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前提示,本文字數9000+,請在時間充裕時觀看
可憐的作者爲了這篇文章專門重刷了一遍《成神之日》,喜歡的hxd可以給我一個免費的三連嗎?只要長按點贊就可以了
【無名說】往期文章:目錄
————————————————
1·前言 我與《成神之日》
大家好啊,我是無名,沒想到這麼快就又和大家見面了。
在開始之前,感謝各位對我《鈴芽》影評的支持,雖然數據是涼透了,但各位的鼓勵讓我有動力繼續寫下去,也就有了這一期關於《成神之日》的影評。
想看《鈴芽之旅》影評的hxd可以點擊鏈接傳送過去,8000字左右,最好在有時間的時候觀看
同時,也很高興告訴各位,【無名說】從今天開始正式成爲這個賬號的固定欄目,不定期更新(劃重點)
好了,寒暄了這麼多,也是時候進入正題。
首先,爲什麼是《成神之日》?
如果是作爲一個漫評系列的開端的話,一般還是應該選擇一個名氣更大,爭議更多的作品,畢竟恰流量嘛,不寒磣。
但最後選擇《成神之日》其實主要還是幾方面的原因:一是最近這段時間其實沒什麼特別好聊的番劇,好的大家都知道好,爛的又都爛到沒什麼好說的。
二的話就是《成神之日》在我的追番經歷中絕對算得上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它可能不是我追過最爛的番,但一定是讓我心態最爆炸的,最意難平的作品,甚至曾一度決定了我對於番劇容忍程度的底線。
我記得當時完結的那一天,我被氣到茶飯不思,半夜都睡不着覺,就擱那一遍又一遍地重刷最後的結局。
在最後,幾萬年不發動態的我破天荒地發了一個說說。
大概就是這樣,大家應該也能想到當時我有多失望
十二集的追番歷程,讓我完整見證了《成神之日》是如何從衆人叫好到爲人唾棄。也讓我對《成神之日》一步步走向崩盤的過程有了更爲清晰的認知。
《成神之日》並非絕對的爛作,但它崩盤的方式絕對是我看番生涯中最爲震撼,最爲清新脫俗的一個。就算是後來爭議巨大的《莉可麗絲》,在旋渦之中也難以再次給我帶來當年的恐懼。
《成神之日》在所有人的讚譽中出生,卻以一種最不體面的方式迎來了結局。沒有人想到在這堪稱完美的開局之後,它會以一種近乎失控的方式展開,只留下一聲又一聲的哀嘆與惋惜。
他本可以是一部優秀的作品,就好像《Charlotte》和《Angel Beats》那樣儘管並不完美但卻仍是一個時代的回憶。
從某種角度來說,《成神之日》確實成爲了一個時代的回憶,只不過是以一種災難的姿態,而在一切浮華逝去過後,只剩下滿地雞毛。
有一說一,麻子還是很帥的
2·那個男人
要是說道《成神之日》,那麼有一個名字是絕對無法繞開的,那就是我們都很熟悉的大魔王——麻枝準。
作爲Key社的鎮社之寶,麻枝準無論是作爲腳本家,還是音樂製作人都有着極爲強大的實力。
他企劃並參與創作的4部作品《AIR》、《CLANNAD》、《Little Busters!》、《Little Busters! Ecstasy》均獲得初版10萬部以上的銷售成績,奠定了他日後的人氣基礎,並展現出其優秀的腳本控制能力。
而後其與ANIPLEX與P.A.Works合作共同推出了三部原創動畫作品,也就是我上面所說的《Angel Beats》《Charlotte》與《成神之日》。
其實我對《成神之日》怨念大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很喜歡P.A.Works這個公司,和扳機一樣喜歡,大家有興趣以後可以專門開一期談一談(無限挖坑)
可以說毫無例外,三部作品在上映期間都曾經被捲入過輿論旋渦之中。
《Angel beats》被指責人物塑造不完整,作爲獨立動畫很多細節站不住腳。
《Charlotte》被指責最後的結局過於倉促,人物行爲反邏輯。
至於《成神之日》嘛……只能說懂得都懂
但是你可以從這些爭議的原因中看到一個共同的要素,那就是動畫較短的篇幅無法支撐起麻枝準所想表達的內容量,從而導致了動畫很多部分沒有鋪墊,使得整部影片都有着一種倉促感,錯位感。
