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月性价比外设分享,耳机、鼠标、键盘都有哦~

本来是双十一聊一聊的,但好产品不怕晚,这次要分享的包括耳机、键盘、鼠标和一些小配件鼠标垫啥的,大伙有具体需求也可以在评论区提问哦!

全文接近8000字,可以先收藏再看~

耳机篇

狼蛛G7(99元起)

贱驴的清仓耳机虽然够便宜,设计也独特,但不支持三模呀,总是得吊根线,不是很方便。所以说就先聊更性价比的狼蛛。

预算有限,就卡在100块钱左右,但又想摆脱线材的束缚,上个三模,思来想去还得是狼蛛G7,谁叫它性价比高呢?

标准版99元,单元是40mm钕铁硼强磁动圈,麦克风是降噪的,电池给到1000mAh,配合高密度弹力织带调节头梁,一般打游戏听歌足够,它甚至在这个价格还给了一圈RGB灯带... ...

如果想要更多电竞游戏个性化需求和EQ设置,还得看看狼蛛G7Pro。

内置更好的C-Media声卡芯片,支持自定义EQ(用过EQ基本上回不去了),毕竟游戏耳机声音众口难调,听不惯还是得自己折腾一下,可玩性更高。

同时虚拟7.1声道用来玩玩不需要听声辨位的游戏,或者看电影,也能大幅提高沉浸感。

麦克风相较于标准版也支持拔插,同时头梁设计也进一步提升,更耐用了。但是价格也相应加了起码50块钱,和基础版区别比较大。

说到头梁,算是G7系列的亮点之一,尤其是Pro版,随便拉随便拧,非常耐造,头围比较大也能接受。

官方在基本的调音设置上给了一个热门游戏调音参考,PRO版用户福音。

硬要挑点刺儿,那就只能说G7的设计比较素,耳壳上也没有额外的点缀,但这玩意儿见仁见智,毕竟不是谁都喜欢花里胡哨的外观。

凌豹T9(118元起)

兜里只有100块,优先看狼蛛G7,如果预算再足一点,想上PRO版本,那么更推荐选择——凌豹T9 PRO。

能给到更加豪华的50mm的大动圈,同样采用C-Media声卡芯片,能支持7.1虚拟声道,EQ以及变声器功能。

电池容量也来到1500mAh,作为一款三模游戏耳机,在同价位里面算大的了,理论连续使用续航为120小时。不想经常充电?那这款会比较合适。

相较于狼蛛那款G7,凌豹T9我更建议你直接上PRO(143元)及以上版本,多花二十来块就能换来对应的C-Media芯片,还额外增加一组RGB氛围灯,怎么算都值回票价。

首发那会儿还附赠带拓展坞功能的电竞耳机支架外加耳套,如今得自己掏钱补票,基本上没啥额外优惠,组合装就真没必要硬冲了。

跟之前的K98、K75键盘一样,凌豹这次在耳机上也搞了基本不加价的UV打印二次元IP涂装(星澜、夕颜和艾莉妮娅),虽然没再多堆观感层面的额外设计(整体还是偏素),但好歹算个小点缀,要不要上就看个人口味了。

它的纤维耳罩个人是比较喜欢的,相比蛋白皮,要更加适应夏天环境(冬天也有一定保暖功能),填充也比较饱满,弹性十足。

头梁可拉升的幅度较大,并且前段弹性较小。不夹眼镜,更适合大头围用户选择,小头用户需要更细致调整才好使。

贱驴008(115元)

贱驴008,作为一款老产品,它的确现在看起来挺落后的,没有无线模式,兼容性一般,接口设计也不是很科学。

但是这玩意儿整体设计挺特别的,不随大流。

并且规格上也不差,53mm的动圈,重点是调音相对科学,对比一般头戴式游戏耳机而言,甚至在整体素质上不比同价位的HiFi耳机差,这一点就很难得了。

甚至拿来听听歌也是没毛病的,单元劲儿很大,只要USB口功率够,甚至可以当外放音响使... ...

