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通關刺客信條兄弟會,不靠導航也能縱遊羅馬城

在古羅馬廣場的出口處,我再度逃離手鍊老黑們的魔爪,沿着帝國大道,朝着萬神殿和聖天使堡的方向進發。

前情提要:關於我探訪古羅馬文明發源地,並再度擺脫惡人追擊的故事

警告:本文含有對刺客信條兄弟會核心劇情的劇透,未通關主線劇情的玩家謹慎閱讀。

名不虛傳的旅遊模擬器

記得以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提問:爲什麼和之前從未出過國的男友一起來意大利旅遊時,發現他對威尼斯、羅馬等城市的街道和景點無比熟悉,甚至不用開導航就帶我能抄近路?他是不是隱瞞了我什麼?

而評論區最高讚的答案是:你的男友多半對你隱瞞了……他是一位刺客信條玩家的事實。

拋開調侃的動機和誇張的元素,我認爲刺客信條系列確實對旅遊是有幫助的。儘管城市的分區佈局、街道與橋樑走向、建築物的大小比例都與現實存在差異,但它至少能告訴你這些歷史名城在特定時期存在哪些地標性建築,算是提供了人文景點羅列清單。

此外,這些地標性建築的相對位置也是準確的,從而能爲行走路線提供參考,也有助於估計到達時間。因此,我知道從里亞託橋一路向東走就能來到聖馬可廣場,再向北可以走到造船廠門口。我也知道領主宮和聖母百花大教堂兩個景點相距不遠,不到十分鐘就能從教堂下走到領主宮前。

此外,由歷史高材生肖恩搭建的數據庫也幫助了很多想要了解景點背後的歷史及趣事的朋友。更不用提神話三部曲還推出了專門的旅遊模式——發現之旅,甚至做成了可以獨立購買的軟件。

確實要感謝刺客信條系列。三次通過兄弟會主線劇情的我出了古羅馬廣場後,憑藉與(戴斯蒙的)先祖記憶達成的同步,沒有依靠任何導航軟件和旅遊小冊子,僅僅靠“直覺”就找到了了圖拉真凱旋柱、圖拉真市場、元老宮等地標性建築,並一路來到擁有兩千年曆史的萬神殿。

帝國大道與帝王雕像

在兄弟會里,你是不可能找到帝國大道這一景點的,因爲它是墨索里尼於上世紀二十年代修建的寬敞觀光道路,意在連接羅馬的古代遺蹟(鬥獸場、古羅馬廣場等)和現代行政中心(威尼斯宮,墨索里尼辦公場所)。

帝國大道的原名是凱旋大道,兩邊的樹木很有特色。在靠圖拉真市場和凱旋柱的一側,陳列着衆多羅馬帝王雕像。比如五賢帝中的首位涅爾瓦,不過他的雕像在老黑徘徊區域,加上我趕時間,所以沒去拍。

又如文章開頭圖片正中羅馬帝國締造者奧古斯都的雕像,他右手指着前方威尼斯宮和威尼斯廣場的方向,比起殺伐果斷的凱撒繼承人,反倒更像個好心的指路人。

然後是這個名爲“traiano”的皇帝雕像。我對羅馬共和國的歷史熟悉些,對帝國史瞭解較少,並沒有第一眼看出他是誰。後來想想,他的身後就是圖拉真市場和凱旋柱,除了圖拉真還能是誰呢?

值得一提的是,這條帝國大道雖然便利了遊客觀光,但修建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破壞了一些周遭的古羅馬遺蹟,實屬可惜。

圖拉真市場與圖拉真凱旋柱

與屋大維手指向前方不同,圖拉真雕像的右手食指指向天空。我抬頭看去,只見到藍天白雲。

倒是他背後半圓形的圖拉真市場更顯眼。它這是羅馬的基建狂魔,澡堂愛好者圖拉真皇帝留下的衆多亙古長存的地標之一。諸位可別小看它,圖拉真市場被視爲世界上最古老的購物中心之一。在完全運作之時,它可以容納150間以上的商店和辦公室。

這個古老的集市建於公元107年和110年間,設計者是圖拉真最喜愛的建築師——大馬士革的阿波羅多羅斯。除了圖拉真市場外,圖拉真凱旋柱、圖拉真凱旋門、西班牙阿爾孔尼塔爾橋等知名建築也出自他的手筆。就連後文要講的萬神殿,在修建過程中也和阿波羅多羅斯脫不開關係。

不過,這哥們得罪了圖拉真之後的羅馬皇帝哈德良。大概是因爲嘲笑了哈德良的建築口味,阿波羅多羅斯先是被放逐,後來又因爲莫須有的罪名被處死。

今天的圖拉真市場已經被改造爲帝國廣場博物館,對外開放。時間緊,我還得先趁免費開放日看完萬神殿和聖天使堡這兩個重量級景點,自然沒去看博物館。

再往前走兩分鐘,就能看到圖拉真凱旋柱了。這裏先放段肖恩的數據庫介紹詞:

