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銀行錄(一):中國銀行

文章僅供科普向,所有圖片業已去除敏感信息;支持斷卡行動,嚴禁出售、出租、出借本人銀行賬戶


1917年9月24日,中國銀行在香港設立分號,並於1994年成功發行港幣鈔票,成爲香港三家發鈔銀行之一。2001年原港澳中銀集團成員行重組合併爲中國銀行(香港)限公司,2003年中銀香港獲中國人民銀行委任爲香港唯一的人民幣業務清算行,也是境外首家人民幣業務清算行,香港地區規模最大的中資銀行。

中銀香港是最早對內地居民放開赴港在線開戶的銀行之一,僅需幾步便可輕鬆在線開立戶口,是有名的香港“土特產”之一。

對於大部分赴港旅客而言,所開立的賬戶爲免除管理費的自在理財賬戶,對於自在理財賬戶,中銀香港提供自在理財提款卡、扣賬卡兩類卡種服務。

老版提款卡卡面選用頗爲經典的香港中銀大廈作爲背景,中銀大廈是世界著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先生的匠心傑作。其設計靈感源自竹子的「節節高升」,是香港島著名的地標建築,以此裝飾卡面頗具特色,極有辨識度。卡面正面全部採取凸印,提款卡號、戶口號、髮卡序號、持卡人姓名一覽無餘,略有臃腫。

新款提款卡卡面設計理念一改從前,採取當代流行的鐳射線條几何設計,文字及標識符均改爲銀白色,去掉了原有的“中國銀行(香港)”字樣,僅採用純色英文“BANK OF CHINA", 賬戶號及髮卡序號移至背部,在當今平面化設計潮流下,辨識度相對較低,個人認爲不如老版提款卡。不過有一說法,將提款卡斜放,可以看到線條組成中銀大廈的形狀,不過主播一直看不出來

對於其所發行的多幣種萬事達扣賬卡,卡面設計理念與新版提款卡一致,logo簡化,平面菱形鐳射色塊設計,雖然也能聯想到中銀大廈的菱形,但總感覺差點意思,但也算是扣賬卡卡面設計的中上水平了。

卡片權益方面,稍微複雜,以下均爲自在理財客戶費用:

對於扣賬卡

  • 豁免於本港中銀香港櫃員機、印有銀通標識櫃員機以及本港外(不包含內地)印有Master/Cirrus標識櫃員機提款費用;豁免外幣交易費用,每筆交易享受基礎0.5%無上限返現。

  • 於本港外印有銀通標識櫃員機提款,收取20港幣;於本港印有Master/Cirrus櫃員機提款,收取提款賬戶對應幣種的25單位手續費;於中國內地印有Master/Cirrus櫃員機提款,收取提款賬戶對應幣種的50單位手續費。

對於提款卡

  • 豁免於本港中銀香港櫃員機、印有銀通標識櫃員機的提款費用。

  • 於印有Visa/PLUS標識櫃員機提款,收取25港幣手續費,加收1.95%貨幣轉換費;於印有Master/Cirrus櫃員機提款,收取25港幣手續費,加收1%貨幣轉換費;於本港印有銀聯標識櫃員機提款,收取提款賬戶對應幣種的15單位手續費;於本港外印有銀聯標識櫃員機提款,收取提款賬戶對應幣種的50單位手續費;於本港外印有銀通標識的櫃員機提款,收取20港幣手續費。

不得不說,我太喜歡中銀香港掌銀的設計風格了,希望他的母公司也能早日跟進

此外,中銀香港還提供內地早已停止的個人支票業務,誰不想體驗一下港片中刷刷簽名甩出支票的瀟灑呢

文章僅供科普向,所有圖片業已去除敏感信息;支持斷卡行動,嚴禁出售、出租、出借本人銀行賬戶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