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装机或者升级SSD的朋友是不是都有一种感觉,这价格怎么越来越看不懂了?
618那会儿很多人还在犹豫,想着没准再等等,双11的时候还能再降降呢。现在再看,当初的好价已经变成了现在的神价,SSD价格虽然没和内存似的一飞冲天,但在涨价的路上也是一去不回头了。
今天咱们就来深入扒一扒,这波SSD涨价潮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会给我们带来何种影响。
一、零售端SSD涨价有迹可循
如果你觉得只是零售端的SSD价格在发疯,价格上涨全是奸商囤货所致,那就太天真了。
我们来看看上游供应链的数据,根据闪存市场(CFM)网站的数据曲线,从10月份开始,NAND闪存晶圆的价格就一路高歌猛进,近半个月更是呈现出陡峭的拉升。举例来说,目前1Tb TLC晶圆的售价已经达到10.5美元,较9月的价格已经翻倍。
![]()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面粉都涨价了,面包自然不可能便宜,我们现在在零售市场上感受到的,只不过是上游价格传导下来的余波而已。
二、SSD涨价的深层原因
此次涨价的原因与倒钩囤货关系不大,主要还是因为目前的供需关系已经彻底失衡了。
1. AI吞金兽的疯狂需求
没错,又是AI。AI行业现在火得一塌糊涂,巨头们挥舞着钞票在全球扫货,直接挤压了消费级市场的供应。
AI技术对高性能存储的需求是海量的,并且近乎在以指数级提升。一方面,训练大模型需要吞吐难以想象的数据量,背后都需要天量的NAND闪存作为支撑;另一方面,部署AI模型的巨大负载也正在推动数据存储的结构性增长,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正在迅速扩展其数据中心以满足这一需求。
这一趋势也加速了行业从传统HDD向速度更快的固态存储的转变,给NAND供应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2. 全球2026年产能均已售罄
这不是危言耸听,根据Digitimes报道,知名主控厂商群联电子(Phison)CEO潘建成在最近的采访中透露了重磅消息:所有全球所有NAND闪存制造商在2026年的产量,已经被全部预订售罄。
你没看错,是整个2026全年!这个消息代表着啥,想必不用我再多说了。
3. NAND供给增量不足
有朋友可能会问,既然产能需求如此旺盛,那三星、海力士、美光这些大厂为什么不赶紧建新工厂扩大产能呢?
这一方面是因为它们被伤过。2023年SSD白菜价的盛况吗,就是因为前几年NAND厂商过度乐观,盲目提升产能,结果遇到了口罩事件出货大减,库存堆积如山,只能血亏清仓。吃过一次大亏后,这些NAND大厂对扩产的态度异常谨慎,生怕重蹈覆辙。
另外,即便在价格平稳的情况下,这些大厂本身也会倾向于通过减产提价的方式来攫取更高利润,2017、2018年那会儿三星为何失火、美光为何水淹?这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儿了。
在现在的形势下,既不用减产,又有正当理由提价,那它们就更没理由扩大产能了。
退一步讲,即便现在NAND厂商们立刻决定投钱建新的晶圆厂,那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一座晶圆厂从规划、建设到最终量产,周期至少需要2-3年。这意味着就算现在动工,新产能最快也要到2027年才能释放,届时才有可能缓解市场压力。
4. 资本逐利,零售市场优先级靠后
最后,也是最扎心的一点,面对有限的产能,逐利的厂商会怎么分配?当然是谁给的钱多就卖给谁。
企业级和工业级客户普遍更愿意为更高性能、更高稳定性的SSD支付更高的价格,利润空间远大于薄利多销的消费级零售市场。所以NAND厂商自然会优先确保这些大客户的供应,留给咱们普通消费者的货源就更少了。
三、未来的影响与趋势
了解了背后的原因,我们再来看看这波涨价潮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首先,短期内消费级SSD价格不仅不会下降,而且随着货源持续紧缺,还有很大概率继续上涨。
虽然从历史周期看,电子产品的价格终究会回落,但这次等待的时间可能会非常长。
如果你指望几个月后、甚至明年618就能回到白菜价,那基本是不现实的,本次的涨价周期预计至少持续一年,甚至有可能数年内都难以回落。
如果你是刚需用户,那没必要犹豫了,闭着眼买就完事儿,除了认栽也没啥别的好办法。就连我自己作为SSD老炮儿,前几天也没忍住,花1299入了一条SN8100 2TB玻璃大炮作为测试素材,反正看这个涨价形势,测完之后卖掉也亏不了多少。
![]()
如果短时间内没有采购SSD的刚需,那建议做一个有耐心的等等党,反正17、18年那会儿三星这么不当人,咱们消费者都熬过来了,现在只不过是再来一次罢了。
其次,个人预计在消费级领域,无缓SSD将成绝对主流。
在零售端,SSD的价格高企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也让SSD厂商们头疼,为了降本增效,它们肯定也会寻找出路。
有缓方案(DRAM-Based)SSD性能虽好,但DRAM颗粒的涨价幅度比NAND还要夸张,在这种雪上加霜的情况下,只有少数对价格不敏感、更追求极致性能的用户才会选择。
而砍掉这颗DRAM缓存,采用无缓方案(DRAM-Less),就成了各大厂商控制成本、维持产品竞争力的共同选择。未来的消费级SSD市场,虽然高端旗舰型号依然会保留独立缓存,但中低端和主流产品线,势必会全面倒向无缓设计。
不过大家也不必为此担心,事实上由于NAND和主控技术的进步,无缓SSD在性能上已经持平甚至反超前几年的有缓SSD,前两天致态刚推出的TiPlus7100s就是明证。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