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扎术4:鼠标手,腱鞘炎,足底筋膜炎的治疗方法

本章讨论的问题:腕管综合征(鼠标手),拇指腱鞘炎,足底筋膜炎

相信大家等这一篇等了很久了吧,鼠标手这个就不说了,黑盒人均PC玩家多多少少会有一些问题;至于腱鞘炎,很多从事手部工作的hxd、或者大家的父母可能会有,那么就请大家慢慢看

———————————分界线——————————

(一)腕管综合征(鼠标手)

这个症状主要是因为正中神经在腕部的腕管内受卡压从而引起手桡侧三指半的感觉异常,严重时可出现拇短展肌和拇对掌肌萎缩。多发于手腕部反复劳作者(指PC玩家)或腕部手术后。

1.贴扎目的:减缓腕管内压力。

2.贴扎方法:

(1)放松肌肉:

1)贴布形状:可根据患者体型选择I形或Y形贴布(胳膊粗的话就用Y分两条,其他用I)

2)摆位:坐位,上肢置放在桌面,肘伸直,手掌向上。

3)操作:

①I形贴法,将锚固定在手腕处,中部以自然拉力贴于前臂前群肌肉上(就是你手掌向上胳膊露出来的肌肉,比你手背处白的那一片),尾端以无拉力贴于肘关节下方内侧的屈腕肌群附着点(就是你的手肘稍微往上一点),如图

这个比较简单


②Y 形贴布,锚点和I型一个位置,两条尾端分别贴在桡侧屈腕肌及尺侧屈碗肌附着点上(就是你的胳膊肘的两侧),如图

正稍微难一点,主要是尾端不好贴


(2) 缓解疼痛:

1)贴布形状:采用I形贴布。

2)摆位:选择前臂旋后、腕背伸体位,大概就是你手心朝后,手掌往上抬,就像在撑单杠

3)操作:贴布中间1/3区域以中度拉力固定在腕横纹中部(就是你的痛点),两侧的1/3分别用无拉力向两侧延伸贴上,如图

简简单单的I型贴布


(二)腱鞘炎(也叫妈妈手)

拇指反复过度用力使得拇长展肌拇短伸肌肌腱与腕部桡骨茎突处的腱鞘反复摩擦,导致局部炎症、增生增厚。临床表现为局部压痛,拇指被动拉伸或抗阻时疼痛加重。

这个疾病有个简单的检测方法,你可以让你的父母试一下,首先要握拳,把大拇指握在四指里面,然后向下弯你的手,如果感觉上方手腕有同感,就说明你有一定的腱鞘炎症状了。

这个检测方法很简单


1.贴扎目的:减缓疼痛、放松肌肉。

2.贴扎方法:

(1)缓解疼痛

1)贴布形状:采用I形贴布。

2)摆位:选择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腕部尺偏位。

3)操作:贴布中间1/3区域以最大拉力固定在桡骨茎突(就是你的痛点),两侧的1/3分别用无拉力向两侧延伸贴住,如图

和鼠标手有点像,就是地方不太一样


(2)放松肌肉。

1)贴布形状:选择I形贴布,因为手指较细,所以要把贴布的宽度剪成2.5cm,就是一半的宽度

2)摆位:在无痛的情况下取腕部尺偏(还记得第一个帖子里面的知识吗,不记得就复习一下)、拇指屈曲使皮肤牵伸。

3)操作:将锚用无拉力固定在拇指远端指节,尾以自然拉力沿着手背延伸至腕部上方后,向回手肘外面贴至肘关节的背侧,整体方向是由远及近,如图

这个的摆位很重要,大家要注意


(三)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足弓结构或力学异常示意图引起足底筋膜跟骨止点的反复微损伤及退变,常与跟骨骨刺并发,引起足底部疼痛、肿胀等。临床表现为晨起下地或休息一段时间后走路时疼痛,继续行走后疼痛常好转,但是当长时间或剧烈活动后疼痛会再次发生。疼痛部位为跖腱膜、足底筋膜跟骨的起点和跟骨内侧结节处,有的伴有小腿三头肌紧张,前足变宽,足旋前、足旋后等。

1.贴扎目的:促进循环,减轻疼痛,消除肿胀,促进感觉输人,维持和强化踝关节周围肌肉平衡,矫正异常足弓。

2. 贴扎方法:

(1)仅表现为足底疼痛,采用淋巴贴扎。伴有足跟疼痛,先进X痛点提拉贴扎,再进行淋巴贴扎。

1)贴布形状:选择爪形贴布和X形姑布。

2)摆位:俯卧位, 舒适体位,足置于床外。

3)操作:采用x形贴布,中间以最大拉力贴在你疼的地方,各尾端以自然拉力延展。爪形贴布锚于跟骨,以自然拉力沿足底向脚趾远端延展,如图

X贴在你疼的地方


(2)如果伴有小腿三头肌紧张,行小腿肌肉贴扎。

1)贴布形状:选择Y形贴布。

2)摆位:俯卧位,舒适体位,足置于床外。

3)操作:Y形贴布贴在跟骨底部跟腱附着处,以自然拉力沿向上到腿弯处,分开后以自然拉力分别沿腓肠肌外侧头和内侧头至股骨外上髁和股骨内上髁(这个地方要先贴外侧后贴内侧,位置大概在你膝盖两侧偏上的地方),如图

跟腱受损也可以这么贴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因为大家私信好多和我说足底筋膜炎的,我就一起更新了,下一期是膝盖疼,在下一期的内容没有了,你们评论区留言想看什么吧!

你的点赞、评论、关注、充电、是我最大的动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