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屬良心 加量不加價 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首測

大家好,我是黃昏百分百,在RTX 4060首發半年之後,英偉達終於發佈了半代升級的RTX 40系 SUPER顯卡,分別是RTX 4070 SUPER、RTX 4070 Ti SUPER與RTX 4080 SUPER。

很榮幸再次獲得英偉達與七彩虹的聯合邀請,參與到RTX 4070 SUPER顯卡的媒體首測中來,我拿到的是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顯卡,剛好七彩虹推出了iGame Ultra Family系列產品,即全家桶,所以本次會使用全套的iGame硬件平臺來進行測試。

今天我便會與各位一起看一看RTX 4070 SUPER這款半代升級的顯卡,性能提升是否明顯,是否真的加量不加價。好了,廢話不再多說,我們開車吧。

溫故知新的NVIDIA Ada架構簡介

▲GeForce RTX 40 系列顯卡已經正式發佈了一年多,大家對其採用的NVIDIA Ada Lovelace 架構已經比較瞭解,不過NVIDIA畢竟也有半年沒有發佈新款顯卡,這裏我還是簡單爲大家總結一下ADA架構相對於NVIDIA前代安培架構所擁有的優勢吧:

● 全新的流式多處理器(Streaming Multiprocessors,SM)擁有相較前代2倍的能效比,換句話說,在性能巨幅提升的同時,RTX 40系顯卡更加省電,發熱更低了,相信這點用了RTX 40系顯卡的各位都能有所體會。

● 第四代 Tensor Core與Optical Flow大幅加快了 AI 技術的變革,對我們最直觀的便是由AI加持的DLSS 3潛在幀生成技術的應用。

● 第三代 RT Core相較於第二代 RT Core,光追性能得到了翻倍的提升,讓遊戲畫面變得更加真實。

● 全新的緩存系統,Ada架構超大容量的L2緩存使得核心在L2緩存中尋找數據時的命中率大幅提高,進而降低了讀取顯存中數據的需求。因此顯卡對於顯存位寬與總帶寬的需求大幅減小,同時還進一步提升了RTX 40系顯卡的能效比。

● 着色器執行重排序 Shader Execution Reordering (SER)技術使得光線追蹤的效率最高可獲得翻倍的提升。

● 獲得AI加持的DLSS 3.5技術所擁有的光線重建功能在大幅提升畫面質量的同時,還進一步提升了遊戲的幀率。

● RTX 40系顯卡支持AV1硬件編碼加速,大幅提升了視頻創作者的工作效率。

● NVIDIA Studio驅動對於3D渲染,視頻剪輯以及視頻串流有着非常棒的優化。

嗯,相信大家對以上內容都比較熟悉了,我這裏就不再多說,還是早點進入顯卡參數介紹與性能測試吧。

RTX 4070系列顯卡參數簡介

▲隨着英偉達發佈RTX 4070 SUPER 與RTX 4070 Ti SUPER兩款新顯卡,RTX 4070系列便擁有了4個級別的顯卡,性能從高到低分別是RTX 4070 Ti SUPER、RTX 4070 Ti、RTX 4070 SUPER 、RTX 4070。

本次的主角RTX 4070 SUPER參數位於RTX 4070 Ti與RTX 4070之間,擁有7168個CUDA核心,基礎頻率1.98GHz,加速頻率2.48GHz,顯存方面,其與RTX 4070 Ti和RTX 4070均一致,爲12GB的GDDR6X顯存,顯存位寬爲192位。

從參數上看,RTX 4070 SUPER在CUDA數量上達到了RTX 4070 Ti的93.3%,僅在顯卡頻率和功耗上有一定差距,性能上應該很很接近RTX 4070 Ti了。

而性能測試將在一週後接近的RTX 4070 Ti SUPER則擁有8448個CUDA核心,同時顯存也與RTX 4080級別一致,爲16GB的GDDR6X,顯存爲256位。

RTX 4070 SUPER & RTX 4070參數對比與測試平臺簡介

顯卡參數簡介

在測試正式開始之前,我先短暫介紹一下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顯卡的參數,並於RTX 4070顯卡進行參數對比。

