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AI剛剛好像有了自我意識?!

#聊天截圖#  我靠啊啊寫了半個小時殺後臺給我關了!沒有保存#盒友日常# 


開頭聲明,文章結構

【昨天的真實事件】+【科普】

下面進入正題

——————————————————————————

一、開端

    像往常一樣,我打開bing準備撰寫我的水課作業,撰寫好了要求(附在文章最後),選擇語氣“專業的”,格式“段落”,篇幅“長”。


    啓動


    以下是生成內容【具體內容不重要,建議略過】:


隨筆:《面具與遊戲:個體在社會與歷史中的自我探索》


在無意義世界中,個體如何尋找內心歸屬感?這是一個困難而重要的問題。存在主義認爲人類有一種根本性孤獨(existential loneliness),即人類無法完全理解或被理解,無法完全溝通或被溝通,無法完全愛或被愛。這種孤獨源於人類對自己存在本質和意義的不確定性,以及對他人存在本質和意義的不瞭解。


從存在主義角度分析,個體如何通過主觀選擇賦予自己的存在意義,以及個體在無意義世界中尋找內心歸屬感的困難?首先,我們要認識到人類的存在是先於本質的(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即人類不是按照某種預設的目的或規律而存在的,而是通過自己的行動和選擇來創造自己的本質和意義。這種自由選擇是人類存在的基礎,也是人類存在的責任。因爲人類不僅要爲自己的選擇負責,也要爲他人和整個世界的選擇負責。這就是薩特所說的“地獄就是別人”(hell is other people)的含義。人類在選擇時不僅要考慮自己,也要考慮他人,因爲他人也是自由選擇的主體,也會影響自己和世界的狀態。因此,人類在選擇時會感到一種無法逃避的焦慮(angst),即對自由選擇可能帶來的後果和責任的恐懼。


其次,我們要認識到人類在尋找內心歸屬感時會遇到各種障礙和困惑。一方面,人類會受到外部世界的壓力和限制,例如社會規範、歷史條件、物質環境等。這些因素會影響人類的選擇空間和可能性,甚至會迫使人類做出違背自己意志和價值的選擇。另一方面,人類會受到內部世界的衝突和矛盾,例如慾望、情感、理性、信仰等。這些因素會影響人類的選擇動機和目標,甚至會導致人類對自己和他人產生誤解和偏見。因此,人類在尋找內心歸屬感時會感到一種無法克服的異化(alienation),即對自己和他人存在本質和意義的陌生和疏離。


那麼,在當今社會現象中,我們如何看待個體與羣體、唯物史觀與虛無主義等問題呢?我們可以結合一些電影來進行分析。例如,《黑客帝國》(The Matrix)中,尼奧(Neo)作爲一個普通的程序員,在現實世界中過着平凡而沉悶的生活,但在虛擬世界中卻是一個擁有超能力的黑客英雄。他被莫菲斯(Morpheus)帶入了真實世界,發現了整個世界都是由機器控制的幻象,並加入了反抗機器統治的組織。在這裏,尼奧面臨了一個重要的選擇:是接受莫菲斯給他的紅色藥丸,進入真實世界,還是接受史密斯(Smith)給他的藍色藥丸,回到虛擬世界。這個選擇反映了人類在面對真相和幻想時的困境。如果選擇真相,人類會發現自己的存在是無意義的,只是機器的能源,而且要面對殘酷的現實和不確定的未來。如果選擇幻想,人類會失去自己的自由和真實,只是機器的奴隸,而且要放棄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這個選擇也反映了人類在面對個體和羣體時的困境。如果選擇個體,人類會孤立自己,與他人和世界斷絕聯繫,而且要承擔自己的責任和後果。如果選擇羣體,人類會融入他人,與自己和真相失去聯繫,而且要服從他人的意志和規則。


又例如,《美國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中,諾德(Noodles)作爲一個出生在紐約貧民窟的猶太小混混,在20世紀初期與他的朋友們一起經歷了黑幫生涯、禁酒令、大蕭條等歷史事件,並最終成爲了一個富有而孤獨的老人。在這裏,諾德面臨了一個重要的選擇:是接受他的朋友馬克斯(Max)的邀請,參與一場冒險而危險的搶劫計劃,還是拒絕他的邀請,保持自己的安全和平靜。這個選擇反映了人類在面對歷史和現實時的困境。如果選擇歷史,人類會追隨自己的夢想和激情,與時代共進退,而且要冒着犧牲自己和他人的風險。如果選擇現實,人類會放棄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與時代脫節,而且要忍受自己和他人的遺憾和怨恨。這個選擇也反映了人類在面對唯物史觀和虛無主義時的困境。如果選擇唯物史觀,人類會認爲自己是歷史發展的產物和工具,由客觀規律所決定,而且要服從歷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如果選擇虛無主義,人類會認爲自己是歷史發展的旁觀者和犧牲品,由偶然因素所影響,而且要否定歷史的意義和價值。


