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選擇一款10L體積可放置在書架上的小衆化ITX主機嗎?

前言:

    開篇前來提下爲什麼MINI 主機在市場上屬於小衆呢?原因其實有很多,其中除了MINI主機越來越小衆化這個侷限性減分項之外,另外最大的痛點就是來自於“做大做強”的硬件大佬們來說,高功耗、高發熱對於機箱散熱與兼容這些“老大難”問題成爲ITX主機的一大攔路虎。又想要超水準的性能表現?又要求ITX機箱極限小的體積支持?放棄體積來加大兼容監控和解決散熱上的問題是現在擺在ITX機箱的最明面上的問題,而這個我覺得這就是老生常談的魚與熊掌的是否都能兼得的話題點了。

        爲什麼這次會用小衆的ITX機箱來搭建主機呢?首先是個人是ITX的死忠粉絲,另外就是一直在尋找一款堅持初心小體積設計的ITX機箱,最後當然是因爲這款機箱的外觀設計在一衆小機箱中裏是非常出彩的。不多說了先上幾張種草成品圖。



          • 外觀顏值:★★★★☆

          那麼這次帶來的Fractal Design Terra 走的是小而精幹的設計,這也是一款出色的ITX機箱所要必備的,那麼接下來就來看下這個機箱的設計可玩性和細節部分到底值不值得這四顆星的評分。ITX主機最大的亮點肯定是機箱,這是最容易分辨主機使用什麼硬件的重要環節也是這次裝機的主角。機箱採用分形工藝新推出的 Fractal Terra Green。一共有三種顏色可供選擇:黑-銀-綠,假如覺得黑和銀較爲大衆化的話,不妨試下這款軍綠色。機箱的尺寸:343x153x218mm≈10.4L,從下圖機箱各角度展示可以看出,Terra 機箱的外框漆面可以隨着不同的光線強弱或者折射光照的角度變化,漆面的顏色會呈現出深淺不同的反差視覺效果,這個漆面確實有點意思。


          • 散熱:★★★★
          Terra 機箱的各個面板均是陽極氧化鋁面板,這樣讓鋁面板呈現出來的磨砂質感更爲細膩厚重,而顏色深淺的漆面能更好的突出層次感表現。面板透氣開孔是採用線條感更強的條形開孔處理,對比密集圓形或者方形網孔,條形設計的散熱透氣面積更大,當然了肯定避免不了灰塵吸附。

          • 設計細節:★★★★

          在前置面板的設計上與其他類似結構的鋁合金機箱面板設計不同的是,前置面板採用了很巧妙的上下分層交差視覺設計,上方爲方形的鋁合金面板,下方使用了原木質地的胡桃木裝飾面板。這已經不是分形工藝第一次使用木質裝飾面板了,很突出的代表就有North系列ATX機箱。這也是市面上唯一一款這樣的面板設計的ITX機箱。機箱的I/O插口則就是位於胡桃木裝飾板上,開關鍵則使用了和箱體一樣的色調,接口並不多一個USB3.0,一個TYPE-C接口。

              Terra 機箱的面板拆卸設計也是有其自己特色的,市面上的大部分ITX機箱不是採用面板後置螺絲固定,就是採用最爲常見的彈扣設計。而Terra 機箱的拆卸則是使用了不同的設計結合--可撥動的拉伸卡扣,利用來回撥動進行面板拆除,這樣的設計比傳統的合葉翻轉面板擁有更便捷的拆卸體驗,和合葉設計面板一樣側面面板打開後可以進行最大的面板延伸上翻,這個設計是不是有點像跑車側門的閉合設計呢?

