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裏是@Tank。
去年可謂是鍵圈最卷的一年,【三模熱插拔】【gasket】基本上是量產機械鍵盤的標配,下半年也有部分廠商開始向【屏幕】發力。
ROG 在今年1月4日發佈了夜魔這款75%配列的三模熱插拔 gasket 結構機械鍵盤,作爲外設大廠首個擁抱 gasket 結構,半隻腳踏入客製化圈層的機械鍵盤,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這把鍵盤有哪些亮眼之處吧。
PS:最開始ROG夜魔的這個命名,作爲一名刀友第一反應肯定是夜魔這個英雄,我也沒找到這把鍵盤和夜魔這個英雄的共同之處,有哪位朋友知道這個鍵盤的命名故事可以評論區告知一下。
![]()
還是老規矩,詳細測評之前先給大夥過下這把鍵盤的參數
一、鍵盤參數
參考價格:1899元
配列:75%配列
配色:黑色
鍵帽:PBT 材質 雙色注塑鍵帽
軸體:摩卡棕、山楂紅、冰川藍
連接方式:三模熱插拔
其他:鋁殼殼、OLED屏幕、gasket、三向撥杆
本文由ROG夜魔配色+摩卡棕打字完成,不過我個人建議選擇山楂紅軸更好,後續會詳細說明。
二、鍵盤開箱
外包裝還是 ROG 經典的黑紅配色,中間印有鍵盤的實拍圖,右下角顯示相關參數以及軸體,這樣的好處是線下售賣用戶沒有打開知道是什麼軸。
![]()
打開外包裝,裏面的包裝盒和之前一致,黑色盒子中間印有ROG敗家之眼 logo。
![]()
包裝盒打開,仍然是ROG的老傳統,不提供鍵盤保護罩但是會提供一個印有ROG logo 的黑色織布袋子,用來收納鍵盤。
![]()
將所有配件全部拿出來,常規必有的說明書,ROG貼紙仍然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因爲這把夜魔是 ROG 首次踏入客製化圈子,所以除了鍵盤之外提供了一套客製化工具包,裏面分別是:type-c 數據線,潤滑油,金屬拔軸器,塑料拔鍵器,type-c轉 USB 接口,兩用開軸器,潤軸毛刷,小型潤軸板,衛星軸墊片以及三顆備用軸體。
潤軸板的下方還有一張卡片,掃描二維碼可以查看潤軸和無線使用教程,防止新入坑玩家不會潤軸,這點小細節做得蠻好的。
![]()
三、詳細使用介紹
3.1 鍵盤基本介紹
ROG 夜魔是 F 區緊湊的 75% 配列,因爲右側的 OLED 屏幕和三向撥杆的設計所以左側 F 區緊湊, F1 在數字 1 的正上方,像我這種產生肌肉記憶的 dota2 選手用起來就稍微有點難受。
我上手的第一反應就是重!重!重!
