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然!我曾經也有過類似的經歷,讓我來幫幫你吧~~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當你想要找一些東西卻懶得收拾桌子時候,卻發現自己的電腦桌被各種小玩意兒堆得亂七八糟呢?這樣不僅影響心情還浪費時間,哦~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接下來我將教你如何高效地把這些小物品收納起來——讓它們既能整齊排列又能方便快捷找到,不再讓你爲了找一個小東西而在混亂的桌子上翻箱倒櫃了!那這次不如趁着國慶長假把自己亂糟糟的桌面來個徹底改造“裝修”一番。
桌面展示:
上述的問題在最近新增這套主機後基本得到解決,把桌面的那堆日常需要的例如:U盤,耳機、鼠標、鍵盤等都可以放置在最顯眼方便拿取。會有人提出疑問,這不就是收納盒或者收納箱就能搞定的事情嗎?那和主機有什麼關聯呢?主要是收納盒或者收納箱需要佔桌面空間,要是把這些小物品都放置在機箱面板上那麼拿取不是更爲方便拿取嗎?
桌面有限的空間上隨着時間的推移所要擺放的東西肯定會越來越多,特別是自己這張1.5米的桌子,經過重新規劃和擺放整理後騰出來的空間和擺放的效果還是很理想的。
主機配置:
桌面整理源自新添置的主機,配置已列:
處理器:英特爾 13代酷睿I5 13490F
主 板:華碩TUF GAMING B760M-PLUS WIFI D5重炮手主板
顯 卡:華碩ATS RTX4070 O12G GAMING 巨齒鯊
內 存:博德斯曼地獄犬&華碩TUF聯名ddr5 6800 16*2 32G
固 態:XPG 翼龍S70B 1TB M.2 SSD
機 箱:先馬趣造2猿宇宙版(黑)
散 熱:九州風神 冰立方500S數顯版風冷散熱器
電 源:華碩TUF GAMING 裝彈手750W ATX3.0金牌全模組電源
從上述的配置可看出,主機的定位是中端向的配置搭配。所以在CPU的選擇上依然是自己非常喜歡的I5級別的—I5 13490F處理器,因爲價格更爲親民點。
搭配CPU的主板也是1000元出頭定位中端主板的華碩TUF GAMING B760M-PLUS WIFI D5重炮手主板。外觀上承襲了TUF一貫主打的黑橙色調涉及,又在馬甲設計上做了微調,標準的M-ATX板型,正面佈局上多處依然主打TUF所強調的電競與軍工用料元素特點。並且各個板商也說明了B760是直接兼容下一代---14代酷睿處理器的。
華碩主板的供電設計是根據定位不同來設計的,所以這張B760M主板採用12+1供電模組,Dr.MOS 60A,DIGI+VRM 數字供電控制, 8+4 Pin ProCool高強度供電接口,TUF 軍規電感,UF 5K 黑金電容可,給處理器提供更爲穩定的供電輸出更適配i3/i5,甚至是i7處理器都可以使用。
主板提供了四條採用全新的SafeDIMM高強度DDR5內存插槽,雙槽XMP最大支持7200MHz的D5內存。存儲接口方面,正面PCIe 4.0 M.2*2插槽,第一槽位爲CPU直連, 下邊的則是由芯片組提供支持,均支持 PCIe 4.0 協議,兩個 M.2 接口均安裝位均支持免工具裝卸設計,覆蓋高品質散熱片。
當時選擇顯卡時,有考慮過4060/4060Ti顯卡的,但是最後還是選擇了I5處理器搭配4070顯卡的搭配,至於原因嘛:矮個子裏挑高個的無奈之舉了。RTX4070算是入門級4K顯卡,但是最好的適配應該是2K分辨率的高刷顯示器。
顯卡本體的主配色和TUF系列基本是一致,而外觀設計也採用硬朗的正面機甲包裹設計和背板的上的斜切線拼成鯊魚姬來對應封面盒上的專屬的二次元形象—鯊魚姬。正面三個全新的變曲面軸流風扇,根據介紹是可以增加21%風量和進一步降低風噪而設計的。
整卡的尺寸:317*136*54 mm,兼容槽位設定爲2.5槽過肩厚度,中間左側兩側則採用冰藍色帶RGB效果的裝飾導光條,顯卡採用的是8Pin供電和 雙BIOS OC設計,單8P供電對比於ATX3.0 12+4P供電更貼合玩家實際的升級換代需求老電源都可以無障礙兼容,雙BIOS設計可以根據需求來調整增加顯卡的頻率提升顯卡性能。
雙側採用大面積的外露式鰭片設計來增加對流,加強散熱效能,4熱管+散熱鰭片內部散熱架構。採用的AD104-251 GPU核心,規格與AD104-250別無二致,差異應該在於工藝迭代罷了,GDDR6X 12G 顯存容量,功耗標註:200W。