圖拉真凱旋柱是另一個直到今日尚存的圖拉真地標;它是爲了紀念他在達契亞戰爭中的勝利而建,很可能是由羅馬最有天賦的建築師阿波羅多羅斯負責設計。這根凱旋柱最着名的就是它佈滿全柱的螺旋淺浮雕,描繪羅馬和達契亞人之間的大戰。

結構中有一座螺旋樓梯可通往一個平臺,讓訪客得以一探周遭的廣場。螺旋樓梯在之前很罕見,但在此後成爲帝國權力的象徵,招來各式各樣的“讓我看你家的螺旋樓梯”的發言。

達契亞人也作達西亞人。圖拉真統治時期,羅馬帝國擴張到歷史上最大疆域,這根紀念圖拉真赫赫武功的紀念柱,不禁讓我想起了伏波將軍馬援所立的銅柱。

馬援銅柱上刻着“銅柱折,交趾滅。”圖拉真凱旋柱上則雕刻了圖拉真征服達西亞人的事蹟圖畫,共有2500個人物,圖拉真本人就出現了90多次。

浮雕上的戰爭場面氣勢恢宏,也很精美,能看到很多細節(比如羅馬軍團的武器和排兵佈陣,以及多瑙河河水),既有很強的美學價值,也有一定的軍事歷史文獻價值。

凱旋柱淨高29.55米,包括基座總高38.2米。柱身由20個直徑4米、重達40噸的巨型卡拉拉大理石壘成。前述浮雕總長度達到兩百米,可繞柱23整整週。

兄弟會里的凱旋柱底座

我靠近觀察底座,發現上面有肉眼可見的裂縫。畢竟已經屹立在這裏近兩千年了,飽受風雨的侵蝕。基座爲愛奧尼亞柱式,旁邊還開了一個小門,原來柱身是中空的,裏面有185級螺旋樓梯直通柱頂,這便是肖恩所說的“結構中有一座螺旋樓梯可通往一個平臺,讓訪客得以一探周遭的廣場”之義。

據古羅馬貨幣的描繪,早期圖拉真柱的柱頂爲一隻巨鳥,很可能是鷹,後來被圖拉真雕像代替。

不過圖拉真像並沒有承受住千年風雨的侵蝕。在刺客信條兄弟會的時代,已經看不到柱頂的圖拉真雕像了(說明兄弟會的部分細節還是很到位的)。1588年,教皇西斯都五世下令以聖彼得雕像立於柱頂。

我久久凝視着圖拉真柱,遙想圖拉真等五賢帝的文治武功。不禁有些羨慕起圖拉真了,畢竟與他同一時期甚至更往後的許多名將的記功柱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馬援:)。

威尼斯廣場

順着凱旋柱再往前走,能看見很大一片廣場,佈局略像國內的商場門口的廣場與大道,這便是有名的威尼斯廣場,因旁邊的威尼斯宮而得名。

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紀念堂

威尼斯廣場的正面是綽號爲“結婚蛋糕”、“打字機”的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義建築——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紀念堂。

有介紹牌

這個路障和圍欄有點出戲,讓我一秒鐘回到國內商場門口的街道

這所爲了慶祝1870年意大利統一而建造的紀念堂耗時25年才建成。16根圓柱形成的弧形立面是它最精彩的部分,臺階下兩組噴泉具有深刻寓意:右邊的象徵第勒尼安海,左邊的象徵亞得里亞海。

中央騎馬的人物塑像就是完成了意大利統一大業的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這位國王在我之前的威尼斯和米蘭篇中出場率也很高,比如米蘭大教堂前的埃曼紐爾二世走廊。紀念堂頂上左右方各有一尊青銅天使加四匹馬雕像。

紀念堂前方還有無名英雄墓,墓前兩支火炬日夜燃燒,兩旁有兩個着軍服的衛兵守護在那裏。衛兵後面的浮雕,左邊是“工作第一的羣衆”,右邊是“愛國至上的人民”。紀念堂和無名英雄墓又稱“祖國祭壇”。

無名英雄墓紀念的是意大利一戰陣亡的將士,畢竟他們也知道自己在二戰中扮演的角色並不光彩(不過一戰中左右橫跳,背叛德國和奧匈盟友的行爲似乎也光榮不到哪裏去?)。

還有一點要說一下,紀念堂的一側通往一所教堂,教堂的另一邊就是著名的真理之口,《羅馬假日》名場面景點。

卡比託利歐山山頂的天壇聖母堂、元老宮與保守宮

紀念堂的背後又是廣大刺客信條玩家熟悉的景點——卡比託利歐山,羅馬七丘中最出名的一座,上面有天壇聖母堂、元老宮與保守宮三個地標性建築,照例放上肖恩的詞條。

像啊,太像了

天堂聖母堂:位於康比託利歐山廣場旁,這個大殿在十四世紀時成爲城裏宗教和公共生活的中心。建築師宣稱,若是天主教徒用膝蓋爬上那恐怖的124階樓梯,就可以將他的罪完全洗淨。上帝才知道,我寧可用膝蓋去殺人,也不願意用手。

