁鰭片的結構.熱管總共配置了9根8mm規格的規模,整個散熱模塊均也是採用全白色噴漆。顯卡在供電方面也非常豪華的:24+4(核心+顯存)相供電。顯卡的整體尺寸爲:348.5的長度(含擋板),159.5的高度(含副屏),厚度則爲70.4MM。

內存:影馳HOF PRO DDR5 7000MHz 16G*4。爲了更好的搭配這張純白馬甲覆蓋的主板,在內存的配色上也是經過挑選的,最終才確定選擇了影馳這款旗艦內存產品,4根高頻內存同時拉滿7000頻率的話,個人建議還是使用對內存優化更好的13代或者14代處理器。

在性能上其實是大部分玩家的“真需求”,畢竟一款好的內存條不但擁有養眼的外觀,內在的頻率、時序、顆粒都是普通玩家所關心的。這款內存的顆粒組依然使用的是Hynix A-die 顆粒,這款內存除了同時支持XMP3.0之外,在打開XMP模式下頻率直接拉滿到7000Mhz,而時序參數則爲:CL32-42-42-112,並且電壓維持在1.45V,在頻率上限還可以通過可超頻的主板進行調控來提升內存頻率和時序。

在馬甲設計上依然採用影馳HOF系列內存最“拿手”的金屬電泳白工藝,搭配上品牌白色設計語言,中間的銀色裝飾融合上HOF系列皇冠LOGO讓內存在設計上更有品牌辨識度,內裏PCB也是沿用了HOF系列的白色PCB設計,貫穿銜接整個設計,沒有過多的花俏設計元素,簡潔的外觀帶來不一樣的體驗,讓整個設計的輪廓質感非常的在線,馬甲兩側的銀色側面鏤空式HOF LOGO裝飾是和頂部的RGB燈是並聯的設計,頂部導光部分採用較厚的亞力克透光和包裹式的夾層設計,在燈效全開時不會造成燈珠漏光,這些設計元素和ROG MAXIMUS Z790 FORMULA主板和顯卡的配色很契合,這也是選擇這款內存的原因之一。

固態:Solidigm P44 Pro SSD。因爲這次的主機主要就是爲了工作居多的主機,所以在固態選擇上務求選擇一款擁有穩定持續讀寫能力,容量也必須足夠。這款固態前 Intel SSD 業務而成立的子公司 Solidigm被 SK hynix 收購了之後推出的專門針對遊戲玩家與工作站用戶打造的高階 PCIe 4.0 SSD產品。採用 SK hynix 生產的 Aries 控制器(型號爲 ACNS075),支持 NVMe PCIe 4.0 接口,搭配也是 SK hynix 生產的 LPDDR4 顆粒做爲緩存,以及 176 層的 TLCNAND Flash 閃存顆粒,1TB 的款式僅在單面配置了兩顆內存顆粒,單顆最大容量爲 512 GB。在全盤連續寫入性能上擁有號稱“連續寫入不掉速”,在連續寫入時不會像其他品牌固態造成斷斷續續的寫入斷層。

機箱:聯力包豪斯EVO RGB 白色。作爲聯力包豪斯家族的最新成員,可以看作是聯力包豪斯EVO的優化改良款,經過那麼多代包豪斯的演化和改進聯力對於左右分艙架構已經不斷的改良中,讓其款式更適應不同定位,不同需求等各個不同類型玩家手中的“海景房”箱體。包豪斯O11的推出也颳起了業內對於這種箱體的需求“旋風”,不同品牌也爭相來“卷”起並且從中分一杯這個架構紅利的“羹”。所以市面上現在大多數的同類型箱體產品基本或多或少都有着包豪斯架構的身影。

題外話就不多說了,繼續來看下這款改良版的EVO到底有什麼不同?首先是可以看到聯力包豪斯EVO RGB 版的上下融入了兩根環繞型的RGB內嵌燈條,雖然聯力包豪斯在聯力包豪斯O11 XL ROG聯名款和聯力包豪斯EVO前置面板的夾層裏是設計有燈帶的,但是這種環繞整個箱體的設計的燈條內嵌設計還是首次。

箱體內部的設計可以看作,可拆式的無A柱設計是沿襲了EVO XL,把它比作聯力包豪斯EVO XL的縮小版也是很貼切的,但是比聯力包豪斯EVO內部空間改進了不少,從體積上就可以辨別:EVO XL(522MM*304MM*531.9MM ),EVO RGB(478MM*290MM*471MM),EVO(465MM*285MM*459MM)。所以從內部空間設計和整體體積上就很容易辨別,可以把EVO RGB看作其他兩款型號的中間款式,看來聯力確實把包豪斯系列產品的設計拿捏的非常到位。