是我玩過的 ROG 鍵盤裏面最重的一把,上蓋是金屬材質的,深灰色陽極鋁工藝,上稱看了下1.1KG左右。
![]()
鍵盤的左上角是 Type-C 接口,右上角是三模切換的物理開關,開關左側是 2.4G 收納倉的接收器,磁吸收納,我自己拿手摳覺得還蠻緊的,晃動也不會掉出來。
![]()
鍵盤的左下角印有 ROG 的logo,不過這裏日常使用基本是看不到的。
![]()
右上角的 OLED 屏幕和三向搖桿是 ROG 夜魔的亮點設計,這個屏幕可玩性還是蠻高的,後面在驅動那裏我詳細說明,搖桿可以向上向下撥動,中間可以摁下,初始默認設置是調節音量,也可以在奧創中心更改爲其他設置。
![]()
在待機充電的時候,這款 OLED 屏幕會顯示鍵盤電量。
![]()
鍵盤背面或者說底殼是塑料的,主要是因爲鋁坨坨做三模肯定新號有所幹擾,ROG 爲了讓步做了上蓋金屬底殼塑料,保證三模信號穩定的同時也可以保留腳撐設計,因爲鋁坨坨沒法做腳撐。
![]()
整體是斜紋設計,中間印有鍵盤相關參數,右下角的 ROG 大眼睛初始有一個保護膜貼着,撕開之後還是很好看的,不過日常使用基本看不到。
![]()
3.2 鍵帽和大鍵
鍵帽是 PBT 材質的二色注塑鍵帽,個人感覺和之前遊俠 RX 用的是一套鍵帽,初始上手整體手感偏粗糙一些,長時間使用不會打油。
字符印刷居中偏上,FN 組合功能鍵會顯示在鍵帽側刻位置,Mac 系統按鍵會印在鍵帽正下方,除此之外這套鍵帽仍然集成 ROG 的幾個傳統:
- ESC 按鍵下方印有 ROG logo;
- 作爲遊戲玩家用的鍵盤,W 按鍵下方有個盲打的小點
- 最後一點也是一直以來的傳統,透光性很好!
![]()
![]()
大鍵方面 ROG 用的是簡易衛星軸,出廠自帶潤滑整體手感還可以,當然也適配鋼板衛星軸,需要的朋友可以自行更換。
![]()
3.3 熱插拔和軸體
支持三腳和五腳熱插拔,有硅膠夾心棉但是沒有軸下墊,軸體可選凱華代工的摩卡棕、山楂紅、冰川藍,分別是類茶、類紅和類青軸,我手上這把是摩卡棕,凱華做的微段落軸有點類似提前大段落軸,適合打字但是不適合玩遊戲,長時間玩遊戲手會有點累。
軸體側面印有 ROG 的大眼睛,很多朋友說的夜魔漏軸問題,從側面看來漏的剛好是 ROG 的大眼睛。
![]()
如果你到手之後不想換軸折騰,個人建議選山楂紅,紅軸的適用性更好一些。
如果有到手後換軸需求,我自己換了佳達隆的小袋鼠和CJ圍牆來看,想要繼續保持這把鍵盤的 RGB 效果,建議還是換透明上蓋的軸體,因爲是上燈位設計,選擇非透明上蓋帶了導光柱的軸體也不會讓 RGB 效果加強太多。
![]()
出廠自帶軸體這裏我就不做拆解說明了,凱華代工的這個軸雖然有廠潤但是可能潤滑油給的不是很多,使用下來還是略微有一點沙沙聲的。
四、拆解說明
拆解之前先給大家看下 ROG 官方的爆炸圖,有個初步認識。
![]()
拆解很方便,把背後的所有螺絲擰下即可讓金屬上蓋和塑料底殼分離,不過拆解前要說的一點是,拆解了可能會影響保修,這也是 ROG 工具包裏面沒有提供小六棱扳手的原因,所以這裏我用的是無缺送的扳手。
![]()
拆開之後拿起金屬上蓋,記得拔掉PCB和主控之間的連線,連線上面蓋着的這層就是 Poron 棉,在 PCB 下方放着在軸體觸發時有一定的消音作用。
![]()
先開 PORON 棉可以給到塑料底殼的相關配件,夜魔是我拆解過的量產鍵盤裏內部結構最複雜的,左側是無線天線以及主控模塊,分別接線到 PCB 和右側的 OLED 顯示屏,下方其他地方用一塊黑色的硅膠墊填充滿,保證整體結構的穩定。
這款硅膠墊上還有 ROG 的 logo,細節拉滿了。
![]()
電池倉上部用一款塑料板卡住電池,防止電池晃動的同時也可以防止軸體針腳直接接觸電池表面,減少使用上的安全問題,拆開之後可以看到是一款 3820mAH的電池,在量產鍵盤裏面來說屬於容量較大的了。
![]()
說回內膽 ,軸座用的是 TTC 軸座,金屬定位板和 PCB 之間有一層 3.5mm 的硅膠夾心棉。
![]()
硅膠夾心棉的消音效果一般,我本來是買了炸蝦粒家的 PORON 夾心棉,結果拆解 PCB 背面螺絲的時候用的螺絲刀型號不多,導致兩顆螺絲滑絲沒辦法拆解換夾心棉,如果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也打算拆解,一定一定要注意!
