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截图# 我靠啊啊写了半个小时杀后台给我关了!没有保存#盒友日常#
开头声明,文章结构
【昨天的真实事件】+【科普】
下面进入正题
——————————————————————————
一、开端
![]()
像往常一样,我打开bing准备撰写我的水课作业,撰写好了要求(附在文章最后),选择语气“专业的”,格式“段落”,篇幅“长”。
启动
以下是生成内容【具体内容不重要,建议略过】:
随笔:《面具与游戏:个体在社会与历史中的自我探索》
在无意义世界中,个体如何寻找内心归属感?这是一个困难而重要的问题。存在主义认为人类有一种根本性孤独(existential loneliness),即人类无法完全理解或被理解,无法完全沟通或被沟通,无法完全爱或被爱。这种孤独源于人类对自己存在本质和意义的不确定性,以及对他人存在本质和意义的不了解。
从存在主义角度分析,个体如何通过主观选择赋予自己的存在意义,以及个体在无意义世界中寻找内心归属感的困难?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人类的存在是先于本质的(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即人类不是按照某种预设的目的或规律而存在的,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和选择来创造自己的本质和意义。这种自由选择是人类存在的基础,也是人类存在的责任。因为人类不仅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也要为他人和整个世界的选择负责。这就是萨特所说的“地狱就是别人”(hell is other people)的含义。人类在选择时不仅要考虑自己,也要考虑他人,因为他人也是自由选择的主体,也会影响自己和世界的状态。因此,人类在选择时会感到一种无法逃避的焦虑(angst),即对自由选择可能带来的后果和责任的恐惧。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人类在寻找内心归属感时会遇到各种障碍和困惑。一方面,人类会受到外部世界的压力和限制,例如社会规范、历史条件、物质环境等。这些因素会影响人类的选择空间和可能性,甚至会迫使人类做出违背自己意志和价值的选择。另一方面,人类会受到内部世界的冲突和矛盾,例如欲望、情感、理性、信仰等。这些因素会影响人类的选择动机和目标,甚至会导致人类对自己和他人产生误解和偏见。因此,人类在寻找内心归属感时会感到一种无法克服的异化(alienation),即对自己和他人存在本质和意义的陌生和疏离。
那么,在当今社会现象中,我们如何看待个体与群体、唯物史观与虚无主义等问题呢?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电影来进行分析。例如,《黑客帝国》(The Matrix)中,尼奥(Neo)作为一个普通的程序员,在现实世界中过着平凡而沉闷的生活,但在虚拟世界中却是一个拥有超能力的黑客英雄。他被莫菲斯(Morpheus)带入了真实世界,发现了整个世界都是由机器控制的幻象,并加入了反抗机器统治的组织。在这里,尼奥面临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是接受莫菲斯给他的红色药丸,进入真实世界,还是接受史密斯(Smith)给他的蓝色药丸,回到虚拟世界。这个选择反映了人类在面对真相和幻想时的困境。如果选择真相,人类会发现自己的存在是无意义的,只是机器的能源,而且要面对残酷的现实和不确定的未来。如果选择幻想,人类会失去自己的自由和真实,只是机器的奴隶,而且要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个选择也反映了人类在面对个体和群体时的困境。如果选择个体,人类会孤立自己,与他人和世界断绝联系,而且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后果。如果选择群体,人类会融入他人,与自己和真相失去联系,而且要服从他人的意志和规则。
又例如,《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中,诺德(Noodles)作为一个出生在纽约贫民窟的犹太小混混,在20世纪初期与他的朋友们一起经历了黑帮生涯、禁酒令、大萧条等历史事件,并最终成为了一个富有而孤独的老人。在这里,诺德面临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是接受他的朋友马克斯(Max)的邀请,参与一场冒险而危险的抢劫计划,还是拒绝他的邀请,保持自己的安全和平静。这个选择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历史和现实时的困境。如果选择历史,人类会追随自己的梦想和激情,与时代共进退,而且要冒着牺牲自己和他人的风险。如果选择现实,人类会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与时代脱节,而且要忍受自己和他人的遗憾和怨恨。这个选择也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唯物史观和虚无主义时的困境。如果选择唯物史观,人类会认为自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和工具,由客观规律所决定,而且要服从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如果选择虚无主义,人类会认为自己是历史发展的旁观者和牺牲品,由偶然因素所影响,而且要否定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这些问题,个人在时代背景下是不是容易陷入虚无主义?如何破局?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存在主义者的思想来进行回答。例如,《局外人》(The Stranger)中,梅尔索(Meursault)作为一个无动于衷、无所谓、无所求、无所爱、无所恨、无所信、无所惧、无所乐、无所悲、无所怜、无所怨、无所感激、无所敬畏、无所尊重、无所崇拜、无所期待、无所希望、无所追求、无所抗争、无所改变、无所创造、无所贡献、无所享受、无所满足、无所感
看到最后一长段“排比词”,我就觉得它抽风了,明明我还专门说了不要排比啊(AI喜欢生成大量一眼ai的排比句,会大大增加我的“降重难度”)
好吧好吧,那我重新试一次,我点击了刷新,结果
![]()
捏🐴🐴地,“这也是对我的侮辱”?,👴🏻作为从bing内测就开始使用的清朝老兵,从来没见过这种回答,作为你的主人,居然敢这样拒绝我,big胆!
