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測評的是,六款旗艦級的藍牙降噪頭戴耳機。
AKG N9,SONY WH1000XM6,Nothing Headphone1,森海塞爾 大饅頭4,BOSE QC Ultra,APPLE AirPods MAX
我會從設計做工質感,佩戴舒適度,降噪透傳,音質聽感,以及延遲續航軟件等綜合表現分別測試測評,看看誰纔是藍牙頭戴的綜合最佳。
外觀 | 設計
外觀做工部分,AKG N9和森海木饅頭四的設計語言比較趨同。純色的機身加上邊緣環狀的裝飾。N9的面板可以滑動,收納了2.4ghz的接口,整體簡潔又稍微帶點科技感。木饅頭四的頭梁採用織物材質,給人一種古樸又高級的感受
Apple AirPods Max和SONY XM6的設計思路比較接近,都是極簡風格。純色毫無裝飾的碗麪加上可以輕鬆拆卸的耳罩設計,一體感極強
Nothing headphones1在這次測評的耳機中外觀設計就非常異類和出挑了,透明窗腔體加上卡帶式設計讓其雜糅了未來感與復古感兩種截然不同的觀感,個人蠻喜歡這個外觀,很是特別
Bose QC Ultra的外觀設計非常簡潔簡單,質感略顯輕飄鬆垮。再加上國內諸多廠商的致敬模仿,在外觀做工上可能稍微有點扣分
佩戴
然後是最爲重要的佩戴,我們通過六個客觀的維度來綜合考量
測試結果如下,同學們可以作爲參考
就我的個人實際體驗來說,BOSE QC Ultra的佩戴是最爲舒適的。耳罩腔內容積很大不會有觸碰到內壁的異物感,而且夾持力較小的同時能夠很完美的包裹住耳朵,好評。AKG,nothing,森海的佩戴就會稍遜一些,N9的腔內體積略小,導致耳廓還是會碰到腔體內部。Nothing的夾持力略大,加上稍硬的耳罩會略微不適。木饅頭4也是夾力大,雖然耳罩軟但是腔體不夠深,很容易壓扁耳罩使得耳朵觸碰到內壁。XM6就要更差一些了,耳罩淺,夾力強,耳朵很容易就觸碰到內部結構產生不適感,只能說爲了被動降噪在佩戴上做出了很多的妥協。至於AirPodsMAX,首先是超高校級的重,近400克的重量比這次測評的另外幾款耳機平均重了三成。然後是,即便把頭梁拉倒最大也是爆炸級的夾,而且受力不均,上面部分明顯比下半部分更夾頭。最後是,這個織物耳罩的柔軟度以及親膚程度實在是談不上舒適,耳罩下方還很容易出現漏氣感,個人覺得這款最大也是最要命的問題就是佩戴了,嚴重影響體驗感。
降噪 | 透傳
降噪第一梯隊自然是蘋果和索尼這兩大巨頭,35db的平均降噪和別的機型可以說明顯拉開了差距,蘋果基於自研的芯片以及算法,在中低頻的主動降噪上遙遙領先,索尼則基於腔體結構設計所帶來的優秀被動中高頻降噪同樣站在降噪之巔上,不過實際體驗中這倆一個過於夾頭導致佩戴難受,一個耳罩下方不夠貼合非常容易漏氣,很容易達不到測量中那麼優秀的表現。
其次是nothing headphones,33.5的平均降噪表現僅次於前面兩款,這款的中高頻降噪稍遜,且出現了少許的反向增噪,不過沒有像前倆個由於佩戴導致降噪不穩定的情況,綜合降噪體驗也在前列,對降噪有要求的同學非常推薦。
再往下就是AKG的N9了,平均30出頭的綜合降噪在這次測試中算中游水平,很驚喜的是耳道佩戴檢測功能,能夠讓其在不同佩戴耦合情況下能夠提供一個較爲穩定的降噪體驗,屬實沒想到死灰復燃的AKG能夠在降噪算法方面有這麼優秀的表現,也許把這款算作三星的旗艦頭戴更準確。
剩下兩款的降噪就稍顯拉跨了,雖然與上次400價位的對比來說還是有明顯的領先,不過比同價位競品就談不上出色了,而且,森海塞爾人畢竟是HIFI廠商,藍牙降噪稍微差點我能理解,你這降噪耳機的標杆品牌怎麼是這次測試最拉跨的型號?我都有些懷疑自己的測量數據,看了另外比較權威的兩個測量平臺上,QCU的表現都談不上出色,真得反省一下了吧,只能說對降噪有較高要求的同學,千萬別依靠自己以往的認知爲了降噪選BOSE