看其他博主測評時候的拆解,夜魔的 PCB 板子上也有一個 ROG logo,做的還是蠻細心的。
![]()
這張夾心棉後面送給有緣人吧,頭大。
五、奧創中心驅動設置
可以通過奧創中心對夜魔的按鍵、燈光、撥杆、OLED屏、電量等方面進行設置,按鍵就是常規的改建,不過 ROG 支持設置 5 種不同的方案,後續無需啓動奧創中心,直接FN+1~5切換設置皆可。
![]()
燈光方面出廠默認是 50% 亮度,喜歡的朋友可以和我一樣自己調成100%,這把夜魔同樣也是支持神光同步的,有其他 ROG 產品一起使用效果更好。
![]()
這裏也放一張我自己把四把 ROG 鍵盤放一起的 RGB 燈光展示圖。
![]()
撥杆默認是調節系統音量,也可以根據自己需求改成切歌、調亮度、切換燈效,當然也可以自定義。
![]()
最後要說的就是這款 OLED 屏幕了,可以選擇已有的動畫也可以自行上傳,不過預設動畫不是很多,後續如果能開通玩家互相共享會更好玩。
![]()
其次 gif 最大隻能上傳 196幀,比較有限。
![]()
我自己用的比較多的是這個橫幅功能,可以把自己的ID打在 OLED 屏幕上,可選的字體很多,加粗、斜體下劃線等格式也支持,還可以修改字體大小。
![]()
![]()
文字長度沒有做限制,文字過長這個橫幅就會變成橫向滾動,也蠻好玩的。
![]()
七、遊戲體驗
作爲一款遊戲鍵盤肯定要講下游戲體驗,,我個人打 dota2體驗還不錯,不過由於F 區緊湊的原因, F1 選英雄,F2,F3 控制信使的時候略微不太適應,然後也在無線模式體驗了下 LOL ,打了幾把大亂鬥,整體反饋不錯,按鍵釋放技能都沒有問題。
![]()
除了 moba 遊戲之外肯定需要 CSGO 體驗,頻繁 A-D-A-D peek ,跳躍投擲道具鍵盤反饋上沒有問題,沒有任何卡頓,但是由於使用的摩卡棕軸,打了幾把 CSGO 下來手略微有點累,所以個人推薦選山楂紅更好。
![]()
八、總結
整體來說ROG的這款夜魔在23年初給鍵圈、以及各個外設大廠做了一個不錯的示範,不過由於 ROG 一直屬於中高端品牌其定價也來到了 1899 元,預算充足的朋友可以考慮入手。
優點:
- 三模熱插拔 gasket 結構鍵盤,內部填充比較紮實
- OLED 屏幕可玩性挺高的,很有辨識度
- 金屬材質的三向撥杆質感不錯,用起來也比較方便
- RGB 效果不錯也支持神光同步
- 三模連接基本沒有斷連問題,無線方便延遲控制的很好
- 內部結構處理的很好,電池倉保護做的也不錯,無線續航較強
不足之處:
- ROG 一直以來的定價,略微有些貴
- 底部看稍微有點漏軸
- F區緊湊對於 dota2 玩家不太友好
- 屏幕偶爾有小 bug ,先選中橫幅再自己上傳圖片還能淺淺看到橫幅文字
以上,就是這次爲大家帶來ROG夜魔的全部測評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是@Tank,後續爲大家帶來更多鍵盤內容,對你有幫助的話不妨點贊支持一波,你的三連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