其實鋪墊不足是很多影視作品的通病,我們剛剛聊過的《鈴芽之旅》有這個問題,麻子的動畫作品有這個問題,我自己寫的小說也有這個問題。
那既然那麼多的作品都無法避免這個問題,爲什麼我還會對《成神之日》如此不滿?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成神之日》有一點和他的兩個老前輩完全不同,它的崩盤是從前中期就開始徹底顯現,而不是像別的作品那樣單純是因爲倉促結局而帶來的糟糕體驗。
甚至我們可以換一種更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解釋,《成神之日》的爛,絕不是簡單的倉促可以解釋的,而是來源於劇本的底層邏輯之上。
不過在正式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還是應該再多瞭解下麻枝準這個男人,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到底是什麼讓大魔王在《成神之日》上徹底摔了跟頭。
在這裏先說一個結論,麻枝準的優勢區間其實非常明顯。
一個是他在處理人物互動如日常對話、人際關係方面上的高水平。無論是麻枝準的哪部作品,你都可以看到在作品前期時,麻子會特別執着於打造輕鬆有趣的日常喜劇。事實證明這種做法觀衆看着也特別舒服,角色間的互動非但不會讓人覺得注水,甚至會讓觀衆感到十分愜意。
而他的另外一個特長,則在於利用角色的不合理之處製造伏筆與衝突。
這裏的‘不合理’並非貶義,而是指角色身上特異的表識點,說通俗點就是‘貼標籤’。這本是ACGN作品在處理角色時常用的手段,但麻子在處理這類特徵時,往往會使這些特性更爲誇張放大,甚至達到極端的地步。
這其實是一種非常冒險的做法,一旦處理不當就可能會使角色塑造失衡,讓人覺得無法理解,甚至厭惡至極。
但麻子之所以被稱之爲大魔王,就在於其非同一般的腳本把控能力。在他筆下,這些特異點非凡不會引人生厭,還可以讓觀衆迅速把握人物特質,甚至與之共情。
而隨着故事的推進,麻枝準還會在這些特質強化中穿插伏筆,爲最後的人物情緒爆發預留空間,達到一種初聞不知曲中意 ,再聽已是曲中人的情緒效果。而最後人物特質的反轉與揭示,更會造成強烈的反差感,從而帶來更強的情緒衝擊。
說白了,麻子的劇本實際上是有套路的,基本上都離不開搞笑日常—>反轉發生—>感人催淚的流程。
我不是說這不好,正相反,在麻子的掌握之下,這套流程嚐嚐能給觀衆特別深刻的印象,是真正的一招鮮喫遍天。
最近在日本討論度很高的《緋染天空》據說也是沿用着這種思路,口碑還算不錯,也側面反應出這個流程的實用性。
相信各位看到這也應該都發現了一個事情,好像我們的大魔王在長篇AVG遊戲的表現都還不錯,可爲什麼一到動畫上就如此費拉不堪呢?
或許AVG與動畫間的載體差距,正是我們探尋《成神之日》爲何崩盤的重要切入點。
3·來點數據分析吧!(其實可以不看)
雖然我並不擅長做這件事,但這些數據確實有助於我們理解《成神之日》到底從哪開始出現了問題。
先來看看它的兩個老前輩《Angel Beats》和《Charlotte》的評分數據比較(評分數據來源於bangumi)
首先看AB:
中等偏上,勉強跨過優秀線,個人感覺帶有一定的情懷加成
然後看看《Charlotte》:
已經出現較大爭議,屬於功過參半
然後是我們今天的主角《成神之日》:
6
雖然不排除有情緒打分的作用,但bangumi的評分含金量多多少少還是有的。要知道,在bangumi上拿到四點幾分的作品都是些什麼妖魔鬼怪。
是這個(4.4)
這個(4.6)
還有這個!(5.0)
不過在這裏還是要插一嘴,《成神之日》雖然拉,但確實不至於連ARC–V都比不過
好了,現在我們大概知道《成神之日》到底是什麼水平了,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單集評分:
這裏由於個人能力問題找不到帶十二集的趨勢圖
最終話單集好評率29.6%
可以看到,劇情評分的第一次跳水在打麻將那一集,但之後杏子的個人回拉回了評分,直到雛被抓走,整部番劇徹底癲狂。