內存使用的是新品牌:PROXMEM KERBEROS和 TUF GAMING聯名認證DDR5 6000 16*2 32G內存。基於博德斯曼地獄犬系列的銀色爪痕設計基礎上再添加上TUF特色迷彩電競圖紋的電競元素。
噴砂陽極1.4MM厚度的鋁框散熱馬甲,材質爲純黑色的高散熱係數的鋁合金6063 T5材質的真空壓鑄成型鋁合金馬甲。內存採用了市面上最常見的超頻顆粒---單面海力士A-die特挑顆粒,採用了設置內存電壓時不會因爲電壓偏移的Richtek型超頻PMIC設計,所以這些設計是深受超頻玩家們喜愛的,支持Intel XMP 3.0和AMD EXPRO技術,內存頻率可達6800MHz(官超),默認時序爲CL 34-45-45-108。
在電源的搭配上,應該會有人問:那RTX4070用多大的電源會合適呢?按照200W功耗算,就算頂級非公的話撐死也就200W出頭,那麼個人意見650W是足夠了,要是想更爲穩定的話直接上750W電源是足夠的。所以這次這套主機自己也是上了750W的-- TUF GAMING 裝彈手750W ATX3.0 全模組金牌電源。
採用標準 ATX 電源尺寸規格, 150×150×86mm ( L x W x H ),TUF GAMING 上下左右兩邊做均倒角處理,側邊TUF電競元素作爲修飾,和TUF 502機箱一樣採用了凸面的 TUF GAMING LOGO標識,並且兩面LOGO都採用不同的設計處理。接口也是採用全模組設計,除了常規接口之外這款電源也是標註了PCIe5.0/ATX3.0規格的電源,所以附帶上原生的ATX3.0(12+4P)接口也在情理之中。所以也適用於一些採用12+4 16P供電的RTX4070顯卡。
電源採用的是橋威的LLC+DC TO DC主流架構,+12V單路輸出爲744W,雙主電容設計,採用了主電容爲低 ESR日系電容。風扇採用 135mm 雙滾珠軸承的軸流風扇,擁有不俗的散熱及靜音表現,另值得一提的是內 PCB 採用保護性塗層設計,防潮性更好,像南方潮溼天就非常適用。
在選擇機箱時,當然是以自己的桌面空間來考慮,所以機箱的體積就必須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還要考慮到整個主機的散熱,加上這次主機使用的是風冷,那主機的透氣性也必須考慮到,另外一個因素就是考慮到使用時,不喜歡主機裏面的光源太多,但是這次用的風扇和顯卡還有內存都帶燈的,適當帶點燈也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在主機側面板上也不會選擇帶玻璃側板的。在B站看到視頻推薦的---先馬趣造2 猿宇宙機箱就正好符合自己的各方面需求。主要是側板還是帶了積木配件可以在側板上裝點日常用的小物件也是我入手這款機箱的原因之一。
從主機的體積上來看391*205*325MM,大約26L說大不大,說它小那肯定不算小。至於這個機箱的內部在裝機時在看下,從外觀上就是一款網面全覆蓋機箱設計。在左右面的側板開孔上做出類似洞洞板的設計用搭配的積木配件起到安放桌面物件的作用。這個設計確實很符合像我這樣的懶人使用,直接伸手就可以在機箱上取東西。
散熱器也選用了普通的百元單塔散熱器---九州風神 AK500S DIGITAL 五熱管散熱器來對I5 13490F壓溫,對於標註功耗65W,滿載功耗110W左右,所以按照能耗來說這款AK500S官方標稱擁有240W的散熱能力是完全足夠壓制這顆I5 13490F了。
散熱器的整體尺寸爲125×96×160mm,高度方面剛好處於160mm,從散熱器尺寸可以看到,這種窄寬度的散熱對於內存避讓兼容,還有對於大部分機箱的散熱限高都擁有非常好的兼容性。
全黑化的單緒片散熱面積採用高水準衝壓工藝,承襲了九州風神的矩陣式黑化鰭片組設計,整齊牢固的扣合Fin+折邊Fin工藝,高效散熱的同時也保證了外觀顏值。
AK 500S數顯版的頂蓋裝飾最大亮點就是內含一塊LED數顯顯示屏,並且在使用時可以隨時觀察CPU的溫度和使用率,並配備了高溫提醒功能保持了對CPU溫度變化監控,因此其頂蓋並沒有採用目前AK散熱器系列常見的格柵紋設計,而是採用了亞克力亮面,上下部分均藏有ARGB燈帶,支持主板燈光同步。底部熱管設計採用了純銅觸面+熱管偏移結構設計,可以完美解決風冷散熱內存兼容問題。
