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飞车》黄金时代的缔造者:黑盒(Black Box Games)

说到竞速游戏,那么绕不开的一个ip就是《极品飞车》系列,而《极品飞车》这个ip,则绕不开一个游戏工作室:Black Box Games。这个如今已湮没在游戏史长河中的名字,曾以《极品飞车》系列的多部现象级作品,将玩家带入一个肾上腺素爆发的虚拟世界。他们的游戏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一场流行文化与虚拟速度的完美碰撞。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黑盒工作室Black Box Games的故事。

一、初见锋芒

Black Box Games

1998年,当一群资深游戏开发者在温哥华成立Black Box Games时,或许未曾料到,他们将亲手开启竞速游戏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2000年,黑盒工作室的开发人员开发了他们的第一款竞速游戏作品《NASCAR Heat》,这款游戏是各种意义上来说获得NASCAR授权的首部电子游戏作品,其中有很多现在比较流行的元素,比如2000当季的NASCAR赛车和车队选手以及玩家线上对战等。

后来EA收购了黑盒工作室并将NASCAR Heat这个ip收入囊中,雪藏多年后2016年重启,由704Games联合Monster Games开发。

二、声名鹊起

2001年,一部名为《fast and furious》(速度与激情)的电影获得了不少关注,这好似一个关于千禧年街头飙车和警匪题材的电影,虽然剧情老套,却成功用机器低廉的成本做到了以小博大,而两年后,一款《极品飞车》的作品将竞速游戏的热度推向顶峰。

2003年的《极品飞车:地下狂飙》(Need for Speed: Underground)如同一颗文化炸弹,彻底颠覆了传统赛车游戏的框架。霓虹灯下的午夜街头、震耳欲聋的嘻哈音乐、高度自由的车身改装系统——这些元素构建了一个属于街头赛车的次文化宇宙。玩家不再只是追求赛道圈速,而是通过夸张的宽体套件、荧光贴纸和氮气加速,在虚拟世界中完成对速度美学的自我表达。该作全球销量突破1500万份,甚至带动了现实中的汽车改装热潮。很多改装品牌和JDM风潮席卷全球,笔者本人也是在那时了解到了BBS HKS这些汽车改装品牌,可见其影响力。而缔造它的黑盒,口碑和名声不断上升,成为当时EA旗下和DICE并列的游戏工作室。

《极品飞车地下狂飙》

2004年的《极品飞车:地下狂飙2》再填一把火,更优秀的画质和改装自由度以及丰富的可玩赛事以及开头那辆让所有玩家难以忘怀的绿色宽体350z再配上狗爷snoopdogg的《RIDERS ON THE STORM》成为了很多人的童年回忆,也是很多人的第一部竞速游戏。黑盒在这一部的设定中,本来有更多的设想,原本城市的设计也更大有更多的赛道和比赛,奈何EA坚持一年一作,最终很多内容被删除,一些车辆也因为未获得授权最终已经完成却无法加入游戏车单(本田s2000 nsx)。但是黑盒的很多设计被做到了下一部作品也就是极品飞车的巅峰之作《极品飞车最高通缉》中。

三、登峰造极

2005年《极品飞车最高通缉》横空出世,黑盒将开放世界与叙事深度推向新高。玩家驾驶着精心改装的座驾穿梭于城市街道,既要躲避警车的围追堵截,又要在帮派斗争中争夺地盘。Black Box用电影化的过场动画、角色对话和通缉榜单系统,让竞速游戏首次拥有了堪比动作大片的叙事张力。时至今日,《最高通缉》中那辆标志性的宝马M3 GTR,仍是玩家心中不可替代的“速度图腾”。

《极品飞车9最高通缉》完成了黑盒上一部地下狂飙中没有加入的系统,也就是警匪追逐系统,改装系统有所简化但是依旧自由度不错,玩家可以安装相关套件来对车辆的外观和性能进行自定义调整。还有本作最值得称道的黑名单系统,追击赏金,里程碑目标挑战和赛事胜利数,达成目标后可以挑战当前的黑名单boss,你有机会获得boss的车,免费出狱标志以及独特的外观性能套件,还有几率获得大杀器拾荒者套件,对于车辆性能的提升可谓是石港市的阿浩改装(倒反天罡)。

