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云青萍,为协助司岁台的工作而来。我并非秉烛人,只是跟着左乐兄过来长长见识,能让我参与的地方,我一定会尽力而为的。”
一 体弱多病的青年
录武官,本名云青萍,曾就任炎国录武官一职,为军队将士记录武功、编撰书籍。云青萍虽不受矿石病困扰,但儿时受的伤在他身上留下了同样棘手的后遗症,使其无法参与易疲劳或易受碰撞的活动。他的外勤实习体检报告数据堪忧,大部分卡在及格线上,几条与力量和反应力相关的身体数据远未达标。就算是最安全的外勤任务,也要忍受路途颠簸和体力消耗,单从数据看,他并非最适合出外勤的人选。事实上,就云青萍的体况而言,他的体测数据已远超预期。除此之外,他身上还有一些常人无法企及的特长:
他的平衡性惊人,能单脚稳稳地踩在一颗核桃上;他憋气的时间比渔民还长;他的动态视力异乎寻常。这些从他平时的习惯里有迹可循 —— 他靠练习平衡提升核心力量,练习吐纳法以强身健体,动态视力则是从录武的工作中习得的。
从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云青萍对自己的身体情况认知极为清晰。他不希望身体成为拖累,认真规划了一套适合自己的锻炼法,日复一日地执行,毫不敷衍,将简单的事坚持到极致。现在可以确定的是,尽管他的身体不够强健,但他有着不可替代性,能够在一些特殊的外勤任务中发挥作用。
二 玉门的录武官
虽然作为重岳的弟子,无人敢于怀疑他对武学的理解,但担任录武官仍不为所有人接受。一位老者显然想让刚上任的录武官下不来台,舞着扫把便使出一套羽兽点叶,招式刁钻古怪、千变万化,是云青萍前所未见。老者临了又要求他拆解,在众将士的围观下,云青萍面有愧色,他的能力不足以立即回答老者。询问将士们后,云青萍了解到,这位刁难自己的扫地工与上一任录武官是挚友,两人聊了一辈子的武,对 “武” 的追求可谓纯粹。云青萍本就担忧自己无法胜任录武官一职,上任第一天还被将了一军。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拆解老者的招式便成为了他的主要任务,日复一日,但凡想出新法,便去找那位老者讨教。围观此事竟也渐成军中乐事,众人品评着他的解法,为他的巧思喝彩,也在他被老者驳倒时叹息。时日久了,虽一拳未出,云青萍却早已与老者 “交手” 无数次。虽一直不得解,云青萍也并未去向老师寻找现成的答案,而是自己翻遍库藏武学典籍,看遍目所能及的武功,终在一日梦中惊起,念着:“我知道了!” 但当他去寻老者时,老者早已为义奔走,只身赴险,如今仍未归,徒留相伴 40 年的扫把。云青萍坐在院中,依遗言将老者的扫把烧了,神色却不似刚上任时那般迷茫了。他合上录武簿,将关于老者未完成的一页珍惜地留在其中。
在常人的理解中,他的职责应该和录入及整理作战记录类似,在他的阐述中却有趣得多。
“现今大炎通用的学生广播体操,我就有参与设计。你一定没像我一样被那么多小朋友讨厌过吧?” 他开玩笑地说着,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几本书,“这些,就是我过去几年工作的概括了。” 他拿出的第一本书是《武经初探(修订版)》。
“参与修订这本书,是我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武功’这看似传统的技艺,其实每年都在变,一代又一代的‘录武官’便负责观察并记录这些变化。但如果仅仅是记录武功招式,记的终归只有‘形’,了解武功为什么会变,才能知其根本 ——”
他拿出的第二本书,书名为《东学西问》。
“我把自己的思考记在了这本书里,内容都是跟着老师边跑江湖边长的见识。比如说 —— 南方的暗器工匠退出江湖的契机,竟是手工业的兴起;北方的传统派与新兴派的争端,始于那边愈渐发达的贸易。江湖从来都是‘人’的江湖。亲眼看到这些我才明白,武功会变,是因为人的生活在变。”
