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衆遊戲
武俠小說,這一小說門類隨着時代的變遷,幾近凋零。武俠遊戲也隨着武俠小說的落寞而日薄西山。像素風格在遊戲中更是小衆愛好。
諸多DEBUFF疊滿的《逸劍風雲決》在發售之初還因爲使用八方旅人開創的HD-2D風格,飽受批評。可以說是重演了當初的《了不起的修仙模擬器》發售時的情況。
逸劍steam評價圖
種種因素相加讓《逸劍風雲決》在玩家社區中沉寂了一段時間,一度在單機玩家中都屬於小衆遊戲,對於國內更廣大的以手遊爲主的羣體更是至今未知。(在青旅寫稿錄素材時,同屋打手遊和永劫的問這是什麼遊戲)
以《俠客風雲傳》的發售爲節點,可以劃分新舊兩代武俠遊戲。舊世代武俠遊戲已然成爲經典,新世代武俠遊戲當時大家還以爲要復興了,沒想到連河洛工作室自己都是曇花一現。
河洛的每個新作都各有各的問題,而幾個頁遊時代打出名氣的明星製作人在新世代的武俠遊戲也都飽受爭議。(除了太吾當時沒錢買,拖到後面不想玩一直沒買,別的遊戲基本都是首發就入)
經過市場的大浪淘沙之後,“逸劍”反倒成了近幾年最具舊世代武俠精神的遊戲。
武林閒話
苦於錢包所限,儘管在demo時就對“逸劍”和“大俠”很有好感,但發售後遲遲沒有購入。
這兩天終於趁着夏促買下,開始玩《逸劍風雲決》。序幕劇情中主角一行人押鏢到葬龍谷時提到,給天龍幫交了過路錢,指望天龍幫保一行人在其勢力範圍內走鏢的安全。
江湖,本身是一種遊離於正統社會之外的社會結構。江湖行當,統稱這種社會結構中各行百業的一種說法。
對於江湖行當有兩種分法,一種是四大門(風馬雁雀)八小門(金皮彩卦評團調柳),另一種只講巾、皮、李、瓜四大行。遊戲中主角一行人所做的便是這瓜行(卦子行)裏的保鏢一業。
卦子行又分尖腥(武功好壞)、清渾(懂事明理)、明暗(黑白道)幾種。
武字一正(止)一斜(弋),表明了武者的出路,不入白道即入黑道。但不論是哪一道的人都得和黑白兩道打交道。因此便有了許多規矩是舊時習武者必須要掌握的。
明卦子在江湖春點中有“四大明杆”,保鏢屬於支桿(又稱齒字門、響卦),春點爲下道。
保鏢的保護人財貨物,要插鏢旗、樹鏢燈、推鏢車、喊鏢號,鏢車上挑着或插着棗紅色鏢旗,明來明去,聲勢顯赫,所以稱支桿(或挑杆)、響卦。
根據從事行當的不同,習武之人會在關鍵時刻用這類稱謂亮明身份,以圖勸退對方。
如護院的夜間發現有賊,便會說:“有明卦坐池子,拉桿靠山的埝上有朋友。埝上的朋友喫遍天下,求朋友照應,遠行幾步,腳站之地讓與兄弟喫,不必在此尋找。”
賊人如果明事理,寒暄幾句就走。如果賊人不理會,護院則說“你若不仁,別說我不義。上有天羅地網,下有衆家弟兄,拿你送官,可別後悔”等等之類。開頭的“有明卦、拉桿”是表明身份,“坐池子”是表明護院的職責。
四大行(齒、白、春、溫)的共識就是以武功謀生的人不應憑藉武藝逞強,而應該“不戰而屈人之兵”纔是上策。對來犯者,要會拉交情、講義氣,先禮後兵。(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
鏢局
鏢局起源於清朝康熙末期或乾隆初期,是個承接保護人員、財物安全業務的機構。主要是走鏢和護院兩項業務。
走鏢是護送人員或財物轉移,既爲私人護送財物,也爲官方護送餉銀、稅銀,同時還承攬護送官員上任,護送官眷返鄉,護送商人收款等業務。
鏢局這個行業極具風險,開辦得有幾個必備條件。一是熟悉鏢路詳情的總鏢頭,對所走鏢路的路況、匪情瞭如指掌,並與沿途豪傑有交情。二是武藝高強的鏢師。三是有本錢。四是在官面上有靠山。
鏢局和官府關係密切,爲的是關鍵時刻可以動用官府的力量。李鴻章掛名的鏢局就曾兩次失鏢,動用了官軍圍剿才奪回鏢銀。
鏢局和盜匪也非勢不兩立,多數情況下是朋友。鏢局要承認鏢局的飯是“朋友”給的,每逢走鏢路過“朋友”轄地時,必要備禮拜山。盜匪認定鏢客夠朋友時,不但不劫,還會護送出自己的轄地。
逢年過節,盜匪要到城裏逛街買東西,必會投奔鏢局。鏢局不僅負責他的喫住,還要負責他的安全,全陪到底。盜匪走時,鏢局一定會將他護送到安全地帶。
而官府對於投奔鏢局的盜匪,即使是大盜,也不緝拿。給足鏢局面子。當然,盜匪進城自也不會生事,甚至連酗酒、賭博、嫖娼的事也不去幹。鏢局與盜匪的默契一至如此。