当时价格不便宜,好像是300~400元,现在一路降价到100出头,如果你有券的话,可能还会更便宜。我是115拿下的。

耳壳设计比较独特,不是那种常规的椭圆形,麦克风也是短小的航空耳麦设计,支持独立插拔,并且另一侧的旋钮可以调声音。

而且,耳罩是磁吸的,拆装很方便,就是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备件可以买,但这个价格没啥好说的了。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有线耳机的它接口是单USB-C,如果直接用USB口的话,功能是完善的,声音和麦都没问题,但如果用的是3.5mm转USB-C那则会失去光效和麦克风功能,仅保留声音。

佩戴还算舒适吧,耳罩素质真挺不错,这个价格没啥好说的啦,大跳水。

雷蛇战锤狂鲨V3(343元)

入耳式游戏耳机,就推荐一款——雷蛇战锤狂鲨V3,总算在几个月前迭代了,这款耳机不建议在第三方店铺买,假货太多,甚至战锤狂鲨系列都不能贪小便宜买来路不明的货。

战锤狂鲨V3设计风格依旧延续V2的传统,采用金属筒式腔体,质感很好。黑腔体+绿线+无处不在的Logo,这很雷蛇!

11mm的全频动态单元(V2升级)虽然比不过TWS上的那种20mm的大动圈,但对于游戏而言,素质也是足够的。

线材由扁线升级为TEP防缠绕线,这点好评,质感很好,也不容易卷成麻花。

麦克风的位置很不错,更加靠上,贴近嘴巴。在V3上雷蛇也对全平台支持做了更多的优化,3.5mm三段式插头+USB-C DAC适配器,基本上所有的设备都能用得上了。

在V3这儿雷云本体用处不大,得上THX空间音效,一个独立的软件。除了雷云支持的虚拟7.1声道外,还可以调节EQ,自定义声音远景等等。

注意找客服要激活码,有这个空间音效V3才是完整版!

它比7.1环绕音功能性更好,算是上位替代,并且还可以针对游戏或者软件单独定义,可玩性更高。

Hyperx飓风2(399元)

说到游戏耳机,尤其是头戴式游戏耳机,当然离不开飓风系列。现在已经更新到第三代了,二代目前价格是439起,三代则更贵一些,549起。

其中2代/3代都有有线无线之分,并且部分型号支持DTS音效,大厂迭代总是慢慢悠悠的。

如果单纯只是接电脑玩游戏,需求不高,这里个人更推荐飓风2有线版。毕竟无论是2代还是3代,都是53mm的钕磁体单元,规模不小,同时也支持虚拟7.1环绕音效,价格便宜体验也不落后。

如果追求更高的可玩性,那肯定是上三代,它们的兼容性最强,Xbox和Switch也是支持的,并且也支持DTS音效。

游戏体验方面不用多说,毕竟职业哥严选。

ROG破风(849元)

最近好像还涨价了?这是一款带有取舍的耳机,相较于棱镜2,很有“性价比”。在外观上有如下区别:

  • 耳罩形态,破风与棱镜都为非常规“D”型设计,分别为椭圆型和三角形,棱镜的耳罩腔体面积要更大。但就ID设计方面,破风并无妥协。

  • 头梁模式,破风采用弹性头带,而棱镜则为常规的可调节伸缩头梁。

  • 头梁材料:破风采用塑料,而棱镜则采用质感更好,且重量较轻的合金。

棱镜个人感觉偏炫酷一些,异形耳壳的确很不一样,而破风则要克制得多,相对常规的椭形设计。并且灯光也有所减少,仅保留发光的Logo。

倒是单元两者单元采用的为同款50mm镀钛振膜振膜,单元素质在同一水平线。并且与棱镜不同的是,破风是依照哈曼曲线进行调音,并未为游戏专门拉高低频营造效果。

换句话来说,破风是更偏日用定位的耳机,适用场景更广泛。

值得一提的是,驱动也支持专属简易版本,不用费劲安装完整版奥创,对于非ROG主板/笔记本用户而言,会方便很多。

总之,破风以更低的价格,在外观设计上做了减法,而在软件和单元等核心硬件上和凌镜保持同一水平,而价格则要便宜上许多。

只要你不特别在意外观,同时想整一个ROG的耳机组生态,那破风可以说是很性价比的选择了。

键盘篇

狼途LT84(99元起)

无他尔,这玩意真是超级便宜。

99块钱给到一个正儿八经的Gasket结构8X配列机械键盘,还带旋钮,性价比没话说。

并且可选的SKU也非常多,个人更推荐选择红轴(106元)或者青轴(96元)版本,毕竟在百元附近徘徊的价格才是真谛!

