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裝臺電腦玩遊戲:認識計算機

    大家好我是伊吹山。

    這是一篇認識電腦的文章,它的作用是幫助從未了解過電腦的人簡單的瞭解電腦上的硬件的具體作用,但並不是必看的文章,如果你並不想了解太多的關於電腦的整體工作原理與由來,只是想知道電腦有哪些部件並簡單瞭解性能參數從哪兒看,那麼這篇文章並不能幫到你,關於詳細介紹的部分我會放到下一章解釋,但並不是這章。

    非必看,只解釋整體工作原理。

    非必看,只解釋整體工作原理。

    非必看,只解釋整體工作原理。

    我們想要組裝電腦首先要認識電腦,知道電腦的基本運行原理。從外觀上看,電腦分爲顯示器、電腦主機、鍵鼠、耳機音響等,我們的使用邏輯就是,看着、聽着顯示器、耳機音響上輸出的畫面,通過鍵鼠輸入想要的操作,完成對電腦的控制,其中,電腦主機看似在你對電腦的互動中沒有什麼存在感,實際上它確實沒有存在感,它的作用就是作爲一個小黑匣子,輸出給顯示器、耳機上輸出的信息、接收你對顯示器上的操控,起到一個“大腦”的作用。

    這裏我們可以提煉出兩個名詞:輸入設備(鍵盤、鼠標、光驅等),輸出設備(顯示器、耳機、音響、打印機等)。那麼,其實真正計算機的原理和這個是相同的,一個計算機必須具有:處理器、控制器、存儲器與輸入輸出設備。

    那麼到了我們所常見的個人電腦(PC Personal Computer)上,所謂的處理器控制器等這些名字具象化出現應該是什麼東西呢?

    處理器、控制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處理器),它早期是隻負責“處理器”的內容,控制器的部分是由北橋來實現的,但近二十多年都見不到北橋,其原因就是北橋早就被集成到CPU當中了,CPU你可以理解爲“管理者”“大腦一樣的算數機器”,是任何電腦或者說是計算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網圖

    但也由於CPU過於強大,CPU也需要一個散熱器才能正常運行,否則CPU就會因爲過熱導致電腦藍屏關機,散熱器有被動散熱,被動散熱就是放一個下壓式或者塔式散熱

    這種沒有風扇的就是被動散熱,還有風冷散熱,風冷散熱簡單來說就是把下壓式散熱、塔式散熱上裝上風扇就好了,

    這是我的電腦,畫紅圈的就是著名的塔式風冷玄冰400,別名反人類400

    另外還有水冷和油冷,水冷簡單來說就是走水管,讓水把熱量從CPU帶到冷排風扇上吹走,中間會有水泵推動水流動,油冷就是把電腦大部分部件放到一缸子某種油裏,增大熱能表面積散熱,這種散熱比較抽象,一般不會有人使用。(其實還有把空調外機接過來用的,沒啥用,高射炮打蚊子——有錢圖一樂。

    存儲器:內存、外存。有點小懂的讀者可能有一點小疑惑,只聽說過內存,沒聽說過外村這種東西,這是什麼呀,那麼針對這樣的讀者,我可以直接回答你,內存是指內存條,外存是指硬盤,早年間確實是這樣的,只是由於常年的混讀尤其是手機內存的混讀,越來越多的人把兩種存儲都讀成了內存,現在我們想規範化的讀出他們的區別,可以使用“運行內存”“存儲內存”來區分開。

    早年間其實只有一種存儲,但是後期卻區分開了。因爲軟件運行的速度那些所謂的外存盤跟不上,發明了運行內存,那麼,內存是幹嘛的呢?事實上,它通常是指內存條,它是正在運行的軟件使用的空間,你可以理解爲“桌子”,桌子越大,你能在明面上放的東西就越多,桌子越小,你工作的空間就越小,就越只能幹一些更小的事。外存呢?外存其實大多是指硬盤,無論是機械硬盤、固態硬盤,又或者是較新的M.2固態硬盤、又或者是早年的軟盤,都是用來存儲文件的,你可以把它當作“倉庫”,每當你需要用某些軟件、某些文件的時候,就需要通過CPU使用管理者的能力把文件調出來放到“桌子”也就是內存上供你查看使用。

