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九州風神的阿薩辛系列旗艦風冷從2012年的第一代發佈後已經過去了11年,在這期間的2019年1月九州風神發佈阿薩辛3雙塔散熱器,憑藉着出色的散熱效能成功成爲家族裏面受歡迎的型號,時隔四年,九州風神終於在CES 2023對其進行了更新迭代,推出了阿薩辛4散熱器。衆所周知,九州風神在近年對品牌風格進行了大幅升級,對多款主流風冷產品進行推陳出新,全新的品牌設計語言也受到了玩家們的喜愛,在這個背景下就令人對阿薩辛4的顏值越發期待了,那麼九州風扇又交出了怎樣的一份外形設計呢?是否能夠再次引起玩家們的讚歎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
阿薩辛4在外包裝方面使用了九州風神目前的新款彩色卡紙搭配硬質牛皮紙包裝,這應該是目前散熱器界裏面最好看的包裝設計風格了吧?
包裝背面則是此款散熱器的詳細具體尺寸以及參數,接下來我們就跟着產品開箱來一步步的瞭解。
首先來看看作爲旗艦產品的附件盒裏面會有什麼東西,在打開後可以看到裏面塞滿了滿滿當當的配件。
硅脂方面阿薩辛4標配的是一管1.5g的DM9大師級導熱硅脂,官方宣稱擁有超低熱阻,不過並沒有公佈導熱係數,不過一般來說這個級別的產品也不會有什麼虧待的地方了。
一把六角和十字雙頭螺絲扳手。
一套熟悉的全金屬扣具,這套扣具目前基本是九州風神風冷產品的通用款,整體的易用度還是非常不錯的。
還有一個額外的第三把風扇支架,用這個支架可以給阿薩辛4額外增添多一把風扇。
阿薩辛4在外觀方面與上代阿薩辛3有很大區別,甚至沒辦法在其上面找到哪怕3代一點的影子,整體設計語言已經更新爲九州風神目前方塊風格,散熱器爲純黑色,風扇軸承處設計有有九州風神LOGO,不得不說這款散熱器確實在顏值方面絕對算得上是首屈一指。
其實應該有不少人在第一次看到阿薩辛4的時候都應該會疑惑一下這款散熱器的正面到底是哪一變,這是因爲阿薩辛4相較於我們常規的雙塔結構把前面的風扇挪到了後面安裝,也就是說沒有風扇的這一面纔是散熱器的正面。
而有風扇的這一面纔是散熱器的背面,也就是熱量排除的地方,這裏可以看到阿薩辛4背部搭載的是一把反葉風扇,這應該也是爲了顏值而做出的設計。
背部的這把風扇是通過邊框卡扣的方式固定在本體上的,並且具有兩檔安裝高度可以調節,以此來適應不同主板的散熱馬甲高度。
在卸下邊框後就可以看到這把風扇的本體,後部風扇搭配的是一把型號爲DF1202512CM的反葉風扇,新模具製造,採用了FDB液態軸承、三相六極變頻電機,轉速範圍爲500-1700RPM,風量爲58.06CFM,風壓爲2.1mmAq,PWM風扇。風扇採用了更多數量、傾斜角度更大扇葉上也可以明顯看出這是偏向於高風壓設計的風扇。
阿薩辛4頂部視角纔是這款產品顏值最爲巔峯的角度,畢竟用戶在安裝完畢後看到的就是散熱器的頂部設計。從圖上可以看到阿薩辛4頂部明顯的分爲了4段師設計。極其方正的設計也算是散熱器界的一股清流了。
在頂部右上角處有一個散熱器風扇模式切換開關,可以直接手動快速切換風扇的安靜模式(500~1350RPM)以及全速模式(500~1700RPM),玩家們可以無需進入系統或者BIOS進行手動轉速調整,只需要通過這個開關即可完成物理切換。
頂部右下角處則有一個九州風扇的LOGO,這個LOGO在上面提到的模式切換開關切換至全速模式時候可以亮起燈光,在安靜模式的時候則不會發光,非常巧妙的一個指示燈設計。
頂部的鐵網格柵其實是通過磁吸方式固定在頂部,在扣開後即可看到隱藏在其中的一把風扇。
這把風扇的頂部還標有風向指示標誌,提醒玩家在安裝時候要注意出風方向。
中間的這把風扇取出方式也非常新穎,只需要拉着上下兩個把手往外一拉即可完全取出。
也就是說阿薩辛4兩把風扇均無需通過鐵絲卡扣的方式固定,背後的風扇通過框架卡扣的方式固定,中間的風扇也是通過頂部的卡扣方式固定,平時常規散熱器的鐵絲卡扣安裝方式相信大家也知道其中的難點,分分鐘要翹指甲。而阿薩辛4在追求顏值的過程中去掉了這種老舊不好看也不好用的風扇固定方式,我個人對此是非常滿意的。
中間風扇搭配的是一把型號爲DFr1402512CH的14CM異形風扇,同樣採用了FDB液態軸承、三相六極變頻電機,轉速範圍爲500-1700RPM,風量爲63.76CFM,風壓爲2.44mmAq,PWM風扇。風扇也採用了更多數量、傾斜角度更大扇葉上也可以明顯看出這是偏向於高風壓設計的風扇。