并且这两个版本中,打游戏在乎反馈感,而不在乎声音,青轴绝对爽歪歪,是时代认证的“寝室团结加速器”。希望世界和平,则可选红轴版本,略贵一点。

其它倒是没啥多说的,三层填充在这个价格面前也没毛病。虽然轴体支持热拔插,但也不建议玩客制化,老老实实当入门机械键盘用就是。

黑爵ALUX 60(149元起)

要说小配列铝坨坨磁轴键盘,有颜的简直数不过来。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得是五月份发布的黑爵Alux60:外壳全系统一为6063CNC全铝,加180目喷砂+阳极氧化工艺。主要区别在于其分为“镂空版”和“标准版”,镂空版更轻更有个性,但也相对贵一些。

目前149元的标准版性价比拉爆,这也让这个SKU一直断货。

毕竟这个价,能给到正儿八经的CNC铝坨坨,还是五层填充,拿来改PCB,改键帽轴体,岂不美哉?光壳子就基本上值回票价了,更别说还有轴体、侧刻键帽等一堆配件呢!

当然,预算再加个50~60块钱,Alux 60 Plus版本,配置就到顶了,128KHz全键扫描率、8KHz回报率,理论延迟也很低。

这样就PCB性能而言,绝对够用挑不出毛病,客制化就折腾一下键帽、轴体这些外围便足够了,主打一个性价比。

ALUX60更多的是填补黑爵在小配列铝坨坨产品中的空缺,毕竟有ALUX68这位成功的先行者。

149元买个正儿八经的铝坨坨键盘,而非铝壳壳,再加上支持换PCB,黑爵这波给的很良心,低价入门键盘DIY的优选之一。

黑爵AK980 Max(194元起)

为啥要放它?作为磁轴模具一般,不够炫酷,一点也没磁轴键盘的颜值精髓。

但是,它是大配列+磁轴,这就很好玩了!有完整的F键区,有独立数字键盘区域,甚至连0键都是2U的规格,这你受得了吗?

之前聊一把小配列磁轴键盘为啥卖的好的文章中,有读者表示:没有F区的都是电子垃圾,白送都不用。这下它不仅有F键区,甚至还有小数字键区。

解决了磁轴键盘,不适合办公的“历史遗留问题”,可喜可贺!

当然,除了抖机灵外,这把键盘的确有可取之处,入门版本在200元以内的价格,给到了五层填充Gasket结构,0.0mm的RT精度也绝对够用,生态位独特

虽然是沿用机械键盘的模具,但这大配列填充,在这个价位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就是只支持单模有些可惜,如果是机械键盘,高低得是10000mAh电池起步。

这把键盘挺适合小数字键盘刚需党,但是又想调节键程的用户选择,终究是小众键盘。

并且键盘布局也不是特别紧凑,要比常规的无小数字8X配列键盘大上一圈,小桌党慎重选择。

高斯GS3104T Pro(189元起)

只要说到大配列键盘,那高斯就是不可忽视的品牌之一。

他们算是在中小型配列当道的时代中的异类,大伙都是在卷中小配列的同时顺手做一下大配列意思意思。而高斯则是在折腾大配列键盘的空闲之一,抽空整一下小中配列键盘。

在几个月前,他们才捣鼓出第一把磁轴——高斯G61,完成度蛮高。

目前GS配列系列SKU很丰富,GS3104/3108,其中也夹杂着87配,有旋钮+快捷键版本,也有旋钮+小屏幕版本可选。

轴体目前给到KTT静音轴、晶粉轴、风信紫轴以及静音茶轴,每个配色版本都能对应相应轴体,并不和SKU捆绑,这点好评。

个人最喜欢的轴体还是KTT静音红轴,手感比较绵软,回弹很轻柔,虽然不是特别合适打游戏,但是码字是相当舒服,也不吵人,有的时候晚上赶稿就用它。

在200元价位,8000mAh电池、5层Gasket结构(大配列),这两点就很有竞争力了,大伙儿的常规机械大配列都不大便宜。

更何况GS系列不把配色和轴体进行捆绑,想怎么选就怎么选,没毛病!

