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Brian,來自《神經鵝》開發組Sweaty Chair。
距離 12 月 2 日(下週二)正式上線還有5天。
我想用一篇真正的“開發者故事”,講講這款大家眼中的離譜遊戲到底是怎麼被做出來的。
(以下內容由“打工鵝”協助中文潤色)
-------------------------------------------
故事從一鍋“永遠在燉的湯”開始
《神經鵝》的世界觀來自一位長期生活在澳大利亞的藝術家 —— MasterTingus。
大家應該對他並不陌生,他日常也在B站更新,被大家叫做“外星人”。
他的創作方式非常特別:
他不做“項目”,他“熬湯”。
提到鵝的創作感想時,他說:
來自MT
“這款遊戲對我來說,像一鍋永遠不會停的湯。
四年多來我不斷往這鍋湯裏亂加各種離譜點子。
隔一陣嘗一口,又覺得應該再加點什麼進去。
現在這鍋湯已經變成連我自己都無法控制的怪物。
這遊戲已經不屬於我了,它比我還大。
至於味道好不好?
——好喝。”
對我們來說,MasterTingus 的動畫世界,是一種 近乎外星人的語言。
它超現實、抽象、混亂、離譜、又意外地治癒。
於是,我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
“能不能把這鍋腦洞湯,做成能玩的遊戲?”
這是整個項目的起點。
從抽象動畫,到可交互的玩法,是一場“翻譯藝術”的挑戰

翻譯藝術
要把 MT 的動畫做成遊戲,並不是換個皮就可以解決的事情。
動畫裏的世界是:
>>東西會突然震顫
>>角色會不合邏輯地變形
>>生命體像液體一樣激盪
>>因果關係幾乎不存在
遊戲的世界卻必須:
>>有系統
>>有因果
>>有反饋
>>有目標
>>有操作空間
所以開發初期很像在做一種 跨物種溝通。
我們想的不是“做一個玩法套個鵝皮”,
而是:
“如果 MT 的世界真的存在,那麼它的物理規律應該是什麼?”
於是“鵝樹”“鵝寶撞擊裝置”“擺放策略”“混亂循環”這些概念才慢慢浮現。
這也是爲什麼玩家會說:
“這遊戲不像是人類做出來的。”
爲什麼是一棵鵝樹?

一顆鵝樹
很多玩家最開始看到預告時會問:
“爲什麼鵝會長成樹?”
“爲什麼會生出鵝寶?”
“爲什麼鵝寶會撞擊賺金幣?”
答案其實很簡單:
因爲 MasterTingus 的腦洞本來就是這樣的。
我們沒有“設計”鵝樹,
我們只是把 MT 動畫裏那些奇怪的生命形態,
抽象成了一種有邏輯的成長系統。
鵝樹的形成路徑很像一個玩家能“參與”的有點抽象的生命循環:
鵝生出鵝寶
鵝寶掉落
撞擊裝置
產生收益
反饋到成長系統
鵝樹變高,循環更復雜
它同時具備:
>>放置的收益
>>構築的策略
>>擺放的自由度
>>腦洞的藝術性
所以你在看似混亂的過程中,
總能找到一點穩定、甚至療愈的平衡。
中國玩家,是這款遊戲最意外的“能量源”
在開啓願望單後,我們開始把內容同步到小黑盒,B站等社交媒體。
結果獲得了完全沒預料到的熱度。
評論區充滿“精神價值拉滿”的留言
大量玩家給我們提供自發翻譯建議
B站、小紅書、小黑盒一夜漲粉幾千
有玩家說:
“這遊戲證明 AI 真的替代不了人類。”
也有玩家說:
“作者要是沒病,這遊戲就不會這麼好玩。”
這些誇張的話語成了我們繼續熬湯的動力。
這些熱度也讓我們找到了中國區合作伙伴,《不思議迷宮》《最強蝸牛》的開發商青瓷遊戲。
![]()
我覺得,他們在抽象腦洞的層面,與我們有很多共通之處。
AI 能做《神經鵝》嗎?答案可能是:做不了
我們確實在工作裏使用 AI ——
用於輔助概念草圖、測試文案、調試靈感。
但真正讓這個世界成立的部分,
AI 永遠模仿不了:
MT 的創作衝動
4 年累積的腦洞
人類的審美混亂
程序員的自嘲
玩家在混亂中尋找秩序的能力
那種“不可被邏輯化的精神味道”
這些都很人類。
五天後——這個腦洞世界即將開放

五天後嘎嘎
我們做了 4 年,
熬湯 4 年,
想象 4 年,
受苦 4 年,
也快樂了 4 年。
現在,這款遊戲終於要與你見面了。
《神經鵝》將於 12 月 2 日(五天後)正式上線。
希望你也能在這鍋腦洞裏,
找到屬於你的那一絲平靜、混亂、創造力或治癒。
歡迎一起加入這鍋湯:QQ羣 961587541
---------🦢🦢🦢---------
《神經鵝》
看似獵奇,實則治癒。
五天後,關心您的精神健康。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