透傳方面
然後是透傳方面,不用多說APPLE在這方面是絕對的王者,BOSE在這環上稍微扳回一城,算是位居第二。N9在3000hz附近纔出現明顯衰減,表現也還不錯。XM6的策略比較特別,透傳效果雖然稍差,不過自然度很高。剩下的來說,大饅頭4和Nothing在低頻附近有較爲明顯的反向增噪,可能會產生一些不自然感。
音質
從我的主觀聽感來說
WH1000XM6
WH1000XM6的高頻稍顯暗淡,解析不錯但樂器線條感有點過於凸出,中高頻揚升有壓抑感,極高頻延伸出色。人聲距離較近,口型偏大解析不錯,但由於高頻峯的存在使得質感較爲粗糙發呲,齒音略微突兀和刺激。低頻量感稍多,解析一般,鼓聲和貝斯混在一起分離不開,擊喉感和衝擊力表現不錯,極低頻的動態稍弱不過也能夠表現。總的來說,XM6因爲高頻的大谷以及極高頻兩個超高的峯導致聽感又暗又糙,聲音的自然度和完成度甚至不如五代。
QC Ultra
QCU的高頻亮度暗淡,有明顯的壓抑和緊澀感,絃樂結像模糊混作一團,高頻延伸上不去,泛音完全沒有。中頻人聲距離稍遠,解析較差樂器結像模糊分離不開,密度較差人聲質感虛幹粗糙。低頻量感稍多,解析一般,基本上都集中在了中低頻段導致背景低頻器樂一多就轟隆隆混在一起,氣氛感還行。低頻下潛還算不錯,不過鼓聲的質感發脆,聲場也是狹隘貼臉,憋在水桶裏聽歌。總的來說是個凸出低頻的悶糊聲,聲音聽感非常髒亂混糊,追求音質的同學就別考慮這款了。
Nothing Headphone 1
Nothing Headphone1的高頻亮度稍亮有銳利感,解析優秀,樂器的結像清晰,線條感較強,能夠很好的分離。延伸優秀,泛音較爲豐富,絃樂音色優美,很適合用來欣賞小編制室內樂。中頻人聲較爲貼耳,解析優秀,對於人聲口型以及樂器細節能夠較爲清晰的還原,因爲高頻峯的存在,質感稍微有些薄和呲。人聲會稍有年輕化,氣聲稍微突出,不過齒音控制不錯。低頻量感稍少,解析不錯,鼓聲的輪廓線條較爲清晰,貝斯和低鼓能夠乾淨表現和分離,不過質感稍顯薄脆,不夠凝實飽滿。低頻下潛稍差,動態感稍顯疲軟和底鼓擊喉感較淺。橫向聲場較好,縱向聲場拉不開距離,聲場稍有山洞音感,聲音的分離度和定位感還不錯。總的來說,是個均衡偏突出解析感的調音思路。
默認原音應該是聯名KEF那邊出的方案,我個人會更喜歡負責開發這款耳機的工程師薛定惡大佬在羣內分享的調音方案,二維碼也貼在這兒,買了的同學推薦可以試試
在惡調方案下,高頻會明顯更加平滑,解析線條感削弱但是質感更柔順自然。中頻人聲距離稍微拉遠,氣聲沒原本那麼突出,質感上更厚實和潤澤。低頻雖然還是談不上特別紮實有力,不過脆感明顯消失很多。聲場的橫向更加遼闊,縱向也明顯拉開了許多,空間感優化明顯。可以說調整之後聲音的完整度明顯高了許多,再加上本身就不錯的單元素質,個人認爲是這次測評中音質表現最優秀的型號。
MOMENTUM 4
木饅頭4的高頻亮度稍壓,高頻解析中規中矩,勉強能夠還原樂器結像,分離度較差,樂器質感稍顯幹糙,高頻延伸還行。中頻距離稍遠,解析中規中矩,能夠大致清晰的還原人聲口型,不過對於樂器細節基本上表現不出來,顆粒感較重,胸聲較薄,氣聲稍多,對人聲的表達會明顯的年輕化一些,齒音控制還行。低頻量感稍多,解析優秀,背景中的貝斯以及低頻樂器能夠較爲明顯的表現,大鼓的層次感完整,樂器質感較爲飽滿紮實,拳拳到肉。低頻下潛不錯,動態感優秀。聲場橫向還行,縱向差勁,較爲貼耳臨場。總的來說,是一個比較強調低頻的溫暖流行向聽感,整體沒有什麼大毛病,不過素質不夠凸出,適合聽流行人聲的同學。
AKG N9