狼蛛F87Pro V2(212元起)

F87PRO用户简直被背刺麻了... ...

自从9月份F87PRO V2迭代后,上一代产品直接不香了。所以说V2这把键盘我个人是十分满意的,加量不加价。

毕竟200多元出头的价格,能给到5层填充,并且还支持8K有线回报率,然后灯光也下了很大的功夫,点阵屏、拾音灯、RGB环绕灯、灯条……

87配列也算是实用性比较大的一个配列,主要就是把小数字键盘区给取掉了,保留了一大部分功能键以及F键区,算是比较折中的方案,在体积相对小的情况下,游戏和办公皆可。

并且相对于F87 PRO初代,F87 PROV2额外的小设计增加得特别多,模具也有挺多改变,可以说摆脱了公模键盘外观太过普通的毛病。

除了宗师版,大宗师版和超神版配置基本拉满: 12000毫安时电池、七层填充的Gasket结构,打字手感很到位,并且也支持8K有线,环绕灯带以及点阵灯让外观也比较有新意。

并且它的网页驱动做得还不错,F+M可以一键进入网页驱动设置,甚至连网页驱动的地址都不需要去专门记忆,同时也支持一些之前磁轴才有的高级键。

这把键盘没话说,展现了作为一个外设老厂的实力,基本上没有短板,性价比也做得足够到位。如果看上了F87,那直接上V2版本,哪怕加一些预算也是划得来的。

ROG魔导士Ace HFX(891元)

大厂键盘不能少!

魔导士算是把外观和特色功能玩出花的磁轴键盘,去年年底摸过实物的我一直记忆犹新。灯效外观表现一绝,喜欢收集ROG外设的用户,不看看它怎么行?

除了本身的ROG元素外,魔导士Ace HFX在去年国产磁轴才开始发力的时候就交出了一份在创新性层面的标准答案:

  • RT实体快捷开关

通过建议右上角的拨动开关,可以快速开/关RT功能,并且还可以自定义可触发的RT按键,可玩性和易用性都很高。

  • 双USB-C接口

无论是笔记本还是台式机,有线磁轴键盘理线一直是一个难题。

如果电脑和键盘接口在对侧还好,可以在最短的距离内连接设备。如果是同侧,那就得引老长的数据线了,不是很方便。

两个USB接口就能很好解决问题,哪里近就接哪个口。并且还支持双设备接入,快速切换输入设备。

  • SmartBar手势+多功能切换键

这玩意用过就知道它的好了,比旋钮、小屏幕啥的组件都方便,声音/光效/多媒体/触发行程啥的都可以控制,也支持功能映射,功能丰富。

其他配置方面,放现在也是不错的,瑞翼鲨代工的ROG HFX磁轴,行程有4mm,比一般磁轴要长,手感很不错。支持8KHz回报率,填充也给到五层类Gasket,并且也用上了轻量化的奥创中心。

论激进创新,还得看ROG。

鼠标篇

VK M3系列(49元~309元)

  • M3 Lite:49元起

  • M3:101元起

  • M3 Pro:299元起

好久没提到瓦尔基里了,看到他家卖49元的M3 Lite有点走不动道了,之前一直认为PAW 3311虽然入门,但这个价格还是比较给力的。

再考虑到加10元(59元)选赤/彤配色版本,主键微动给的是TTC防尘金微动,侧键也是TTC的160微动,这简直是买微动送鼠标呀!

