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神話:悟空》引爆全球對中國神話的想象後,另一款國產遊戲《明末:淵虛之羽》以更詭譎的姿態闖入玩家視野。這款融合明朝末年的動盪歷史、克蘇魯式恐怖美學,以及類魂硬核戰鬥的黑暗奇幻武俠遊戲,自首次曝光便引發熱議。如今,隨着發售日臨近(2025年第三季度),其Steam願望單量已突破百萬,媒體試玩評測更是一片盛讚——“中國下一款重量級類魂遊戲”。
一、歷史與瘋狂的融合:明末亂世下的克蘇魯敘事
《明末:淵虛之羽》將舞臺置於崇禎年間的巴蜀之地,這裏不僅是張獻忠屠川的歷史悲劇現場,更因一場名爲“羽化病”的瘟疫淪爲異變溫牀。玩家扮演的失憶女俠“無常”,在探尋自身記憶的過程中,逐步揭開一個交織着古老邪神崇拜、人體異化與王朝崩塌的黑暗史詩。
1. 歷史真實與克蘇魯虛無的碰撞
遊戲並未拘泥於史實,而是以明末亂世爲底色,注入克蘇魯神話中“不可名狀”的恐懼。例如,敵人設計上既有符合歷史背景的盜墓賊、叛軍,也有因“羽化病”而扭曲的異化生物——如面部與頸部覆蓋不明生物組織的女性Boss,其造型既保留東方殭屍的詭異,又透出克蘇魯式的觸手與黏液質感。這種設計讓玩家在熟悉的武俠框架下,感受到超自然恐怖的壓迫感。
2. 敘事中的“不可知論”
開發團隊巧妙利用克蘇魯的核心命題——“人類對未知的無力感”,將主角的失憶設定與歷史謎團結合。玩家通過碎片化敘事拼湊真相時,不斷遭遇理性無法解釋的異象,如地宮中突然湧現的巨型蚰蜒怪物,或是行宮內扭曲的空間結構。這種敘事手法既保留了魂系“點到爲止”的隱晦風格,又強化了克蘇魯式的精神侵蝕主題。
二、動作系統的革新:東方武俠魂系的“只狼”式突破
如果說《黑神話:悟空》以大開大合的神魔戰鬥見長,《明末:淵虛之羽》則更注重貼身纏鬥的精密感。其戰鬥系統被媒體評價爲“兼具《血源》的進攻節奏與《只狼》的體幹值策略”,並在此基礎上融入獨特的東方武學邏輯。
1. 以“須羽”爲核心的攻防博弈
遊戲獨創“須羽”資源系統,玩家通過完美閃避或彈反敵人攻擊積累須羽,可瞬間強化下一次攻擊的傷害或縮短蓄力時間。這一機制要求玩家在刀光劍影中保持冷靜判斷,既考驗反應力,又需權衡資源分配,與《只狼》的“架勢條”有異曲同工之妙。
2. 武器與技能的深度自定義
遊戲摒棄傳統魂系的“固定流派”設計,提供多樣武器(如唐刀、鏈刃、火銃)與龐大技能樹。每種武器不僅攻擊模式迥異,還可通過“赤汞”資源改造屬性,例如爲唐刀附加火屬性灼燒效果,或爲鏈刃增加吸血特性。這種自由度讓玩家能根據Boss特性靈活調整戰術,避免重複作業的枯燥感。
3. 地圖設計的“東方魂味”
試玩評測中,媒體盛讚其地圖設計“兼具《黑暗之魂》的箱庭精巧與《艾爾登法環》的開放感”。例如首個大章“蜀王祠”區域,玩家需通過解鎖捷徑連通山林、地宮與行宮,而地宮中有限的存檔點設計,則強化了探索時的緊張感與破關後的成就感。這種剋制的設計思路,迴歸了早期魂系“用地圖講故事”的傳統。
三、文化表達的爭議與突破:性感女俠與DEI標準的對抗
《明末:淵虛之羽》因女主角“無常”的造型陷入輿論漩渦。其緊身衣凸顯的身材曲線、戰鬥時的動態表現,被部分玩家視爲“對西方政治正確(DEI)的反叛”,但也有人認爲這是對東方武俠女性角色的刻板化。
1. 角色設計的文化符號性
開發團隊並未迴避爭議,反而強調“無常”的形象靈感來自明代女俠與川劇變臉藝術。其服裝紋樣融合巴蜀刺繡與克蘇魯紋章,象徵人性與異化的衝突。這種設計既滿足視覺衝擊力,又賦予角色更深層的文化隱喻。
2. 戰鬥美學的東西交融
女主角的動作模組參考了峨眉劍法的輕盈靈動,但面對克蘇魯化Boss時,招式會逐漸變得癲狂暴烈。這種從“人”到“非人”的轉變,通過動作設計直觀傳遞了克蘇魯的“瘋狂”主題。
四、國產3A的野望:技術力與市場野心的雙重驗證
從2021年首個被嘲“縫合粗糙”的演示,到如今媒體試玩稱其“脫胎換骨”,《明末:淵虛之羽》的進化印證了中國團隊的技術沉澱。
1. 性能優化的誠意
遊戲支持4K/60幀畫面,官方推薦配置爲RTX 3060顯卡,但對中低配玩家也持續優化。其畫面表現不僅以寫實光影渲染亂世瘡痍,更用水墨風格過場動畫銜接劇情,避免突兀的視覺割裂感。
2. 全球化發行的野心
首發登陸Xbox、PS5、PC全平臺並加入XGP,表明505 Games對其全球市場的信心。Steam超95,000關注量與百萬願望單,則印證玩家對“東方克蘇魯魂系”這一稀缺品類的期待。
國產遊戲的“黑暗覺醒”
《明末:淵虛之羽》的成功並非偶然。它以歷史爲骨、克蘇魯爲血、魂係爲魂,在全球化敘事中找到了獨屬東方的表達方式。無論是大膽的角色設計,還是對類魂玩法的創新詮釋,都展現了中國開發者不再滿足於“跟隨”,而是以文化自信開創全新賽道的野心。正如玩家所言:“當無常揮刀斬向異化的神明時,國產遊戲也正在劈開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