▲除了本次的主角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顯卡,本次測試還使用了性能對照的iGame GeForce RTX 4070 Advanced OC顯卡。雖然英偉達官方測評者指南建議對比RTX 2070、RTX 3070與RTX 3090顯卡,不過我手頭沒有那幾款顯卡,所以個人決定使用RTX 4070作爲對照組,而在後續的RTX 4070 Ti SUPER中,我將會添加RTX 4070 Ti作爲對照組,到時候,我將會提供全部RTX 4070系列顯卡的性能橫向比較。

▲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與iGame GeForce RTX 4070 Advanced OC顯卡的參數對比如圖所示,因爲多數參數在上文已有提及,這裏就不再贅述了,簡單而言,RTX 4070 SUPER 是一款2K分辨率下“完美平衡”的顯卡,這裏簡單強調一下這款顯卡的核心賣點:

•出色的遊戲性能與能效比,遊戲性能超 RTX 3090,打開DLSS 3之後,其幀率可以達到RTX 3090的1.5倍,而功耗卻只有 RTX 3090 一半;

• 568 TOPS AI算力,AI性能得到了保證,同時配合着親民的售價,是 AIGC (生成式內容)的性價比首選顯卡;

• 相較於RTX 4070而言,CUDA 核心數量提升了21%,生產力相關性能也得到了對應的提升;

測試平臺簡介

▲本次使用的測試平臺,是基於七彩虹最近主推的iGame全家桶平臺進行定製化打造的iGame Ultra Family,除了CPU來自intel之外,其餘產品均來自七彩虹,且基本上都是使用高端子品牌iGame,可以說是信仰滿滿。

▲這裏請允許我感嘆一句,近些年七彩虹的品牌拉力越來越高,因此,在iGame幻境之眼電競整機系列大受歡迎之後,iGame首次推出即可選購整機又可自行選擇硬件自行DIY裝機的 iGame Ultra Family硬件系列,其產品包括顯卡、主板、內存、機箱、電源、水冷、風扇,其中的電源、水冷、風扇應該是首次使用iGame LOGO,可以說iGame的血統越來越純了,我本次我使用了以上全部硬件,並使用了i9-14900K CPU 旗艦級CPU來進行裝機。

▲其餘硬件我放在文末進行介紹,這裏單獨把本次主角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顯卡放在前面進行介紹。Ultra系列是價格最親民,最受消費者歡迎的iGame顯卡,RTX 40系iGame Ultra顯卡採用了波普(pop)藝術風格,顯卡的正面顏色會在不同的觀看角度改變,十分具有青春活力。

▲其金屬背板的粉色ULTRA字樣與其側面的ULTRA LOGO燈交相呼應,背版右側的開孔更利於風道流通。

▲顯卡側面的ARGB燈板採用了多銳角形成的漫畫特效,燈光透過數個整齊排列不同大小的波點元素照射而出,展現與衆不同的波普燈效,虹鍍面 板將展現非同尋常的視覺觀感,會隨着光線的變化而出現不同效果。

RTX 4070 SUPER & RTX 4070 遊戲性能測試

3D MARK Time Spy

▲3D MARK專爲DirectX 12設計的Time Spy是一個DirectX 12 基準測試,支持原生新的API 功能,如異步計算,顯式多顯卡適配器技術和多線程,測試分辨率爲2K。

▲經實測,在3D Mark Time Spy中,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的總分爲22219分,顯卡得分爲21933分,其中,顯卡測試1平均幀率約145 FPS,顯卡測試2平均幀率約124 FPS,均能很好滿足2K 160Hz主流小金剛電競顯示器對遊戲幀率的需求。

▲而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Advanced OC的3D Mark Time Spy總得分爲19410分,顯卡得分18764分,其中顯卡測試1平均幀率約123 FPS,顯卡測試2平均幀率約107 FPS,同樣很流暢。

在3D Mark Time Spy的測試中,RTX 4070 SUPER的得分比RTX 4070 高出16.9%,兩塊顯卡在DirectX 12 遊戲中的2K分辨率表現均很不錯。

