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便携难两全,eGPU外置显卡为何八年了玩家仍不买账?

我记得2018年时外置显卡盒被吹得天花乱坠,仿佛是游戏本的革命——用了它,就不用在厚重续航差的游戏本和轻薄但玩不了游戏的超级本之间纠结了。大家一度信誓旦旦:未来一定是外置显卡盒+轻薄本的组合。但现在回头看,已经过去近七年,主流市场几乎没太大改变。说真的,便携性强、性能靠谱、续航够用的游戏本排成队,也许才是玩家真正想要的。虽然还有个别发烧友还坚持插着eGPU,但到了2025年,这些笨重的外置盒依然没成为主流。

当初那些宣传片里,厂商把外置显卡塑造成“桌面显卡的全部性能+轻薄本便携”的终极答案,我那时是真的被刺激到了。尤其记得2018年CES展上,某品牌展示新款eGPU盒子,主打“插上去轻薄本秒变游戏主机”的概念。展示现场气氛几乎炸裂,观众握拳头一阵欢呼。但事实是,那时候的雷电3带宽根本不够用,显示输出几步配置下来还有延迟的嫌疑。


随后2019年、2020年,不管是华硕还是雷蛇、外星人甚至技嘉,都推出了自己的外置显卡解决方案。一时间各大厂商都把这个概念往外推,看起来技术路线都差不多。你可以想象那时候朋友圈里讨论有多热烈,帖子评测刷屏。但游戏本厂商压根没傻到停产游戏本,他们照样照样迭代,搞出一批更轻、更薄、更强续航的本子。反而很多人开玩笑说:你别问这盒子值不值得买,先看看你背包里还有没有地方放它。

说到底,外置显卡盒的投入成本太高——你不但要买显卡盒,还得另外买张显卡。即便你选购那种预装卡的高配款,总价瞬间飙升到几千甚至一万多块。有的发烧友算了一笔账:这价格和一台中端台式机几乎没差,结果却还得背着盒子跑来跑去,麻烦指数直线上升。


而且设置起来也是折腾半天:安装驱动、确认系统识别、配置渲染输出,有时还得调点配置文件才能用。就算你技术过硬,也不可能一路“插上去就用”的顺畅。更别说那块显卡和电源风扇等噪音。

再加上2022年宅经济兴起,人们更愿意买台式机或游戏主机,毕竟不出门不折腾,设备性能稳定,使用体验直上一个层次。即便外置显卡盒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有它的意义,但终究是小圈子里的桥段,而不是大众化玩法。


到了2025年,华硕、雷蛇、技嘉都拿出了新的外置显卡盒产品。比如华硕把ROG XG Mobile升级到RTX5090移动版,又推出了传统盒子版;技嘉也带来了Aorus RTX5090 AI Box,甚至标配了水冷系统;雷蛇Core X V2 则宣称性能直逼桌面级。厂商们把这说成是“八年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发力”。噢,还有那个关键技术:雷电5接口,据说带宽提升是雷电3的两倍,还减少延迟。


但我个人还是不太买账。为什么呢?因为你想想,如果你真想随时随地玩高端游戏,买一台游戏本更靠谱,比如2025款雷蛇灵刃16——仅15毫米厚、2.1公斤,虽然两万多块确实败家,但至少你出门就能用,不用背个盒子折腾;或者掌机方案,比如Steam Deck,也能满足户外游戏需求,又便宜又省心。

说到底,外置显卡盒这个概念确实从未彻底死去,但也没真正活过。一方面它仍有它的用户群体——那些极端折腾、想把轻薄本挖掘极限性能的人;另一方面,它从来没打入消费级主流市场。你花上千块买个盒子,安装调试搞起来,再加个显卡,其总体成本和整体用户体验,其实远不如一台性能相近的游戏本或台式机来得顺畅。


更何况现在有DLSS、FSR、XeSS等超采样技术,旧显卡也能跑出惊人帧数,游戏本里很多搭载移动版显卡的机型,性价比反而高得多。玩家们越来越理性,对小众概念也越来越谨慎。


最后一点想说的

虽然我还挺好奇未来外置显卡生态会不会真正成熟,但目前为止,我个人还是觉得:买它,不如买更稳妥的游戏本或掌机;如果你只是想在办公室或宿舍偶尔插拔,或者你那种“技术控”“实验控”的性格爆表,或许能接受它的麻烦;但绝大多数人吧,还是宁愿直接换台游戏本,也不愿背这个折腾盒子。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