機箱散熱設計可以歸結爲:4(420)+3(360)+3(360)的設計,上置最大可以兼容420水冷以及冷排的安裝(包括分體水冷冷排,預留的空間是非常充足的),中間側邊的兼容則是3個14CM風扇已經360冷排,下置和中間的兼容設計是一樣的。全部安裝支架都採用可拆式的模組化設計,無論是安裝冷排又或者散熱風扇都能輕鬆應對,這些特點也歸功於那麼多代包豪斯產品的不斷演化和改良,把一些原有的短板全部補足。

背線部分也是預留了非常充足的空間,無論你是想在側面安裝冷排夾漢堡,抑或是需要足夠的背線空間來走背線以及隱藏背面線材,包豪斯 EVO RGB都能很好的駕馭和滿足不同使用者全方位的需求,要是滿足不了?那麼選擇加大號的XL款吧哈哈哈!

電源:華碩ROG STRIX 吹雪1000W 金牌全模電源。選擇這款電源更多的考慮到整體的配色,假如這樣的頂配主機需要24小時滿載負荷運行的話,個人建議使用1200W以上的大瓦數電源,要是日常不需要過多的滿載負荷使用的話1000W電源是足夠應付這套頂配主機的使用了。雷鷹系列推出以來就是有黑/白雙色可選,這次新款的ATX3.0電源也不例外,從包裝上設計都是圍繞着吹雪系列主題來設計的。

電源正面和背面,正面是鋁製網孔包裹着內置 13.5cm 雙滾珠軸承的軸流風扇,軸流風扇設計具備較小的風扇輪轂以使用更長的葉片,阻隔環則可提高向下風壓。背面是電源的綜合參數對照表,採用主流高端電源的主流的主動式PFC+全橋LLC諧振+同步整流方案設計,全日系電源+多單元組合的全模組設計來確保高效率的供電穩定運行,可通過背面銘牌來了解這款電源的各項參數,最大負載 +3V 22A /+5V 22A 總輸出120W,而+12V 83.3A 最大輸出功率999.6W,總輸出瓦數 1000W。主流高端電源從設計上提高了電源的效率,這樣可以大幅度降低發熱和噪音來提升電源的穩定與可靠性,噪音低於 20dB,通過權威 Cybenetics 實驗室的 Lambda A+ 認證,售後服務也是沿用雷鷹系列的一貫的十年質保。

外觀上和ROG STRIX 雷鷹 AURA 1000W是一樣的,只是外觀色調定位不同,依然採用鋁製外殼風扇設計左右分割設計改成上面分割鋁製白色網罩設計,磨砂面銀白色的框架設計讓整體的設計流線條更有質感。

提供的接口是非常豐富的: 24pin 主供電接口、12+4pin PCIe 5.0顯卡供電接口、並且還加設了通用老款顯卡的6+2Pin PCIe 顯卡供電接口,4+4Pin CPU供電接口*2、5 個 SATA 供電接口、4 個 D 型 4pin 供電接口。爲了更好的支持新一代硬件的供電要求,這款電源引入更爲嚴格的電壓和電流調節準則,並且提供了一個符合40系採用的最新的 ATX 3.0 供電標準接口,附贈一根 16Pin PCIe 傳輸線,高達 600W 的功率爲新的40顯卡提供充足和穩定的電力保駕護航。

這次的新散熱風扇新力軍:積木風扇四代TL-LCD 120 ,作爲今年臺北電腦展亮相的聯力今年最重頭的主打產品,特別是其散熱性能的提升和中間設計的LCD屏給予四代新款積木風扇帶來的不少吸睛元素,估計後續又會繼續成爲其他廠家爭相模仿RGB風扇的“風向標”。(2組3聯包正葉和反葉套裝+1組普通正葉TL-120套裝+單個120正葉套裝,一共7個LCD+3個普通版本的四代聯力積木風扇組合)

外觀算可以說是“復古”了一把,取消了2代和3代的扇葉發光部分,但是外框發光繼續在三代積木風扇無限鏡上進行改良加上融合線條設計,讓整個光帶擁有非常完整的協調性,扇葉迴歸到類似一代積木風扇的一樣的無光性能扇葉設計,但是內框和扇葉面積對比一代要大很多。四個螺絲固定孔位也採用了易拆的可遮擋設計,固定螺絲安裝好後,使用遮擋裝飾貼掩蓋住孔位與螺絲讓整個風扇更爲美觀。

這款風扇最大的特點就是自帶內置的 1.6 英寸 LCD IPS 屏幕,分辨率爲 400 x 400,可聯力 L-Connect 軟件同時開啓各種散熱信息:如 CPU 溫度、CPU 負載、GPU 溫度、GPU 負載和風扇轉速。和個別只能數顯的散熱產品不一樣的是,內置屏幕還支持顯示 GIF、MP4、JPG 和 PNG 文件。LCD 顯示屏可以通過聯力 L-Connect 軟件進行更具個性化的自定義變化,可單獨或者多個串聯同步進行。每個風扇都是有獨立的 26 個 LED 燈,每個燈區上各有 13 個 LED 燈可以通過聯力 L-Connect 軟件來進行數位調控每個燈珠的變化或者是統一的燈珠調控。