怕各位記不住人,放一張人員名單在這裏(bangumi上沒有寫白毛的介紹,圖裏是我自己補的)
並且從這張圖中,我們還能看到一個極爲關鍵的信息:《成神之日》的劇本問題早在第四集就已經出現,只不過短暫的回光反照勉強維持住了它虛浮的泡沫。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正式開始今天的討論。
4·小小的欲抑先揚
儘管今天的主題是討論《成神之日》的問題在哪,但不得不承認,這玩意前面三集是真的好看啊
玩笑歸玩笑,我們還是來好好看看《成神之日》最開始究竟講了些什麼。
其實前面幾集的內容非常簡單,無非就是麻子最擅長的日常逗樂環節,拍片唱歌打麻將。
不得不說麻子是真的喜歡打麻將,當然還有棒球
但《成神之日》前期的優秀並不僅僅在於其優秀的日常塑造,更在於其縈繞在日常背後,如影隨形的悲劇性與命運感。
在影片的開頭女主就已經以預言的形式交代了一個強設定:這個世界將會在30天后毀滅。
這個倒計時奠定了整部影片整體的基調,並給予主角一個去完成未完成的心願,過好剩下每一天的動力與契機。
像《成神之日》這樣使用倒計時的作品還有許多,《可塑性記憶》《7日》都曾經使用過類似的結構。
逐漸逼近的時限,沒有希望的未來……這些事物本對應的事最深層次的絕望,但在這類作品中,他們所探討的卻是如何在這最後的時光中過好每一天。
而當故事前期的日常越輕鬆愉快,最後引發的情緒爆發就會越強。
我個人一直都很喜歡一個觀點——悲劇的產生,來源於人與不可抗力之間的對抗。
無論是人面對自然時的渺小,亦或是面臨神明時的無奈,這些無能爲力的處境就是引發觀衆絕望感的原因所在。
倒計時無疑符合這一設計邏輯,作爲一個既定事實般的存在,無論是故事內角色亦或是觀衆都無力改變這一切,只能任由時間流逝,直至終焉。而我們能做的也只是進自己的努力在倒計時中度過每一天。
可以這麼說,倒計時是一個極具探討深度的設定。無論是壽命論還是末日論,都能帶來人對於生命的思考與感悟。
我自己都有計劃寫一個同題材的作品,但奈何時間不夠還沒具體落實
《成神之日》在前期很好地完成了日常氛圍的塑造,並不斷提示剩餘的時間以塑造氛圍感,可謂是吊足了觀衆的胃口。
與此同時,《成神之日》前期過慢的劇情推進節奏也引起了觀衆們的一絲擔憂。但由於當時《成神之日》較爲良好的風評,大部分觀衆(包括我)都以爲麻子可能在憋什麼大活,現在的慢節奏是在爲最後爆發做鋪墊,麻子一定能給出一個讓我們所有人都驚訝的答卷。
事實證明,麻枝準確實給了我們一個驚訝的結局,只不過稍微……過了點。
5·中途易轍的故事發展
前面提到,《成神之日》的崩盤是從前中期開始的。那麼究竟是什麼問題,會讓《成神之日》墮落到如今的地步。
客觀來說,《成神之日》的邏輯崩盤並非是部分情節的嚴重邏輯錯誤,而是其從中期就開始積攢的失誤的總和。
可以看到,在第五集開始後,故事方向開始出現轉折,從原本純粹的日常戲碼,轉向對於單個角色願望的總結與清算,以完成更深度的人物塑造與劇情推動。
從這個角度來看,第五集大魔法師之日無疑是成功的。在這一集中,麻枝準着重講述了伊座並杏子的個人感情變化,補全了杏子的性格形成背景,並完成了杏子及其家人與過去的和解,使杏子這一角色獲得了人物弧光的展現,也使杏子人物的轉變合理自然。
杏子其實是我整部片子最喜歡的角色,主要是人物塑造較爲完整,人物也較爲具有特色(當然不是因爲我喜歡黑長直呢)
這一集的處理正如之前所說那樣,高度符合麻枝準的劇情塑造邏輯。
以伊座並杏子最開始極端的冷漠態度作爲伏筆,再到第五集的揭示,觀衆是看得到杏子的成長並對其產生共情,而只有當觀衆與角色共情時,情節上的情緒張力才得以體現。
其實現在來看,第五集的成功還有一部分原因在於我們對於親情的共情程度是較高的,也許我們不能理解《鈴芽》中的災難表達,但是對於家人的依戀基本上是每個人都會擁有的
有趣的是,在這一集中麻枝準想傳達的主題是:無論過去發生過什麼苦痛,我們都應該在所愛之人的陪伴下度過未來的每一天。
而這,也恰好是《成神之日》前期所想傳達的主旨,也許也應該是它本應該傳達的主旨。
在第六集祭典之日中,《成神之日》選擇了對男二阿修羅進行角色塑造。
