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穴来风”,一个被曲解多年的成语。本成语表示“我冤呐”!

朋友们,平时刷短视频或是社公众号的时候看到哪个明星塌房啦(虽然好多最后都确实塌房了)又是哪个公众号在造谣啦,底下肯定会有懂哥(或懂姐啦)评论:“这肯定是空穴来风,别信!” 又或者是新闻里报道了某个未经证实的传闻,主持人一脸严肃地说:“此事纯属空穴来风。”

好像所有人都用“空穴来风”来形容“事情没根据,是瞎编的”。停!你有没有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但如果我告诉你,这个词几千年前的本意,恰恰相反呢?它真正的意思,其实是:“这事是有门儿滴!不是完全没影儿!”

是不是感觉世界观要被颠覆啦?别急,让我们回到这个词的诞生现场。它是出自咱们战国时期的美男子还是个大文豪宋玉的《风赋》。这么说吧,屈原是他老师,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与老师屈原共同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楚辞”时代,是后世文人的偶像。你说影响大不大,咱美男子有诗为证呀,就是杜甫写的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就说这么一点吧,剩下的交给评论区的各位文豪啦。咱看一下宋玉的原话:“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这八个字一看,就特别精妙。让我们来拆解一下:

“枳句来巢”:枳树(句,同“勾”,指弯曲的树枝)的枝条长得弯弯曲曲,就容易招来鸟儿筑巢。

“空穴来风”:有了空的洞穴,才会把风招来。

你看,古人用这两个并列的现象,说明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有条件的。 鸟儿不会随便找棵树就住,风也不会往实心的墙上吹(主要是也吹不过去,白费)。一定是先有了“空穴”这个条件,“风”才会来。

所以说,“空穴来风”的本意是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根据滴,一定事出有因滴。 它是个“肯定句”,而不是“否定句”。

那么它的本意咱说了,咱来看看这个天大的误会是怎么产生的呢?

问题就出在那个“空”字上。咱们现代的人一看到“空”,第一反应就是“没有”、“虚无”的意思嘛。大家想当然地觉得:“空穴”嘛,就是“假的洞”,那来的风肯定是“假的风”。于是,这个词就在口口相传中,被活生生地“冤”成了“毫无根据”的意思。

这个语言的“冤案”,恰恰反映了我们一种普遍的思维习惯。我们太容易凭借第一印象和字面联想,去断定一个事物的真伪,却懒得去追溯它最初的源头。

(这不是马虎啦,感觉跟我上期说的马虎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哈)

好啦,咱们把这个道理放到今天的信息时代,感觉适配度也很高,简直不能再贴切了。

一个听起来离谱的传言,可能就藏着某个被歪曲的真相线索;一个突然爆火的网络事件,其背后一定有复杂的社会情绪作为“空穴”。如果我们不加思索,就简单地把一切斥为“空穴来风”(按现在的误用),我们可能就会错过信号;如果我们能理解它“事出有因”的本意,我们才会去探寻那个吸引“流言”之风的“空穴”,究竟是什么?

所以,下次当你想用“空穴来风”时,不妨先在脑子里打个转。

最后我想说,愿你在这信息扑面而来的狂风中,既能洞察那个招风的“空穴”,也能守护自己独立思考的“坚墙”。生活嘛,慢慢来,你又不差。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