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穴來風”,一個被曲解多年的成語。本成語表示“我冤吶”!

朋友們,平時刷短視頻或是社公衆號的時候看到哪個明星塌房啦(雖然好多最後都確實塌房了)又是哪個公衆號在造謠啦,底下肯定會有懂哥(或懂姐啦)評論:“這肯定是空穴來風,別信!” 又或者是新聞裏報道了某個未經證實的傳聞,主持人一臉嚴肅地說:“此事純屬空穴來風。”

好像所有人都用“空穴來風”來形容“事情沒根據,是瞎編的”。停!你有沒有覺得哪裏不太對勁?

但如果我告訴你,這個詞幾千年前的本意,恰恰相反呢?它真正的意思,其實是:“這事是有門兒滴!不是完全沒影兒!”

是不是感覺世界觀要被顛覆啦?別急,讓我們回到這個詞的誕生現場。它是出自咱們戰國時期的美男子還是個大文豪宋玉的《風賦》。這麼說吧,屈原是他老師,他是屈原詩歌藝術的直接繼承者,與老師屈原共同開創了中國文學的“楚辭”時代,是後世文人的偶像。你說影響大不大,咱美男子有詩爲證呀,就是杜甫寫的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就說這麼一點吧,剩下的交給評論區的各位文豪啦。咱看一下宋玉的原話:“枳句來巢,空穴來風。”

這八個字一看,就特別精妙。讓我們來拆解一下:

“枳句來巢”:枳樹(句,同“勾”,指彎曲的樹枝)的枝條長得彎彎曲曲,就容易招來鳥兒築巢。

“空穴來風”:有了空的洞穴,纔會把風招來。

你看,古人用這兩個並列的現象,說明了一個最樸素的道理: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有條件的。 鳥兒不會隨便找棵樹就住,風也不會往實心的牆上吹(主要是也吹不過去,白費)。一定是先有了“空穴”這個條件,“風”纔會來。

所以說,“空穴來風”的本意是比喻消息和謠言的傳播,不是完全沒有根據滴,一定事出有因滴。 它是個“肯定句”,而不是“否定句”。

那麼它的本意咱說了,咱來看看這個天大的誤會是怎麼產生的呢?

問題就出在那個“空”字上。咱們現代的人一看到“空”,第一反應就是“沒有”、“虛無”的意思嘛。大家想當然地覺得:“空穴”嘛,就是“假的洞”,那來的風肯定是“假的風”。於是,這個詞就在口口相傳中,被活生生地“冤”成了“毫無根據”的意思。

這個語言的“冤案”,恰恰反映了我們一種普遍的思維習慣。我們太容易憑藉第一印象和字面聯想,去斷定一個事物的真僞,卻懶得去追溯它最初的源頭。

(這不是馬虎啦,感覺跟我上期說的馬虎有點異曲同工之妙哈)

好啦,咱們把這個道理放到今天的信息時代,感覺適配度也很高,簡直不能再貼切了。

一個聽起來離譜的傳言,可能就藏着某個被歪曲的真相線索;一個突然爆火的網絡事件,其背後一定有複雜的社會情緒作爲“空穴”。如果我們不加思索,就簡單地把一切斥爲“空穴來風”(按現在的誤用),我們可能就會錯過信號;如果我們能理解它“事出有因”的本意,我們纔會去探尋那個吸引“流言”之風的“空穴”,究竟是什麼?

所以,下次當你想用“空穴來風”時,不妨先在腦子裏打個轉。

最後我想說,願你在這信息撲面而來的狂風中,既能洞察那個招風的“空穴”,也能守護自己獨立思考的“堅牆”。生活嘛,慢慢來,你又不差。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