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持續高溫,杭州屬實是在外面走兩步就開始汗流浹背的程度。
唯一能讓人類堅持出門的,可能就是上班吧。。。
在這樣的高溫下,能消暑解熱的食用冰,又火了。
網友們從價格、銷量到質量,聊個沒完。
農夫山泉2公斤冰塊賣22.8元,上熱搜;冰杯持續火爆有廠家日銷30噸,上熱搜;冰杯居然賣得比水貴?價格刺客!上熱搜。
可能在很多人眼裏,食用冰就是把水燒開,放冰箱裏一凍,價格就是水的成本,最多最多加個冰箱電費。
冰杯就更簡單了,裝了冰塊的杯子唄?
要說這玩意確實很方便,想喝什麼果汁、咖啡、啤酒,買個冰杯倒裏頭,方便又得勁,炎炎夏日來一杯,爽!
但你一看價格,笑容估計能直接凝固,這 “ 冰凍涼白開 ” 怎麼賣得比飲料還貴啊?
差評君在公司周遭便利店轉了一圈,就發現冰杯價格在 3.5~6 塊不等,根據網絡資料,2024 年 711 一度把冰杯賣到了 9.9 一杯。
所以就這麼簡單的一個冰杯,到底憑啥賣那麼貴?去年夏天咱們就有過科普(傳送門)。
你可別以爲冰杯就是一個裝了冰塊的塑料杯,實際上,從冰塊到外包裝都有門道。
就拿製冰來說,你用燒開的白開水凍的冰,屬於 “ 速成派 ”,冰箱製冰是由外而內快速冷凍,無法排出空氣,凍出來的冰塊呈白色,裏面其實都是氣泡,密度不高也容易融化。
而食品級工業製冰就不一樣了,工廠採用的都是流水緩凍、分層結冰的方案,屬於 “ 精雕細琢派 ” ,得到的冰塊密度更高,融化速度更慢,更堅挺。
杯子也有大有講究,普通塑料杯用的是 PET 材料,在低溫環境下就是個脆皮,運輸過程中容易被棱角分明的冰塊幹爛。
解決方案就是用 PETG 塑料,這玩意耐高低溫,韌性好。
只不過,PETG 塑料技術掌握在美國伊士曼公司跟韓國 SK 公司這兩家企業手裏,現階段咱們主要靠進口,屬於是被卡了下脖子。
而且需要長期耐低溫的不只是杯子,冰杯蓋處還有一層封層,也需要滿足這一要求。
此外,製造食用冰的水需要經過多道消毒、滅菌工序,水的損耗較高,冰杯運輸過程必須全程冷鏈,運輸費用爲常溫運輸的 3~4 倍,這些都是白花花的成本。
所以,你別看冰杯好像是個哪哪都能買的東西,直覺上也會感覺做起來沒啥難度,但實際上造這玩意的門檻和成本真不低。
你以爲冰杯賣這麼貴,鐵鐵暴利?其實真沒有。
作爲一個常年在冰櫃裏屯冰的喝酒愛好者,差評君也是諮詢了一圈浙江滬的製冰工廠,結果呢,就是大多數能生產食用冰的工廠,只賣食用冰和酒吧冰,但不賣冰杯。
差評君也在杭州打聽了一圈,幾家超市的老闆告訴我,他們門店裏的冰杯拿貨價在 2.2~2.8元/杯,售價在 3~4 塊,把實體門面的運營成本計算進去,一杯賺不了幾個子。
齊魯晚報也拆解過,一個冰杯總成本爲 1 元,其中水 0.35元,帶蓋密封塑料杯 0.5 元,其他 0.15 元,算上冷鏈運輸等環節,到了一級經銷商/便利店環節,批發價已經到了 1.75/杯,往下成本只會更貴。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冰杯本身不怎麼賺錢,爲啥卻成了企業的香饃饃?但凡跟水、飲品掛點鉤的,都在往裏頭衝?