然而問題在於,男二的個人矛盾在前期基本沒有過鋪墊,整體呈現更像雖然我前期沒有跟你說過他有這個心結,但他現在就是有了。
然而這並不是這一集槽點最大的部分,這一集真正的核心在於女主在這一集中突然表現出了對男主戀愛的情緒,並且極大程度削減了杏子的重要性。
可要明白,就在剛剛纔播完的第五集中,杏子的塑造已經成功讓很多觀衆真正地喜歡上了這個角色,並且認同了陽太和杏子這一對cp的存在。
反觀雛的形象,則更像是一個官方金手指,負責給主角團的行動提供契機與幫助,並引領故事發展。
從劇本角度來說,雛的重要性是遠超杏子的,同時也承擔了相當多的角色功能。
唯一的問題就是,在這些功能中,似乎並不包括愛情這一項。
說人話就是雛可以是很多身份,是神明,是少女,是朋友,是逗哏,但唯獨不該是戀人。
於是乎,當觀衆們突然意識到編劇似乎想要促成這一對cp時,立刻就會產生一種莫名的不協調感與錯位感——如果你想要寫雛和陽太在一起的話,你爲什麼在前面不好好交代一下?而且要是這樣的話,杏子的存在又有什麼意義?
而這種怪異感也直接反映到了單集評分之上,造成了評分的又一次下滑。
但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在第七集電影拍攝之日中,杏子竟然出現了主動讓路的舉動,直接震驚了當時追番的我。
我不由得思考,這樣的話男主前面所做的一切努力的意義是什麼?在男主自己都還沒有轉向到雛的時候,杏子先行讓路這個行爲,是否有點過於離譜?
其實現在來看,這顯然就是劇情鋪墊不足導致的直接後果。
在這一集短短不到25分鐘的時間內,基本沒有出現過男女主兩人單獨相處的鏡頭,就算有,你也感受不到戀愛的氣息,整體還是像之前一樣在按照日常喜劇的方法來處理。連觀衆都看不出來男主對女主有意思,自然也就無法理解杏子的抉擇。
但這一集還有一個令人咂舌的劇情,就在於一直後臺掛機的白毛(鈴木央人)正式進入主線,同時也基本坐實了一個不幸的劇情暗示——雛並非神明,而是一個被科學技術加持的孩子。
這一點基本直接掀翻了前面辛苦建立出的神祕感,甚至直接動搖了末日倒計時這一核心要素的可信度。
而這恰恰是整部影片成立的核心要素。
從這一集開始,倒計時的重要性無限接近於零點,整部影片重心開始變爲雛個人的感情線發展與身世探究。
而此時,整部影片距離完結僅有四集。
可以看到,作爲一部12集的番劇,《成神之日》竟然進行了三次較爲巨大的核心主旨改動,完全違背了常規季番的劇作規律。
而與中途易轍的劇情相對應的,則是後期人物巨大且毫無邏輯的性格轉變。
其中兩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男主與鈴木央人。
我們按照劇情順序來說。
首先是鈴木央人,在早期的塑造中,鈴木的設定是一個高技術力的黑客,且陣營偏向對立方。這個角色最開始的設計思路顯然是爲了最後的揭密做準備,所以本身的逼格還是有的。
但在後面雛被抓走之後,鈴木在基本毫無交代的前提下,突然開始幫助男主去接近雛。有解析說這是鈴木對自己‘弒神’行爲的贖罪。但問題在於,我並沒有從這個角色上看到多少的愧疚,麻子在這個時候竟然還特麼想走搞笑輕鬆路線,最後不僅鈴木的所有行爲都像一個小丑,就連曾經認真分析劇情走向的我也像一個小丑。
TMD越想越氣
再說男主,如果要說《成神之日》中哪個角色的人物形象崩壞的最爲嚴重,那陽太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
先不論早期塑造中,陽太對杏子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厚,但作爲一個喜歡了很多年的青梅竹馬,最後比不上一個天降的小孩子,是不是也太扯淡了點?
雖說青梅一般都打不過天降,但那個前提是主人公前期對青梅是沒有戀愛情感,從而讓天降與青梅兩個角色站在同一跑道上競爭。
但《成神之日》不一樣,在劇本的一開始,杏子就已經站在終點線邊緣了,只差她自己心理的那一關沒有克服。而在麻子花大功夫描寫完了杏子的轉變後,你竟然告訴我她不跑了,直接退賽了?