              • 做工細節:★★★★

              在邊角處的處理也是非常的用心,磨平處理非常到位,可以形容爲圓潤平滑不割手。閉合後縫隙也因爲面板的開合設計優勢,沒有出現非常大的縫隙。面板的閉合處固定也是非常用心的,成彈扣和開孔柱形卡扣雙重的穩固設計,輕釦一下即可從底部打開面板。在箱體下還放置了兩片防摩擦膠墊來避免側板閉合時劃傷漆面。這些細節處理真的在對比其他ITX機箱裏是很少見到的。要是細節設計上可以打分的話,Terra 機箱在細節處理上可以打5星滿分。

              • 架構與兼容:★★★☆

              整個箱體的內部設計是有效的利用壓縮利用和空間,拆卸面板後整個箱體的設計就不用多說了,傳統的左右分倉A4結構,中間的主支撐體採用的是厚實的五金,左側是主板、電源安裝位,右側是顯卡安裝位。A4結構這種最常見的ITX箱體設計在這裏就不需要花太多時間來表述了。

              採用延長線來進行進行顯卡安裝也是A4架構ITX機箱最常見的設計,附贈的是 PCIe 4.0 顯卡延長線,做工對比一般的PCIe 4.0線材更爲厚實。採用了穩固面板來進行延長線底座的固定,延長底座是可以通過手扭螺絲來進行解除固定拆裝。線材的延伸固定是箱體主體上的鏤空折彎部位來進行卡穩線材,這樣不會導致因爲PCIe 4.0延長線在折彎時由於弧度過大造成彎曲延伸佔位導致顯卡安裝時需要強行擠壓線材才能進行安裝的尷尬。

              由於箱體的體積就是規定在10.4L內,在內部空間利用細節上,對比其他款式的A4 機箱的外連線材處理上,Terra 機箱前面板內部做了電源線理線位的CNC凹槽處理讓電源線可以做個折彎延伸,這樣既節省了線材佔位空間,又起到了美觀的作用。再來看下前置的兩個魔術紮起到什麼作用?其實這個綁帶是用來固定 2.5 寸硬盤的,是否很有創意?

              最後再來看下這款機箱的最主要的設計特點,有別於傳統A4架構,Terra 機箱在常規的“夾漢堡”的架構基礎上在機箱安裝中板和底部橘黃色位置可橫移調節螺絲,黃色部分爲硬塑定位板。橫移定位共分爲 7 個調節檔位,通過定位不同的孔位達到在不同高度下壓式散熱和不同厚度的顯卡支持安裝效果,下壓式散熱支持範圍:48-77mm,顯卡厚度支持範圍:43-72mm。

              硬件:

              機箱做爲主角基本在上述做了全面的介紹了,那麼其他硬件搭配又會用什麼硬件適配。

              處理器:Intel 13代酷睿i5 13490f

              主   板:ASUS ROG STRIX B760-I Gaming WiFi

              顯   卡:Galax  GeForce RTX 4070 金屬大師 OC 12GB

              內   存:Colorful 戰斧 赤焰DDR5 6000 32G CL30

              固  態:Samsung 990Pro 1tb m.2 PCIe4.0 SSD

              散  熱:Thermalright AXP120-X67

              電  源:ASUS ROG LOKI  850W SFX-L White

              PS:以上配置加上機箱一共花費了1.15W的預算,所以說ITX主機屬於小衆也是有價格上的定位的。

              在處理器的搭配上,在ITX主機使用的處理器畢竟因爲受限於散熱兼容,這裏就不提倡使用高功耗的處理器來搭配小體積的ITX機箱了。這次使用的是65W功耗的13代“小黑盒”I5 13490F  10核16線程處理器。

              ROG Strix B760-I Gaming WiFi 採用了ROG 系列一貫主打電競風格設計,採用黑色主色搭配漸變色調的電競LOGO圖案點綴的炫酷風格,板型設計基本和前幾作差別不大。沒有過多的炫技設計,採用最簡單直接的面板設計來對位B系列主板。

              主板的供電設計,除了採用 8+1 相 (Core+GT) CPU 供電,每相搭配一顆 SIC659 (80A),AUX 供電採用了兩相 FDPC5030SG (25A),核心供電主控爲華碩定製的 Digi+ VRM ASP2100R之外,供電散熱馬甲結構爲L型的兩段式,在兩側的表面均設有一些貫穿式的斜切造型,提升散熱面積還起到一定的輔助散熱效果。配備兩條雙通道 DDR5 內存插槽,支持最大 64GB(2*32GB) 的 DDR5-5600 內存起,支持 XMP 3.0 標準,最大 OC 至 7600Mhz+。