预算不足可以买Lite尝尝鲜,59元就能体验不少200以上价位鼠标才有的金微动。

M3标准版的逻辑和Lite一样,黑白等常规配色要比梅林/迷雾等特殊配色便宜一些,配置也有所不同。

这几个版本都给到PAW3395,目前已经卷到百元价位的传感器,但是VK给到一个比较好的主键微动,华诺蓝透粉点,而特殊配色版本是绿透白点。

并且这几款特殊颜色版本后壳也有对应的类似谷子的点缀图案,这设计是打算激发玩家的收集癖吗?

倒是值得注意的是,M3标准版系列的电池容量仅为230mAh,重量则为40g左右,算是定位轻量化,在1KHz回报率下续航在60(50)小时,而开启8KHz后,则仅为20小时。

最后则是299元的M3 Pro版本,3950 VK定制传感器(42000DPI),壳体UV打印做的很到位,细节丰富但不艳丽,有种泡沫经济时代日漫的味道。

微动方面,Pro版用的是TTC蓝点光微动(手感类似欧姆龙),这类微动的行程短反馈明显,声音相对于机械微动也更清脆,有点光轴和机械轴的区别,手感差异比较大。

Pro版三个配色版本,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定位:

迷雾/梅林采用230mAh电池,走40g轻量化路线。而德古拉则是常规的600mAh电池,49g走续航路线。该如何选,还得看需求。

模具则是类GPW,万金油,很稳妥的选择... ...

罗技G304(99元)/G102(139元内可买)

说到G304我就不困了嗷,不是人人都是性能党!

只要愿意蹲好价,100元出头随便买。22年11月份我就以136元的价格拿下白色版,中途连接失灵续杯一次(有可能是设备干扰),自营店的售后就是好。

今年双十一也是100~130元之间也是随便买,性价比很高。

为啥买G304?

很简单:预算少,性能需求不高,希望有省心的大厂售后。

它可以理解为G102的无线且性能略微提升省电版,一节碱性电池给干一年的续航,这是其它几家大厂干电池鼠难以做到的。

所以说我一直用它来当办公鼠标,当然,玩游戏也是没毛病的。

再往下就是G102了,有线,百元内,从2005年的G1迭代到现在,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并且品控要比G304好很多,之前打游戏上头了狠狠砸了几次,一点毛病都没有。

本科用了3年,都成战损版了,也没出现滚轮失灵等毛病。

这鼠标就是小白选的,别讲啥模具、握法,怎么舒服怎么握,日用/轻度游戏足够,如果你之前还是用买电脑送的办公鼠/杀马特“游戏风味”鼠,又不想研究,入它没毛病。

凌豹M9(199元起)

主打的就是换电+轻量化设计的类GPW模具(大手)定位。

之前聊过的支持换电模块的鼠标都不算轻,凌豹M9这44g的重量还是很有东西的。模具也是饱经市场考验的万金油对称模具,配合偏大的尺寸,中大手用户可以看看。

和ATK类似,凌豹也根据模具类型整了个“M系宇宙”,从M5一路到M9。

M9系列个人建议就上M9 Pro Max,目前价格不知道为啥三个版本基本保持一致,差价仅在20元内,那自然得上216元的顶配版本。

这样不仅仅能上减重4g的轻量化版本,还能额外再送一块电池,这样临时换电也方便。

配置方面,200元价位给到PAW3395,TTC光微动,有线/无线双8K,以及可换电设计,个人认为是没毛病的,性价比还是有所保证。

炼狱蝰蛇V2x极速版(259元)

预算不足可以看百元左右的有线标准版,V2x在200元出头就算好价了,喜欢这个模具的可以直接拿下。

V2x算是我接触过的第一款雷蛇鼠标,当时冲着就是它的大手人体工学模具(右手)+5/7号双槽可换电池设计+200元出头的价格去的。

炼狱蝰蛇这个模具可以说是独一份,背高很夸张,42.7mm。

如果你的手稍微小一点,趴握就不大好用了。以本人19.5cm长的手为例,趴握对大小鱼际,包括掌心的支撑很足,贴合很紧实饱满。

所以说这款鼠标也就适合趴握,配合61.7mm*42.7mm*127mm的大模具,哪怕塞上干电池,重量直冲100g,滑动依旧是比较舒服的。

V2x的传感器怎么说呢,14000DPI的性能一般般,但绝对是够用的。

毒蝰V3极速版(395元)

