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大宇只会做《仙剑》和《轩辕剑》吗?聊聊那些奇葩大宇游戏

本文最初发表于《大众软件》2015年第3期【专题企划 | 漫谈国产游戏的黄金时代(上)】,题为《锐气与锋芒——大宇的尝试》,作者剑气冲霄。那时的大宇早已是“仙剑”“轩辕剑”的代名词,但这篇文章关注的并不是它的辉煌,而是那些被遗忘的分支——射击、养成、RTS、乃至失败的实验。

文|剑气冲霄

出品了“仙剑”“轩辕剑”的大宇公司,当年也曾对游戏类型的多元化进行过尝试和探索,那可以追溯到1990年。

大宇的STG

彼时血气方刚的姚壮宪在开创了《大富翁》一代作品之后,又制作出一款类型迥异的射击游戏《拂晓攻击》。这是一款俗称“打飞机”的竖版STG,它在内容上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后来打飞机游戏中常见的弹药升级系统、导弹系统等元素在这款游戏中都有体现,曾一度为称为中国版的《雷电》

与“仙剑”不同,《拂晓攻击》这款射击游戏充满着更多的霸气和血性

《拂晓攻击》,大宇在1990年出品的射击游戏(STG),采垂直卷轴前进方式射击,全部计有12关。游戏中己舰的属性有机枪子弹、导弹和燃料三种,子弹和导弹射出后即会减少,而当被敌方击中时,燃料值会先减少,当燃料全部用尽时即算结束,并非那种一击毙命的射击游戏。游戏过程中也有一些补充弹药、燃料与增强火力的物品,不过补充的并不多。特别是燃料用尽时并没有接关的设计,必须由第一关重头开始,而敌机又特别的多,因此要完全过完12关是不大可能的事。对于早期而言,这款已算是不错的游戏了。

而三年后大宇旗下的DOMO小组真的推出了一款以“雷电”为名的竖版射击游戏——《幻像雷电》,在美工图像、游戏氛围上都已经显得相当成熟,然而却因为超高的难度令不少玩家最终选择了放弃。

《幻像雷电》

更加精美

大宇的SLG

1995年,大宇开始将眼光投向未经开发的少女市场,并适时推出了玩法独特的养成类游戏——《明星志愿》。这款游戏并不是对日本文字游戏的简单抄袭与粗暴模仿,反而开创出一些独特新奇、直到现在仍能令人眼前一亮玩法思路。

在这款DOS版游戏中,玩家需要扮演一位娱乐圈的经纪人,并在两年内培养出三位娱乐明星。作为一款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养成经营类游戏,《明星志愿》一代已经具备了相当丰富的玩法。一方面,玩家可以调教艺人,安排他们走穴赚钱或者学习进修;另一方面,还可以体验经纪人的工作流程,例如拍摄MTV、策划演唱会、安排电视专访等,并能引发种种突发事件。

在中国台湾娱乐圈风生水起的上世纪九十年代,这样一款颇接地气的本土游戏,无疑让少男少女们大呼过瘾,让这款游戏与同年发行的《仙剑奇侠传》双双成为大宇游戏的招牌产品。此后,大宇又分别在1998年、2000年、2005年推出了《明星志愿》的续作以及资料片。其第二代作品是国产单机游戏中屈指可数的,专门针对女性玩家量身设计的养成类游戏,而到了《明星志愿3》中,甚至还出现了腐女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真刀真枪的BL情节

《明星志愿》更像是一款女性向游戏

大宇的ARPG

1998年,在《轩辕剑:枫之舞》后沉寂了三年之久的DOMO小组,又推出了充满奇思妙想的角色扮演游戏《阿猫阿狗》,这注定是一款特立独行、充满炫酷色彩的神奇作品。游戏发售时打出了“前所未见的新世代RPG”的口号,事实上它也确实具备这样说的底气。

游戏采用了即时制战斗模式,主角可以随时在街上开打,甚至可以攻击同伴并对其造成损伤。

《阿猫阿狗》采用了国产单机游戏中并不多见的即时战斗模式

另外,玩家可以通过分配“创意点数”研发出形形色色稀奇古怪的法宝,也可以通过道具合成系统来增加自己的战力。

诸多创新性的玩法,再加上清新可爱的画风,多达近百首的配乐,以及峰回路转的剧情,使这款游戏具备了极高的可玩性,直到现在看都感觉不为过时。

2005年,上海软星推出了《阿猫阿狗2》,并用卡通渲染的方式将其3D化,同样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欢迎。

大宇的RPG

大宇在2000年发售的《霹雳奇侠传》,是一款惨遭屈沉与埋没的作品,它的生不逢时令人深感遗憾。直至今日,这款出色的游戏仍未得到公正的待遇

这款游戏拥有极其豪华的制作阵容——它由大宇麾下最强的两大工作室——狂徒工作室与DOMO小组携手打造,前者曾推出过名声大噪的《仙剑奇侠传》,后者则开创出引领一代风潮的《轩辕剑》。

相应的,游戏的内容堪称丰富而充实。游戏的剧情改编自《霹雳布袋戏》,一款在中国台湾家喻户晓的木偶动画,其编剧则是有“十车书”之称的才子黄强华。游戏具备独特的武侠世界观,以奇诡多变、英雄辈出的江湖为背景,在剧情上则一波三折、高潮迭起,让人大呼过瘾。

