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一步!定位超薄輕量+Pro 級性能的手機我入手港版的了!而且當時買的時候發現居然其他版本比咱們搶直營店要好買不少!這是一臺在8000元左右的價位上,長期缺少單攝像頭、小容量電池、單揚聲器無立體聲的機型,iPhone Air填補了這一市場空白,哈哈哈!
提到Air,首先不得不說的就是它的薄度與重量,定位就是蘋果迄今最薄 iPhone,薄至5.6 mm,輕僅165g拿在手裏真的非常薄,相比重量,薄帶來的視覺與觸覺衝擊更強烈,周杰倫那歌不就是這麼唱的:那薄如蟬翼的iPhone,經不起誰來掰···
不過,薄到一定程度反而會讓握持感變差,沒習慣的時候總擔心會不小心摔了,如果覺得手感不佳,建議搭配保護殼使用。
重量帶來的衝擊雖不如薄度明顯,但和其他手機對比就能明顯感覺到差異,一旦習慣了Air的重量,再用其他手機可能會有些不適應,作爲主打輕薄的機型,實際使用後能切實感受到其在薄度與重量上的表現符合預期,非常推薦給追求極致輕薄手機的用戶。
這厚度如果翻倍也才11mm左右,iPhone17 Pro系列8.75mm如果帶上手機殼也差不多這厚度了,所以如果明年真出摺疊屏,那麼展開後就可能是兩個Air拼一起的既視感了。
雖然Air在薄度和重量上表現出色,但要是便攜性爲核心需求,也就是小尺寸愛好者這就不合適了,Air雖是輕薄設計,卻搭載了大尺寸屏幕。6.5寸超視網膜 XDR 屏,支持ProMotion 自適應刷新率(最高120Hz),機身寬度達74.7mm,其實這個大小不應該是17 Plus嗎?有雙攝+高刷+A19,這個如果出來會擠壓不少PM的銷量···
接下來聊聊Air的設計,雲白色這款簡約設計與純白色機身搭配得十分協調,很對我的胃口,啞光玻璃的順滑質感、單鏡頭相機的簡潔外觀,這些設計細節都很合我心意,綜合尺寸來看,目前我打算不戴保護殼直接使用。
是的,選這麼薄的手機再帶殼總覺得虧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隨着17系列出來的手機裏,只有Air依然是鈦金屬邊框,並不是最近都在吐槽的一碰就花的鋁合金,前後都有的超瓷晶面板抗摔能力也行···
不過,有一個小細節讓我有些在意,帶光澤的邊框,光澤邊框確實能提升高級感,相機Deco也採用了同樣的光澤處理,視覺效果很精緻,但問題是,這種邊框非常容易沾染指紋,和iPhone 14Pro等機型一樣,邊框的污漬會非常明顯,採用的啞光邊框更實用,但反過來想,啞光邊框的順滑質感可能會讓手機更容易滑落,這一點確實難以兼顧。
Liquid Glass的透明圖標設計我還挺喜歡(相比測試版,視覺清晰度提升了不少),性能與操作體驗方面,延續了iPhone一貫的流暢感,作爲半個爲蘋果人和半個安卓人我這說法算是中肯了···
Geekbench 6和3DMark的測試結果如下,Geekbench6單核3648分、多核9168分,3DMark(SolarBay)8352分。Air搭載的芯片與iPhone 17Pro/ProMax相同,均爲A19Pro,是目前iPhone 陣營的最新頂級芯片(不過GPU核心數比17 Pro少1個,廚子畢竟是廚子),從跑分結果來看,分數已經足夠高,應對日常使用完全沒問題。
但對比搭載A18Pro的iPhone 16Pro,跑分僅提升了7%~8%左右,性能升級幅度不算大。我另一臺iPhone 17PM跑分比Air還要高7%~8%,因此即便同樣搭載A19Pro,Air的性能可能存在一定限制,也有可能是搭載均熱板的iPhone 17Pro/ProMax在散熱性能上更具優勢,但實際使用中,我並未感受到Air在性能上有明顯不足,
接着是個細節問題,不僅是Air而是iPhone 17全系列都有這個問題,靈動島的位置是不是太低了?Air和iPhone 17系列的前置攝像頭進行了升級,原本長方形的傳感器變成了8邊型方形(拆解博主證實了是這形狀),所以我推測前置攝像頭模組本身在縱向尺寸上有所增加,受此影響,Air的靈動島比前代機型位置稍低,將Air與iPhone 16Pro對比就能明顯看出這一點。位置下移,時間和電量顯示也跟着下移,導致屏幕上方出現了較多空白區域,視覺上有些不協調,雖然這只是細節問題,用久了可能會習慣,但目前仍會感到違和。
拍照已經很多年不是iPhone的強項了,而Air採用單鏡頭設計,僅配備一顆廣角鏡頭,傳感器規格似乎與標準版iPhone 17的廣角鏡頭一致,應該是索尼IMX972,4800萬像素、1/2.55英寸、F2.2(默認2400萬像素、可選4800萬)
