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1644——永历帝流亡缅甸,南明为何比南宋还惨?

上个月,我给大家写了一篇明朝历史的荐书文章,其中热度最高的自然是《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笔下的大明王朝从巅峰走向落寞,故事写到1644年便戛然而止,今年明末的话题又被炒得很热,这篇文章结合明史大佬顾诚教授的学术著作,继续和大家聊聊《明朝那些事儿》后面没有写完的那些历史。

01 南明

南明的国祚,恰似帝国黄昏最后的悲歌,

弘光、隆武、永历——三帝更迭如走马,

开局尚有半壁江山的生机,可执棋者却步步错算,

将反攻的锐气消磨于派系的争斗之中,

江南的富庶成了权臣的筹码,前线的忠魂反而沦为内Dou的弃子,

一个本有一战之力翻盘的局面,最终却因人心的溃散而满盘皆输。

到了南明的晚期,在清军主力进攻西南之际,

郑成功与张煌言联手发动的长江战役,他们初期势如破竹,

攻克瓜州、镇江,兵临南京城下,一度让清廷震动,

然而郑成功却连续犯下致命错误,

先是在镇江停留数日贻误战机,失去突袭南京的最佳时机,

然后又轻信清军的缓兵之计,围城而不攻,给了清廷调集援军的宝贵时间。

另一位民族英雄张煌言则打出封神战绩,

收复了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共计近三十座城池,

但由于郑成功兵败撤退,张煌言部队独木难支,他本人则历经艰险才突围,

之后,即便在永历朝廷覆灭、郑成功去世,希望渺茫的情况下,

他仍坚持抗争近二十年,直到被叛徒出卖而被捕,英勇就义!

东线的故事告一段落,今天这篇文章继续回到西线,聊聊永历朝廷的覆灭,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明朝这最后一位正统皇帝,

一生都在流亡,甚至最后还流亡到了藩属国缅甸,又上演了一场荒唐的闹剧。

02 李定国兵败

1657年,孙可望在内Z中失败,随即做出了最致命的决定——投降清朝,

他不仅带走了大量兵力,还将西南地区的全部军防机密献给了清廷,

第二天,清廷就利用孙可望提供的情报,发动了对云贵的总攻,

由吴三桂、罗托、赵布泰率领的三路大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合围,

尽管李定国奋力抵抗,但在兵力悬殊和内部空虚的情况下,

南明军队节节败退,贵阳、昆明等战略要地相继失守。

在清军攻陷昆明后,李定国在滇西的磨盘山(今高黎贡山)地区设下埋伏,

希望能够全歼吴三桂的追兵,这是南明在大陆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决战。

然而,由于叛徒告密,伏击计划泄露,

虽然给清军造成了一定损失,但未能达到歼灭其主力的战略目标。

此战之后,李定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组织起有效的防线,

昆明失陷前,关于朝廷的撤退方向产生了严重分歧,

李定国等人主张退往四川,与夔东地区的大顺军余部(“夔东十三家”)会合,以图东山再起,

但是,以马吉翔为首的奸佞权臣,出于一己私利,极力劝说甚至胁迫永历帝向西撤退。

03 流亡缅甸

1659年(顺治十六年,永历十三年),清军攻占昆明后,

永历帝朱由榔在平阳侯靳统武护卫下,

正式率文武官员退至云南边境盏达土司(今云南盈江),

权臣马吉翔是武进士出身,早年依附太监高起潜,

崇祯自缢后,他南逃投奔隆武帝,谎称出身锦衣卫世家,获授锦衣卫佥事,

后通过巴结将领、虚报军功升迁至安东副总兵,

永历帝即位后,马吉翔凭借“拥戴功”升任锦衣卫指挥使,

而且在永历流亡途中,马吉翔博得永历帝及太后信任,得以封侯入阁,

此前仅有嘉靖朝的陆炳可以从锦衣卫出身做到兼获太保与少傅之衔,

而马吉翔官至锦衣卫指挥使、内阁首辅,权倾朝野,时称“马皇帝”。

马吉翔为保自身安全,与弟弟马雄飞、女婿杨在密谋,他们费尽心思才让皇帝逃向缅甸,

若将来局势稳定,皇上必后悔没去四川,朝臣也会借机弹劾,

如今不如制造清军追兵的假象,逼皇上今夜急行入缅,待半夜过关,再劫散随行官员,

就这样,三人说服护卫军将领孙崇雅,趁乱纵兵抢劫,造成清军追上的假象,

就连永历帝自己也被洗劫,赤脚逃至铜铁关(今云南陇川边境),随行官员财物尽失,士卒四散逃亡。

04 流亡缴械

正月二十六日,永历帝抵达距缅关十里的曩本河,

黔国公沐天波通知缅方后,守关士兵要求明军解除武装才准入境。

永历帝竟同意缴械,卫士、宦官丢弃的兵器堆积如山,全员赤手入缅,

此举也遭忠明人士痛斥,自弃武装等同于堕入缅人陷阱,

若护驾军队不散,本可与李定国、白文选会合,何至于被缅人拘禁甚至献给清朝?

