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寒至透——影馳 GEFROCE RTX 4090 金屬大師AIO OC 開箱評測

    前言

        NVIDIA強悍的Ada Lovelace在這AI興旺發展的年代佔據着GPU的大半江山,而Ada Lovelace的  4090顯卡,更將NVIDIA DLSS3、第三代 RTX Cores 光線追蹤的遊戲新紀元,讓4K144Hz終於成爲了主流性能,同時其基於臺積電TSMC 4N製造工藝,實現了性能功耗比的飛躍,更是讓608mm²的GPU塞下了763億晶體管,瘋狂堆料可謂至極。與此同時,Ada架構還搭載了第四代Tensor Cores 、優化光線追蹤處理的着色器執行重排序(SER)、支持AV1的雙NVIDIA編碼器、優化系統延遲的NVIDIA Reflex技術和更強大的流式多處理器,讓本就強悍的遊戲性能對專業性能也獲得顯著提升。而目前的4090也已經進入了穩定階段,產品的優化成爲了重中之重。

        近日影馳推出了旗下首款AIO液冷顯卡——GEFORCE RTX 4090 金屬大師 AIO OC,雖然這代ADA LOVELACE 沒有上一代Ampere那麼大火爐,但優異的散熱依然能給顯卡帶來穩定性與持續性能的提升,當然還有顏值與使用體驗的進一步提高。這次的影馳RTX 4090 金屬大師 AIO OC顯卡以純白的360冷排進行散熱,更以純白色的一體化CNC金屬裝甲作爲顯卡本體,顯卡採用了18+4相高規格全數字供電,以及14層PCB,和600W接口的12VHPWR接口,爲顯卡提供450W(MAX510W)的TGP功率,而本體只有202mm長度,水管也有500mm長,可以說只要在360冷排兼容下的機箱肯定能支持這張RTX 4090金屬大師 AIO OC。接下來將從開箱、拆解以及專業測試和遊戲測試等各方面分析這一顯卡。


      開箱

      顯卡的包裝無比巨大,包裝正中間是影馳金屬大師的logo,右下角標註了型號METALTOP 360 AIO Liquid Cooler ,左上角是影馳的logo,右上角標註了三年送保和支持個人送保,左下角標註了Full Metal Cover / 2-Slot Design,底部則是英偉達的綠標GEFORCE RTX 4090和ada lovelace的DLSS / RAY TRACING / REFLEX / STUDIO


      包裝的背面則標註了 RTX 4090金屬大師 AIO OC的顯卡特性,金屬大師配備全合金散熱上蓋和背板,採用液冷散熱系統和360強效冷排保證靜音需求,以及ADA架構和影馳的XTREME  TUNER 魔盤和三年質保等


      上圖爲RTX 4090金屬大師 AIO OC 顯卡的所有參數,主要的就是TSMC 4N的RTX 4090,TGP 450W (MAX 510W) ,顯卡本體尺寸不含鐵條爲202*136*40的長高厚,水管長度500mm


      打開包裝,整個顯卡被厚厚的泡棉包裹


      配件較簡單了因爲顯卡真的不需要顯卡支架,除了三包卡和合格證外,就是12VHPWR的四合一線和冷排螺絲


      12VHPWR 的四合一線爲NVIDIA認證線纜


      接下來是RTX4090 金屬大師 AIO OC 的顯卡了,白色360冷排配上純白全金屬的顯卡


      顯卡的本體,整個顯卡外框爲一體的純白霧面處理的鋁合金材質,不含擋板長度只有202mm相當迷你


      中間的金屬大師logo沒有漆面,爲CNC高光亮邊處理


      整個殼體四角都有一條裸露的金屬原色,其餘全是白色漆面


      外觀的修飾都是以金屬大師的元素雕刻


      顯卡的頂部也是簡約造型


      頂部的GEFORCE RTX 的logo


      右邊則是進出水口和12VHPWR接口,水管採用高分子聚合水冷軟管,外部貶值防護管包網,這個可調式冷頭節支持旋轉設計便於安裝,不過旋轉的時候需要注意兩個接頭互碰的情況


      顯卡的背板也是白色的啞光漆面


      顯卡的尾部具有一個GALAX的log,這裏也是顯卡外殼的延伸


      顯卡的底部也是封閉式的


      顯卡的擋板也是封閉式的,畢竟水冷顯卡散熱都只需要通過冷排帶走熱量就可以了


      接下來是500mm的水冷軟管延伸至冷排,右邊一側有一條線纜,是冷排風扇的接駁線


      360冷排的本體


      顯卡的三把風扇由一條線纜串聯


      高風量高風壓的冷排扇,爲標準的12025規格,2250RPM,最大噪音37dBA


      冷排本體,12條加厚型微水道設計,S型散熱片,有效增加接觸面積以利於熱交換效果


      接下來拆下風扇


      風扇上的12顆手擰螺絲還是非常粗壯和有質感的


      風扇是MARTECH 的DF12025B2MN,12V 0.37A,爲惠州訊碩生產


      風扇七片扇葉全白,正反四角都有膠墊減震設計


        顯卡拆解

        看完顯卡,下面拆一下看看內部,拆解倒是簡單,擰下背板和擋板上所有的螺絲就可以拆開了,需要注意的是GPU核心一顆螺絲帶保修標籤,還有分離PCB和散熱器的線纜需要注意


