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醜醜的小豬妖,真的比《哪吒》還好?

永遠充滿驚喜的上美影!

喜歡文章還請給我們一個免費的贊哦~

以下內容不含廣子與劇透,請放心食用

兩年前《中國奇譚》上映,中式美學的動畫作品合集,靠着各色的美術形式與精彩紛呈的故事,在豆瓣有27W人評出了8.7的高分。

其中以小角色視角去審視當代年輕人困境的《小妖怪的夏天》,因引發廣大觀衆深深共鳴,而令人印象深刻。

兩年後,班味十足的小豬妖再度出發,從短篇擴充爲長篇的院線電影,《浪浪山小妖怪》(以下簡稱《浪浪山》)成爲了今夏備受關注的動畫電影之一。截至當下,6天2.8億的票房,豆瓣10W人給出的8.6的分數,而在影片的評論區,也有許多人將其《哪吒2》進行拉踩,覺得影片質量比其更優秀。

一切真的如此嗎?

你永遠可以相信上美影

要聊《浪浪山》其實怎麼都繞不過其背後的製作單位——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以下簡稱上美影)。

自1957年建廠以來,上美影用數百部中國式動畫作品,陪伴了幾代人的童年。諸如《大鬧天宮》《葫蘆兄弟》《黑貓警長》《小蝌蚪找媽媽》《大耳朵圖圖》《阿凡提》《舒克和貝塔》《寶蓮燈》《天書奇談》等作品,時至今日依舊是令人記憶猶新。

而與如今市面上普遍大製作的3D動畫不同,貫徹初代廠長“探民族風格之路,敲喜劇樣式之門”理念的上美影,一直在堅持國畫風格的美術形式,這次的《浪浪山》亦是如此。

故事發生在《小妖精的夏天》的平行時空當中,仍是底層打工人的小豬妖,因與發小小青蛙意外惹惱領導,慘遭開除追殺。生活工作一敗塗地的小哥倆,一氣之下氣了一下,草草制定了一個假冒西行團隊,求取真經,光宗耀祖的半吊子計劃。爲此他們召集了一個究極社恐的“大師兄”,一個話癆的“沙師弟”組成了“拼好團”,就此踏上了這條充滿歡樂、困難與驚喜的西行之路。

從美術風格上看,上美影一直以來堅持的國風暈染既是《浪浪山》的優勢,也是他的劣勢。它有着獨特於市場的美術風格,也有着一批從小看到大的動畫受衆,但與此同時,畫風所造就的主角團可愛形象,又使得逆勢而爲的《浪浪山》很容易在初見時被歸類爲“低幼化”的行列當中。

可偏偏就是這種看上去像是給小朋友看的動畫,卻在內核中講的是成年人才能感同身受的價值觀輸出。如此不太兼容的表現形式,也註定了《浪浪山》難以像《哪吒》那樣做到更普世、更廣泛。

《哪吒》的故事及價值觀相對直白簡單,畫風也很精緻、壯觀,屬於老少咸宜。在受衆羣體上,《哪吒》顯然更優秀

在內容層面,《浪浪山》算是典型的公路片類型,四個資質平平,性格迥異的夥伴在一場充滿歡笑與心酸的西行旅程上實現自我成長。而在內核中,他卻像前年的《年會不能停》一樣,將視角瞄向了當代普通年輕人,用妖怪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對照映射,去審視如今他們在社會上遇到的種種困境。

許多角色的性格都有反差,造就了影片的許多笑點

有了此前短片《小妖怪》的試水,《浪浪山》對於內核的挖掘也更爲深刻,令看過的打工人狠狠地共情了。

這裏有永遠不懂需求是何物的甲方。

有永遠捉摸不透,讓你做牛做馬的頂頭上司。

以及保守落後,卻總是擔心你喫不飽、穿不暖的媽媽。

在這些貼近生活,或諷刺,或搞笑,或溫情的橋段裏,我們都曾像小豬妖一樣陷入過糾結,我們是像媽媽說得那樣,墨守成規在大王洞內,坦然接受諾諾無爲,成爲一隻被剝削壓迫的底層小妖?還是勇敢走出浪浪山,立志“出人頭地”做一隻大膽做夢的“蠢豬”。

這樣的人生抉擇,年輕人做過許多遍,文學作品也給出過許多答案。

但不同的是,《浪浪山》想要解答的卻是居抉擇後的另一個問題:當我勇敢邁出第一步後,像我這樣無錢無勢乃至無才的普通人,真的能有“出息”嗎?

