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天前结束的2025年美国EVO街霸6项目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极其有趣的小细节。
八强战门前的最后一关,中国选手小孩对战日本选手板桥。两人坐定,友好握手,而就在离开选人界面,即将进入比赛界面时,双方上演了一段只属于老练格斗电竞职业选手的场外博弈:板桥将椅子后移,到一个能将对手和屏幕,同时置于自己的视野中的位置。小孩发现,立即反制,也后移到与对手水平的位置。
格斗游戏的新观众很难理解,两名选手到底在做什么;有观赛经验的玩家则惊呼「是椅子立回!」。
而此时此刻,场上两只年龄相加80岁整的老狐狸相视一笑,心照不宣。
板桥和小孩的这种游戏外博弈,其实在格斗电竞历史中十分常见。究其本质,是选手在保护自己的手部输入,防止对手从屏幕外的任何地方获取这类信息,取得比赛优势。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小孩做得要更加彻底——关注格斗电竞赛事的观众都能发现,小孩几乎每场比赛都会携带一个巨大的硬纸箱,将输入设备、手部、直到手肘完全遮挡住。而类似小孩这样「输入保护」的行为并非孤例,早已形成了格斗游戏电竞的特有标签。
在这篇故事中,我们将从文化、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尽可能去还原这种格斗电竞专属的有趣文化。
在家用机时代来临之前,格斗游戏文化始于日本的街机厅。在大型电竞赛事诞生之前,街机厅早就成为了将优胜劣汰、菜是原罪的丛林法则贯彻到底的竞技场。
在街机厅里,最终的胜负不仅影响玩家情绪,还和钱有关。在以格斗游戏为主的对战类游戏中,赢家可以免费连庄,输家若要继续,则要付费投币才行。格斗游戏本身极其直观的输赢判定,加上游戏厅里的胜负与钱挂钩,直接组建了这种「结果决定一切」的游戏基因。
了解了这一点,也就了解了格斗游戏「藏手」文化的独特性:为什么FIFA、NBA 2K这些同样并肩同屏对战的电竞赛事没有这种文化?那是因为这些游戏的起源,是在家用机时代的客厅,而非践行丛林法则的街机游戏厅。起源出处的不同,也就决定了游戏、赛事基因的差异。
那么,当时街机厅的游戏环境是怎样的呢?对战双方并排同屏游戏,用于输入的摇杆按钮与街机一体,这也导致了双方距离过近,手部动作在对手面前几乎一览无遗。「输入保护」的需求,就在街机厅诞生。
最初,街机玩家们普遍使用的方式,就是用任何物品将手部遮挡住,而这种原始却有效的方式最终也被带往了职业赛场,并被开发出了各种升级。
首先被选手们淘汰的,就是「外套系」。外套,毛毯等织物的确可以隐藏手部动作,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手部动作。特别是对使用摇杆的选手们来说,摇杆设备被外套勾住无法操作的情况并不在少数。
另一个原因在于,早期日本很多线下格斗赛事因为预算有限,场馆内不开空调是很普遍的现象。闷热,手汗,盖住手部的外套加上光滑的摇杆握柄。「外套系」成为历史,其实一点也不冤。
在这种情况之下,格斗选手们想出了新的办法。最为著名的就是「纸箱系」,这是迄今为止被沿用最多的「输入保护」方式,故事开头提到的,中国选手小孩就是这一派系的忠实拥护者。
纸箱宽敞,通风,职业选手总是可以选择各类他们认为合适的纸箱,来作为自己的屏障。而单从实用性角度出发,最为合适的其实是——亚马逊送货纸箱。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选手使用的亚马逊纸箱遮住了手部、小臂和输入设备。并排而坐的对手不仅无法用余光看到选手的按键指令,更无从观察到选手的手腕、小臂活动。可以说从功能性出发,亚马逊纸箱完美的解决了一切问题。
