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是计算机内部最大的一个部件,计算机所有的信息都要通过主板来进行处理和传送,同时主板还承担了各个部件的固定、输入/输出的控制、电源的传输等功能。
在一台计算机里,主板安装了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并具有扩展槽和插件,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也就是长方形,一般有BIOS芯片(后续会讲到,是电脑的最基础的系统)、输入/输出(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等。而扩展插槽主要有连接硬盘的SATA接口、M.2接口,安装CPU的CPU插槽、内存插槽、主板电源插槽、CPU供电接口、CPU风扇电源接口、显卡插槽等。
华硕TUF GAMING B650M-PLUS WIFI 重炮手主板,说白了就是AMD的B级游戏板
CPU插槽
CPU插槽就是主板上安装CPU的专用插座,根据主板芯片组所支持的CPU的类型不同,主板提供不同的CPU插槽。
一般来说Intel方面的CPU一般是无针式、触点式的,即和主板的接触面没有针脚只有触点,而AMD的大多和Intel不同,是有针式的,最早的CPU都是有针的,插在主板上的插槽上,但是由于CPU的针脚很脆弱,Intel的针脚在一段时间后就被取消了,这样的取消虽然有意义,但也没有意义,因为CPU针脚的风险被转移到了主板厂商上,如果主板的CPU插槽针脚不小心剐蹭到也同样需要返修,但主板厂商都指着蓝厂吃饭,敢怒不敢言。但彼时AMD的市场占有表现不佳,无法和Intel一样取消针脚,现在AMD的最新七代CPU同样和Intel取消了针脚,改为触点式针脚了,风险转移大法。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AMD还是Intel的CPU,一般每过两代甚至一代左右就会换一次CPU插槽,以强行提升主板使用规格,否则过老的主板和新CPU很容易出现跨代后新老工艺不同导致的冲突,这是为了和主板的芯片组支持的CPU相匹配的结果,在跨代使用的时候会需要更新BIOS来解决老主板不认识新CPU的情况(也同样是为了更新供电等BIOS方案)。
只是所谓的更换插槽以强行提升主板使用规格这一说法有时候颇有牵强之意,毕竟Intel在AMD萎靡不振之时确实有强买强卖的嫌疑。
——所以购买CPU,尤其是老CPU时一定要注意查看CPU的型号和主板能否匹配。
内存插槽
内存插槽用于安装内存条,主板所支持的内存种类和容量都由CPU决定,目前内存条多以DDR4和DDR5为主,其主要外观差别在内存条上有一个防呆缺口。通常主板会提供2或4根内存条,内存插槽的数量越多说明主板的内存扩展性能越好。在主板上有四根内存插槽时通常建议插第二、第四个。现在市面上流通的主板通常都支持双通道(双通道后面内存会讲到),来组成双通道内存架构。
SATA/M.2接口
SATA接口插槽是七根引脚设计,用于连接硬盘、光驱等设备。设备采用的是点对点连接。即一个接口插槽只能连接一个存储装置(通常来说就是硬盘)。
M.2接口同样用于安装硬盘,只是M.2没有连线,主板直接与设备接触,速度比SATA的接口快很多,SATA通常连接的是固态硬盘或者机械硬盘,而M.2由于形式所限只能使用固态硬盘,且SATA的固态和M.2的固态还并不相同,SATA的硬盘大概是一个四方方的手机大小,而M.2固态硬盘更像一个大号绿箭口香糖。
扩展插槽(PCI-Express)
扩展插槽绝大部分人用来安装显卡(所以一部人直接叫它显卡槽),少一部人用来安装天线网卡、声卡,还有为了提升速度而开发的PCIe接口的固态硬盘等设备,扩展插槽的数据传输速度非常快,现在PCIe 4.0 将上一代(PCIe 3.0)的数据传输速度从每通道 1GB/s 提高到了每通道 2GB/s,在 16 通道的配置中为用户提供了总共 32GB/s 的数据传输速度。 此外,与上一代的 8GT/s 相比,PCIe 4.0 可以提供每通道16GT/s 的速度。 每一代新的PCIe 都会使上一代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单通道带宽翻倍,这为新的、更快的 PCIe 设备铺平了道路。
其实早期还有一种叫PCI的扩展插槽,只是在PCIe的更新换代后逐渐消失不见了,它和PCIe的最主要的外观差别就是PCI没有防脱卡扣,PCIe有。你仍可以在一些很老的主板上见到它。