3D 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緊接着,我們測試一下DirectX 11遊戲的表現,先用Fire Strike Extreme 來測試一2K分辨率的表現,Fire Strike 是一項適用於高性能遊戲電腦和超頻系統的 DirectX 11 基準測試。即使對於最新的顯卡而言,Fire Strike 測試也非常嚴苛。

▲在3D Mark Fire Strike Extreme中,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的總分爲25595分,顯卡得分爲25943分,其中顯卡測試1平均幀率約141 FPS,顯卡測試2平均幀率約94 FPS,均很流暢。

▲而RTX 4070的3D Mark Fire Strike Extreme總得分爲21706分,顯卡得分22031分,其中顯卡測試1平均幀率約121 FPS,顯卡測試2平均幀率約79 FPS,遊戲的流暢度也能夠得到保證。

在3D Mark Fire Strike Extreme的測試中,RTX 4070 SUPER的得分比RTX 4070高出17.8%,兩塊顯卡在DirectX 11 遊戲中的2K分辨率表現也都可圈可點。

3D Mark Fire Strike

▲雖然兩塊顯卡在英偉達的定位均爲2K分辨率的遊戲卡,不過我還是對渲染分辨率1080P的Fire Strike進行了測試。

▲在3D Mark Fire Strike中,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的總分爲42031分,顯卡得分爲51287分,其中顯卡測試1平均幀率約242 FPS,顯卡測試2平均幀率約207FPS,看來,這款顯卡也適合搭配1080P 240Hz的顯示器去遊玩一些對幀率有很高要求的競技類遊戲。

▲而RTX 4070的3D Mark Fire Strike總得分爲38308分,顯卡得分44931分,其中顯卡測試1平均幀率約217 FPS,顯卡測試2平均幀率約178 FPS,表現同樣不錯。

在3D Mark Fire Strike 的測試中,RTX 4070 SUPER的得分比RTX 4070 高出14.1%,兩塊顯卡在1080P下的表現都很不錯。

《賽博朋克2077》 Benchmark

▲《賽博朋克2077》一直走在支持新顯示技術的最前沿,其是最早支持英偉達光線追蹤:超速(Overdirve)畫質的遊戲之一,也是最早支持DLSS 3.5,DLSS 光線重構功能的遊戲之一,我們會使用其內置的Benchmark進行測試,我在2K分辨率下測試了兩組畫質,分別爲遊戲預設的光線追蹤:超速(Overdirve)畫質與光線追蹤:超級畫質。

▲在光線追蹤:超速(Overdirve)中,開啓DLSS 3與DLSS光線重構後,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能夠提供100 FPS的平均幀率。

▲在同設置下, RTX 4070的平均幀率爲87 FPS。

▲而在光線追蹤:超級畫質中,開啓DLSS 3時,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能夠提供140 FPS的平均幀率。

▲在同設置下, RTX 4070的平均幀率爲112 FPS。

在光線追蹤:超速(Overdirve)與光線追蹤:超級畫質中, 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相較於RTX 4070的幀率提升分別爲14.9% 與25.8%,可以說提升還是非常明顯的,所以說,電子產品基本上還是遵循“早買早享受,晚買有折扣”的規律的,一直想要裝機卻遲遲沒有下手的朋友,可以趁着這一輪SUPER顯卡的首發,打造屬於自己的高性價比機型了。

《F1 22》 Benchmark

▲雖然《F1 23》已經出來了,不過 《F1 22》還是很值得測試的,它支持NVIDIA DLSS和光線追蹤不透明反射、光線追蹤透明反射、光線追蹤環境光遮蔽和光線追蹤陰影與幾項光線追蹤技術,同時還支持DLSS 3並內置了Benchmark。

▲在2K分辨率,預設最高畫質下,開啓DLSS 3 平衡模式後,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能夠提供225 FPS的超高平均幀率,十分適合最近價格逐步下探的2K 240Hz顯示器。

▲同設置下,RTX 4070可以提供198 PFS的高幀率同樣十分流暢。

在《F1 22》中,兩款顯卡的表現都很不錯,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 的平均幀率比RTX 4070 高出13.6%,且最低幀率也提升了19 FPS,因此,個人覺得RTX 4070 SUPER的性能提升還是能很大程度上提升遊戲體驗的。

