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加勒比考斯。
1956年,IBM在機房裏點亮了世界上第一塊商用硬盤——IBM 350(RAMAC)。重達一噸,裝着50片24英寸盤片,卻只能寫下不到5MB數據,相當於今天一張手機拍攝的照片的大小。
六十多年來,機械硬盤沿着“更大、更小、更可靠”的軌跡一路狂奔,直至今天,希捷首款30TB硬盤上市,分別是30TB容量的希捷銀河Exos M和希捷酷狼Pro(IronWolf Pro)硬盤。
希捷酷狼Pro 30TB硬盤採用熱輔助磁記錄(HAMR)技術,HAMR在每塊磁盤上使用一種新型的介質磁技術,可使數據位變得比過去更小且密度更高,同時保持磁穩定和熱穩定,從而將單碟片面密度推高至3TB,成爲突破30TB的關鍵。
今天我們來深度評測這款希捷酷狼Pro 30TB NAS硬盤,它到底達到了什麼樣的高度?它到底適合哪些受衆?
1、外觀與技術解析
希捷酷狼Pro 30TB硬盤在設計上摒棄了堆疊碟片的粗暴擴容,轉而通過單碟3TB、10碟充氦封裝達成超高密度,同時保持26.11mm標準厚度。性能已達到機械硬盤極限——順序讀寫可達290MB/s,更在RAID0陣列中實現1180MB/s的萬兆網絡飽和速度,直逼低端SSD陣列。
30TB酷狼Pro沿用3.5英寸標準規格,厚度26.11mm,重量695g。正面依舊是酷狼家族金屬外殼,右上角激光蝕刻“30TB”字樣,低調卻難掩實力。
希捷酷狼Pro 30TB硬盤採用熱輔助磁記錄(HAMR)技術,突破了傳統的存儲限制,達到了3TB單碟的容量。希捷酷狼Pro 30TB硬盤採用10片3TB碟片,被充氦金屬殼體完全包裹,官方宣稱MTBF平均故障間隔時間高達250萬小時、年寫入量達到了550TB。
酷狼Pro系列的優勢也在30TB容量上面延續:比如硬盤採用AgileArray技術,支持雙面平衡和限時故障恢復功能,可在多盤位系統中提供出色的RAID性能。硬盤還內置旋轉振動傳感器,可在多盤位系統中提供抗振動性和一致的性能。
酷狼Pro 30TB同樣針對部分品牌的NAS提供了IHM希捷酷狼健康管理軟件,該軟件可以通過預防、干預和恢復建議,主動保護NAS數據,確保系統始終處於最佳運行狀態。此外無論是希捷酷狼還是酷狼Pro系列的硬盤都提供了3年內1次的原廠免費數據恢復服務,希捷的數據恢復服務實驗室恢復成功率極高,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
2、性能測試
本次測試我採用的平臺是英特爾14700K處理器+技嘉Z790超級雕主板,本次採用的平臺爲Win11系統,進行測試的時候其他佔用硬盤的進程均已關閉,力求數據真實可靠。
首先來看看希捷酷狼Pro 30TB硬盤的參數,我們使用CrystalDiskinfo查看可以得知,它的轉速爲7200轉,傳輸模式SATA/600,夏天待機溫度爲37度,採用了最新的ACS-5硬盤語言規範,支持S.M.A.R.T.,NCQ,Streaming,GPL等功能。
S.M.A.R.T.功能:相當於硬盤的體檢報告,它持續記錄硬盤持續記錄自己的溫度、重試次數、壞扇區數等參數。
NCQ技術:原生指令隊列,讓硬盤把主機發來的多條讀/寫請求按最優路徑排好隊,一次跑完,減少磁頭來回跑,提高隨機性能。
Streaming技術:相當於硬盤開設的VIP通道,當主機告訴硬盤“我要連續讀一段大視頻”,硬盤會優先保證“速度穩定、不掉幀”,允許少量錯誤自動跳過,而不會停下來重試。適合錄像機、監控、媒體服務器。
GPL技術:類似於萬能檔案櫃。S.M.A.R.T.只是其中一格,GPL把更多“內部日誌”開放出來,如錯誤歷史、溫度區間統計、HAMR激光計數。
