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尺寸+雙接口+10Gbps速率!移速逸V Pro雙口固態U盤上手實測

前言:

記得在2022年的時候,小夥伴還用着我幫他DIY的SATA移動固態硬盤,而我卻早早的用固態U盤,不但容量達到了512GB,讀寫速度也達到了500MB/s,最關鍵的是體型很小巧,還帶USB-A和Type-C雙接口,便攜性完全秒殺SATA移動固態硬盤讓,爲此也讓小夥伴唸叨了許久。

不過在去年隨着M.2固態的全面普及,我也幫小夥伴DIY了的一個M.2移動固態硬盤,尺寸比起之前的SATA移動固態硬盤小一半,速度也翻倍,帶寬達到了10Gbps。然而,最近我聽說市面上出現了速度達到了1000MB/s的固態U盤,爲了能讓小夥伴再次投來羨慕的目光,於是我也搞了一個,這款產品就是移速逸V Pro雙口固態U盤。

開箱+外觀介紹:

外包裝的設計上,移速逸V Pro雙口固態U盤走的是很潮的路線,大尺寸的字符和產品的渲染圖包裹了整個外包裝,也讓人一眼就能瞭解這款產品的賣點,尤其是下方的1000MB/s的速度標識。

開箱分爲了雙層設計,上方爲U盤,下方則是產品上手指南。

在外觀設計上,移速逸V Pro雙口固態U盤與市面上的一些雙接口固態U盤基本上採用同一種設計風格。

比如將移速逸V Pro雙口固態U盤對比我之前使用的愛國者固態U盤,雙方的設計就可以用異曲同工來形容。

比如雙方的外殼採用的是鋅合金材質,全金屬設計不但手感細膩,堅固耐摔,還能起到很好的散熱效果。再加上USB-A 3.2 Gen2與Type-C接口都是採用的磁吸翻蓋設計,不但能有效的保護接口,也不容易丟失。

當然,移速逸V Pro雙口固態U盤對比傳統的移動M.2固態硬盤,其尺寸也要小了三分之二以上,優勢非常明顯,攜帶自然也會更方便。

最關鍵的是小巧的尺寸結合USB-A與Type-C雙接口,在一些手機、平板等使用Type-C接口的設備使用都會很方便。

比如我自己的摺疊屏手機vivo Fold 2,打開OTG功能就很輕鬆的識別到U盤,可通過文件管理讀取到U盤中的文件等信息。

同樣,在筆記本、平板電腦等使用環境下,移速逸V Pro固態U盤的USB-A接口也會帶來更強的兼容性。

性能測試:

這次性能測試是使用我最新打造的intel酷睿14代主機,具體配置如下:

CPU:intel i7 14700K

主板:微星MPG Z790 Edge Ti Max WiFi

內存:影馳HOF PRO DDR5 7000MHz 16Gx2

硬盤:宏碁掠奪者GM7 4TB

顯卡:影馳20週年款RTX 4070

機箱:微星MPG氪金槍3

電源:微星MPG A1000G

顯示器:微星MPG321UR-QD

同時,爲了獲得更好的性能體驗,需要在硬件設備管理器中將策略選擇爲更好的性能。

先通過CrystalDisklnfo軟件查看接口與標準,移速逸V Pro雙口固態U盤的接口爲UASP,標準爲ACS-2 / ATA8-ACS version 4c,並支持S.M.A.R.T.硬盤狀態檢測預警、NCQ原生命令隊列、TRIM等功能。

AS SSD實測,順序讀寫速度爲984.76MB/s,順序寫入爲904.35MB/s,4K隨機讀取爲21.66MB/s,寫入爲69.97MB/s,得分達到了771分,可能是因爲速度翻倍的原因,其得分要比一般的SATA固態高一些。

CrystalDiskMark測試成績會比AS SSD高一些,顯示順序讀寫速度爲1058.95MB/s,順序寫入爲969.04MB/s,4K隨機讀取爲27.65MB/s,寫入爲73.95MB/s。