《F1 23》 Benchmark

▲上面的測試的遊戲基本上都支持或即將支持DLSS 3技術,這裏我還測試了幾款僅支持DLSS2技術的遊戲。因此,我這裏也使用了4個目前尚不支持DLSS 3,僅支持DLSS 2的遊戲進行測試。

衆所周知,F1賽車、NBA、FIFA這種遊戲都屬於年度換皮,EA的《F1 23》也已推出,其光線追蹤效果提升明顯,不過目前只支持DLSS 2,官方承諾會在後續的更新中添加DLSS 3的支持(UI 選項都做好了),所以本次測試爲2K分辨率,預設超高畫質,DLSS平衡模式。

▲此時,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能夠提供144 FPS的高平均幀率,剛好適配2K小金剛顯示器,且獲得DLSS 3支持後,遊戲的幀率會進一步大幅提升。

▲同設置下,RTX 4070可以提供123 PFS的高幀率同樣十分流暢。

在《F1 23》中,兩款顯卡的表現也都不錯,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的平均幀率比RTX 4070 高出17.1%,且最低幀率也提升了19 FPS,個人在這裏強調一下,最低幀率,或者1% Low幀率的提升,對決定遊戲勝負,有着很重要的影響。

《古墓麗影:暗影》BenchMark

▲緊接着便是EPIC與Steam都有送的《古墓麗影:暗影》,支持DLSS 2與光線追蹤,測試參數仍爲2K預設最高畫質,DLSS平衡模式。

▲此時,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的平均幀率爲252 FPS,流暢度沒得說。

▲同設置下,RTX 4070可以提供223 PFS的高幀率,同樣十分流暢。

在《古墓麗影:暗影》中,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 的平均幀率比RTX 4070 高出13%。

《看門狗:軍團》

▲《看門狗:軍團》是育碧的3A大作,我是之前Sterm打折時45元即可入手的。因爲其同時支持DLSS 2.0與光線追蹤,更內置非常詳盡BenchMark,自然是遊戲性能測試的必備軟件之一了。

▲測試參數如下,2K分辨率,最高畫質,最高光線追蹤,DLSS 平衡模式。

▲此配置下,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可提供107 PFS的高幀率。

▲而 RTX 4070可提供92 PFS的高幀率。

在《看門狗:軍團》中,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的平均幀率比RTX 4070 高出16.3%,提升同樣很明顯。

《地鐵:離去 加強版》 Benchmark

▲《地鐵:離去》是全球首款支持RTX光線追蹤的遊戲,由4A Games開發,因爲其自帶功能選項非常齊全的BenchMark,成爲了衆多裝機愛好者們必備的跑分神器。其更新後的加強版支持全新光線追蹤技術與DLSS 2.0,是一個很不錯的跑分遊戲。

▲經實測,在2K分辨率,最高畫質,DLSS 2平衡模式下,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平均幀率爲99 FPS。

▲同畫質下,RTX 4070的平均幀率爲85 FPS,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 的平均幀率比RTX 4070 高出16.4%,提升同樣很明顯。

其它5款遊戲的性能測試與遊戲測試總結

上面測試的遊戲均內置了Benchmark,測試起來比較方便,這裏我還測試了其餘5款並未內置Benchmark,但是非常好玩的遊戲。

5款遊戲均開啓最高畫質,同時開啓DLSS 平衡模式,通過FrameView軟件進行幀率監控,這裏我便通過一張柱狀圖來總結這兩塊顯卡在5款遊戲中的表現吧。

▲在實際測試中,除了在《暗影火炬城》中兩款顯卡的表現幾乎一致,其餘幾款遊戲中,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的平均幀率均比RTX 4070 高出10%以上。

在以上諸多遊戲的測試中,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 的平均幀率基本上都比RTX 4070高出15%左右,可以說,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性能能夠獲得如此高的提升,這個半代升級可以說是十分的良心,個人對SUPER顯卡的表現,還是很認可的!