    紅圈爲兩根內存條,幻光戟,藍圈爲固態硬盤,三星EVO860

    除了這些其實還包括主板、機箱、電源、顯卡等來輔助電腦才能正常使用,否則電腦就並不是完整的。

    主板,是用來承載所有硬件的主要部件,相當於一個鏈接中樞,任何硬件都需要和主板鏈接上才能發揮它的用處,包括顯示器等輸入輸出設備。

    其實還有個小知識,北橋上文提過了,那麼有沒有南橋呢?是有的,北橋顧名思義上北下南,北橋是在主板的上面,北邊的橋接,就是北邊用內存等高速速率連接CPU的芯片,南橋就是南邊的橋接,負責在主板下半部分讓硬盤等低速速率的硬件與CPU連接。

    紅圈爲南橋,籃圈爲北橋(不好意思有個別沒看到沒圈),可以看到但凡有北橋的都距離CPU很近,南橋都比較遠。

    機箱,機箱其實就是用來給所有上述硬件遮風擋雨的存在,是用來屏蔽外部電子信號、防止外部灰塵進入、提供固定輸入輸出的接口的,目前市面上的機箱大多是ATX、MATX等型號,這些型號的區別無非就是大或者小,越小的機箱便攜性越好,相對的,它也越悶、越不易散熱,對於硬件更換的大小(特質CPU散熱、數量(這裏特指硬盤數量)也越高。機箱還與主板有一定的關聯性,小的主板大的機箱可以用,但大的主板小的機箱卻不能用,購買時需要注意辨認。

    電源,顧名思義,就是給機箱內所有電子設備提供供電,沒有電怎麼能使用呢?只有一點需要注意,什麼硬件都可以買差的,只有電源不行,因爲一壞壞一窩,電源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功能,那麼極有可能造成失火又或者是電壓電流波動損壞硬件的可能。

    顯卡,也叫顯示卡、視頻卡,視頻輸出卡,偶爾也叫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 圖形處理器),其實嚴格來說叫GPU是不對的,因爲顯卡包括GPU卻不止GPU,顯卡負責畫面的輸出,在一些早年間的電腦,是不需要GPU來幫助顯示畫面的,因爲根本沒有什麼畫面那麼複雜,但大家都知道現在的顯示器沒有GPU是不行的,因爲顯示器需要輸出的畫面實在太多了,既要實時演算,又要輸出畫面。

    CPU跑圖形還要運行電腦be like:

    CPU是忙不過來的,所以需要GPU來幫忙了,GPU的結構更適合圖形寶寶體質,處理起來比CPU快十倍,再加上圖形處理的要求越來越大,乾脆就單獨做了一張卡,早些年的GPU卡其實只是薄薄的一張PCB板(PCB板 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電板,也可以簡單叫做電路板,可以理解爲做主板、顯卡等電路板的工藝),這個時候就是一個圖形處理卡,它包括GPU本體、顯存、甚至還有獨立的供電,這就根本不能稱之爲GPU了,必須稱之爲顯卡,GPU只是顯卡中最核心的一部分,不是顯卡本身,在這之後,由於對顯卡的需求愈來愈大,它的體積也變得愈發龐大,尤其是散熱器部分,從簡單的鋁片被動散熱到三風扇散熱其實並不能說慢,到最後甚至有了“把主板查到顯卡上”這種反客爲主的說法。

    好了,本章節講了計算機的工作原理: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輸出設備,還有CPU、CPU散熱、內存條、硬盤、機箱、電源、顯卡相互作用的簡單的工作原理,關於具體的每個硬件的性能指標、品牌等我會在下一章具體講解,哦對了,包括顯示器、鍵盤鼠標我也會簡單的在整個的電腦教程後面介紹一下,以及裝機的某些小坑也會跟着講,只是抱歉實操裝機部分我更多推薦大家去看視頻,屆時我會貼上鍊接供大家詳勘,文章這種載體並不適合這種具體操作的類型。

    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喜歡的朋友們可以點贊、充電、收藏,想要追更的記得點關注,我是伊吹山,下一章再見。

    #遊戲裝備DIY#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