保鏢行業根據規模和業務範圍,可以分爲鏢局、鏢戶、鏢客三種。這裏不做詳細展開。
本文內容參考《武林叢談》
鏢師
一個鏢師要能文能武,文不是說舞文弄墨,而是和武鬥相對的,運用黑話和江湖中人拉關係,還要有人品保證。
武則不僅需要會拳、刀、槍,還要會些鏢局功夫(一打多,擒拿反擒拿之類)。還得會暗器和輕功,前者爲的是出其不意,後者一是應對房上賊,一是省力快步的跑步之法。
在鏢局中,東家或總鏢頭,稱“掌櫃的”。鏢師稱“達官”。新手和徒弟之類非主力往往頭前開路,稱“趟子手”。押車、看護財物的普通從業者,稱作“夥計”。
行規
身世清白,鏢師不能有污點,不能幹過“黑道”、“暗卦子”,親友中也不能與黑道有瓜葛。
忠誠守信,忠於僱主,信守承諾,絕不幹“監守自盜”之事。
維繫官府,走鏢沿途要疏通官府,禮敬四方。
尊重四方,走鏢時要遇山拜山、遇莊拜莊。當地士紳名人,都要禮拜。武林名人,更要禮拜,甚至以武會友。遇到黑道則要用春點來點春。點過春的,以後爲友。點不過去要動武,也是以化敵爲友的目的。
嚴守規則,走鏢要求曉行夜宿。路上要插鏢旗,喊鏢號,前有“趟子手”,中有鏢車,兩側有鏢師,後有“大鏢頭”。鏢局轄區內鏢師不得騎馬,太陽下山前要住店,進店要查店內、店外、廚房,住店一定要住熟店。住店後自行起鍋做飯,照料馬匹。夜宿時,身不接衣,兵器不離身,車馬不離院。
鏢旗上寫鏢局名號,鏢號着重喊“合吾”二字。意思是“吾們是江湖中人”,向沿途的江湖人等通報。(電視劇《龍門鏢局》中,恭叔就經常有喊“合吾”的鏡頭)
鏢車在路過武術之鄉、武林名人的住地、有勢力的豪宅、獨霸一方的山寨時,則不能喊鏢,以示尊敬。如“鏢不喊滄(滄州)”。
保鏢分類
保鏢有明暗鏢,軟硬鏢幾種。
插旗喊號的是爲明鏢。僞裝財物,喬裝打扮,暗藏兵器,不插旗不喊號的,是爲暗鏢。
軟鏢就是和土匪拉關係,交朋友。鏢路上的山寨、莊園在走頭趟鏢時,早已通過點春拉上關係。逢年過節鏢局送常例財禮,鏢車過時,土匪非但不劫,有時還會喊“合吾”來會友。有時遇到不懂事的生瓜蛋子,想較量的生虎子,攔住鏢車找事的,也需要鏢師去談判使對方讓路。
硬鏢,就是動武,憑武力打敗劫匪,保證鏢車安全。敢於硬搶鏢車的劫匪不外乎三類,一是初入黑道的生瓜蛋子,二是久未開張的山中餓虎,三是恃武逞強的惡霸。一般是“龍虎擋風”,即打跑就行,別把劫匪“青了”、“鞭土了”,就是別殺死,別打死,免得結下更深的“樑子”。
大鏢局一般有固定的鏢路,路況熟悉,沿途打點好了,有官府照應。小鏢局和鏢客走散鏢,沒有固定鏢路。還有哪條路都敢走的,大刀王五就是這種,藝高人膽大。
武林規矩
春點,又叫春典,就是“黑話字典”,是闖江湖的人共識的一種語言,內含詞語、套話兩部分。
點春,就是用“春”去點破、點醒、點明。“春”指固定用語,“點”是用《春典》詞語交流。遇到劫道的、盜賊、武林中人怎麼應對,先說什麼,後說什麼都有範本。
比如走鏢遇到劫匪,鏢頭先喊鏢號,賊首若應聲,小匪們齊喊“合吾”。這時鏢頭就要趕緊下馬去和賊首見禮。一律要抱拳拱手說:“當家的辛苦了。”如果雙方不認識,賊會問:“喫的哪家飯”“喫的朋友飯。”“穿的哪家衣?”“穿的是朋友衣。”“朋友做事要義氣,總是和氣把財生。”
這裏意思是把劫匪視爲江湖朋友,鏢局飯碗是朋友給的。得到認同,賊首就會出來,鏢客要自報名號,但不能問劫匪名號。搭上話後,雙方再用春點盤道、談判、鏢客送禮、劫匪讓路。
除了點春,還有“團春”“遞春”的說法。團春就是江湖人自己用春點聊天,出門拿把傘都要說“拿把遮漏子”,隨意使用春點是忌諱。在非江湖人士面前賣弄春點,更是讓老江湖討厭。
春點只能用在江湖內部,且有針對性,不是拿來隨便聊天用的。
遞春則是騙術門用來傳遞消息的方法。比如事先調查人情況,再去給他算命騙錢。
後話
文中現實江湖武林的內容和插圖來自張大爲寫的《武林叢談》,推薦喜歡武俠、江湖的可以看看。書中以通俗筆記的形式介紹中國傳統武林文化。
還有作者的另一本《武林掌故》,是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中期北方武林人物的真實掌故。
出於篇幅問題,只着重講關於標題的內容,省略了很多,有機會的話還是推薦大夥去讀一讀這兩本書。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