RTX 4070 SUPER亦可當作生產力工具使用

英偉達 NVIDIA的顯卡在生產力方面一直表現極爲優秀,無論是CUDA運算還是渲染能力,都具有着十分明顯的領先地位,而RTX 4070 SUPER搭載了12GB的GDDR6X顯存,只要不是處理極爲佔用顯存的大型渲染工作,還是可以很輕鬆的應付的,這裏便爲大家呈現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 的生產力測試環節。

V-Ray 6 Benchmark 測試

▲首先我們使用V-Ray 6 Benchmark進行測試,CHAO最近將旗下的V-Ray Benchmark進行了大版本更新,由V-Ray 5 Benchmark 升級到了V-Ray 6 Benchmark。其無論是在功能上還是UI界面上,均得到了大幅優化。

V-Ray 6 Benchmark內置了3個測評項目,分別爲用於測試CPU的V-Ray測試,可以同時測試CPU與GPU的V-Ray GPU CUDA,以及考驗顯卡RTX渲染功能的V-Ray GPU RTX測試。本次測試中我們只測試V-Ray GPU CUDA測試的單GPU模式與V-Ray GPU RTX測試。

▲在V-Ray GPU CUDA的測試中,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得分3551分。

▲而RTX 4070的V-Ray GPU CUDA得分爲2921分。

▲在V-Ray GPU RTX的測試中,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得分4961分。

▲而RTX 4070的V-Ray GPU RTX得分爲4064分。

得益CUDA數量與第三代Ada RT 核心數量的增加,RTX 4070 SUPER在CUDA渲染與RTX渲染上的得分分別相較於RTX 4070提升了21.6%與22%,RTX 40系顯卡本就很高的生產力性能獲得了進一步明顯提升。

OctaneBench benchmark 測試

▲OctaneBench是目前最流行的GPU渲染基準測試之一,其內置了一系列渲染測試,這裏我同樣分別進行了RTX 4070 SUPER與RTX 4070 的渲染性能測試。

▲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總得分723.31分。

▲RTX 4070得分658.22分。

RTX 4070 SUPER 的表現相對RTX 4070提升了10%。

Blender Open Data benchmark 測試

Blender是一款開源 3D 創建套件。它支持3D 建模、動畫、視頻編輯等諸多功能,同時支持NVIDIA RTX 渲染OptiX AI 降噪。

而Blender Open Data Benchmark將進行monster、junkshop、classroom三個場景的渲染測試,以比較RTX 4070 SUPER與RTX 4070間的生產力性能差距 。

▲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在monster、junkshop、classroom三個場景的得分分別爲3348,1558,1625分。

▲RTX 4070 在monster、junkshop、classroom三個場景的得分分別爲2813,1342,1436分。

在三組測試中,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 的得分相較於RTX 4070分別提升了19%,16%,13%。

Arnold光線追蹤渲染測試

Arnold 由Autodesk開發,是一款先進的光線追蹤渲染器,專爲滿足長篇需求而構建,其擁有可用於Maya、3ds Max、Houdini、Cinema 4D、Katana、Softimage的引擎,本次測試將使用可獨立運行的Arnold Maya引擎來測試,這樣作爲測試者,我就無需安裝Maya軟件了。


▲在渲染測試中,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用時約26秒。

▲RTX 4070 用時約31秒。


▲另外,我還測試了CPU的渲染性能,畢竟intel 酷睿i9-14900K也是目前最強的民用級CPU了。i9-14900K的渲染用時約爲1分51秒。

▲這裏,爲了讓渲染性能對比更直觀,我做了一個圖標,可以看到,相較於i9-14900K超長的用時,RTX 40系顯卡在渲染上的性能優勢體現的淋漓盡致,其中,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用時僅約26秒,是RTX 4070的83.9%,是i9-14900K的23.4%,換句話說,RTX 4070 SUPER的用時甚至比i9-14900K用時的四分之一還要低!

