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搖滾,另類在哪?

疊甲:本文推歌爲主,其餘次之,專業性不強(毫無),有觀點歡迎討論

當我們熱衷於給慣常的事物分類,“ 另類“就誕生了

什麼是另類搖滾

關於另類搖滾(Alternative Rock)的定義,在此我不想引用百科中的長篇大論,只以一個普通聽者的角度發表一點看法。

要說到另類搖滾的鼻祖,大部分人都會想到那隻黃色的大香蕉(《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但是它究竟另類在哪,是什麼共同的聽感讓人們把它和後來的另類搖滾歸爲一類?不同的語境下,另類有不同的詮釋。對於六十年代紅遍大街小巷的披頭士,地下絲絨詭譎的旋律就是另類,相比九十年代復甦湧起的流行熱潮,一張《OK Computer》就是顯得與衆不同。另類沒有明確的界限,至少在音樂表現中的通性上如此(不過一般另類搖滾中都有重複複雜的段落,可能這也是導致其聽感”非主流“的原因)。而從其他角度來談,另類搖滾通常不注重商業性,同時也帶有實驗、獨立的屬性。

音樂屬性上模糊的界限也說明另類搖滾和其它類型的音樂的交融,後朋克(《The Queen Is Dead》)、盯鞋(《loveless》)、獨立搖滾(《Funeral》)、夢泡(《空中キャンプ》)等都有體現。不死板的做史學家,另類搖滾就是一個很主觀很概括的範圍。所以討論這類音樂,或者不管討論哪些音樂,我們都得迴歸聽者本身。

音樂的另類感受

音樂是感受的紐帶,不同創作者的表達又促成不同聽衆的感受。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的聽者,並對音樂有着不同的認識。音樂對不同的人而言,或許是隻存在於短視頻背景中的調味品,或是抑制煩悶情緒的藥品,又或是不斷刺激荷爾蒙的消耗品。當我們對待音樂的感受成爲了一種習慣的狀態,在音樂功能性愈發明顯的當下,另類的意義才更見顯著。另類的音樂叫我們知道,這種對旋律感受的天性的美妙。

一些不賴的專輯

除了上文提到過的專輯,還有:

Kid A-Radiohead

Kid A

公認神專,實驗且前衛。沒有狂躁的吉他,沒有粗重的鼓點,致幻致鬱

Ants From Up There-Black Country, New Road

Ants From Up There

靈魂人物離隊,可能是黑城新路的絕唱。很有拱廊之火的影子,但是也有自己的東西

In the Aeroplane Over the Sea-Neutral Milk Hotel

In the Aeroplane Over the Sea

另類搖滾典中典之越洋飛機。喧鬧華麗,怪誕美麗

homely-Ogre You Asshole

homely

很小衆,我喜歡

The Glow, Pt. 2-The Microphones

The Glow, Pt. 2

另類搖滾典中典之我來給你踩背來嘍。難受了就聽,越聽越難受

LONG SEASON-Fishmans

LONG SEASON

神。Fishmans每張專輯都值得聽。夢幻的氛圍

contact-角銅真実

contact

小衆。靜下來的感覺

結語

對另類的過分追捧是一種病,對麻木的習慣也是。當生活失去它原本的光澤,音樂或許可以潤色之。總得直面自我

近來煩心,隨便談談的。希望給你好心情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