這些技術針對NAS環境都非常實用,而且普通硬盤可能會有部分技術並沒有的。
由於二進制與十進制的轉換關係,30TB版本的希捷酷狼Pro實際可用爲27940GB。幾乎所有品牌硬盤均是如此,不必擔心容量少了的問題。
希捷酷狼Pro 30TB硬盤在CrystalDiskMark順序讀取速度爲290MB/s,順序寫入速度爲288MB/s,4K隨機讀取速度0.91MB/s、4K隨機寫入速度2.44MB/s。
可以看到在數據塊超過8KB大小時,希捷酷狼Pro 30TB硬盤的連續速度已經達到265MB/s,連續讀取速度達到了272MB/s。
接下來咱們來測試它的內外圈速度,與SSD有些類似,機械硬盤內圈和外圈速度也是不相同的,HDTunePro這個工具可以同時測試它的內外圈速度。
HDTunePro基準測試最高讀取速度286MB/s,這也是外圈讀取速度,而在內圈時,最低讀取速度也有127MB/s,訪問延遲12ms。
HDTunePro基準測試最高寫入速度284MB/s,這也是外圈寫入速度,而在內圈時,最低讀取速度也有129MB/s,突發傳輸速度爲224MB/s。
通過額外數據測試結果顯示,30TB的希捷酷狼Pro在HDTune讀取實測中呈現出“穩盤”特性:多區連續讀寫均破200MB/s,其中外圈284MB/s、中圈232MB/s、內圈129MB/s,平均約258MB/s,符合7200RPM充氦盤的標稱水平,適合高吞吐的順序讀取場景。
而在寫入測試中,希捷酷狼Pro 30TB的連續寫入方面,外圈衝到288MB/s,中圈233MB/s,內圈126MB/s,平均約121MB/s——屬於7200RPM充氦盤正常水準,適合長時間大文件寫入。
一句話總結:這塊盤讀寫性能面向“持續、大塊、低併發”場景非常適合,如NAS連續備份、視頻監控流等等。
3、NAS環境實測
接下來我們把它裝入NAS裏面進行實測。
我們使用的NAS是綠聯DXP8800Pro,作爲目前市面上最頂級的8盤位NAS,它採用了英特爾i7-1255U(10 核 12 線程,睿頻 4.8 GHz)與8GB DDR5(可擴至 64 GB),支持8×SATA + 2×M.2 NVMe,總容量可達 256 TB,並提供RAID多重保護;前置雙雷電4 + SD4.0接口,後置雙10GbE網口、USB3.2/2.0、HDMI 8K及 PCIe x4 擴展,可以滿足極速傳輸與多屏輸出。
首先咱們進入NAS的存儲管理中,可以看到硬盤的各種屬性,在NAS裏面的連續讀取速度是270MB/s,連續寫入速度是245MB/s,寫入延時是65ms。
接下來,我們將4塊硬盤組成RAID0進行測試,請注意,個人使用請千萬不要組成RAID0陣列,該磁盤陣列沒有任何數據保護能力,隨便損壞一塊硬盤,所有數據將全部丟失。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NAS的應用請一定不要裝進這個RAID0陣列裏面,請另外準備一個SSD拿來裝應用,以防止影響測試。
咱們選擇的EXT4的數據格式,這種格式更加通用。完成後頁面截圖如下:
首先咱們使用CrystalDiskmark進行測試,需要電腦擁有萬兆網口,NAS擁有萬兆網口,測試才能基礎成立,這裏我們使用的威聯通的萬兆交換機QSW-2104-2T進行測試,電腦自帶萬兆網口。
可以看到速度已經達到了10G萬兆網口的極限了,其中連續讀取速度達到了1180MB/s,連續寫入速度達到了1142MB/s。就連隨機4K讀寫也到了12MB/s的速度。
接着我們選擇BMD 12K視頻資源進行電腦到NAS複製傳輸,一共54GB數據,一開始速度可以達到了1GB/s,後續平均速度穩定在800MB/s,這個速度可謂是非常超模了!
