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季芭定价”大赛中,微软彻底爆杀了索尼

五一假期来得快,去得也很快,颇有种刚给手机充完电就弹出电量警告的恍惚感。

而在这种恍惚之中,不少游戏圈的重量级选手,都挑着五一假期整出了自己的独家烂活。

比如说,万众期待的《GTA6》宣布跳票到明年5月了......

又比如说,万恶的微软宣布XBox主机以及部分第一方游戏要涨价了......

说实话,在过去的5个月里,微软在游戏方面的口碑还算不错,至少没整什么特大烂活。

在去年PS5 Pro发布的时候,菲尔·斯宾塞(微软游戏部分负责人)就和玩家一起吐槽索尼的定价问题。

而在今年,XBox上的会员免费游戏也扩充了不少重量级作品,让“XGP真香”这句话的含金量再次提升。

XGP暂时真香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基本默认了“微软和XBox在偷偷上分”。

结果如今一波XBox涨价,直接对着大伙的头来了一记巨型回旋镖。

过去5个月里,只要你给XBox说过好话,那此时此刻都要含泪接受这一记回旋镖的抽打。

当然,被这记回旋镖抽打得最狠的,还得是6个月前坚定嘲讽索尼定价问题的菲尔·斯宾塞(微软游戏部门负责人)......

回旋镖抽得太狠了

菲尔·斯宾塞被回旋镖疯狂抽脸,那基本属于罪有应得。

相比索尼和任天堂是在发布新品的同时宣布涨价,微软则是在没有任何新品的情况下,硬是把价格抬了上来。

更让人难绷的是,这价格被抬上来的XBox Series S(XSS)以及XBox Series X(XSX)还都是5年前的机型,性能被PS5 Pro猛甩两条街。

从这一方面看,PS5 Pro也是好起来了,在微软的帮助下都把“性价比”给打上来了。

PS5 Pro的性价比

那么XBox目前的具体定价是什么样的?

根据微软自己给出的表格,在澳大利亚、欧洲等地区,XSS以及XSX基本涨价了10%左右。

而在美国本土,上述机型的涨价幅度还要更高,基本在20%左右。

不过美国本土的涨价幅度虽然最大,但微软此前已经在欧洲等地涨过一波价格了。

所以总体算下来,各个地区的XBox玩家在悲惨程度上依旧难分高下,谁也没能笑到最后。

唯一能在这惨烈的斗争中获取安慰的,大概只有那些把XBox当成理财产品的人。

当然,由于XSS和XSX都是发布好几年的机器了,不管是存量问题还是性能问题,都不至于让它的价格立马回升。

我写稿的时候去网上查了一下,目前非官方的XSX售价依旧没啥变化,该卖多少还是卖多少,海对面的风暂时吹不到咱们头上。

国内非官方价格

另外从PC玩家的角度来说,XBox主机涨价的影响范围还是比较有限的。

毕竟时至今日,有相当一部分玩家已经习惯在Steam上玩游戏了,当谈到家用主机时,Steam玩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与我无关”。

不过这次“微软涨价”的事件,说来说去还是对Steam玩家有些影响的。

......正如开头所说,在微软宣布给XBox涨价的同时,后续的部分第一方游戏也涨价了(69$→79$)。

很显然,相比XBox涨价,游戏涨价这件事对正版玩家群体的杀伤力是更强的。

哪怕国区本身就属于“低价区”,但能花350购买游戏的人本就不多,更何况后续部分游戏还要涨价到400?

在上个月,任天堂宣布NS2的部分游戏售价将提高到80$,那时国内外的评论区就已经是反贼遍地了。

这次微软也宣布游戏涨价后,所谓的“御三家”里已经有两家在价格问题上明牌变脸,导致不少玩家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习惯。

而在大家自我反思了一段时间后,又有一个问题冒出来了——索尼会不会也把部分第一方游戏售价提高到80$?

会有这种担心,逻辑上是说得通的,毕竟“御三家”之间的默契在某些时候出奇的高。

不过就目前来说,索尼确实还没跟上微软、任天堂的步伐。

像是今年10月2日准备上线PS平台的《羊蹄山之魂》,它目前的预购价格依旧是70$......虽然不便宜,但至少没破“新史高”。

只不过《羊蹄山之魂》没涨价,不代表索尼的其他游戏不会涨价。

关于“3A游戏需要涨价”的讨论,在国外其实已经被反复谈起好多年了。

前几年的IGN还转发过一篇分析报告,表示如果游戏价格随着通货膨胀而上涨,那么现在的3A游戏甚至会卖到90$。

这价格如果放在国区,那就是要花上600左右才能买到大型3A游戏。

一个游戏要花上600块,这对于大多数国内玩家来说,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而游戏价格之所以会上涨,此前其实就有过不少讨论,结论基本集中在“人员成本”以及“销量下降”上。

这次微软自己给出的解释是——“市场环境以及不断上涨的开发成本”。

“市场环境”这方面,大抵是有懂王关税大棒的那点影响在。

而“不断上涨的开发成本”,按照普遍的理解来看,大概是跟员工增长以及图形技术的复杂性相关。

只不过对于咱们玩家来说,我们也没法真正理解游戏开发中遇到的各种成本问题。

对于我们来说,此前的各种豪华版游戏以及付费DLC,已经算是对成本问题的有限包容了。

购物车小连招

当然,不管玩家群体能不能接受,游戏开发中的成本问题确确实实存在。

但反过来说也一样——不管游戏开发的成本如何,玩家群体每个月能花在游戏上的资金也就那么点。

而在过去的5年里,大型3A游戏的价格已经从60$,涨到了70$,再到如今的80$,可能不少老哥的工资都没涨得这么快过......

在这么一种情况下,未来那些价值80$的大型3A游戏,很难说“云玩家”的占比会增加多少。

IGN发起的投票

但这里还是要提一下:目前的任天堂与微软虽然宣布一些游戏可能会涨价到80$,但也不是每个游戏都会带上80$的标签。

在任天堂的NS2平台上,主要是《马里奥赛车:世界》以及《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定价为80$。

而在微软这边,具体定价为80$的第一方游戏暂且还没有公布。

如果要进行一个猜测的话,《神鬼寓言》的续作又或是《上古卷轴6》大概会在这些80$的游戏之中。

上述IP基本属于各家的招牌游戏,并且在制作前几作的时候,开发成本就已经破亿。

因此把它们的定价标为80$,在开发成本上肯定是说得过去的......虽然玩家的钱包不一定说过得去。

不过把话说回来,一个游戏是否好玩,跟它的最终定价也没有直接的联系。

在过去的几年里,也不是没有开发成本低、但收获不少玩家好评的传奇佳作,它们的定价不是最高的,但本身的魅力并不输给那些大型IP。

因此哪怕不买80$的游戏,后续也不是就没有好游戏玩了。

便宜≠不好玩

当然,如果可以的话,个人还是希望那些经典的大型3A能卖得便宜点。

比如说《上古卷轴6》以及那个果然跳票了的游戏......

求你了,便宜点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