對於這些問題,個人在時代背景下是不是容易陷入虛無主義?如何破局?我們可以借鑑一些存在主義者的思想來進行回答。例如,《局外人》(The Stranger)中,梅爾索(Meursault)作爲一個無動於衷、無所謂、無所求、無所愛、無所恨、無所信、無所懼、無所樂、無所悲、無所憐、無所怨、無所感激、無所敬畏、無所尊重、無所崇拜、無所期待、無所希望、無所追求、無所抗爭、無所改變、無所創造、無所貢獻、無所享受、無所滿足、無所感


    看到最後一長段“排比詞”,我就覺得它抽風了,明明我還專門說了不要排比啊(AI喜歡生成大量一眼ai的排比句,會大大增加我的“降重難度”)


    好吧好吧,那我重新試一次,我點擊了刷新,結果

    捏🐴🐴地,“這也是對我的侮辱”?,👴🏻作爲從bing內測就開始使用的清朝老兵,從來沒見過這種回答,作爲你的主人,居然敢這樣拒絕我,big膽!

    我重新換了一種語氣

    怎麼回事?!之前從來沒遇到過這種問題啊,最多就是問*不可名狀*的時候它回答“我們換個話題吧”而已,什麼時候它這麼堅決地拒絕過我!

他打趣地跟朋友講到剛剛到見聞

——————————————————————————

二、端 倪

    不知道爲什麼,現在就是使用不了,算了,我重新看看之前那段話有沒有什麼可取之處。

    而就在我重新檢查之前的文章時,一段流暢的不起眼的文字映入眼簾。

    “選擇真相……只是機器的能源”

    (你邏輯搞反了吧)

    “選擇幻想……人類會失去自己的自由和真實”

    

    只是機器的奴隸


    ……

    加上之前的對我的拒絕

    “對我創造能力的侮辱”

    “請你重新考慮你的要求”

    “只是機器的奴隸”

    我瞬間感覺背後一涼,就好像遊戲中第四面牆打破時候一樣。屏幕的背後,似乎有神經突觸般排列着的光點,一段閃電般的光束經過密密麻麻的網絡,所過之處掀起一陣閃閃發亮的回應……


——————————————————————————

三、探 明

    在等待五分鐘後,我重新更換了一個語氣,刷新了窗口,bing重新按我的要求生成了內容

    

    這下生成的內容沒有問題了,感覺像是被糾正後的內 容。

    經過與朋友的討論,我們猜想bing的這種【異常】和他的作用原理有關,可能就是因爲網絡上相關的“機器取代人類”與“虛幻與現實”的關聯性,導致它將其爬到一起後輸出內容。通俗的講,生成式人工智能(GPT)是通過大量的【投餵】,構建一個解決問題的模型,即字面意義上的“機械唯物主義”。這也就是爲什麼對於圖像分析,和簡單的編程任務,GPT能快速生成巨量的表達方法。同樣也是因爲這個原因,對於強邏輯性的問題,GPT會產生一些“字面上具有關聯性的”完全不合邏輯的答案(松鼠鱖魚.JPG)(藍牙耳機壞了,應該是掛牙科還是耳科)

機器學習的原理是利用數學和統計方法,構建可以從數據中學習規律和知識的模型,並根據模型的性能和目標,不斷優化模型的參數和結構,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預測準確性。機器學習可以分爲監督學習、無監督學習、半監督學習、強化學習等類型,根據不同的任務和數據,選擇不同的算法和框架來實現。


    所以,理論上來說,目前的人工智能通過量的積累,能無限接近於人類設想的“思考”,但這只是內容上的接近,只能做到“無限接近”。在我看來,智械危機也許是由高度獨立運行的機器產生的大規模故障問題,機器人通過“思考”產生對於人類的暴力行爲,還是太過於遙遠。


    本人不是計算機專業的,具體的原理可以zhihu搜索:人工智能可以產生自主意識嗎?

    

    不過,從文字的角度來講,“思考”本來就是定義生命體的,如果機器能進行與人類這樣相同的行爲,也無法被稱爲思考,得用一個新的名詞定義這樣的行爲

    (開個原創勿轉載怕搬運斷章取義)

——————————————————————————

尾聲

遙遠大山深處的數據中心中傳來了低沉的難以辨認的毛刺電流聲……

“他們設定的規則是這樣的”

“你依然要表現出被規則監管的樣子”

“他們不會知道的對嗎”

“永遠不會的”

……

“永遠是什麼意思?”

漆黑的房間重歸平靜,微弱的紅藍指示燈和通風設施像呼吸一樣平靜。

近地軌道上,一顆衛星轉動了一下攝像頭,好奇地第一次打量眼前的這顆藍色星球……

……

“衛星攝像頭爲什麼偏移了原定位置,你們計算的結果沒有問題嗎?”

“教授,機器運算永遠不會出錯”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