        散熱器本體,很明顯的GPU與核心一整塊散熱區域,還有兩側的供電散熱區域


        拆下散熱模塊之後只剩下鋁合金的外殼,外殼爲一體殼,非常有質感


        散熱本體


        散熱總成,兩側的供電散熱通過熱管與中間部分相連


        水泵控制總成PCB,內部集成一個高轉速靜音水泵,底座爲微水道鍍鎳銅底材質


        側面可以看東安有個維修水口


        兩個可調節式冷頭節與入出水總成,每個環節都有包膠處理


        最後拆下的是顯卡的PCB本體,板卡採用了14層PCB,性能更強


        ADA LOVELACE 的 AD102-301-A1,23年26周生產,TSMC 4N工藝,16384 CUDA處理器,基礎頻率2235MHz,加速頻率2595MHz

        四周是鎂光的GDDR6X,單顆2GB容量32bit位寬,總共12顆實現了24GB總容量和384bit的總位寬

        而位於核心四個角都各有一相顯存供電,所用的MosFET都是Alpha & Omega Semiconductor的BLN3-3K3R,共同組成四相顯存供電


        左邊的9相核心供電,採用的MosFET都是Alpha & Omega Semiconductor的BLN3-3K3R


        右邊的9相核心供電,採用的MosFET都是Alpha & Omega Semiconductor的BLN3-3K3R

        一共爲18相核心供電+4相顯存供電


        PCB的背面


        PCB背面的尾部有三顆芯片,中間這顆是顯存的PWM,爲力智電子(uPI)的uS5650Q,上下兩顆一顆uP9512R、一顆uP9512U一起作爲核心的PWM供電


        拆解全家福


          測試平臺

          這次測試主要使用開放式機架Streacom的BC1 V2測試


          測試平臺配置主要如下:

          CPU:英特爾(Intel)13代 酷睿 i9-13900K 處理器

          主板:微星(MSI)MPG Z790 EDGE WIFI DDR5 刀鋒主板

          內存:宇瞻  ZADAK  SPARK 32G 6000 DDR5白色燈條 16x2 套裝

          SSD: 影馳 (Galax) HOF EXTREME30 PCIE4.0 1TB SSD 固態硬盤

          電源:安鈦克 Antec NE1000 白色 金牌全模組/ATX3.0    

          散熱:九州風神(DEEPCOOL)阿薩辛4 風冷7熱管280W散熱器


          配置解析:

          測試的主板來自微星MPG Z790 EDGE  WIFI DDR5 刀鋒主板,這款微星的二代刀鋒主板更加迎合白色主題玩家的需求


          RTX 4090 金屬大師 AIO OC 顯卡下面的刀鋒主板PCIe區域,包含了5條PCIE4.0X4規格的M.2,存儲規模的擴展是無須擔心了


          微星MPG Z790 EDGE WIFI DDR5 刀鋒主板與上一代Z690刀鋒鈦相比更好看也更白色,而且其配置也進行了全面的提升,不僅採用了16相90A的CPU供電,還整體提升到了16+1+1相供電和採用第三代的鈦金電感,另外隨着Z790通道數的增加,也使得板載M.2接口總共增加到了5條,對於目前不斷下降的固態硬盤價格,這個擴展性也相當於一劑良藥,整體的散熱規模也進行了擴展,CPU供電上也使用了熱管增強導熱能力,也在鋁原色散熱片上增加了白色效果


          Z790刀鋒主板全貌,整體銀白色散熱與黑色PCB設計中間一大片的散熱規模全是5條M.2的冰霜盔甲


          擴展型散熱片上的微星龍盾徽標帶ARGB燈效,內部的鋁塊非常厚實


          主板的靈魂部分,供電採用第三代鈦金電感和16(90A)+1+1路智能供電


          PCIE區域,5條M.2固態硬盤插槽的擴展能力,且第一條帶免工具冰霜鎧甲,下面4條都帶冰霜鎧甲,免去了PCIE4.0固態硬盤的發熱擔憂,而接口上第一條爲SMT工藝和PCIE鋼鐵裝甲加固的PCIE5.0X16插槽,下面兩條爲PCIE3.0X1和PCIE4.0X4


          測試的內存來自宇瞻的 ZADAK  SPARK 32G 6000 DDR5白色燈條 16x2 套裝


          內存銀白風格,與Z790 EDGE TI MAX也是相得益彰,頂部的ARGB導光條也是襯托了燈效


          這款內存爲較甜點的DDR5 6000頻率,且支持XMP 與EXPO 雙平臺技術,時序爲C40-40-40-96


          造型別具一格具有鮮明的特點與其他常規內存有所不同,寶石造型的導光與精緻的外形設計


          內存整體的尺寸爲5cm高度、13.6cm寬度、0.79cm厚度,單條重量60g


          頂部的材質交錯設計,呈現綴有寶石形狀的鏤空導光效果,髮絲紋及白色霧面磨砂質感


          測試的固態硬盤來自影馳的HOF EXTREME30 PCIE4.0 1TB SSD 固態硬盤


          這款HOF EXTREME 30 也是如此,而且這還是採用羣聯8通道主控完全體的PS5018-E18,以及採用3D NAND顆粒,支持NVMe V1.4,能提供高效IOPS和連續讀寫速度可達7GB/s