Somebody

小時候,我們看上美影,在“阿凡提的智慧”“小沉香的執着”中體悟晦澀的人生道理。

長大後,我們還在看上美影,讀他們用《浪浪山》寫成的一首寬慰平凡的詩。

不同的是,在成長的歷程裏,我們帶着媽媽的囑託,從簡陋的山洞裏走向了浪浪山的大王洞。我們丟失了童年的無憂無慮,也像小豬妖一樣被生活磨去了“刺毛”與棱角。

求取真經,是西行拼好團的夢想,卻也是束縛無數普通人的枷鎖。

“活得有出息”就像是道桎梏,在人生的道路上困擾着一代代中國人。

怎樣才能活得有出息呢?

我相貌普通,資質平平,埋頭修行數十載,也成不了修爲圓滿的大妖。

可我又無錢無勢,既不是道君座下的童子,也非放下屠刀的佛門子弟。

說到底,我只是一個連名字都不配有的底層小妖。

是孫大聖棒下的功德計數單位,也是大王洞中任人驅使的苦力工具。

《小妖怪的夏天》與《浪浪山》的內核便在於此,他們以普通人的視角去刻畫了這種不甘卻又無奈的生活掙扎。左邊是家庭望子成龍的期盼,右側是上司無盡的剝削與壓榨,兩種壓力像閘石一樣擠壓着中間的我。

可我不是大聖,沒有神通跳出三界五行,我只能在夾縫中喘息,然後用力地活着。

正是因爲有這種對於當代年輕人困境的觀察,才使得一長一短的兩部作品,都能收穫如今廣大年輕人的追捧。

可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浪浪山》對於結局的處理飽受爭議,“普通小妖用神通打敗終極BOSS的結尾”是對觀衆的背刺,因爲這種結尾不僅很庸俗,並且在現實中也很不現實,與前半部分的核心表達顯得很割裂。

但也許正如《浪浪山》的藝術總監陳廖宇老師在採訪中說的那樣:“故事在帶給觀衆深度或殘酷一面的同時,絕不應該就停留至此,在另一面可能還要帶給觀衆慰藉與希望”。

而在我看來,這樣的結尾反倒更諷刺。4個小妖舍掉修爲的全力一擊,也不過是有背景的反派的一次簡單試錯,更加諷刺。

畢竟只是看個喜劇電影,也不至於那麼苦大仇深。

結語

綜合來看,儘管《浪浪山》的內容依舊沒能完全逃離類型片的俗套,但作爲一部面向全年齡段的喜劇電影,《浪浪山》的質量依舊能算是中上等。

量大管飽的喜劇元素,深刻而直白的內核表達,都足以令《浪浪山》成爲今夏值得你去瞧瞧的動畫長篇。

在如今國漫崛起的潮流中,作爲一直陪伴着孩子們數十年的上美影,既見證了國漫的成長,也有着老國漫的底蘊,是浪潮中很關鍵的一環。

這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當電腦繪畫技術帶着動畫邁入更加細緻入微的3D時代時,像宮崎駿、新海誠爲代表的手繪2D動畫依然在行業內發光發熱。兩者並非誰將取代誰的關係,而是同一時期不同形式的藝術表現,各自理應做到的是博衆取長、兼收幷蓄。

因此希望有《哪吒》這類畫面技術與時俱進的動畫新秀的同時,老一派的國風動畫元老也能夠繼續在行業中發光發熱。

面對受衆越來越廣的動畫市場,我們不僅需要“魔童降世”,也需要《中國奇譚》。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