不想趴握,手也没那么长,想整指握/抓握这类控制性强的握姿,那可以看看毒蝰的模具。作为干电池爱好者(单纯电池买多了),自然推荐毒蝰V3极速版。

目前价格比较高,如果能蹲到300元以内,那就是好价,等不及可以上万能的闲鱼。

V3极速版要比V2x极速版性能强很多,重量也更轻一些。PAW3950传感器最高支持到30000DPI,硬件上给的十分大方。

支持的握姿也更多样化,抓/指握都可行,背部能给大小鱼际足够的支撑,个人认为可玩性要比炼狱蝰蛇的模具大多了,中大手都很可用。

卓威EC2(1079元)

给大家来个千元细糠,主要还是聊聊EC的模具。

这款鼠标我手里有一枚,一直不舍得用(在用S2-DW)。模具绝对上的经典,值得一聊,并且还推出白色特别版,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算是卓威鼠标中的扛鼎之作,自2010发布至今,广受好评。其也是卓威于23年试水无线鼠标所选择的模具,即EC-CW。

EC是一枚典型的右手人体工学鼠标,参考右手在自然放置于桌面时,会呈现左高右低的状态而设计。

当手掌自然放置鼠标上时,它能给手掌最大的接触和支撑,较为适合趴握。大范围的自然接触也使其在长时间游玩会相对舒适。

同时,由于人体工学设计,手指和手掌可自然握持住鼠标,使其在大幅度横向水平移动时鼠标整体受力均匀。

总之,想要个顶级趴握鼠,且不差钱,那可以看看卓威的EC2。当然,如果觉得这个握姿比较合适,也可以看看平替~

鼠标垫&配件篇

飓鸦超薄防滑贴(15.8元)

飓鸦家的新品,飓鸦家的小配件我都挺喜欢的,例如Steam Deck的防滑贴、小圆点啥的。价格相对较高,但品质和设计没话说,下了很大功夫。

这小玩意主要特点就是薄,0.3mm,聚氨酯材质。常规聚氨酯防滑贴一般都得7,8块钱了。

除了纯素黑色款,还有额外定制的有图版本,挺细的这波。

之前在联想M6X上贴过,本来计划是当办公鼠的,毕竟当年那个价位的鼠标没啥涂层,和G304一样滑溜溜的。贴了后手感好多了,也不臃肿,时不时在办公室来把酸脚粥跑刀,美滋滋。

后面买一张试试,看看这超薄还可拉伸的防滑贴用起来怎么样,就冲0.3mm聚氨酯,基本体验绝对没毛病。

卓威G-SR-SE澜II(G-299元)

前段时间卖断货的新品,现在补上货了,就干脆放这里聊一聊,给富哥一些参考。

首先,澜分为H和G两种规格,G为299元,H则为349元。G的规格比较偏向于常规垫子的4:3比例,适用性比较广。桌面比较大,或者低敏压枪流,可以看H,500*500mm。

这款垫面编织很细密紧实,触摸感受和G-SR的细磨砂质感有所区别,手感更细腻平滑,有极微弱的绒感,预估磨开后绒感会增加一些。

垫厚为3.5mm,SR底材,鼠标按压手感偏硬,形变不多。XY轴滑度基本一致,启动给的不是特别快,更偏向中性控制,比较吃鼠标重量,如果想要快速响应,建议上50g以内的鼠标,哪怕是大脚贴都比小脚贴重鼠来的快。

滑动起来就是“越快越滑”,很舒服,和我手中滑动一致性很强G-SR完全不一样。澜更适合大幅拉动,但又需要及时停止的游戏。

背面则是SBR小圆点,防滑性不错。采用和炽同样的无包边工艺,但寿命不用太过担心,在炽上,它也不那么容易卷边。

相较于以往版本,在防潮等细节设计上更进一步。

所以说之前买断货也很正常,迭代改进明显,还是新配色,并且垫面底胶都很考究,寿命在老产品上也得到印证,自然会有预算充足的用户买单。

倒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垫子可千万别水洗,用无酒精湿巾擦擦就完事儿,别把布面给干废了。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