              顯卡方面採用的是雙槽三風扇設計的--影馳(Galax) GeForce RTX 4070 金屬大師 OC 12GB。顯卡尺寸:315*124*48MM。外觀設計延續金屬大師系列所強調的全金屬外殼和無等效設計特點,前臉採用的是一體壓鑄鋁合金材質,用亮銀配色加上淺灰來突顯整體的金屬感,外觀採用方正的設計,表面輔以不規則的幾何與交疊線條修飾,靈感則來源於宇宙魔方,應該是想表達一種對位的錯位美感,外殼細節處做了 CNC 高光高亮處理、強化了金屬質感,輔助散熱搭配三個 92mm 規格散熱風扇,直徑 102mm、具備 11 片扇葉,扇葉採用空氣動力學測試而來三折造型設計,支持智能啓停技術。

              背板方面也是和前臉相互映襯,中間是淺灰金屬配色,邊緣處則是採用亮銀處理。背面鏤空設計感更爲突出,既美觀又可以增加背面的輔助散熱能效。

              顯卡默認 TGP 功耗 200W,外連供電接口爲:常規 8Pin 供電接口,這樣的設計真的非常的親民,讓入手這款顯卡的朋友可以無需更換新的ATX3.0電源即可得到升級的樂趣。內置散熱採用來自影馳的寒霜散熱系統設計: GPU / 顯存 / 供電一體式覆蓋均熱板 + 鍍鎳複合熱管 + 大面積散熱鰭片,配置 4*Φ6mm 鍍鎳複合熱管。

              存儲方面,內存因爲手上沒有黑色的矮條馬甲的DDR5內存,只能使用上現有的這套七彩虹戰斧 赤焰DDR5 6000 32G CL30 內存,而顆粒方面也是採用了主流的海力士B-DIE顆粒,可以嘗試在基礎的官超6000頻率上做進一步的內存超頻設置來獲得更高的頻率上限。外觀採用紅白配色的戰斧DDR5內存,白色底色,中央三條紅色撕裂狀三角馬甲設計,和自家戰斧顯卡同樣的紅色異形三角設計元素,估計後續會有黑色版本推出。

              散熱方面也是根據機箱兼容來進行搭配的,這次使用的67mm高度下壓散熱器--利民AXP120-X67 。散熱本體加上風扇高度爲67mm,如果換裝25mm標準厚度的風扇則爲77mm完全符合這次的機箱的高度兼容搭配。

              散熱本體採用的是6熱管迴流焊設計,6根AGHPIII逆重力熱管,焊接點均採用的是迴流焊工藝。可通過利民的AGHPIII熱管在安裝時可根據安裝兼容來做出方向調整,對於高度有限但又想使用高端處理器玩家可考慮這款適合ITX機箱的下壓式散熱。

              在電源的選擇上搭配的是擁有10年質保的白金SFX-L電源---華碩 ROG LOKI 洛基 850W SFX-L W電源。採用的是原生的ATX3.0規格和PCIE5.0接口供電設計,並且電源線均採用了韌性和軟度適中的壓紋模組線材。

              電源在外觀設計上與ROG THOR白金系列是比較相似的,但沒有用上ROG THOR系列的LCD功率計顯示,因此黑色的部分就是一塊單純的鏡面,配合白色的區域形成一個黑白撞色設計 ,旁邊的LOGO是不帶燈效的。另外一邊則採用全白漆面加上銀色LOGO裝飾。把這些比喻做電源中的小吹雪也一點都不爲過。

              頂部同樣是採用了可拆卸式的銀色鋁製風扇格柵,下方安裝的則是12015規格的軸流式風扇,扇葉末端帶有風扇環,據稱有提升風速和風壓的作用,以達到強化散熱的效果。此外風扇採用的是透明框架與透明扇葉設計,支持AURA SYNC燈效同步,這也是第一款ROG旗下在風扇上提供ARGB燈效的電源產品。