緊接着我們將希捷酷狼PRO硬盤的數據導入到NAS的SSD存儲裏面,SSD存儲是滿速PCIe4.0 SSD 2TB版本,所以不存在拉低測試數據的情況。可以看到也到了733MB/s的速度。
4、iSCSI環境測試
什麼是iSCSI服務?簡而言之,它能將NAS的存儲空間虛擬化爲虛擬磁盤。這些虛擬磁盤可以通過IP網絡被電腦識別爲本地硬盤,實現高效、靈活的遠程存儲訪問。雙方用 IP 網絡“握手”後,操作系統會像插了一塊真實硬盤一樣識別、分區、格式化並直接使用。它既享受了SAN的高帶寬、低延遲,又無需額外光纖通道,只需普通萬兆/千兆以太網即可,廣泛用於虛擬化、數據庫、災備等場景。
這裏我分配了10TB容量,用來掛載到電腦上進行測試。
接下來我將使用crystaldiskmark進行測試。
可以看到連續讀取速度達到了768MB/s,連續寫入速度達到了1006MB/s。隨機4K讀寫也到了17MB/s的速度。這個連續讀寫速度已經明顯超過SATA SSD的速度,就連連續讀寫速度也接近了SATA SSD的速度,這個速度無論做什麼(遊戲、存儲、4K視頻剪輯)都是足夠的。
但是相對於SMB協議,爲什麼會速度下降呢?
其實很好解釋,當你把原來“直插在NAS主板上的硬盤”改成通過 iSCSI 網絡盤掛載,相當於把數據路徑從:
CPU → SATA → 硬盤
拉成了
CPU → TCP/IP 棧 → 以太網 → NAS 控制器 → RAID 陣列 → 以太網 → 主機
這條更長的鏈路裏每一跳都會喫掉一部分連續大塊的吞吐,於是 1180 MB/s 掉到 768 MB/s 也就不稀奇了。
5、關於AI功能
隨着AI浪潮到來,模型即生產力已成共識:10億級參數的大模型動輒20GB+,訓練集的千萬級高清素材更以TB計。綠聯DXP8800Pro是內置AI Plugins應用的,該應用是一款開箱即用的大模型對話工具包,集成了多種實用AI工具,如 Open WebUI、Ollama、IPEX-LLM 等。
把希捷酷狼Pro 30TB裝進綠聯DXP8800Pro,AI Plugins裏的Open WebUI、Ollama、IPEX-LLM瞬間獲得一條超過1000MB/s讀寫的“數據高速公路”——權重加載、微調檢查點寫入十分輕鬆,對話、推理、文生圖全程不會有卡頓之類的問題。
此外,綠聯DXP8800Pro也還有AI影像標籤、人臉識別、智能去重等NAS級AI服務,同樣對容量、速度、以及存儲設備的穩定性有要求,我們把AI 影像標籤、人臉識別、智能去重等 NAS 級服務同時跑在後臺,持續對海量素材進行秒級索引,同樣希捷酷狼Pro 30TB不僅裝得下整個工作流,還讓每一次AI調用都是本地直連、低延遲、不掉幀。
6、總結
寫到這裏,希捷酷狼Pro 30TB的所有底牌都已亮出:它用10碟3TB充氦封裝 + HAMR 激光寫入把機械硬盤推上從未有過的高度,
又用250萬小時MTBF、550TB/年寫入量和3年內1次免費原廠數據恢復服務,爲“越大越脆弱”的傳統觀念蓋上了終極保險。
但是,希捷酷狼Pro 30TB硬盤並不是給“多一塊備份盤”的個人玩家準備的,它真正的舞臺是“數據即生產資料”的商業環境,如我剛測試影視工作室的12K RAW原片、短視頻MCN的日更素材、AIGC團隊的千萬級訓練集、廣告公司的多機位ProRes 422 HQ……這些場景的共同點是——容量需求按百TB起跳,且7×24不能掉鏈子。希捷酷狼Pro用30TB單盤把原先只能裝24TB硬盤的機櫃密度直接提升25%,讓8盤位NAS就能吞下240 TB有效容量。
另外別忘了,我們評測用的綠聯DXP8800 Pro內置的AI Plugins應用、AI影像標籤、人臉識別、智能去重等NAS級AI服務——把酷狼Pro 30TB插進去,海量素材秒變可檢索、可關聯的生產資產;訓練好的LoRA模型、Stable Diffusion緩存也可以直接落在萬兆iSCSI捲上,讀寫1GB/s不拖顯卡後腿。換句話說,酷狼Pro 30TB 加上AI-NAS的組合,是今天影視與AIGC工作室能買到的“容量最大、速度夠用、成本最低”的一站式生產力工具了。
如果你需要一臺NAS或一臺服務器在“容量 / 價格 / 可靠性”三點上同時拉滿,希捷酷狼Pro 30TB真的就是當下不多的能一次到位的答案。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