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賺700億的“反遊戲”產業,終於被消協盯上了

昨(21)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點名借反遊戲、戒網癮製造焦慮進而賣課的現象,並對此發佈提醒,提醒各位家長不要落入這類消費陷阱。



隨着互聯網持續滲透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各行各業都開始藉助網絡進行宣傳推廣。令人驚訝的是,如今就連一些遊走在法律灰色地帶的“戒網癮學校”,也改頭換面,開始在網絡上大肆推廣、招攬生源。


各大社交平臺湧現出了很多所謂的“教育大V”,他們打着“反遊戲”的旗號,發佈“遊戲就是毒藥”等極端內容,放大遊戲負面影響,向家長們製造焦慮。而後再起承轉合開始賣課,催促家長們將孩子送進各種能夠“戒除網癮、提高成績”的機構,以此收取高昂學費,進行牟利。


圖源:法制日報


據藍字計劃估算,這種由教育行業網紅和戒網癮機構組成的“反遊戲”產業鏈,年產值已經超過了700億。


對此,江蘇省消委會指出,這類課程背後潛藏着經驗資質、宣傳內容、交易流程等多方面的消費問題:


在資質方面,這些“反遊戲、戒網癮”的教育機構,大都沒有對應的合法教培資質,推廣賬號也多未完成實名認證或資質備案,經營主體信息模糊,存在違法經營的風險。


宣傳方面,很多博主爲了招攬生源,會作出百分百戒癮、7天提升專注力、快速提高學習成績等不切實際的承諾。但實際的課程內容普遍缺乏科學依據與專業支撐,課程質量難以保障,部分課程甚至會採取不當引導方式,存在誤導青少年心理與行爲的風險。


在交易方面,相關機構往往不會簽訂正式的服務合同,也不會提供合規的發票,使得消費者在後續維權過程中缺乏關鍵證據。


江蘇省消保委提醒家長,在選擇相關課程時,務必先覈實培訓機構和授課老師的資質,查看教育資質證明及推廣賬號的實名認證與備案情況,對於無法提供完整資質證明的機構、個人及賬號,應堅決拒絕。


報名時,要簽訂正規的服務合同,明確課程內容、收費標準、退費規則等重要條款。付費時,選擇銀行轉賬、第三方支付平臺等可追溯的支付方式,並要求提供合法發票;妥善保存付款憑證、聊天記錄、課程宣傳資料、合同文本等證據,以便在發生糾紛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若發生無資質經營、虛假宣傳、退費難等問題,應及時向教育行政部門、市場監管部門或消費者組織投訴舉報。


江蘇省消保委還表示,青少年沉迷遊戲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努力,通過科學的方式引導解決。家長應保持理性,不要被焦慮情緒左右,對快速戒癮、百分百有效等誇大宣傳提高警惕,理性判斷課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