機箱輔助散熱部分,採用了5組九州風神的FC120 散熱風扇, FC120採用液壓軸承設計,扇葉經過優化設計具有增強的風量和風壓,收窄的邊框爲風扇葉片提供了更大的運行面積帶來更高的效率。轉速:500-1800 RPM+10%,單顆風扇風扇61.91CFM,風壓1.83 mmAq,風噪小於28 dB(A)。
風扇採用串口並聯設計,使用一根線材既可具備供電和ARGB的燈控功能傳輸,並且還可以同時並聯多個風扇組合。
安裝:
處理器、散熱、固態、內存先上主板安裝,其實安裝這些除了散熱器稍微繁瑣點之外,其他都是非常輕鬆主機安裝步驟。
從安裝成形後的前置圖可以看到採用14CM尺寸的ATX尺寸的電源,箱內前置裝飾擋板內的藏線線材的空間還是充裕的,要是使用像我這次使用原裝線材的話,並且你的線材需要基本插滿時,那對於顯卡兼容空間就會被壓縮,特別是安裝超過30CM長度的顯卡時候(ATS 巨齒鯊RTX4070長度31.5CM)這種三風扇顯卡時,線材必須要儘量靠前纔有足夠空間安裝長顯卡,這裏提醒一下各位:安裝ATX電源時,必須注意線材的數量,仔細對照一下安裝說明書研究下自己入手的顯卡的長度是否兼容以免翻車,當然你也可以說可以使用SFX電源側裝來達到顯卡安裝的兼容?但是你要考慮到SFX電源的線材長度,當然了要是採用定製線的話你可以忽略掉前面這段話。
再來看下風道,趣造2的基本結構是垂直的對流風道,主要是靠下進風,上出風來維持整個箱體的散熱循環,輔助的風道是電源前置下方可安裝一個12CM,但是這樣更多的會給電源線材遮擋住,後置可安裝一個12CM風扇作爲出風。可看到上下是可以安裝3個12CM風扇的,但是必須要衡量硬件之間的兼容才能實現整個機箱安裝滿風扇。
背線設計上,趣造2給到的背線空間還是很充足的,一般常規走線都是可以玩出不同的走線方案。這次使用了原裝線,所以在線材的長度上是有限制的,只能勉強整理成這樣了。
亮機展示:
因爲箱內採用的是ARGB燈效搭配,雖然主機側板並不是玻璃面板。但是網孔依然有一定程度的透光,總而言之燈效氛圍必須有,但是不能貪多。並且散熱器還有高溫警報,要是箱內溫度過高就出現提示。只需要打開側板就可以通過散熱器頂部裝飾LCD屏幕就可以看到整體的溫度變化了。
性能測試:
趁着搭配主機的節檔也把自己以前那個亂糟糟的桌面重新整理一下,搭配新主機當然是爲了擁有更好的使用體驗了。那麼作爲桌面的主力新搭配的PC主機肯定是需要性能爲支撐的,那麼來看下這套I5 13490F+RTX4070的D5主機性能到底如何?
魯大師綜合性能測試得分:
3D MARK各項綜合測試:
DX12 2K和4K的綜合評分對比:從兩者之間對比來看,I5 13490F搭配RTX4070是可以很好的滿足2K環境下的遊戲性能方面的需求了,但是在4K表現上還是稍弱的。
2K壓力測試也是穩佔99.5%的通過率,而在溫度表現上:20輪反覆循環的壓力測試CPU溫度基本持平在52℃以下,顯卡穩定持平在62℃以下。
在實測滿載CPU烤機溫度表現上:測試環境WIN10系統,室溫29℃,CPU核心溫度72℃,其他核心溫度壓制在64~70℃之間。
全網孔面板的散熱透氣性能也能更好輔助顯卡散熱上來,可以看到在機箱內顯卡在滿負載也是最貼合實際使用的,遊戲進行時更多的是看顯卡滿載溫度,CPU除非特定某些遊戲纔會滿載運行,一般都不會滿載。顯卡核心溫度:62℃(和3D MARK的壓力測試一致),熱點溫度:74.6℃,顯存溫度62℃基本和核心溫度持平。綜合上述的對於主機發熱的監控和測試不難發現,先馬趣造2是一款在散熱表現上非常出色的全網孔面板的M-ATX機箱。
在實際遊戲測試上,此次就拿兩款自己常玩的網遊:絕地求生和永劫無間來做個2K分辨率顯示器下的幀數對比,絕地求生的FPS最高可以達到263FPS,最低幀數則維持在224FPS,取箇中間值那麼平均幀數大多數可以維持在230~240FPS之間。
永劫無間的最低幀數可以穩定在170FPS,最高可以達到200FPS,和喫雞一樣取個平均值2K 平均幀數可以達到180~190FPS之間。這只是個人主機達到的幀數表現並不代表全部主機的性能表現。
總結:
一番折騰後,主機也安裝好了,在主機安裝好後因爲主機體積的縮小了換取了更多的空間剩餘,經過細心整理後的桌面也沒有以前那樣的到處都是日常物件散落在桌面上的現象,每個小東西都有安靜的放置在機箱側板上的積木收納架上需要時隨手可取。整潔的桌面環境應該是每個使用者都需要的吧,好了這次分享到此結束。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