有些歷史學家認爲這間教堂是建造在朱諾神殿的廢墟上。我覺得這棟建築不像外表那麼簡單,因此我建議密切注意這棟建築。

這個教堂在刺客信條裏的設定是朱諾神殿,即6號伊甸蘋果的所在地,也是刺客信條兄弟會結尾現代劇情裏的主要場所。戴斯蒙正是在這個教堂的地下密室裏給了露西愛的一刀。

元老宮:建於十三和十四世紀期間,做爲羅馬執政官的管理場所,是康比託利歐山的主要建築。現代的觀光客看到的是正前方的雙飛檐樓梯,這是米開朗基羅設計的。

這些樓梯不只是意圖在懼怕爬樓梯的人心中造成恐懼,也是米開朗基羅接受的一筆翻修康比託利歐山多棟建築物的合約的一部分,這份合約是教宗保羅三世所發,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討好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統治者,查理五世。基本上,整件事就相當於文藝復興時期政治版的孝子娛親。

肖恩的介紹已經很詳細了,我再補充兩點。第一,元老宮修建在古羅馬國家檔案館(Tabularium)的廢墟上,是羅馬共和國時期唯一留下的遺址。第二,今天的元老宮是羅馬市政廳,市長就在這裏辦公。

保守宮:構成康比託利歐山的建築之一,它是負責管理城市的羅馬行政官的住所,或是拿教皇比較喜歡的說法:他的“宴會策劃委員會”。到了十五世紀末,他們的實權很小,都是由教皇在梵蒂岡遙控。

在十六世紀中葉,米開朗基羅用他的才幹重新設計了正面,並加上巨大的哥林多式半露方柱,並放於高座上,使它顯得稍微低調一點。我可不確定他是否成功了。

今天的保守宮與新宮和Tabularium都是卡比託利歐博物館(Musei Capitolini)的展廳,因爲時間緊沒能進去參觀確實很可惜。

總的來說,卡比託利歐山在兄弟會的戲份還是很多的。艾吉奧幫助欠“銀行家”胡安·波吉亞的議員擺脫衛兵、用金蘋果與中了毒的切薩雷及其手下展開大戰、保護哥白尼的劇情都發生在這裏。

威尼斯宮

威尼斯廣場正是因其左側的威尼斯宮而得名。這所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是由巴爾保樞機主教於1455年興建的,後來它成爲威尼斯共和國大使官邸。從1797年起,奧地利佔據威尼斯宮120年之久,因爲1797年威尼斯共和國被拿破崙的意大利軍團吞併了,成爲法蘭西共和國的“姊妹共和國”的一部分。

1916年意大利政府收回威尼斯廣宮後整修刷新。墨索里尼時期後宮殿成爲其官邸,他常在正中陽臺上向民衆發表演說。1943年墨索里尼垮臺後,威尼斯大廈改爲藝術博物館,對外開放。

威尼斯廣宮又大又漂亮,前面好像還是個公交場站臺,我繞着它仔細欣賞,嘖嘖稱奇。

波拿巴宮殿

波拿巴宮就在威尼斯宮附近。我之前在米蘭篇和威尼斯篇說過,拿破崙本人與意大利淵源頗深。他本人是意大利落魄貴族出身,科西嘉島也曾是熱那亞共和國的領地。

拿破崙的崛起離不開意大利戰場與麾下的意大利軍團,後來加冕爲法蘭西帝國皇帝后也不忘加上意大利國王頭銜,還把養子歐仁冊封爲意大利副王。他的兒子拿破崙二世出生後也被冠以羅馬王的稱號。

第二次退位後,拿破崙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他的家人卻下場不一。像妹夫繆拉就學他從厄爾巴島歸來單槍匹馬勇闖那不勒斯王國,結果復辟失敗被槍決(太小丑了),妹妹卡洛琳則投奔奧地利。

拿破崙的母親萊蒂西亞卻因爲是虔誠的天主教徒而得到了教皇的優待,在羅馬買下一所豪宅以養老(活的比兒子還久的多),這便是波拿巴宮名字的由來。我在馬路對面看了一眼,看到了門口的宣傳廣告牌。今天的波拿巴宮應該也是對外開放的景點。

從威尼斯宮再往前走,眼前所見都是兄弟會里熟悉的街道和房屋。我快被這種既視感淹沒了,似乎出現了出血效應,能看到一個白紅色的幻影行走於人羣中。

走着走着,隨着同步率的提升,我、戴斯蒙與艾吉奧的記憶逐漸融爲一體,連我自己的步伐也變了形,肩膀和腰都扭了起來,雙手手腕也下意識地甩動,耳畔傳來了金屬刀刃彈出的清脆聲。

總覺得走路太慢,想要攀上週圍的牆壁,行於屋頂之上,或者吹聲口哨,在馬鐙上發力,抓住繮繩,縱馬疾行。

我努力克服出血效應,壓制飛檐走壁和撲倒前方路人的衝動,在大街小巷中七轉八繞,直到來到一處噴泉和方尖碑前。

按照記憶中的路線朝右邊行走十幾步,擁有近兩千年曆史的萬神殿便出現在眼前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