李定国本计划退守四川,与夔东抗清义军会合,他本人并未随永历入缅,

得知永历缴械后,李定国急遣高允臣追回,但使者刚入缅即被杀。

此后李定国、白文选多次出兵缅甸欲救永历,均告失败,

永历的逃亡对整个抗清士气也是严重打击,各地明军或降清或溃散。

正月二十九日,永历帝抵蛮莫(今缅甸八莫),沐天波等提出分兵策略,

一半人随驾入缅,另一半护太子入茶山(云南边境)联络明军,形成内外呼应。

永历帝本已同意,但皇后不舍太子,计划流产,

离境时,永历竟命土官砍树堵路,断后援可能,

缅兵则趁机抓捕落单明臣,劫财杀人,老弱者被逼为奴,死者抛尸江中。

缅甸八莫

05 入缅受辱

二月初二,缅王派四艘小船接应,永历帝仅带646名官员乘船,其余900余人由潘世荣率陆路行进。

登船时,永历不顾太后先行,太后怒斥:“皇帝未到绝境,竟不顾亲娘?”永历方停船两日等候。

水路途中,缅民供给物资,但永历使者欲以宗主国身份面见缅王,遭到拒绝,

缅方对比玉玺后还怀疑永历的身份,幸有沐天波的“征南将军印”为证才获收留。

三月十七日,陆路队伍抵阿瓦城(今曼德勒)对岸,缅王怀疑永历是“假避难真侵略”,

派兵包围,将人员分散囚禁于各村,致夫妻离散,通政使朱蕴金等自尽身亡。

五月,永历被移居阿瓦城郊竹屋,与缅王隔河相望却从未会面,

缅方仅以“进贡”名义提供少量物资,拒行藩臣礼,

随臣沐天波更被强令赤脚穿缅服朝拜缅王,沐天波痛哭道:“若非我屈膝,皇上早入虎穴!”

部分官员反劾沐天波“失体辱国”,永历只能置之不理。

其他官员们只能苟且偷生:有人短衣赤脚混入缅妇中嬉笑,有人开设赌场日夜喧哗。

中秋夜,马吉翔等强令戏班黎应祥表演,黎应祥哭谏:“皇上卧病,岂能作乐!”竟遭鞭打。

九月,马吉翔谎称官员断粮,逼永历开“内帑”救济,永历怒掷黄金国玺命人凿碎分赃,

典玺太监李国用叩头拒碎国宝,马吉翔却亲自动手,将碎片分予亲信,

后缅方送来稻谷,马吉翔私分同D,护卫总兵邓凯斥责马吉翔“蒙蔽圣听”,反遭马吉翔殴打致残。

06 吴三桂入滇

在李定国决定放弃昆明时,四川当时很大部分其实仍在明军控制下,

但永历朝廷决策失误选择向西边境撤退,导致四川的明军群龙无首,

在长达半年的权力真空中,清军1659年7月才开始派兵“收复”,

当地的明朝总兵们几乎未经战斗便自动撤退或投降。

此时,永历帝逃亡,李定国远在边境,散布在云南各地的明军将领与主力失去联系,

叙国公马惟兴、汉阳王马进忠之子马自德、公安伯李如碧等一大批将领,

他们都对前途悲观失望,也纷纷选择了投降,

除了武将,东阁大学士张佐宸、户部尚书龚彝等一大批留守的文官核心,也选择投降。

再回看永历流亡缅甸的历史,南明军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如果指挥得当,完全有能力在清军三路分进时,