AI 繪圖測試

▲除了遊戲,近兩年以Stable Diffuision與CHATGPT爲代表的生成式AI爆發式的發展,也使得AI離我們越來越近,而在2023年,AI發展迅猛並快速普及。

▲前段時間,NVIDIA還爲Automatic1111 Stable Diffuision針對Stable Diffisiontion和SDXL Turbo模型提供Tensor RT加速,最高提升60%的性能提升,在Stable Diffuision等生成式AI的表現上,GeForce GPU的優勢之大可以說是遙遙領先!本次的AI繪圖測試也將重點測試SDXL Turbo模型對AI繪圖性能的提升。

▲首先使用SDXL Turbo模型並提供Tensor RT加速,測試的提示詞爲:epic space battle over a water planet, many ships, cinematic lighting, Depth of Field, hyper-detailed, beautifully color-coded, 8k, many details, chiaroscuro lighting。

▲其它參數爲:

採樣方法:Euler a;

迭代步數:50;

圖片寬度:1024;

圖片長度:1024;

總批次數:10;

單批數量:1;

▲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用時爲1分48秒,既每分鐘生成5.6張圖。

▲其餘參數保持不變,僅使用SDXL Turbo模型但是不開啓Tensor RT加速,再次生成一組圖片來試試。

▲此時,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用時爲2分45秒,既每分鐘生成3.6張圖。

可見,使用SDXL Turbo模型,同顯卡,同參數下,開啓Tensor RT加速可以爲RTX 4070 SUPER提升約三分之一的AI繪圖速度。

▲那麼,RTX 4070 SUPER在AI繪圖上到底比RTX 4070強大多少呢?我們換上RTX 4070,其餘參數保持不變,SDXL Turbo模型並提供Tensor RT加速再來繪圖一組。

▲經實測,RTX 4070用時約1分57秒,即每分鐘出5.1張圖。

因此,在使用SDXL Turbo模型並提供Tensor RT加速時,RTX 4070 SUPER在AI繪圖上要比RTX 4070快約10%。

▲除了SDXL Turbo模型之外,Tensor RT還可以爲v1-5-pruned-emaonly模型進行加速,測試的提示詞同樣爲:epic space battle over a water planet, many ships, cinematic lighting, Depth of Field, hyper-detailed, beautifully color-coded, 8k, many details, chiaroscuro lighting。

▲其它參數爲:

採樣方法:Euler a;

迭代步數:50;

圖片寬度:512;

圖片長度:512;

總批次數:10;

單批數量:1;

▲此時,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用時爲21.2秒,既每分鐘生成28.3張圖。

▲同參數,但是不開啓Tensor RT加速,再次生成一組圖片,此時用時上升到了29.5秒,既每分鐘生成20.3張圖。

可見,使用v1-5-pruned-emaonly模型,同顯卡,同參數下,開啓Tensor RT加速可以爲RTX 4070 SUPER提升約39%的AI繪圖速度。

▲最後,我們再換回RTX 4070,其餘參數保持不變,使用v1-5-pruned-emaonly模型,並提供Tensor RT加速再來繪圖一組。

▲經實測,RTX 4070用時約24.9秒,即每分鐘出24張圖。

因此,在使用v1-5-pruned-emaonly模型並提供Tensor RT加速時,RTX 4070 SUPER在AI繪圖上要比RTX 4070快約18%。

由此可見,RTX 4070 SUPER相較於RTX 4070在AI性能上的提升也有很明顯的提升,而對於RTX 4070 SUPER顯卡而言,Tensor RT加速時可以爲AI繪圖提升三分之一以上的速度。

RTX VSR測試

▲RTX VSR視頻超分辨率技術(即視頻增強)是AI 圖像處理的突破,它超越了傳統的邊緣檢測和特徵銳化技術,極大地提升直播視頻內容的質量。使用RTX 40系與RTX 30系的朋友,僅需更新到最新的驅動,便可在NVIDIA控制面板中開啓“RTX 視頻增強”,目前質量有1~4共4個擋位,數字越高,效果越好。

▲RTX VSR支持流媒體播放,最新版本的CHROME瀏覽器以及最新版本的EDGE瀏覽器中均已支持RTX 視頻超分辨率技術。我在B站上播放了《名偵探柯南》的第一季,分辨率均爲480P,左側爲“RTX 視頻增強”開啓,右側爲“RTX 視頻增強”關閉時,可見左側畫面的清晰度明顯優於右側畫面。