              電源採用主動式PFC+半橋LLC諧振+同步整流+DC-DC結構,全日系電容,搭配上了高規格的ROG定製散熱片,因此即便電源已經是SFX-L規格,其內部空間也是幾乎都全部用上,元件的排列比一般的SFX電源更爲緊密。單路+12V 70.8A 最大輸出功率850W,最高的轉化率爲92%達到80 PLUS白金標準。接口也採用SFX常規的全模組線材設計,有3個8pin接口可用於擴展CPU 4+4pin與PCI-E 6+2pin供電,有3個6pin則用於擴展SATA供電以及D型4pin供電,同時提供有1個12+4pin的原生12VHPWR線材接口,可用於擴展600W功率的12VHPWR供電接口,也可以通過標配的轉接線擴展爲兩個PCI-E 6+2pin供電接口。

              安裝:

              在安裝這套主機時,你可以發現不少非常適合安裝體驗的小細節的存在,單純從上述的介紹是感受不出來的,所以這次安裝體驗也給它定了個評分標準。

              安裝難度:★★★

              一般常規的安裝處理器和散熱、內存、固態這些基本的安裝過程就不多作介紹了,按部就班完成即可。

              再來看下散熱器安裝進主板後對於內存高度兼容,下壓散熱器安裝對於內存高度也是有要求的,對於大多數燈條內存由於內存高度的緣故基本與下壓散熱器無緣,但是也有一些高度比較矮的燈條是可以安裝的。所以下壓散熱器最適合的還是矮條馬甲的無光內存。可以從這次使用的七彩虹戰斧 赤焰DDR5內存的安裝看到,對於這款67MM高度的利民AXP120-X67 下壓散熱器在高度兼容上是完全沒問題的,安裝後仍有些許高度空間空出,所以說在內存高度選擇上還是有選擇的空間。

              在安裝67MM下壓散熱器時,不需要改變位置也是剛剛足夠,但是爲了讓風扇和機箱面板留有更充足的空間不至於太貼進面板的話,個人還是做了後移一個到機箱刻度3上來給散熱與側板之間做個空間避讓(PS:上面有安裝對照參考表可做參考),因爲這張影馳GeForce RTX 4070 金屬大師 OC 12GB顯卡無論是高度和厚度均是同規格顯卡最小的也讓這次使用的Terra 機箱在安裝兼容上擁有更多的空間選擇。電源安裝後,可以看到125x125x63.5 mm LOKI SFX-L電源還是稍微大了點,電源底部的藏線空間和左右空間和常規尺寸的125x100x63.5 mm SFX電源對比還是略顯大一點, 就看如何規劃佈置美觀的走線而已。

              顯卡安裝部分,針對上面的CPU散熱和GPU兼容表來說,可以讓下壓散熱器高度增加到77MM加上這張顯卡顯卡是完全可以做到無障礙兼容。Terra 機箱對顯卡的兼容長度最大隻能兼容到322MM長度的顯卡,315MM長度的金屬大師安裝進箱體內前置的還是剩餘7MM的空間,個人覺得要是想擁有更好的安裝體驗不建議顯卡超過315MM長度了。再來看下頂部安裝部分,機箱的中置部分是做了個下沉避讓設計,讓頂部的線材不至於和機箱面板由過多的衝突,這樣的空間預留設計確實無論在散熱還是兼容上都會有很好的兼顧的,這樣更利於ITX機箱的安裝體驗,並且上置和下置的面板都是可拆卸出來進行硬件安裝和佈置線材。

              在安裝顯卡前,把手上的這張七彩虹RTX 4070 Ultra W OC V2做了個對比,可以看到要是選擇三槽的顯卡,尺寸爲:324.9*134*51.2mm (含擋板),忽略掉長度的話,無論是顯卡厚度還是高度均是在這個機箱中達不到兼容條件的。所以在入手這款機箱時,慎重考慮顯卡和散熱器的兼容尺寸。具體的CPU散熱和GPU尺寸表格可以參考下面的表格。