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其中一路,再试图扭转战局,磨盘山之役就是明证,

当时李定国仅以六千兵力,就给清军追兵以沉重打击,

但永历跑得太快,南明军撤退时缺乏统一部署,各部失去联系,这是南明军队瓦解的最重要原因。

而主力瓦解后,李定国率领身边仅存的部分军队,辗转于滇缅边境的蛮荒之地,处境极为艰难。

在绝望的环境下,军心不稳,李定国为防止部将叛变,

直接将广国公贺九义乱棍打死,还处死了亲信文官金维新,他的败亡也不远了。

07 云南惨状

很多清粉总喜欢给清军南下图城进行洗白,但清军干过的事都是铁证如山,

比如自家五省经略洪承畴就详细报告了云南的惨状,

清军入滇后,云南全省“无处不遭兵火,无人不遇劫掠”,几乎成为人间炼狱,

清军每到一处就是抢掠财物、掳掠人口、焚烧房屋,

后果就是导致云南毁灭性的大饥H,米价暴涨至二十六两一石仍无处购买,

永昌等地甚至“周围数百余里杳无人烟”。

而此前一再被史书诋毁污蔑的大西军,

则是将云南治理成盛世景象,连年丰收、百姓丰足,

这种对比恰恰证明了,云南的惨遭就是征服者自居的清军所造成的。

而清军的暴行激起了各族百姓的极大反感,忠于明朝的元江府土知府那嵩,

受永历帝临行前的册封,决心承担起恢复云南的重任,

他秘密联络了其他土司和反正的明朝降将高应凤、许名臣等人,

又竖起反清复明的大旗,这次起义声势浩大,

清军统帅吴三桂、多尼等人极为恐慌,担心会与在滇缅边境的李定国形成内外夹击之势,

因此决定集中主力,先行扑灭元江起义,

吴三桂亲率大军将元江城重重围困,还企图分化,招降那嵩,

但那嵩毅然拒绝,还将吴三桂的劝降信,以“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开拆”的署名射回,对其进行羞辱。

吴三桂恼羞成怒,下令强攻,城破后,那嵩、那焘父子合家登楼自F,许名臣等人也自杀殉国。

元江

08 李定国救驾

永历帝流亡国外,对南明抗清势力是巨大打击,

李定国于是将永历迎驾回国作为当务之急。

这边白文选率先率部入缅,缅甸方面误判形势,企图抢掠明军马匹,

结果反被白文选的精锐部队一战击溃,大败亏输,证明南明军队依然战力强盛。

而缅甸当局战败后,向永历帝告状,

朱由榔为讨好缅甸,竟不问情由,立即颁发敕书,命令前来救驾的白文选退兵。

白文选作为忠臣,只得叩头领旨,无奈撤军。第一次救驾行动,因永历本人的昏聩而失败。

不久,明将高文贵、吴子圣也率部入缅迎驾,再次击败了缅军,

缅甸再次向永历帝施压,这一次在马吉翔等奸臣的怂恿下,

朱由榔竟发出了一道令人发指的敕令,他告诉缅甸方面:“朕已航闽”(我已经坐船去福建了),后面再有任何明军前来,你们“可奋力剿歼”。

这位末代皇帝为了换取自己在缅甸的安稳,

竟公然下令让“友邦”去歼灭自己的忠臣良将,实属是荒唐至极!

尽管如此,李定国、白文选在接下来的一年多里,仍未放弃,

多次陈兵边境,派使者秘密联络,试图迎回永历帝,

1661年初,白文选甚至已在阿瓦附近搭好浮桥,准备渡江强行救驾,

但不幸被缅军破坏,这也是南明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营救尝试。

与此同时,流亡朝廷内部,世守云南的黔国公沐天波,见势不妙,决心做最后一搏。

他与总兵王启隆密谋,准备刺杀奸臣马吉翔、李国泰,然后保护太子突围,投奔李定国,

然而,这一密谋被马吉翔等人察觉,他们反咬一口,向永历帝谎称沐天波要勾结缅甸谋反,

昏庸的朱由榔竟信以为真,下令处死了沐、王二人的家丁,彻底粉碎了从内部突围的最后希望。

在所有努力失败后,使者黎维祚仍在永历帝与李定国之间,冒死传递消息,进行最后的联络,

他成功地将诸将的迎驾表文送到李定国处,

又将李定国的令谕带回,并最终辗转呈送给永历帝。

朱由榔在绝望中,将一道密敕写在自己御衣的残片上,交给黎维祚,命他去联络“夔东十三家”等部队,做最后抵抗。

09 咒水之难

然而,就在黎维祚再次出发后不久,缅甸当局其实已经出卖了永历帝,

黎维祚痛心疾首,赶去与已被俘的永历帝见了最后一面,

永历帝哭着托付他转告诸将:“若能救我出,我只愿修行去。”

这最后的计划也化为泡影。

再看清军,他们占领了云南,但因入缅作战困难重重,高层将帅普遍不愿再战,

经略洪承畴向缅甸当局发出国书,软硬兼施,

一面将南明称为“献贼遗孽”,将清军描绘成“为明复仇”的解放者;