而且要是杏子能直接說出‘我不喜歡你’也就算了,動畫甚至還專門在大魔法之日後還刻畫了兩人之間的互動,你是能看出杏子是對男主有好感的。
更離譜的是,在後面的劇情中,男主更是在短短一集時間表現出了對女主的愛戀。
可觀衆看不到男主轉向雛的關鍵節點,只會覺得男主這麼多年來的暗戀都像個笑話,可以被隨便遺棄。
那你前面說自己多麼喜歡杏子是爲了什麼啊?我看不到你的深情只覺得你是個哈皮。
寫這段的時候確實生氣了,也顧不上什麼客觀了,在這裏跟大家說聲抱歉
然而感情線上的失誤並不是全部,陽太人物形象真正的崩壞,來自於結局時自我感動般的救贖邏輯。
那麼這些讓我們在下一個板塊中慢慢聊。
杏子…我的杏子(哭)
6·自我感動式的救贖
怕各位忘記了,開始之前先跟各位來個前情提要。
在雛被確定是一個被超智能拐起來的邏各斯症候羣患者之後,對立勢力正式入場帶走雛。
其實這裏也有一個小問題,就在於反派的動機合理性其實並不強,反正我是沒看出來雛的存在會對人類社會有多大的危害。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雛的爺爺創造芯片是爲了保護雛,最後機關卻以保護生命爲由掠奪另一個生命,這中間的邏輯關聯沒有講好,編劇不去講,又想觀衆自己領悟到其中的必要性,最後的結果就只能是莫名其妙。
同時也揭示了世界末日倒計時的本質:那是雛的世界終結之日。
在那之後,雛的芯片被取出,變回了植入之前的狀態,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殘疾人。
補充一下邏各斯症候羣的說明,這是一個會同時引發肌肉萎縮與腦萎縮的疾病,現代醫療技術暫時沒有治療方案。患病者主要表現爲無法自主活動,且擁有嚴重智力障礙
而接下來的主線劇情就是講述陽太如何再次與雛建立聯繫,重新拾起過去的羈絆。
聽着很感人是不是?但這些和《成神之日》前半部分的劇情基調可謂是八竿子打不着。
但讓我們先拋開劇情轉折強硬這事不談,先看看男主爲了完成上面的劇情任務都做了些什麼。
讓我看看哈……
強迫失智少女與自己談話……違反醫院管理條例擾亂正常治療……在非正常時間在病人房間裏打遊戲……
這特麼是正常人幹得出來的事嗎?!
這些行爲感沒感動觀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男主肯定自己非常感動,導演編劇估計也非常感動。
這根本就不能用什麼鋪墊不足來解釋男主所做的一切,因爲這就不符合正常人類的邏輯。
換言之,這是編劇爲了營造戲劇衝突而強行製造的劇情,其本質上還是一個自我感動式的救贖邏輯。
到影片的最後,女主回憶起了一絲過去和男主在一起的經歷,選擇主動擁抱男主。
這個鏡頭顯然是在致敬《Air》中的畫面,本應是一個極具畫面衝擊的場景,但考慮到女主當時的身體狀況,觀衆非但不會覺得感動,只會覺得這是男主爲了滿足自己的期待而在折磨他人。
在結尾,當男主大言不慚地說出,“我們一起度過一個夏天,然後戀愛”,好似羈絆很深的樣子。
先不提他們到底啥時候確定的戀愛關係,也不討論雛那個時候還有沒有正常思考回答的能力,我只有一個問題要問各位:失去芯片的雛還是陽太所熟知的那個雛嗎?陽太所愛的是雛的靈魂,那段回憶,還是僅僅只是這個身軀?
我並非是想探討‘忒修斯之船’這種哲學命題,只是單純地感到疑惑。陽太這種自以爲對雛好的舉動似乎從未真正考量過雛的感受,只是爲了滿足自己心理的空白才做出的一切。
而影片最後的一個畫面,雛錄的影片公開,她是這麼說的:“每一天都閃閃發光,就像寶石般的回憶,就算世界真的迎來末日,也不會忘記,這是我永遠的寶物。”
明明段話語已經很明白地說出來了:即使一切都已改變,那段回憶仍會如寶石般璀璨。
重要的從來不是那還未來臨的羈絆,而是過去、現在正在度過的每一刻。
但在最後陽太的舉動之下,這話未免也過於無力。
他終究還是沒能放下對於未來的執念。
7·再隨便聊幾句
說了這麼多,還是聊聊文章最開始的時候挖的坑吧。
爲什麼在AVG作品中表現優異的麻枝準一來到動漫的賽道上就頻頻翻車呢?