風扇性能:120 正葉:風量 (62CFM),風壓 (2.9 MH20),轉速區間 (0,200~1900RPM),噪聲等級 (27 DB (A) ),120 反葉:風量 (54.3CFM),風壓 (2.83mmH20),轉速區間 (0,200~1900RPM),噪聲等級 (31 DB (A) )。四代積木風扇還首次推出了正反葉14CM風扇,在性能參數上也略強於12CM風扇,140 正葉:風量 (68.1CFM),風壓 (3.5 MH20),轉速區間 (0,200~1600RPM),噪聲等級 (28.5 DB (A) )。140 反葉:風量 (64CFM),風壓 (3.1mmH20),轉速區間 (0,200~1600RPM),噪聲等級 (29.4 DB (A) )。在軸承設計方面,四代積木風扇也做出了改良,風扇軸心處的聯力 Logo。風扇採用流體動壓軸承(FDB)周圍採用銅質屏蔽,強化軸承穩固性的同時降低軸承內部摩擦,以此來提高耐久性、穩定性和降噪性三個高性能都要兼顧到的特點。

控制器方面,在供電設計上也做出了調整從三代積木的需要2個SATA供電改爲供電更爲穩定的6PIN GPU供電,這樣也是需要佔用一個顯卡供電接口。其他接口比如同步的5V 三針接口,USB2.0接口,風扇PWM接口。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單個控制器可以同時支持最多 7 個 LCD 風扇,只能接駁在2、3、4的端口一共 3 個 TL LCD 風扇,要是想控制7個以上LCD風扇則需要分開2個控制使用(控制總數爲14把LCD風扇)。假如你想同時使用 UNI FAN TL 和 UNI FAN TL LCD 風扇時也是需要注意數量的UNI FAN TL風扇可以接駁在控制器端口1,其他LCD風扇則是分別接駁在2、3、4端口兩者是可以同時共用一個控制器的,控制器可以最多接駁16個UNI FAN TL(不帶LCD屏幕的四代積木)或者是7把LCD風扇。同時需要接駁多組風扇時,就看自己如何搭配了,在搭配時也需要考慮到控制器供電的問題,還有一點就是要是同時使用2個控制器控制風扇時是需要獨立佔用2個主板上的USB2.0接口,假如你主機上還有另外需要USB2.0供電的接口的設備(比如散熱、顯卡LCD屏幕等)是使用HUB擴展來和控制器共用一個USB2.0接口的,要是使用擴展USB2.0接口時會導致風扇點不亮的情況發生。

這代積木風扇爲了更方便兼容其他設備的需求,在串聯接線口處安排了可以前後互換方位的線材小卡扣,打個比喻比如水冷的冷管接駁處和風扇接口有衝突,風扇接口的線材可以根據方向做出調整,這樣的設計真的挺方便的。

散熱器:聯力極圈2代 360性能版,和其他極圈2代產品一樣搭載了採用了三相馬達的Asetek第八代水泵,可在全滿速的提供3600 RPM 的高速水泵轉速,提供更爲穩定的水流流量和更爲靜音和安靜的運轉性能,與第七代相比,可提供2°C/100W的效能提升。冷頭外觀採用了無限鏡和2.88寸LCD屏幕兩種冷頭設計可供選擇。

外框則採用加密的密封設計,在儘量不加大冷頭體積設計上,優化了內部空間設計,讓Asetek第八代水泵能在最有效的運轉中給處理器進行散熱循環。360°旋轉的45度旋轉接頭,而不像其他產品的接口處都是已經固定在一個角度上,所以這個設計讓安排管道路徑以及進行安裝時是不受到角度的限制,類似於分體水冷萬向接頭的作用,把分體水冷接口的設計轉移到一體水冷設計上,這個巧妙的接口設計,可以大大解放冷管在安裝時角度受限,360度旋轉接頭,輕鬆調整管道的方向對於不同硬件的安裝需求更爲靈活。

安裝細節:

分艙架構的優勢體驗就是在於安裝體驗上,硬件安裝區間上並沒有過多的阻擋讓每個區域都能最大化利用,當然了並不是每款海景房都可以最大化的利用空間,甚至有些產品還會處處受限,這些就是隻得其形而不得精髓(要是得其形就必須提升成本這個也可以理解的)。聯力包豪斯系列畢竟經過那麼多代產品的迭代,所以在空間利用上是越來成熟,這次的改良款EVO也是儘量把體積縮小的同時,把兼容性和架構可玩性做出優化所以在安裝體驗上擁有更好的體驗,包豪斯EVO系列可以既對常規裝機規劃的很好,又在更深一層的分體水主機也有着很好的兼容優化。