云青萍虽然个性偏内向,聊起录武官的工作,却连眼睛都变得亮亮的。从 “武功” 看这片大地,这也算是属于他的独特视角。
“仇白师姐虽然从来不端架子,可我和左乐从小都有些怵她......别人都说她运气非凡得遇良师,可她靠自己走过的那些路,才是真正的修行。如今我也离巢,心生迷茫的时候,也会想起她的。”
三 录武簿的故事
云青萍的录武簿从不离身,录武簿于他不仅是钻研武学的工具,还有其他意义。
其一,在左宣辽将军检查左乐的功课时,云青萍出其不意地直接拿了录武簿来看 —— 左乐失误了多少次、何处有偷懒一览无余,看得左乐的脸青一阵红一阵的。那之后,云青萍总会适当地少记几笔,多看几眼,与左乐细细地讨论他功夫里的弱点与解法。一来二去,云青萍难得地有了个与他年龄相仿的友人。
其二,这录武簿也常是将士们打赌寻开心的好帮手。他们对云青萍信任有加,谁的箭准头好、谁的刀快,都凭录武簿说话。赌输的那位请喝酒吃饭,也总是带上云青萍。军中人待他向来如亲人一般。
前一阵,罗德岛收到了一封来自炎国寄给云青萍的信。转交后,没过多久,云青萍便急急地取来了自己的录武簿,将其复印后,郑重其事地交给信使,请对方务必交到收信人手中。我们好奇那值得云青萍特地寄回家乡的纸页记录的是如何重要的招式,云青萍听后却酸涩地笑了笑。
“只是一些回忆。并不是每个人出征后都能回来的,这样的记录对其亲人来说,也弥足珍贵。”
我们未曾想会听到这样悲伤的话题。想来,从先前军中出了什么挨了宗师罚的糗事,到如今我们那帮不省事的搞的什么御剑速滑赛…… 这些云青萍与他亲近之人所共同经历的事,少不得都被记入那本录武簿里。录武簿对云青萍而言,确实远远不只是学习资料了。
“在玉门的时候,我也常常盼着过年时那几天热闹日子。百姓带着酒菜来军营犒劳将士,大家一起比武斗酒,难得佳节,一时恣情享乐也是被允许的。博士今天想要做什么呢?我不会告诉阿米娅姐姐的。”
四 与老师的关系
如果说仇白与重岳的师生之情是复杂纠结的,录武官则更加单纯。
十岁时,家中曾遭匪徒袭击,他当胸中了一掌,要不是怀里的剑替他挡了一下,他便没命了。云青萍家里那个案子当年闹得很大,我们搜索到了当年的报纸。报上写,云青萍的本家在炎国一座村庄内,家主是当地有名的义士。彼时村庄附近贼寇与贪官勾结,村民不堪其扰。家主数次为村民们出头,终成了那帮贼人不得不拔的钉子。后续报道还提到,这窝匪徒终于被剿灭,贪官也被惩处,也算是为云青萍讨回了公道。
令我们惊讶的其实是报纸上刊登的照片。在一张现场照片的角落里,我们看到匪徒的佩剑,与云青萍那把生锈的断剑竟有着相同的纹样。
云青萍的剑,是匪徒的剑?还是说,云青萍的剑,被人带去杀死了匪徒?
大家猜测,更可能是后者。替他复仇的人,用他的剑杀死了匪徒,方有复仇的快意。否则,一个十岁的健康幸福的少年突然失去一切,要如何从仇恨里走出来呢?但如果是这样,他又有什么必要把这把剑找回来?问题的答案从一场对话中无意间得出。当云青萍面对我们给的选项,犹豫要加入哪个部门的后勤工作时,是重岳先生建议他选的医疗部。
“你从来怀有一颗仁心。”
云青萍则有些脸红,说老师竟还记得当年的事,重岳反问他:
“一刀未曾两断,不是想不忘当年心?”
重岳先生的话,突然使大家领悟,先前的猜测可能是错误的。云青萍这把剑从未用来复仇。想来当年只有十岁的他,拾起仇人的剑,是用来保护家人的。至于真相如何,不便确认,仅限于猜测了。
除了为云青萍伸张正义,重岳还教导他如何观察,即从自然开始。他被安排观察白羽兽,将它捕猎的姿态记下,但白羽兽过于敏捷,他每次都会错过那一个瞬间。历时 21 日,他最终才明白:
“我总苦恼眼睛跟不上羽兽的速度,后来我想明白了。以人眼观羽兽,只可远观其表;以羽兽之眼观羽兽,或可观其意;以鼷兽之眼观羽兽,方可观其入微。”
应重岳的要求,这段话被记录在《录武簿》第一页。
“我第一回喝酒,就是在某次生日。将士们的热情实在难却,我知道,他们只是怕没有亲人的我寂寞。后来我们都被老师好一顿教训,哈哈。暖酒让人心热,我这有玉门的烈刀子,博士来一点吗?”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