▲怕圖片經過網站壓縮後畫面差異變得不明顯,我這裏還做了細節放大,左側琴酒的手(RTX 視頻增強技術開啓)細膩光滑,右側琴酒的手(RTX 視頻增強技術關閉)則毛刺明顯,正是這一顆藥丸,纔開啓了死神小學生的傳奇故事。

▲除此之外,最新版本的VLC播放器同樣支持RTX VSR技術,左側“RTX 視頻增強”開啓,右側“RTX 視頻增強”關閉,原生視頻分辨率爲720P,對動畫來說已經算比較清晰了,不過開啓RTX 視頻增強的畫面中,後面書的文字也清晰了一些。

這點對於較老的視頻資源畫質提升非常有用,目前隨着芯片性能的提升,智能電視都可以解碼4K 杜比視界的視頻,客廳HTPC似乎變得沒那麼重要,不過隨着RTX VSR技術的出現,局面又開始反轉了,如果是老節目愛好者的話,通過搭載NVIDIA顯卡播放視頻,要比通過電視直接播放效果更好,且RTX 40系顯卡支持AV1格式視頻的編碼與解碼,讓HTPC的存在變的又有合理性了。

總結

加量不加價,實屬良心,是我對英偉達RTX 4070 SUPER顯卡的總結,無論在遊戲性能還是在生產力性能、AI性能方面,相較於RTX 4070,其都有着10%-20%的提升,這些提升都是肉眼可見的,正是應了那句“早買早享受,晚買有折扣”的諺語。

關於購買建議,如果你購買顯卡主要用來在2K分辨率下玩光追3A大作,或者是進行輕度、中度的生產力工作,RTX 4070 SUPER顯卡都足以滿足你的需求。而如果你還想偶爾摸一摸4K分辨率的遊戲,或者對生產力方面有着較高的需求,那麼我建議你再等一週,等RTX 4070 Ti SUPER 解禁後看看性能差距再做決定。

本次測評所使用的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顯卡,無論性能、做工還是外觀設計,都配得上七彩虹這個顯卡市佔率第一品牌的地位。

目前,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已在七彩虹官網商城及京東、天貓、拼多多、抖音等電商平臺及全國授權零售經銷渠道同步開售。除了本次評測款,七彩虹還同時準備了iGame Vulcan、Neptune、Advanced及戰斧、COLORFIRE MEOW等多個不同系列的GeForce RTX 4070 SUPER顯卡供玩家選購,售價4899元起。

更重要的是,本次iGame Ultra Family全家桶的發佈,足以令七彩虹粉絲狂喜,尤其是我這種血統更純的七彩虹粉絲,更是決定未來將以此平臺爲桌搭主平臺,因爲它不僅信仰值點滿,更是太漂亮了,讓我不得不心動。

所以,別走開,文章後面我還會詳細介紹本文所使用的iGame Ultra Family全家桶其他硬件與其它桌面好物,大家有喜歡的,也可以抄個作業。

iGame Ultra Family與其它桌面好物簡介

▲文章的最後,我再來爲大家介紹一下iGame Ultra Family的其他硬件與其他桌面好物。

機箱:七彩虹 iGame C23A Ultra W ATX機箱

▲首先是這款七彩虹 iGame C23A Ultra W ATX機箱,它具有非常強烈的設計感,隨處可見的iGame 與Ultra LOGO更是大幅提升了這款主板的信仰值。

▲機箱正面採用了有大尺寸iGame主題的“深淵鏡”特效燈板,採用標準ARGB接口,支持第二代神光同步,支持iGameCenter,機箱正面可安裝3個120 mm或 3個140 mm的風扇,背面則可安裝1個120 mm風扇,頂部則可安裝一個360冷排或3個120 mm風扇,優秀的風道設計保證了機箱內部各硬件的穩定運行。

▲機箱的主板安裝處右側有大尺寸iGame主題的ARGB“點陣式”特效燈板,同樣支持第二代神光同步與iGameCenter。

▲七彩虹 iGame C23A Ultra W ATX機箱採用了模塊化設計,安裝水冷,風扇等均十分方便。

▲機箱背部預裝了ARGB與風扇的HUB,更方便水冷,機箱等設備的神光同步與風扇轉速同步,且其可以調整安裝位置到頂部。機箱背部還有帶有Ultra LOGO的藏線版,大幅降低了裝機時的理線難度。

▲最後,本機箱的前置接口豐富,開機按鍵也是iGame LOGO,七彩虹老粉大愛!