这部的剧情也非常优秀,采用了真人出镜的合成CG技术,在当时可谓无敌,带来了不少名场面而剃刀刀叔可以说是极品飞车甚至游戏史上最有名最经典的最终boss之一,我记得很清楚的就有:

“I will take your ride and take your girl ,lets move for that.”(我会抢了你的车,占了你的马,赶紧来吧)

I will take your ride and take your girl ,lets move for that

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强劲且不择手段的BOSS才如此有魅力吧。

再见刀叔

而卧底女警米娅汤森德(MIA TOWNSEND)一句:“你只管让他(剃刀)吃你的尾气,剩下我来解决。”成为了多少人的童年女神

而黑盒凭借《极品飞车9最高通缉》一跃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游戏工作室,也将竞速游戏和EA推上顶峰,但是黑盒不知道的是,这就是他们最后的巅峰了。

三、遭遇重创

由于最高通缉的大获成功,EA催促黑盒赶紧开发续作,最终一年的赶工《极品飞车卡本峡谷》面世,剧情上衔接前一部的剧情,也采用了一些新颖的游戏模式,但是由于赶工游戏体量较小,地图也比较小,与原本黑盒设定的地图大小和内容体量相去甚远,地图的利用率也只有最初的一半不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B站up的有关视频,而这款游戏最早立项的名字是极品飞车地下狂飙3。

2007年,黑盒以《滑板》(Skate)系列向EA证明了自己突破品类的创造力。通过独创的“FlickIt”操控系统,玩家需要用右摇杆模拟真实滑板动作,这与当时主流的《托尼霍克》系列按键连击模式形成鲜明对比。游戏中对滑板文化的细致还原——从服装品牌到地形设计——甚至吸引了职业滑手参与开发。尽管销量不及《极品飞车》,但《滑板3》(2010)至今仍在玩家社区中被奉为“最真实的滑板模拟器”。

很快黑盒就迎来了最大的一场失败《极品飞车12无间风云》,这也成了最终解散的导火索。

《极品飞车12无间风云》于2008年11月18日北美首发,这款游戏原本在立项的时候是以最高通缉2的名称立项,最终EA强制要求黑盒在一年内完成赶工,但是当初的设计非常宏大,黑盒也想做出能比肩之前的最高通缉的作品,但最终的质量让EA都感到汗颜,最后草草以undercover这个名称发售,最终也成为了目前《极品飞车》系列口碑最差的一部,除了真人演绎的cg,剧情让人摸不着头脑,糟糕奇怪的物理,智力低下的ai以及很多的bug让黑盒逐渐成为EA菜板上的肉,利用价值逐渐使用殆尽。

四、曲终人散,空留其名

由于Criterion Games的《极品飞车14:超热力追踪》的大获成功,EA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想要将警匪追逐的内容扩大,将街头改装等元素逐渐剥离,而擅长这一部分的黑盒也逐渐被Criterion Games所边缘化,另外EA已经准备扶植一个新的ghost工作室,黑盒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尴尬。

2011年11月15日,黑盒开发的最后一款《极品飞车》游戏发行,名为《极品飞车亡命狂飙》,这款游戏让黑盒完成了自己想做电影化叙事,加入人物动作qte的作品,但是由于流程太短,虽然有很多有新意的地方,但是寒霜航空和糟糕的线上游戏问题,亡命狂飙终于耗尽了EA急功近利高层的耐心,送走了黑盒。

黑盒工作室于2013年被EA关闭,许多玩家在论坛写下悼词:“他们教会我们什么是速度,却追不上资本的车轮。”身下的员工加入其他工作室沦为辅助或离开EA另立门户。但是永远不变的,都是极品飞车忠实玩家在新作极品飞车下永远求之不得的街头文化带来的江湖气息,还有已经逝去的青春。

ps:fk EA!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