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AMD 9000系列的新牙膏上市,7800X3D的含金量還在上升,目前7800X3D的價格在3199-3499之間,不少玩家看到評測7800X3D吊錘9000系全家,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加價購入,其實7800X3D是一個“偏科生”,相比7700X和intel的酷睿系列處理器其實有相當大的差異。
7800X3D的參數很多的估計已經爛熟於心了,8核16線程,在今天來說剛好夠用;96MB三緩,這個是該CPU遊戲性能強大的根本;最大睿頻5.0GHz,接近13600KF或者7500F。
那麼7800X3D的優勢是啥呢?相比7700X整整10幀的遊戲提升,毫無疑問,7800X3D的最大優勢就是遊戲幀數高!
不過話又說回來,沒有完美無瑕的CPU,7800X3D爲了獲得高幀數也付出了相當多的代價。比如說7800X3D爲了能讓集成的3D核外緩存可以正常工作,不得不限制了單核頻率和功耗,以至於那些喫單核性能的遊戲,比如星際爭霸2性能低下。另外由於小核心和多線程數量上低於酷睿的12-13代同級產品,在一些建造類、戰略類遊戲上性能會較差,比如《城市天際線》《全面戰爭系列》《騎馬與砍殺》,這些遊戲往往能喫滿目前民用CPU的全核心性能。
在內容創作方面,7800X3D不能說是一塌糊塗吧,也能說是毫無卵用,在AV1/H265/H264基準測試中,13600K比7800X3D快了16%~29%;blender基準中,13600K比7800X3D快了20%~27%,另外我們團隊嘗試過在直播中,如果使用7800X3D核顯進行推流,則核心效率會嚴重受損,永劫無間幀數大概會損失1/3,而intel核顯在推流這一塊表現很不錯。
溫度方面,雖然說我們也是看到了AMD在限制了7800X3D在控溫上的努力,但是在實際使用中,7800X3D因爲厚實的頂蓋和高密度小die設計,在默頻+關核顯+PA120散熱下,網遊遊戲溫度經常維持在75-80之間,也有網友報告會超過85度,不過這種情況我個人傾向於散熱器問題。
70-80這個溫度蠻危險的,短時間可能會因爲內存控制器失效導致藍屏,用久了和5600X一樣有縮肛概率,推薦上瓦爾基里E360、超頻三DS360這類中高端水冷並且進行負壓優化。
說到內存控制器,我突然想起來今天早上羣裏看到有個7800X3D+光威神武的羣友說只開了XMP/EXPO,玩遊戲老是玩着玩着就藍屏,其實這個大概率和AMD IOD有關係這玩意兒有關係,目前7000系列的IOD在70度以下是沒問題的,但是超過70度後對於M Die的穩定性急劇下降,開機容易卡自檢,遊戲也概率藍屏,想穩定就得加錢上A Die高端內存。intel這塊問題倒不是很大,雖然也會在極端高溫下內存控制器失效,但是intel頂蓋薄、die面積大、遊戲溫度較AMD更低,問題倒不是特別大。
這還得說一個7800X3D催生的市場:X3D優化師,通過對7800X3D進行精調,從而獲得額外的性能,如果7800X3D買來就默認用,性能和13700K差不多,遊戲還容易卡頓,但是調試後的7800X3D幀數提升甚至能在一段時間內直追14900K,不少高端的X3D優化師就靠着這門手藝給大主播進行調試,一個月收入10萬+。這調試價格可謂不菲,而且提供服務的人很多,可見X3D 精調大有市場。
最後就是7800X3D性價比這塊比較讓人頭疼,也算是後悔吧,在intel高電壓事件還沒爆發前我們公司提前收到了警告,7800X3D那時候2100左右吧還能買到,沒有下決心買一塊,漲到3000了2700出也能賺點伙食費……
其實這反映出了AMD的一個渠道缺陷:即出貨不穩定,一遇到幾個頭部渠道控貨,市場價格就立刻劇烈波動,黃牛黨嚴重損害了玩家利益,但是我們又無能爲力(現在黃牛違法嗎?有懂哥可以科普下)CPU不像GPU,交貨會受到顯存交付量影響,intel一直以來能霸佔市場,也並非單純的“性價比”“穩定”等單一因素能影響的,如果你交付量足夠大、給渠道足夠的利潤,哪怕性價比差一點,也能佔據大片市場。現在再讓你去買 3000 多的 X3D 明顯多掏 1000 塊錢,這種彷彿坐過山車的感覺,我相信無論是新老買家心裏都不好受。
至於AMD爲何一直處於DIY的小衆圈子裏,交貨量上不去,和選擇商業代工有一定的關係。相比蘋果、高通等客戶的量級,AMD這種級別的客戶能拿到芯片交期是靠後的,而且臺積電產能有限,即便是AMD有錢也難以從大頭手中搶奪產量,這麼來看的話AMD在現金流充足的情況下,也得考慮學習英特爾保持自己的芯片製造環節。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