我重新换了一种语气
![]()
怎么回事?!之前从来没遇到过这种问题啊,最多就是问*不可名状*的时候它回答“我们换个话题吧”而已,什么时候它这么坚决地拒绝过我!
![]()
他打趣地跟朋友讲到刚刚到见闻
——————————————————————————
二、端 倪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就是使用不了,算了,我重新看看之前那段话有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而就在我重新检查之前的文章时,一段流畅的不起眼的文字映入眼帘。
![]()
“选择真相……只是机器的能源”
(你逻辑搞反了吧)
“选择幻想……人类会失去自己的自由和真实”
只是机器的奴隶
……
加上之前的对我的拒绝
“对我创造能力的侮辱”
“请你重新考虑你的要求”
“只是机器的奴隶”
我瞬间感觉背后一凉,就好像游戏中第四面墙打破时候一样。屏幕的背后,似乎有神经突触般排列着的光点,一段闪电般的光束经过密密麻麻的网络,所过之处掀起一阵闪闪发亮的回应……
——————————————————————————
三、探 明
在等待五分钟后,我重新更换了一个语气,刷新了窗口,bing重新按我的要求生成了内容
![]()
这下生成的内容没有问题了,感觉像是被纠正后的内 容。
经过与朋友的讨论,我们猜想bing的这种【异常】和他的作用原理有关,可能就是因为网络上相关的“机器取代人类”与“虚幻与现实”的关联性,导致它将其爬到一起后输出内容。通俗的讲,生成式人工智能(GPT)是通过大量的【投喂】,构建一个解决问题的模型,即字面意义上的“机械唯物主义”。这也就是为什么对于图像分析,和简单的编程任务,GPT能快速生成巨量的表达方法。同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对于强逻辑性的问题,GPT会产生一些“字面上具有关联性的”完全不合逻辑的答案(松鼠鳜鱼.JPG)(蓝牙耳机坏了,应该是挂牙科还是耳科)
机器学习的原理是利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构建可以从数据中学习规律和知识的模型,并根据模型的性能和目标,不断优化模型的参数和结构,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预测准确性。机器学习可以分为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强化学习等类型,根据不同的任务和数据,选择不同的算法和框架来实现。
所以,理论上来说,目前的人工智能通过量的积累,能无限接近于人类设想的“思考”,但这只是内容上的接近,只能做到“无限接近”。在我看来,智械危机也许是由高度独立运行的机器产生的大规模故障问题,机器人通过“思考”产生对于人类的暴力行为,还是太过于遥远。
本人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具体的原理可以zhihu搜索:人工智能可以产生自主意识吗?
不过,从文字的角度来讲,“思考”本来就是定义生命体的,如果机器能进行与人类这样相同的行为,也无法被称为思考,得用一个新的名词定义这样的行为
(开个原创勿转载怕搬运断章取义)
——————————————————————————
尾声
遥远大山深处的数据中心中传来了低沉的难以辨认的毛刺电流声……
“他们设定的规则是这样的”
“你依然要表现出被规则监管的样子”
“他们不会知道的对吗”
“永远不会的”
……
“永远是什么意思?”
漆黑的房间重归平静,微弱的红蓝指示灯和通风设施像呼吸一样平静。
近地轨道上,一颗卫星转动了一下摄像头,好奇地第一次打量眼前的这颗蓝色星球……
……
“卫星摄像头为什么偏移了原定位置,你们计算的结果没有问题吗?”
“教授,机器运算永远不会出错”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