ATTO測試,平均寫入速度達到了972MB/s,讀取速度達到了1063MB/s。

爲了測試移速逸V Pro雙口固態U盤的緩存以及會不會掉速,通過HD-TUNE進行了200GB的文件基準測試,顯示寫入到130GB的時候會出現掉速,速度會下降到100MB/s左右;好在讀取速度非常平穩,幾乎是一條直線,保持在1011MB/s。

至於溫控表現,在室溫17℃的情況下,進行多輪CrystalDiskMark測試,顯示移速逸V Pro雙口固態U盤的正面最高溫度爲45.7℃,反面最高溫度爲50℃,稍稍有點燙手,但好在並沒有因爲高溫掉速。

至於價格方面,移速逸V Pro雙口固態U盤 512GB的售價是299,1TB在600元左右,在目前1000MB/s速度的固態U盤中性價比是最高的。並且它的價格也基本上與市面上的M.2固態價格持平(誰讓現在固態漲了不少),綜合來看會比自己組裝M.2移動硬盤還便宜一些。

所以需要裝很多文件(比如大容量的演示PPT)並需要快速讀取的用戶,可以換掉自己DIY的M.2移動硬盤了,移速逸V Pro雙口固態U盤無論是便攜性還是速度都完勝。

測試平臺介紹:

這裏也簡單介紹下讓小夥伴垂涎欲滴的主機。首先處理器是i7-14700K,它可以說是14代中最不“擠牙膏”的產品,因爲比上一代i3-13700K多了4個小核,現在散片的價格還不錯,有需求的小夥伴可以入手。

主板選用的也是新一代Z790主板——微星MPG Z790 Edge Ti Max WiFi。該主板對比之前的產品無論是外觀、還是功能上都進行了更新。尤其是支持Wi-Fi 7和PCIe5.0,同時內存超頻性能也達到了大幅度提升。

內存方面,我用的是影馳HOF Pro 16GB*2 7000MHz,一般都是直接超頻到7800MHz上使用。

散熱器方面,爲了壓制住i7-14700K,我用的是散熱器是微星MEG CORELIQUID S360,該水冷屬於微星的旗艦級水冷,主打就是極致性能。搭載了微星自家的MEG SILENT GALE P12 PWM降噪風扇,最大轉速爲2000RPM,最大風壓爲2.21mmH2O,最大風量56.2CFM。

同時,微星MEG CORELIQUID S360的水冷頭也是比較有創意的,內部除了一個6mm的下壓風扇,還搭載了一個2.4英寸屏幕,可以自定義圖片、視頻,還顯示CPU頻率、溫度等信息,設計成動畫表情包後非常有喜感。

電源方面我一直都是使用微星的旗艦級電源——MPG A1000G PCIE5。該電源基於最新的ATX3.0標準打造,擁有最新的12VHPWR接口,單線支持最大600W功率輸出,之前用該電源測試過RTX3090Ti、RTX4090等一系列顯卡。

機箱方面選用的是微星氪金槍3,該機箱定位爲中塔機箱,機箱出廠就是滿配狀態(4個ARGB風扇+ARGB顯卡支架),內部還帶有ARGB HUB,方便用戶接入更多的ARGB設備,喜歡光污染的小夥伴非常推薦。

並且該機箱的I/O接口非常全面,頂部的USB 3.2接口速率爲5Gbps,搭載的Type-C接口速率爲10Gbps,所以移速逸V Pro雙口固態U盤直接在機箱上就可以獲得最佳的使用體驗。

總結:

經過上手體驗,不難發現移速逸V Pro雙口固態U盤就是一個可以替代傳統M.2移動固態硬盤的產品,在速率上保持10Gbps的出色讀寫速度,同時還擁有雙接口加持,無論是兼容性還是便攜性都要超越後者;再加上不錯的價格以及5年只換不修的質保政策,非常推薦個有需求的小夥伴入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