              對於新手玩家來說,這種分倉設計的A4架構機箱安裝難度還好,安裝時需要注意也是那句話挑選適配的配件以免造成兼容困擾。細心的安裝和合理的規劃再加上人性化的安裝體驗,造就了這套10L 顏值工整的ITX主機。

              性能:

              對於桌面PC主機來說除了工整的裝機之外,最大的依歸依然是靠各方面的性能來說話的。那麼下面的性能測試也是分幾部分來進行的。首先是最基礎的基準性能測試,魯大師綜合性能得分:2071173。


              3D MARK的兩項基礎的基準測試項:speed way 平均幀數維持在145FPS和 Prot Royal 的平均幀數均達到155FPS。綜合得分也非常強悍的。

              接着是時圍繞2K和4K之間的對比來進行的,4K Time Spy Extrme和2KTime Spy兩項DX12運行環境下基準綜合得分2K的表現是非常優秀的,而在4K方面的表現肯定是弱了點,但是遊戲效能的2K預估幀數也可以達到170FPS。在4K 分辨率時幀數也有155FPS。

              而4K和2K的循環壓力測試通過率均對比上,2K分辨率的通過率是99.7%,而4K分辨率的通過率是98.7%。在4K和2K壓力測試兩者也是存在的一定的差距的,這些更多體現的CPU和顯卡的性能上綜合體現。

              散熱部分的性能測試也是在常溫下進行,因爲使用環境的不同,溫度肯定是有所偏差的,比如夏天時常溫室溫和空調房室溫對於溫度測試兩者的溫度測試也是有所偏差的。那麼這次在測試的時間是中午時分,室溫最高達到了31.6℃,溼度76%進行了20min時長的滿載溫度測試。CPU單考FPU滿載溫度:CPU溫度66℃,核心溫度77℃。在單測顯卡FurMark時,GPU溫度64℃,熱點溫度79℃,顯存溫度62℃。在CPU和GPU雙滿載的FPU和FurMark兩項極限溫度測試時CPU功耗110W左右溫度71℃,核心溫度82℃,顯卡功耗215W,GPU溫度65℃,熱點溫度79℃,顯存溫度64℃。對比單跑測試,CPU溫度有明顯的上升,而顯卡的溫度基本是維持不變的。



              在進行3D MARK循環壓力測試時,也是可以看到在運行模擬場景下的溫度監控,可以看到進度條的溫度顯示:CPU溫度最高可達59℃,GPU溫度最高可達64℃。

              在功耗和音噪方面這套主機的表現又會如何呢?首先來看下整個主機在三種不同的環境下的功耗對比:日常看視頻時功耗僅爲66~78W之間,遊戲進行時(生化危機4重置版遊戲中)的功耗爲260~271.4W之間,整機CPU和GPU同時滿載時的功耗372~383W之間。

              在普通環境下進行的噪音測試肯定多少都會因爲環境音的干擾不能達到百分百的靜音測試環境下那麼準確的,權當參考。在主機進行遊戲運行時,主機的噪音維持在37~48db之間跳動。有些玩家會問到,主機在運行時比如滿載噪音、風扇運行的風切噪音等基本是在可控範圍,因爲整個主機基本能發出的噪音就是:電源(風扇)、CPU散熱器的風扇、顯卡的散熱風扇這三個方面。

              總結:

              整套主機主打的就是:無光和小而精幹,都能在這次的Fractal Design Terra   ITX機箱裝機中體現出來。短小在10.4L主機內表現的淋漓盡致,無論是放置在桌面還是放置在書架上都是遊刃有餘,ITX的存在就是爲了節省空間而誕生的,對於追求小桌面或者極限體積的玩家來說,這次的裝機分享真的可以認真的做個參考,無論是性能還是散熱還有靜音方面都有着非常優異的表現。所以你會給這套比較小衆化的10L主機打上幾分呢?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