最多的一種說法是由於篇幅所限,導致麻子很多東西沒能表達出來。
我算是比較認可這種說法的,畢竟AVG所能容納的腳本量和動漫那可真的是天壤之別。
麻子確實在按照以往寫gal的經驗在寫腳本,所以你甚至能看到他在聚集十分緊張的前提下還抽出空來打一整集的麻將……
同時,劇集不足也直接導致了情緒鋪墊的嚴重缺失,很多情節觀衆還沒來得及反應就已然過去,更別提引起觀衆共情了。
其實很多AVG腳本家在跨界指導動畫時都會有這個問題。就比如前幾個季度播出的《天籟人偶》,也算是爛的清新脫俗,他好像什麼都寫了,又好像什麼都沒交代完全。有一種什麼都好,就是不好看的奇妙感覺……
麻子更爲嚴重的問題在於自我陶醉,他太想把所有好的點子都往劇本里塞了,以至於動畫的承載能力根本支撐不住他的設想,最後只能大幅度改動原定劇本,草草收尾。
最後的結果也很明顯,就是前期伏筆埋了一大堆,最後收尾的時候卻一個不提,主打一個虎頭蛇尾。
我相信如果給《成神之日》足夠多的篇幅,很多不合理的事情都可以被解釋(但我是真的無法接受男主的感情線),但現實就是如此,它只是個動漫,也只是個動漫。
當我們需要假設什麼才能讓一個東西能夠成功之時,它就已經失敗了。
沒必要用虛浮的幻想掩蓋錯誤,因爲它的犯下的過錯已成定局。
8·結語 浮華過後,滿地雞毛
在這篇文章的最後,我也無意再去討伐麻子的種種不是,畢竟時間也過去這麼久了,再說這些也無濟於事。
但你要是問我到底喜不喜歡麻枝準這個人,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當然喜歡。
畢竟無論如何,麻枝準都曾經爲我們貢獻出了無數精彩的故事,就算他可能無法再次續寫往日的輝煌,但他仍是整個業界一顆不可忽視的明星。
麻子自己的人生其實就是一個奇蹟。
身患嚴重的心臟病缺仍然堅持着創作,無數從鬼門關前經過又再次奇蹟般生還。
正因爲他自己就是奇蹟,所以他願意相信奇蹟,也想把《成神之日》寫成一部關於奇蹟的故事,所以最後即使雛失去了一切,還是會叫出‘陽太’的名字,還是會選擇和男主在一起。
但很可惜,他失敗了。
從某個角度來看,他確實將《成神之日》打造成了一個奇蹟,只不過是一個災難的奇蹟。
我很理解麻子想在《成神之日》中向觀衆傳達的信念——無論發生什麼災難,只要我們任然記得曾經的美好回憶,羈絆就不會斷開,未來就仍會延續。
這很好,但不適合《成神之日》。
我曾經能想到最好的結局,就是大家一起笑着,像往常一樣聚在一起,看着世界的毀滅,等待着最後時刻的到來,也許淒涼,卻仍散發着生的活力。
作爲麻子和P.A、A-1合作製作的第三部原創作品(也應該是最後一部了),《成神之日》無疑給了無數觀衆一個美好的期待。
但這一次奇蹟並未上演,《成神之日》失敗了,成爲了動畫史上一個巨大的笑柄。
《成神之日》就像一個浮華的肥皂泡,看似絢麗多彩,卻在破滅後落得滿地雞毛,令人唏噓。
我們之所以不會忘記《成神之日》的崩壞,是因爲他確實曾經帶給我們一段值得回憶的起點,一個值得稱讚的開始。
在文章的最後,還是祝願麻子的身體能越來越好,多陪我們走一段時日。
我期待未來的某一天,麻枝準能在動畫這條賽道上堂堂正正地征服我們。
———————————————————
熬夜寫文不易,如果喜歡就給可憐的作者一個免費的點贊收藏充電三連吧,這真的對我很重要
還有就是如果有什麼想和作者聊的動漫,歡迎在評論區裏提出,未來的【無名說】欄目將會從中挑選題材。
有興趣的hxd也歡迎加羣聊天,提前寫好的文也會發在裏面。
我是無名,我們下次再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