另一面对缅甸当局进行威逼利诱,要求他们主动交出永历帝,否则“玉石难分,后悔无及”。

已受封平西王的吴三桂,一心想效仿明代沐氏家族,成为世袭镇守云南的藩王,

为此,他必须彻底铲除永历帝这个前明“正统”的象征。

所以吴三桂一再上疏,极力主张出兵缅甸,

他还在著名的“三患二难”疏中,系统地阐述了永历帝的存在,对云南边境的土司、降军和民心都构成了隐祸,只有出兵才能一劳永逸。

所以在吴三桂的极力推动下,犹豫不决的清廷最终批准了入缅作战的计划,并任命吴三桂和爱星阿为主帅。

缅甸当局最初对永历君臣尚存善意,但随着清朝统治日趋稳固,以及李定国等人为救驾而与缅军屡次发生冲突,缅方决定转向,与清朝合作。

1661年5月,缅甸发生宫廷Z变,新国王莽白上台,对南明流亡朝廷的态度更趋恶劣,

7月18日,缅甸当局以“吃咒水盟誓”为借口,将永历朝廷的文武官员骗至一处佛塔下。

随即,三千缅兵蜂拥而上,将南明最后一个核心官僚集团全部T杀。

世守云南三百年的最后一位黔国公沐天波,也在被骗官员之列,

他在察觉有变后,奋起反抗,手刃数名缅兵,最终寡不敌众,壮烈遇难。

贵州都匀-明永历皇帝陵

10 永历之死

图S之后,缅兵又冲入永历帝住所,大肆搜掠,

永历帝的刘、杨二贵人及吉王妃妾等百余人自缢,

永历帝本人也欲自尽,被侍卫劝阻,

至此,永历身边仅剩太后、皇后等二十余人,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1661年底,在吴三桂的极力主张和率领下,清军主力正式侵入缅甸,

并向缅甸国王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交出永历帝,

永历这边听闻清军入境,朱由榔的第一反应不是号召抵抗,而是给吴三桂写了一封长信,

信中朱由榔历数自己的不幸,指责吴三桂的背叛,

最后竟卑微地提出,只要吴三桂能让他“以南方片席,俾朕备位共主”,则“惟将军命”。

可以说朱由榔的骨气远远比不上崇祯,

南明众多志士将希望寄托于这样的皇帝,实属缘木求鱼。

1661年12月,缅甸国王为避免本国卷入战争,决定将朱由榔父子献给清军,

清军还派降将王会伪称是“奉晋王李定国之命前来迎驾”,将永历帝骗入清军大营。

这时还流传了非常有名的一幕,被俘的永历帝在公堂之上,面对前来见他的吴三桂,

永历帝痛斥吴三桂:“汝非汉人乎?汝非大明臣子乎,何甘为汉奸叛国负君若此?汝自问汝之良心安在?”

据记载,吴三桂被骂得“缄口伏地若死人”,“色如死灰,汗浃背”,此后不敢再见永历帝。

1662年3月,吴三桂并未遵守送永历帝回北京见祖陵的承诺,而是将永历帝押回昆明,

然后以“路途遥远,恐生意外”为由,上疏请求就地处决永历帝,并得到清廷批准。

1662年4月25日,在昆明城内,永历帝朱由榔被清军用弓弦勒死,

他的棺木被焚化后,云南百姓偷偷将其残骨葬于太华山,至此南明最后一帝也烟消云散。

11 南明终章

再回到本文的标题,大明最后的末代皇帝永历帝,为何沦落到流亡缅甸,初期形势看起来一片大好的南明,甚至比南宋还惨(准确来说是惨得多,南明几乎没法和南宋对比)?