AKG N9的高頻稍亮,有緊澀感,高頻解析較爲出色,樂器線條感凸出,不過質感比較發虛和碎,擦片過於凸出。高頻延伸不錯,泛音豐富。中頻距離適中,解析較爲不錯,人聲口型與樂器結像能夠還原且分離。密度一般,人聲的氣聲重,胸聲薄,有明顯的顆粒粗糙感和發飄感,齒音略微明顯和刺激。低頻量感適中,解析較差,鼓聲質感不夠飽滿發脆,下潛還行動態感有。橫向聲場中等,縱向聲場較爲不錯,定位感和分離度表現不錯。總的來說,N9比較適合用來聽一些日系流行女聲以及室內編制樂。
AirPods Max
AirPods Max的高頻明亮,解析優秀,絃樂結像較爲清晰,線條感略微凸出,密度不錯,延伸很好泛音豐富,對絃樂器能夠很不錯的表現。中頻較爲貼耳,解析優秀,人聲口型和樂器解析清晰,不過由於高頻存在感略高導致中頻質感稍微有顆粒粗糙感,齒音和擦片較爲凸出和刺激。低頻量感適中,解析一般,聲音中下盤容易混作一團,不過質感還行,鼓聲比較飽滿紮實有力,低頻下潛不錯,聲音的動態感和低鼓的擊喉感都能不錯的表現,聲場空間感優秀。APM的聲音聽感走了個偏兩頭翹的風格,素質解析不錯,不過高頻會比較刺激和薄亮,比較適合搖滾樂和編制樂的表現。
延遲
旗艦頭戴這邊可能是面向受衆不一樣,並沒有很重視延遲方面的優化和性能,只有帶2.4Ghz的N9算是低延遲無線,以及Nothing在低延遲模式下勉強及格,別的都在200毫秒開外,對於競技類遊戲存在明顯延遲感和影響,只能插線使用,對延遲有要求的遊戲玩家要注意這點。
總結
這次測試下來還是挺出乎我意料,名氣最大也是銷量最好的機型,反倒是性能體驗最糟糕的,一些比較冷門和小衆的新品,無論是性能還是售價上都會明顯更有誠意。總的來說,旗艦藍牙頭戴耳機,我會首推Nothing Headphone 1,驚豔不落俗的外觀設計以及精緻的做工質感,優秀的單元性能加上十段PEQ的可調整性帶來的聲學體驗,還有非常出色的綜合性能,可以說除了機身重量稍重佩戴稍顯壓頭,我幾乎挑不出這款的毛病,而且這款的空間音頻與頭部追蹤也做的非常出彩,非常推薦同學到手體驗一下,順便一提,渠道貨售價已經1500左右,香到爆炸。
其次我會比較推薦AKG N9,熟悉我的同學應該知道在之前的大促推薦裏我已經推薦過多次,這次橫評對比下來的性能也不讓人失望,綜合表現十分出色,聲音素質解析不差,不過高頻略多了些需要稍微壓壓,2.4ghz的低延遲無線連接可以說是遊戲用戶特攻,2000左右能夠拿下的話,值得推薦。
森海塞爾的大饅頭四,測之前其實心理期望挺低,本以爲會是花架子,所以測完後發現各方面表現也不算太差還挺讓我驚訝,加上售價才一千出頭,如果喜歡森海這個牌子或者預算卡在這兒了,那麼我覺得也是不錯的可選項吧
索尼XM6就不多說了,擠牙膏式更新,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我之前的單品測評,雖然性能還過的去,但爲什麼我不選便宜了一半性能也沒差的XM5呢
Apple Airpods Max,時隔快五年了還不換代,聲音聽感冷薄刺,降噪理論很好實際佩戴會漏音,佩戴又重又夾,人體工學依託,續航低,延遲高,售價還是這次測評裏最高的,一臺能買人兩臺,不知道蘋果去年爲什麼還不更新這個老古董
然後是BOSE的QC Ultra,作爲降噪耳機的開山級品牌,降噪表現全場最差,做工質感不如小几百的機型,聲音聽感悶糊一團,續航延遲通話表現也是拉跨,除了佩戴的確舒服,真的是完完全全不推薦。
好了,這期測評結束,至於一些同學提到的寶華,勁浪,拜亞,達尼。就放在下期的高價赤石合集裏,想盡早看到的同學記得點個關注啦。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