主板+CPU:七彩虹 iGame Z790D5 Ultra + i9-14900K

▲主板使用的是七彩虹的旗艦主板iGame Z790D5 Ultra,其依舊採用了白色版主色調,這款主板在用料上也非常捨得,主板的供電、南橋、SSD、IO接口等發熱量大的部分都被很厚重的鋁製散熱裝甲與散熱片覆蓋。整個主板同樣採用了波普(pop)藝術風格,顯得十分的具有設計感與青春活力。

▲看一個主板的做工和用料,首先肯定是要看它的供電部分,穩定的供電是所有的硬件穩定運行的保證。在CPU的供電上,iGame Z790D5 Ultra採用的是18+1+1相90ADr.MOS供電設計,配合着雙8PIN的CPU供電接口,電力充足,即使作爲本次測評使用的i9-14900K的座駕也絲毫不虛。

▲拓展性方面,iGame Z790D5 Ultra提供了1個PCIe 5.0x16顯卡插槽與1個PCIe 4.0x16顯卡插槽,兩個顯卡插槽均有金屬裝甲加固,用兩塊高端顯卡組交火也絲毫不虛,儲存方面,則有 4個PCIe 4.0 M.2 NVMe接口。

▲iGame Z790D5 Ultra的4個內存插槽也都進行了金屬加固,官方聲稱這塊主板內存支持高頻內存XMP與OC 7800+的手動超頻,表現已經相當不錯了。

內存 :iGame 16G*2 6800 Ultra W

▲內存採用的是iGame 16G*2 6800 Ultra W,它採用了特挑的SK海力士 A-die顆粒,並配備了鋁合金CNC馬甲,無論是超頻潛力還是散熱能力都非常優秀,其XMP頻率與時序爲6800MHz CL34-46-46-108。

經實測,其在XMP頻率與時序下,iGame 16G*2 6800 Ultra W內存讀取速度爲104.25 GB/s,寫入速度爲93953 MB/s,複製速度爲 95946 MB/s,延遲爲69.4 ns,整體表現很優秀了。

▲本款內存的Ultra家族絲印設計在了內存導光條處。當內存運行時,絲印工藝能夠與 RGB燈光互相折射,產生出發散式的幻色光,實現多色共普,內存燈效支持iGame Center軟件,實測燈效還是很漂亮的。

水冷:iGame LQ360 Ultra W

▲iGame LQ360 Ultra W採用了“深淵鏡”ARGB燈效凸顯iGame LOGO,側邊有額外同步燈圈設計,風扇也採用了Ultra家族產品線專屬的飾條。

▲水冷採用了純銅底座、可提供3000R澎湃動力的9極高速馬達與加密型的360水排,散熱性能也十分優秀,實測可以爲不手動超頻的i9-14900K提供充足的散熱能力。

電源:iGame P850G Ultra W

▲電源採用的是iGame P850G Ultra W,作爲iGame旗下的首款電源,採用了LLC Pro+DC-DC的純血架構,以非常優秀的成績獲得了80Plus金牌認證,並且還提供長達10年的質保。

▲作爲一款ATX 3.0-標準的電源,iGame P850G Ultra W共擁有1個CPIe 5.0的12VHPWR原生接口,1個28Pin 主板接口、2個8 Pin PCIe接口、2個8Pin CPU接口與3個IDE/SATA接口。

▲其風扇孔也別出心裁的採用了iGame LOGO設計,放在電源側裝的機箱中會顯得很美觀,隱藏在其中的是一塊支持i-Stop智能啓停的13.5cm FDB軸承風扇,噪音控制非常優秀,且長久耐用。最後,家族式的外觀設計也使得這款電源在iGame Ultra Family整機中更具有存在感。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