答案也非常简单,南明各方势力并不团结,而永历本人的能力也差远了。

前面弘光、隆武还没登基就开始内D,朝廷建立起来还是内D,坐等清军摘桃子,

到来永历一朝,从登基之初,永历帝就表现出极度的懦弱和无能,

他和身边的权臣宦官集团,面对清军的攻势,唯一的策略就是“逃跑”,

先是因恐惧而仓皇逃离广东首府肇庆,导致“绍武争立”的内L,白白断送了广东,

继而逃往湖南,沦为地方军阀刘承胤的人质,受尽屈辱,

在孙可望、李定国等大西军余部将他迎入云贵前,

永历朝廷实际上已经是一个没有地盘、没有军队、没有财源的流亡朝廷。

本来完全依赖献忠义子孙可望、李定国领导的大西军,永历还有希望中兴,

但是永历本人昏聩无能,又被孙可望的野心所打乱,李定国独木难支,

随着贵州、云南腹地相继失守,省会昆明陷落,

永历不敢逃亡四川和剩余的明军会和,反而是听信谗言一再南逃进入缅甸,

而且还缴械拱手让自己成为缅甸的俘虏,将大明的颜面丢得一干二净,

比较搞笑的是,缅甸民间流传诸葛亮“异日皇帝过此”的预言,

永历得知后竟视为天命所归,但这世界哪有什么天命所言,

李定国、白文选四次率军入缅营救,但都由于各种阻碍失败,

永历和崇祯是堂兄弟,但是永历还远没有“君王死社稷”这种气节,

反而成了吴三桂向新主献媚的祭品,

如果永历采纳李定国“入川联夔东义军”之策,或带兵控制缅北联合暹罗,南明或可延续一线生机。

但历史没有假设,永历流亡缅甸的选择,已经成为南明朝廷的终章,

不够,朝廷亡了,南明还没有亡,因为李定国、张煌言、夔东十三家这些大明最后的忠臣仍然还在坚持......

(南明史这个系列我已经更新了快一个月,永历写完基本收官,计划接下来再写几期郑成功、李定国(已经更完)和张煌言(已经更完)的故事,大家感兴趣可以多多支持~)

往期历史相关:

精罗落泪——罗马史该如何入坑?

历史天花板——中国通史必读:从入门到进阶!

明末1644——《明朝那些事儿》没有写完的历史

明末1644——天下无敌的大明,《明事》未竟的历史!

明末1644——南明史入坑,明朝末年的故事!

明末1644——李自成的崛起,闯王之路!

明末1644——张献忠的崛起,大西王之路!

明末1644——襄阳之役,闯王东山再起!

明末1644——孙传庭的悲歌,大明最后的脊梁!

明末1644——拯救大明王朝,崇祯为何不南迁?

明末1644——李自成为何失利,没能成为刘邦、朱元璋?

明末1644——吴三桂为何投清,冲冠一怒为红颜是真的吗?

明末1644——山海关大战,李自成为何快速崩盘?

南明1644——南明为何昙花一现?

南明1644——谁能拯救南明危局?

南明1644——南明弘光为何只坚持了一年?

南明1644——南明为何没有联合李自成?

南明1644——南明初唯一的北伐,为何迅速失利?

南明1644——扬州失守,史可法为何没能拯救南明?

南明1644——东林文人们,真的是清流吗?

南明1644——南明最强明君,隆武帝为何没重振大明?

南明1644——南明为何又联合李自成的大顺军?

南明1644——张献忠的四大义子,南明传奇抗清名将!

南明1644——南明三忠,岭南传奇抗清义士!

南明1644——南明诸葛亮,为何难以拯救南明?

南明1644——自诩清流的东林文人,为何没能拯救南明?

南明1644——抗清名将李定国,真正的传奇英雄!

南明1644——多尔衮入关仅十万人,南明为何打不过?

南明1644——“明朝岳飞”李定国,为何总被友军背刺?

南明1644——大明最后的孤勇者,谁能与岳飞、于谦齐名?

明朝历史——除了《明朝那些事儿》,还有哪些明史神作?

唐朝历史——《刺客信条:王朝》,唐朝历史神作有哪些?

三国历史——看完《三国演义》,还有哪些三国历史神作?

魏晋南北朝——《东晋门阀政治》,魏晋南北朝好书推荐!

秦汉史——看完《大秦帝国》,秦汉史有哪些封神级作品?

春秋战国——读完《商君书》,春秋战国史有哪些经典著作?

宋史——听完大宋摇滚,宋朝有哪些封神作品?

清史——除了B站李正讲史,清史有哪些神书值得看?

考古寻秦记——《秦始皇的兵与城》有多么伟大?

妖怪文化——《日本の妖怪百科》,游戏中的日本鬼!

大唐刺客——《刺客信条王朝》,做成游戏靠谱吗?

冷门佳作——《康熙的红票》,一段不为人所知的历史

汉朝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王莽是“穿越者”吗?

八王之乱——《全战三国》,司马家为何是短命王朝

历史神作——《东晋门阀政治》,史学天花板!

国剧巅峰——《大明王朝1566》,被埋没的历史剧

裸体舞曲——《大明王朝》,封神配乐古典名曲

明朝悬案——朱元璋脸上,真的有72颗麻子吗?

天涯神贴——《明朝那些事儿》,一个时代的离去!

#gd读书# 

#gd历史杂谈#

#gd的ai&游戏杂谈#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