PCIe通常还有长度差别,最常见的就是PCIe×1和PCIe×16,它们最主要的差别就是带宽(就是最大数据传输速度)和外观,都是用来作为“扩展”使用的,有点像生活中常见的USB接口或者Type-C接口,属于机箱内部的板卡扩展专用插槽。显卡使用的就都是一般情况下最长的PCIe×16,声卡网卡则多数使用PCIe×1,也有使用PCIe×16的。
I/O背板接口
I/O背板接口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插座集合,通过这些接口可以连接键盘、鼠标、显示器、音响、网络、摄像头、移动硬盘、打印机等各种设备。常见的接口有PS/2(键盘鼠标接口)、USB(通用拓展接口,主要用来连接音响键盘鼠标等)、HDMI(连接显示器的输出接口)、RJ45(常见的网络接口)等,这些接口的具体情况后续会讲。
以上就是关于主板的常见数据接口。
然后简单提一下主板芯片组,主板芯片组是主板的灵魂,它的性能和技术特性决定了主板可以和什么样的CPU搭配,也决定了内存传输性能和磁盘传输性能。老的主板芯片组就是由南桥和北桥构成的,而如今只剩南桥一个了,南桥负责与低速率传输设备之间的联系,比如它负责USB、声卡、网卡、网络适配器、SATA设备还有外置无线设备等一系列设备的沟通、管理和传输,当然一个南桥肯定不能独立实现这么多的功能,还是需要和其他芯片合作才能让低速设备正常运转。
另外有一个小知识,主板上有一个CMOS的东西,这个东西是存储BIOS的数据内容的,当你进阶时超频结果电脑超到完全无法开机,又或者出了其他奇怪的bug是和硬件底层的数据高低有关的,可以找到一个纽扣电池,把它从卡扣里抠出来放电,五秒后再放进去,就可清除BIOS的数据,可以正常开机了。
主板的型号
主板的型号是英特尔与AMD在联手主板厂商后推出的针对不同用户推出的不同价格的主板,这些主板的差别基本上就是散热和扩展插槽、扩展接口的不同。
Intel与AMD芯片主板
Intel/AMD的主板最常见的有三个等级,H/A、B、Z/X(前者是Intel后者是AMD),具体到型号就是H610主板/A620啊、B650/B550主板啊、Z790/X670主板啊等,这个是前缀,当H/A打头时,说明这是一个最差但完全能用的主板,适合预算不高的人群,而B板则是中等级的主板,适合有预算但不需要很多人群,也是卖的最多的板子之一,Z/X板则是高端型号,在散热、拓展、外观(尤其是RGB)与H/A、B系列的板子在外观上有天壤之别,尤其在超频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多超频都是在Z/X系列板子上超的,如果你问我主板的三个分级到底对核心功能有没有什么影响,我的回答是几乎没有,你如果一不在乎拓展性二不在乎超频,那低端和高端没有任何区别,能有多少不同呢?
另外还有一个小细节,主板和机箱是有大小号差别的,比如主板有E-ATX、ATX、MATX、MINI-ITX(下面统称ITX)等型号,从前到后依次是由大到小,市面上大多就这四种型号最常见,大致可译为加强型、标准型、紧凑型、迷你型,E-ATX就是加强型,是通常情况下拥有最大扩展接口、扩展插槽的主板,标准型的ATX就是所谓穿衣服的XL级别的,拥有的扩展接口较多,满足一些对扩展有刚需但不多的用户,中号就是MATX,是大多数人需要的那种型号,这种型号有扩展,但不多,基本上图一乐,但是偶尔需要的时候能有,足够打游戏、PPT办公等人群使用。ITX就是迷你型的主板,这种主板仅有最少量的、能保证电脑使用的接口,主要是为了便携性,ITX的机箱通常也会做的特别小,相比于较多的ATX机箱,ITX机箱几乎是接近ATX的四分之一,所以ITX的扩展性约等于0。而相对大小的,机箱也是有这种的分别,但大的机箱大多都能支持小的主板,但小的机箱……肯定放不下啊啊啊啊太大了真的放不下啊啊啊求你了ITX真的放不进去ATX板子啊啊啊啊啊啊
好了,以上就是我个人关于主板的全部讲解了,我一个人肯定没办法讲的够细够准,希望大家能在评论区纠错指正,也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点赞充电转发关注,每次看到你们的点赞有足够的稿费才能激发我写文的动力,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我的硬件配置单#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