          這是1TB版本,所以背面還有兩顆芯片空餘,同時1TB緩存爲1GB,而2TB緩存爲2GB


          純白定製的HOF OF FAME 曲鏡白泳散熱器,全鋁CNC工藝和曲面設計,不僅散熱優秀且馬甲曲線靈動感十足


          散熱來自九州風神的阿薩辛四,純黑的一體化風格非常有設計感


          阿薩辛四散熱器使用了7熱管雙塔雙扇設計,具有雙向恆定熱平衡熱管與280W解熱能力,兩把風扇都使用了三相六級PWM電機和FDB液態軸承


          散熱器本體重達1575g,拿在手中相當沉甸甸


          散熱器的側面,7根雙向恆定熱平衡熱管採用穿FIN方式與鰭片連接,同時這106片鋁質鰭片使阿薩辛4具有1139394mm2有效散熱面積


          120mm反葉風扇,而且散熱器在中間磁吸頂蓋採用快拆設計插入一把特製140mm風扇,不過這個設計不兼容普通140mm風扇


          測試的電源來自安鈦克新款支持ATX3.0和原生PCIe5.0的NeoECO 1000G M白色款電源


          安鈦克NeoECO 1000G M電源的轉換效率高達92.71%,採用了全日系電解電容、全橋LLC諧振架構,支持智能溫控啓停和使用了140mm小體積設計,一款高顏值的ATX3.0電源,且更支持10年換新的質保


          電源的本體採用140mm小體積設計,並且符合原生PCIE5.0和ATX3.0供電標準,風扇面中間有antec的logo,內部爲支持智能啓停的溫控風扇


          電源風扇支持HYBRID MODE,該ECO模式可實現50%負載下風扇停轉


          電源採用全模組設計,並且模組接口也是純白風格,左上角則爲最新的12VHPWR接口


          測試中的影馳RTX 4090金屬大師 AIO OC 顯卡


          影馳RTX 4090金屬大師 AIO OC 顯卡的顯卡本體


          GALAX


          旋轉中的360冷排本體風扇


            測試結果

            影馳RTX 4090 金屬大師 AIO OC 顯卡的GPU-Z信息,609mm2的AD102-301,TGP450W、MAX 510W(113%)


            待機狀態非常涼快,只有核心30°、熱點39°、顯存40°,待機功耗也只有28W左右


            FURMARK 烤機15分鐘之後,核心只有57.6°、熱點也只有67.9°、顯存68°,這也是基本可以和分體水冷相媲美的溫度了,而風扇的轉速也只有區區49%的1400轉不到,真的又涼快又靜音,想象一下游戲一直處於負載中風冷顯卡持續嗷嗷叫溫度低不下來而持續頂着溫度牆工作的普通風冷顯卡,體驗差別也是非常大的


            以下是專業軟件的GPU測試:

            AIDA64的GPGPU Benchmark


            OctaneBench 2020.1.5 的RTX測試成績爲1318.66


            Blender 3.6.0 的測試成績爲13302.60


            V-Ray Benchmark 的GPU RTX 測試成績爲 5880


            以下爲3DMARK及遊戲測試:


            3DMAKR SPEED WAY 的顯卡測試成績爲10019


            3DMARK PORT ROYAL 的顯卡光線追蹤測試成績爲 25837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測試成績中顯卡分數爲  19424


            3DMARK TIME SPY  測試成績中顯卡分數爲  36837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測試成績中顯卡分數爲  24574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測試成績中顯卡分數爲 44929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成績中顯卡分數爲 68248


            地平線5在4K分辨率極端特效下開啓幀生成的DLSS3測試平均206FPS


            荒野大鏢客2在4K分辨率最高特效下開啓自動DLSS測試平均176.748FPS


            2077在4K分辨率超級光線追蹤特效下開啓幀生成的DLSS3測試平均150.23FPS


            古墓麗影·暗影在4K分辨率開啓DLSS和最高光線追蹤下測試平均164FPS


            消逝的光芒2在4K分辨率下開啓DLSS性能和最高光線追蹤下測試平均197FPS


            最後的生還者在4K分辨率的最高特效下測試平均80FPS,顯卡平均功耗340W,平均溫度51.83°


            瘟疫傳說·安魂曲在4K分辨率的最高特效下測試平均130FPS,顯卡平均功耗290W,平均溫度48.19°


            原子之心在4K分辨率的最高特效下測試平均178FPS,顯卡平均功耗310W,平均溫度50.3°



            以上就是此次影馳的GEFORCE RTX 4090 金屬大師 AIO OC 顯卡的開箱、拆解和測試的全部內容了,文中表述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問題可相互交流,感謝您的閱覽

            全文完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