同时,这款在15年前制作出的游戏,其所有主线剧情对话皆配备真人语音,录音者是人称“八音才子”的黄文择,他通过神奇多变的声线,将豪杰、智者、美女、浪子等不同角色演绎得惟妙惟肖。

美工方面则由DOMO小组负责,有“鬼才”之誉的林克敏亲自操刀。游戏采用《轩辕剑3》的2D引擎,战斗画面则采用《仙剑奇侠传》的45度立体视角,另穿插有大段布袋戏演绎的CG影像,显得诚意十足。

这一招后战斗中任何人都无法对秦假仙造成伤害,至今都不明白游戏制作团队为何会整出这样一部极其影响游戏体验的BUG武学

在游戏性上,《霹雳奇侠传》也做出了各种可喜的突破——它没有局限在打怪升级习得新技能的传统日式RPG窠臼中,而是提供了更多种培养主角的选择方案

游戏主角以替人收尸为业,因此常常能从死去的敌人身上拾得独门秘籍,继而学会对方赖以成名的武技。

玩家甚至可以无视等级与属性的限制,转而去收集强力的法宝或装备,并利用这些道具来打怪通关。

然而,就是这样一款禀赋独特的游戏,却遭遇了叫好不叫座的命运,最终使大宇砍掉了其后续作品的研发。这主要是因为游戏独特的人设不够美型——出于对《霹雳布袋戏》原作的敬意,以及为了保持原作的原汁原味,在几番权衡下保留了原作的人设。

而习惯了日式画风俊男美女的玩家,面对这些看似形如鬼魅的布袋木偶,难免会驻足不前。而玩家控制的男主角秦假仙更是一个相貌丑陋、胆小怕事的猥琐老头——以这样的形象作为主角,是游戏制作者谢崇辉力排众议做出的决定,而这一决定无疑显得过于大胆,过于超前了。

总之,只因一“丑”而遮百俊,一个极有可能成为经典游戏系列的杰作落得无疾而终,这无疑令人扼腕。

大宇的SRPG

2001年,因《轩辕剑》系列而名声大噪的DOMO小组,挟《天之痕》之余威,在半年后紧接着推出了《轩辕伏魔录》。

这是《轩辕剑》系列作品中,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衍生作品,同时也是一款充满着实验色彩的作品

它在战斗模式上采用了战棋制,并且率先引入3D化的场景来配合2D人物进行剧情表现,从而为日后《轩辕剑》的全3D化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开发周期过短,再加上作品本身带有实验性质,这款游戏在综合素质上实在乏善可陈。因此《轩辕伏魔录》并未得到多少好评,甚至在后来也未被归入到《轩辕剑》的家族系列之中。

大宇的RPG

同年12月,以《明星志愿》为代表作的NPC小组,尝试性地推出了一款西方幻想风格的角色扮演游戏——《魔幻骑士》。

有猫娘

这款游戏居然具备了《明星志愿》的一些特色,比如去哪个场景,和哪个人物对话,都由玩家来做出选择。游戏主线与多条支线交叉进行,根据玩家的选择,最终结局的变化有十余种之多。

同时游戏还借鉴了同类型RPG的思路,比如怪物捕捉系统、物品合成系统、武器强化系统等。然而,由于游戏的综合素质实在不高,尤其是剧情与战斗画面方面做得相对较差,因此并没有引起市场的关注。

大宇的RTS

2002年,成立未久的上海软星重磅推出其处女作——《汉朝与罗马》。大宇在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后,终于迈开步伐涉足即时战略游戏领域,并做出了迄今为止最大力度的尝试。仅从游戏的标题上看,我们就不难看出这是一部充满了野心与希望的作品

《汉朝与罗马》是大宇唯一的一次即时战略尝试

游戏背景以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的斗争为主线,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玩家既可以扮演一代名将霍去病,驾驭虎狼之师,粉碎罗马吞并东方大陆的阴谋,也可以扮演雄才大略的屋大维,突破种种内忧外患与大汉王朝进行对抗。游戏设计了带有东西方特色的十余种阵型,以及沙漠、沼泽、草原、雪地等多种地貌,甚至还破天荒地做出了局域网对战系统。

然而毕竟即时战略游戏(RTS)对开发者的要求较高,仅仅凭借几个商业或技术上的创意,是无法成功制作出一款经典RTS游戏的。《汉朝与罗马》在战略战术上没有什么吸引人的亮点,游戏的操作界面也不太友好,总体而言并不是一款成功的游戏。在此之后,大宇便没有再对RTS这一类型做出进一步的探索了。

十年之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那段国产游戏厂商开发史,不再是为了缅怀“单机黄金时代”的光辉,更多的程度上可能时为了理解一个那个更加本质的问题:一家已经足够成功的游戏公司,为什么还要一次次去冒险?

在“安全路线”之外,大宇曾经以惊人的勇气去摸索更多的可能,从《阿猫阿狗》的即时制战斗,到《霹雳奇侠传》的跨界融合,再到《汉朝与罗马》的野心之作。那些尝试或许笨拙,却真切。如今国产游戏产业早已重回聚光灯下,再读这篇旧文,恰逢适时。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