這款機箱最大的安裝優勢就是在設計上採用的高低位模式的設計,用個最普通的比喻:常規裝機因爲受到配件的體積設計,在安裝後主機內部會常常因爲“剩餘空間”利用不上,會讓整個主機造成一種視覺非常空蕩的感覺,這時候就可以利用上機箱的高位模式,通過調整箱體的銅柱來進行安裝位置的“移動”讓普通的硬件得到一個更舒適的安裝體驗,又不會因爲內部太大而造成一種間距之間離的過於明顯的“安裝距離差距”的不美觀,要是想安裝大型的硬件,比如體積更大的厚冷排,夾漢堡散熱安裝甚至是用分體水冷方案來“填滿”主機的內部空間的話可採用低位模式安裝,也不需要擔心因爲低位模式兼容的是否會出現什麼兼容問題,因爲在設計上就爲了不同的受衆羣體考慮到了,這就是一款優秀箱體該有的表現。

從最直觀的安裝上可以看到,主機內部的兼容性是非常舒適的,不管是選擇哪種形態的主機選擇,O11D EVO RGB都可以給予最好的安裝兼容來突顯其位移,避讓的設計優勢。與011D EVO不同的是011DEVO RGB的頂部風扇支架現在支持在不拆卸的情況下直接安裝冷排,操作上更爲簡便。中間位的散熱支架其中側面風扇支架支持左右上下四種方向180°翻轉,由此帶來了四種安裝方案,可根據進/出風或其它需求自由選擇,支架可以利用反正翻轉的模式來增加可以採正常或反向模式安裝側邊支架,讓GPU的風扇與散熱器能得到些許間隙。在正常模式中,前後位移設計,前者距離顯卡83.2mm,後者113.7mm,根據冷排厚度選擇安裝位置。

顯卡安裝部分也是可以採用三種模式:常規安裝,側邊吊裝(配件包標配顯卡吊裝支架),豎裝(延長支架需要另外購買是和EVO/EVOXL/vision三個型號是通用的)。顯卡承重部分可以參考上面的配件包裏的隱形顯卡支架配件,畢竟這代頂級顯卡的體積和重量還是有分量的,使用上顯卡支架來承重個人覺得很有必要。

大體的安裝在改良後得到更好的優化,在細節設計上也是非常到位,比如底部的機箱I/O位是可以分3個不同方位來進行調整了,並且在配件包內附贈了單獨的I0面板選配件011DE-3XV2/011DE-3WV2,滿足對面板接口有更高需求的用戶。前置網孔面板可以替換玻璃面板,隱形顯卡支架等等附加配件可供使用,在整理線材部分可拆卸的推拉式遮線板、電源倉後部15mm突出的配有線材軋帶的理線空間,以上這些表述證明了這款擁有更多的可選擇安裝功能。

性能表現:

在上述的主機展示和硬件介紹和安裝細節上佔用了較多的篇幅了,在性能測試上就抓重點把CPU和顯卡這兩項對主機性能有着重要影響的部分做個比較籠統的測試:通過CPU-Z的性能測試,R23和R24還有3D MARK的對於CPU多核心/單核心的測試放出來讓大家做個參考,其實13代和14代兩代CPU在性能上真的很難拉開多少性能差別,這裏就不多做介紹了,看實測圖就足以證明了。


顯卡性能以及綜合性能方面肯定是3D MARK的各項基準測試來做參考更爲專業和全面。4K分辨率的DX11和DX12測試,DSLL測試,光追性能測試等等都在下面了,方便大家做個參考。

總結:

又到了裝機總結時間,最後主機整體出來的效果還是很滿意的,要不是主板的USB2.0接口不夠,這套主機可以完全折騰爲全LCD屏顯的效果應該會更好,比如散熱、顯卡、風扇都是有LCD屏顯功能的。特別是聯力這款四代積木風扇確實讓整個主機的檔次又有大幅度的提升,要是能解決USB2.0可以使用擴展的話那這次裝機就更完美了。這次裝機也不玩那麼多的花俏調整顏色活了,直接最耐看的白色爲主配色就足以表現出這套高配主機的顏值所在了。再談下一些小遺憾,比如多樣化的組合安裝展示,還有一些可玩性更高的實用安裝展示都因爲考慮到文章的篇幅問題就放棄了,怎麼說呢?總覺得這次裝機總是覺得有些不算完美的一次裝機,因爲在裝機時有很多重點的地方沒有想表達的特點沒有表達到位。希望這次與以往裝過的高端主機能找出不同的玩法纔是本文的核心。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