但随着全球电竞行业的发展,比赛的胜负早已超出了选手的个人得失。商业化已经成为电竞赛事的基础,品牌的诉求也必须被满足。而这一层面的问题,就不是一个硬纸箱能够解决的了。
具体到格斗电竞选手「输入保护」的习惯上。如果选手用任何遮挡物遮住输入设备,那么赞助他的设备厂商权益便得不到保障。若品牌无法在赛场兑现权益,那么选手就不会获得任何设备赞助。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格斗游戏文化和现代电竞商业化之间的矛盾。而在两者都不能被舍弃的情况下,中国选手小孩和他的合作品牌们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在早期小孩与电竞外设品牌Qanba合作其间,就在使用品牌特制的遮挡纸盒。纸盒在起到遮挡效果的同时,表面也印有品牌Logo等关键信息。在这个基础上,纸盒面对屏幕的一侧被开了口,在对手无法看到选手设备的情况下,将盒中设备暴露给前方的摄影机位,也达到了产品展示的效果。
除此之外,这种纸盒还针对选手习惯做了一定设计。纸盒的两翼可以展开,以遮蔽选手小臂动作。同时纸盒的顶部靠近选手一侧还开了一个六分之一大小的空隙,方便选手低头查看自己的手部动作。
更为重要的是,相比上文提到的外套、毛毯、快递箱、帐篷等遮挡物,这种品牌合作设计的专用纸箱明显看上去更为专业,从视觉观感上也更适合现代化的电竞赛场。在小孩今年与新赞助品牌Gamesir达成合作之后,这种品牌定制遮挡物的设计也被沿用了下来,在美国EVO的赛场上完成了亮相。
十分出戏的帐篷系,应该是纸箱系的一种派生。
可以看出,不同的品牌,在商业化与格斗游戏文化达成平衡的过程中做出了一致的选择。这已经说明,类似的做法其实有着标准化的潜力。那么在定制纸箱的基础上再去进行思考,设备厂商是否可以推出更加专业化、定制化的电竞专用遮挡类产品,进一步对其商业化呢?
事实上这种呼声早已在玩家群体中出现了,只不过是一种调侃。
三年前,EVO上的「亚马逊纸箱哥」火爆Reddit格斗社区。爱好者们开始无尽的调侃,隔空喊话外设品牌雷蛇,要求其推出「雷蛇壁垒(Razer Stronghold)」格斗游戏遮挡外设。
「使用雷蛇壁垒在竞争中保持优势,护你的动作和按键组合免受窥探和视频回放的干扰。使用我们标志性的 Razer RGB、Quartz让神秘感成为你的制胜秘诀。」
连广告词,都帮品牌写好了。
当然,包括雷蛇在内,没有任何品牌对这种呼声做出回应,「电竞壁垒」类外设也从未问世。
要说原因,其实很简单:无论是业余还是职业,应用场景都太少了。
现如今,普通格斗游戏玩家的游戏场景更多是在客厅内,进行联网对战。这种场景对「输入保护」没有任何需求。而在为数不多的线下对战场景中,普通玩家们的水平又远没到需要盘外招来决胜负的地步——毕竟,无脑拳脚摸奖加一套民工连段,就是多数普通玩家的极限了。
在顶尖选手们所处的格斗电竞最高舞台上,情况也在悄然变化。无论格斗老炮们是否愿意接受,但并肩同屏竞技的比赛模式,逐渐成为少数。面对面分屏对战,开始成为主流。
从亚运会街霸5项目,到最近两届电竞世界杯。包括今年的ACL街霸6、SNK锦标赛系列赛的上海站,甚至EVO日本站,都已经采用了面对面分屏布局的模式。
可以观察到,在这样布局的比赛中,选手「藏手」的现象已经很少了。极其个别的选手选择坚持这种「藏手」的习惯,更多也是为了防止针对性的赛后录像复盘。
总而言之,故事开头提到的,美国EVO上板桥和小孩的有趣互动,也将会在现代化电竞赛事的革新下,逐步成为格斗电竞文化的历史。相比从前,格斗电竞选手们开始拥有更好的出路和竞赛环境。而「藏手」的文化,也注定成为格斗电竞历史上的有趣注脚。
但这种文化,却是任何电竞项目最有价值的部分。格斗电竞选手的谨慎、狡黠与因地制宜,也不该被现代和改革彻底覆盖,而是应该被记录下来——如果未来能有一座格斗游戏博物馆,那么我希望在最显眼的位置,摆上一个亚马逊硬纸箱。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