樣張的解析力足夠出色,相機性能並不算差,色彩表現也延續了iPhone 一貫的風格,畫面還原自然。接下來對比Air與iPhone 16Pro的樣張,兩款機型像素數相同,但從細節規格來看,iPhone 16Pro的傳感器應該更優,由於都是iPhone ,色彩風格相近,但在細節質感和立體感的呈現上,iPhone 16Pro還是更勝一籌,整體來看,Air的相機性能處於標準版iPhone 的水平。拍攝美食時,Air的樣張也能呈現出食物的美味感,但仔細對比會發現,iPhone 16Pro的畫面立體感更強,不過單看Air的樣張,日常發朋友圈、掃碼是夠用的(順序16Pro、Air)
暗光與夜景樣張,在光線較暗的場景下,Air的樣張解析力會略有下降,噪點也會增多,雖然不算特別差,能更清晰一些,兩款機型的處理性能都很強,HDR處理等方面沒有明顯問題。除了畫質表現,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拍攝視角,例如,有超廣角鏡頭的iPhone 16Pro能拍出更具衝擊力的畫面,而Air則無法實現,如果經常需要在觀景臺拍攝風景,或拍攝大型建築,超廣角鏡頭會非常實用,因此缺少超廣角鏡頭可以說是Air的一個短板。
續航應該是大家對Air最擔心的問題了,而且蘋果還專門推出了Air專用MagSafe電池,根據我短暫的使用,目前的使用感受是續航不算好,但也沒那麼差。
這個電池售價爲799元,可以買好幾個酷態科+安克的充電寶了;7.64mm比手機還厚,3149mAh的電量比初代是多了點,大概可以給Ari提供65%左右的電量,給Ari充電功率爲12W。
C口輸出功率就小了,大概4.5W,除了別的設備充電,其實給蘋果鼠標充電不也是剛好嗎····
爲了測試實際續航,我將Air與iPhone 16Pro進行了兩項對比測試:第一項測試是連續運行20次3DMark的SolarBay測試,Air從98%降至87%,iPhone 16Pro從78%降至65%;第二項測試是通過USB-C接口連接播放器和有線耳機,播放30分鐘音樂,Air從80%降至75%,iPhone 16Pro從61%降至55%。兩項測試中,Air的續航表現都略好一些,考慮到iPhone 16Pro已經使用1年,電池健康度降至93%,可以認爲Air與iPhone 16Pro的續航水平基本相當,雖然和iPhone 17系列其他機型相比,Air的續航可能較短,但如果不是重度使用(不打遊戲和長時間主句),滿足一天(算你8小時工作)的使用需求應該沒問題。
爲了輕薄設計,Air僅配了一顆揚聲器,千元機裏單揚聲器設計確實比較少見。實際用機身揚聲器聽音樂後發現,音質很一般。
Air因輕薄設計導而沒有這次的17全系VC均熱板,實際使用後發現,雖然會有一定發熱,但遠沒到嚴重的程度,比如在續航測試中,連續運行20次3DMark的SolarBay測試後,對比Air與iPhone 16Pro的發熱情況,兩者幾乎沒有差異,但是17PM就明顯好很多了!推測Air可能通過適當限制性能,來控制發熱。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首次開機並完成設置後,Air出現了明顯發熱,電量消耗也較快,當時查看電池設置,顯示設備設置中,推測是後臺正在進行數據處理,屬於特殊情況,日常使用中,Air的發熱處於手機正常水平,畢竟前幾代iPhone都是這樣····
我之前擔心Air的主要部件(如主板)集中在相機模組附近,其他區域以電池爲主,可能導致重心上移,影響握持平衡,但實際使用後發現,這種擔心是多餘的,Air的重心基本位於機身中部,日常使用中完全不會感到平衡不佳,握持體驗很舒適。
相機模組的凸起也比較明顯,當手機鏡頭朝下放置時,還是有前代蹺蹺板的效果,這一點屬於設計妥協,只能接受,如果在意這個問題,那就加個能持平的手機殼吧。
Air的屏幕邊緣確實帶有弧度,屬於微微曲面屏設計。正常的鋼化會有邊緣翹起的情況,這種情況容易導致屏幕邊緣觸控無響應縫隙進灰等問題,因此大部分玻璃膜都無法正常使用,所以,建議優先選擇TPU等柔性材質的曲面適配貼膜。
而作爲手機最基本的通訊功能,因爲我這個港版好像是不能用國行三大運營商的eSIM卡,但是港澳的沒啥問題,而且我本來就是作爲雙持的另一臺手機,把我的mix flip2開着熱點就行了。上週末我在抖音看到華強北已經有技術大佬利用卡託把實體SIM卡放在電源鍵內部的附近完美有信號了···
7999的售價應該是17 Plus,但是這手機整體又很討人喜歡,可惜超了手機國補的價格線,有興趣的DD的百億補貼或者和我這樣買水貨就行,確定好你接受拍照不行、續航得加吊瓶、不怎麼打遊戲,那就沒問題!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