在卸下所有風扇後就可以更加清晰看到阿薩辛4的大概結構了,依然是熟悉的雙塔,只不過是一邊大一邊小,大塔的鰭片表面爲鋸齒波浪設計,應該是有利於提高散熱效能。
阿薩辛4搭載了7條6mm的雙向恆定熱平衡熱管,通俗點的叫法就是逆重力熱管,可以保證散熱器不論是在立式或者是臥式機箱內均可以發揮最優的散熱效能。優化過的熱管內部毛細結構以及注液量可以實現在寬幅輸入功率下更低的熱阻。
底座方面則是精雕微凸純銅底座,這種微凸底座能夠在壓力扣具的作用下更緊密的貼合CPU頂蓋,以此來提高導熱效率。
前面提到的第三把風扇安裝支架在這裏也給大家展示下安裝效果,只需要把另外的風扇先固定在支架上,然後再安裝到散熱器前面的位置即可。
安裝完畢後的效果,越發有點像一臺CRT顯示器了。
並且也支持多檔高度調節,以此適應不同的內存高度。
扣具方面安裝非常簡單便利,這裏就略過一下具體安裝過程了,跟普通雙塔散熱器安裝基本一致。
在默認狀態下阿薩辛4即可以無需調整直接安裝在華碩ROG STRIX Z790-E GAMING WIFI這種高端主板上,並且四周均不會與主板上的元件產生衝突。
如果你的主板散熱馬甲比這塊主板更高,也可以選擇把風扇提高一檔進行調整。
三風扇狀態下下的安裝效果圖,我的內存剛好貼着不用調整的高度。
如果你的內存高度更高也同樣可以調整風扇安裝高度。
給大夥看看主板立起來後的樣子,是不是感受到了阿薩辛4龐大的體積了?顏值方面我個人是非常喜歡的。到這裏產品就基本介紹完畢了,下面就來看看測試平臺吧。
機箱方面選擇了華碩TUFGAMINGGT502彈藥庫。
CPU方面選擇的是Intel酷睿i7-13700K。
主板方面選擇了華碩ROGSTRIX Z790-E GAMING WIFI。
內存是XPG龍耀Lancer DDR5600032GB(16G*2)套裝。
顯卡選擇了華碩ROGSTRIX GeForce RTX 4070 Ti-O12G-GAMING。
機箱風扇方面選擇的是追風者D30-120,正反葉版本各一套。
電源方面選擇了華碩TUF GAMING 850W裝彈手,這款電源也是TUF GAMING系列的首款ATX3.0電源產品,除了上述的850W外還有750W、1000W額定功率可以選擇。配件到這裏也基本介紹完畢了,下面再來看看整體的安裝效果吧。
這裝機顏值真的是拉滿啊,獨特的造型設計另其上機效果非常像一臺被動式散熱器,彷彿一塊大冰塊直接放在CPU上。
這顆小燈的點綴效果可謂畫龍點睛,質感方面在亮起來的瞬間又提高了一個檔次。下面來簡單看看性能測試吧,測試環境溫度爲29.3°C,溼度爲90%。
將Intel酷睿i7-13700K的電壓Offset-0.15V,此時功耗控制在225W左右。在默頻單烤10分鐘後CPU表面溫度維持在82°C,核心溫度維持在93°C,P-Core的頻率全部維持在5.3Ghz,E-Core的頻率全部維持在4.2Ghz,全程維持在最高頻率,沒有出現過熱降頻的現象。實際測試來看阿薩辛4的散熱效能還是可以的。
其實在目前水冷散熱器越來越多的同時,價格也開始不斷下探到侵食風冷散熱器的區間了,在面對功耗越發高漲的CPU以及水冷散熱器本身的物理性質風冷散熱器並無太大的散熱效能優勢;並且風冷散熱器在主流級別基本成爲全民卷王的今天,旗艦風冷更是越發被打入冷宮,究極原因這類旗艦風冷的銷量回報難以填補開發過程中高消耗的人力物力成本,並且由於卷,很多主流產品能以更便宜的價格達到相似的性能。因此阿薩辛4最終的售價註定不會被太多人接受,甚至被質疑。儘管阿薩辛4的在散熱方面的效能表現即使合格、爲追求極致造型開發出的全包裹外罩、爲消除風扇傳統的鐵絲扣具固定方式開發的新固定方式等等都體現出作爲一款時隔多年重新研發的旗艦級風冷應有的表現,依然會有很多在意性價比的人裝作看不見而打出一個問號,如果你也有此想法,證明這不是一款適合你的產品。但這畢竟是一個多元化的世界,依然會有玩家去追求旗艦級風冷,比如預算充足但默認怕水冷從入門到理賠的玩家;再比如追求靜音的玩家;最後就是一眼相中其顏值的玩家。並且作爲一個廠商,終究要有一款圖騰一樣的產品來展現其研發實力。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