根據圖數室調研,截至 7 月 3 日,我國現存製冰企業爲 10922 家,相比去年同期增長 3338 家。
除了傳統制冰廠家之外,飲品企業農夫山泉、蒙牛、伊利、連鎖便利店羅森、7-11以及連鎖商超盒馬等都爭先推出自己的冰杯,原地開卷。
商業嗅覺十分敏銳
因爲冰杯的經濟價值,從來不在於其本身。
冰杯是一種近乎完美的互補商品(Complementary goods),可以和任何飲料搭配,是各種飲料酒水的銷售 “ 催化劑 ” 。
買了冰杯,就很難不捎帶一瓶咖啡、啤酒、果汁,簡而言之,通過成就別人,來完成自己的價值,以一己之力拉高冷飲區的 KPI 。
但其實這個商業邏輯,韓國便利店在 2012 年就玩明白了。
爲什麼直到最近兩年,冰杯纔在國內爆火,迎來潑天富貴?
農夫山泉就是 2023 年 5 月纔開始正式着手推出冰杯,2024 年正式鋪開,這還算趕上早集了。
答案,也許就藏在年輕人覺醒的創作欲中。
在差評君看來,冰杯現在能火,主要是這一商品能完美承接DIY 飲品的爆紅。
如今的年輕人,早已經不侷限於簡單的喝,而是開始從 0 到 1 享受自己復刻、創造飲品的快樂。
打開小紅書,你就有感受,從奶茶到雞尾酒,通通 DIY 。
消費潮流的變化,品牌們看得最清。
茶顏悅色等茶飲品牌推出專屬茶包,咖啡品牌瑞幸跟檸檬共和國推出 “ 冷萃咖啡液 + 酸爽青檸汁 ” 的特調。
便利店跟商超裏面,也擺滿了各種推薦配方的小提示牌。
就連雪碧的新品,也是從民間 DIY 作品裏抄的作業。。。
TikTok 上有人往雪碧裏面放茶包,神奇的腦洞讓這條視頻拿下了 2000 多萬的播放。
網友們在嘗試後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 有史以來最清爽的飲品 ” 。
在羣衆的呼聲下,官方跟進推出了新品:雪碧 + 茶。
DIY 飲品能帶來更強的「 創造 」的體驗感,同時滿足年輕人對獨特生活方式的需求,這些都是便利店裏的量販商品無法提供的。
更重要的是,DIY 飲品還是種社交貨幣。
這非常合適發社交媒體露一手,直接躍升成 “ 生活美學主理人 ”。
當然,你也可以就跟身邊的朋友分享,“ 哥們最近調了一個巨好喝的飲料,你快試試!” 瞬間拉進彼此的距離。
既有商業意義,又剛好跟新的消費潮流契合,這冰杯不火也難。
可以想象的是,冰杯這事後續市場也會非常巨大。
目前來說,國內冰杯雖然熱度高,但還是處於發展初期,以基礎款冰杯爲主,偶有帶口味的果汁冰複合冰杯產品。
複合型冰杯這塊,可以看盒馬的冰冰杯系列,做得挺不錯。
比如下面這種冷萃經典咖啡冰冰杯,冰球是咖啡口味,只要倒入鮮牛奶能收穫一杯簡單自調。
類似的,還有檸檬冰冰杯、龍井茶虎跑泉水冰冰杯、乳酸菌乳飲品冰冰杯。
但相比韓國來說,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韓國幾乎每家便利店門口都有一個大冰櫃,裏面擺着不同 size 的冰杯,旁邊是各種琳琅滿目的袋裝果汁、咖啡,包你挑花眼。
我相信,要不了幾年,未來國內的便利店也會這樣瘋狂內卷,開發新品。
卷口味,卷搭配,卷設計,甚至卷低糖。
冰杯的戰爭,熱度看似已經達到了頂峯,一到夏天,大家就瘋狂開聊。
但實際上,可能纔剛剛開始。
也許從今以後,“ 冰杯戰爭 ” 每個夏天都會打響。
畢竟在炎熱的天氣裏,誰能拒絕一杯冰鎮飲料呢?
撰文:渡渡鳥武士
編輯:莽山烙鐵頭 & 面線
美編: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
盒馬、微博、小紅書、齊魯晚報等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