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210W输出,165W双口回血,上课续命利器——酷态科15号Ultra

前言:不少用户对10号的屏幕和性能爱不释手,但10000mAh的容量又不够持久。15号系列不带屏幕,又不够炫酷。而酷态科最新推出的15Ultra绝对和你心意,它在15号的基础上新增了TFT彩屏、PD3.1、双口同充、百瓦PPS等新功能,并且容量保持在20000mAh级别。那么,就让我们详细体验一波,399元的它到底Ultra不Ultra?

全文2.4K字,多图警告,感兴趣的盒友建议先收藏再看!

开箱

15Ultra的外包装和以往系列相比,的确是辨识度拉满,并且一直保持着一贯的设计理念。

包装内含1m长,支持PD3.1 240W的数据线、充电宝本体(带贴膜)、说明书。

15号Ultra上手第一眼与15号(SE)的区别就在于其正面有一块1.3英寸的TFT万象屏,并且黑色面板贯穿整个充电宝机身,质感很棒!这块屏分辨率要比10号高上不少,达到261ppi,算是弥补了10号屏幕的一个痛点。并且屏幕的功能也得到升级,更详尽的实时参数显示、增加输入输出控制、高低温预警、品牌线缆识别等设定与显示。个人认为,不少用户就是冲着这块屏幕入手的。

与10号进行对比,分辨率的提升还是很明显的(两者皆为裸屏)。

但是也由于屏幕面板向下延伸的设计,15Ultra正面几乎整块区域都由黑色面板覆盖,并且出厂自带贴膜。贴膜和10号一样,带有磨砂纹路,十分影响显示效果,揭开又很容易刮花面板,个人建议如果对屏幕清晰度有要求的用户,购入软膜进行替换(我是裁的手机膜)。

说回充电宝本身,依旧沿用家族设计风格。不同于15号(SE)的全灰配色,15Ultra更像10号同系产品。按键、屏幕面板黑化,真的很像啊。

背面依旧是熟悉的防滑纹路,搭配容量,可上飞机标识以及SN码丝印。

对比来看,Ultra在外观上,有着和15号接近的体型,以及与10号一脉相承的ID设计。总体上,还是“酷”味儿满满。

重量方面,15Ultra为578g,与之相比的15SE则为490g。体感差异不大,握持手感差不多。

体积方面,长宽厚=152.1X44.5X57.8mm,与其小老弟15SE对比,宽度长度基本不变,但要厚上不少,结合其功率来看,控制不错。

协议与接口

接口和15SE类似,2C1A。但是15号Ultra两个C口皆为大功率输出口,以蓝色舌片做标识。

具体协议方面,表显并不是很准确(忘记更新固件了)。准确来说,C1口支持PD3.1,最大140W(28V,5A)以及小米120W私有快充外,还支持100W的PPS。C2口支持65W的PD3.0以及小米90W私有快充。C1口包含5个固定档和两个PPS,PPS能到20V,5A,满血无疑。C2口PPS则能到20V,4.5A,90W。A口方面,支持33W的融合快充,华为22.5W超级快充(名字就是这样),QC3.0,三星AFC等,具体见图。

总体上来看,是做到了第三方充电宝协议支持的最佳,尤其是大功率支持方面,例如PD3.1和高功率PPS,以及小米私有协议,定位精准。PD3.1的支持,使苹果设备用户狂喜,能做到140W原装充电头的充电效率。

性能与测试

性能估计才是这款充电宝的最大亮点。输出方面,多口210W,单口支持PD3.1,最大140W输出。自充支持双头165W,单头最高140W。

单口自充方面,采用酷态科10号进行自充测试,输入功率前40分钟能稳定在92-95W之间,随功率缓慢下降,20000mAh容量最终充满耗时57分钟。

采用支持PD3.1的酷态科15号充电,前20分钟输入功率能维持135W左右,这时则基本跑满28V档位的PD3.1协议(考虑压降和线损)。随后降功率到95W附近,最后进入涓流模式直至充满,最终耗时49分钟。总的来看,这个单口1小时内完成自充,还是十分钢的,性能党完全不用担心。

除了单口自充性能较强外,双口输入也是一大亮点。旧梦实测15号和10号充电器双口同充,最大功率为162W,完全充满用时43分钟,比单口140W自充还快6分钟。考虑到不少用户没有两个大功率充电器,这里便分为多个功率段测试,提供参考。

65W+65W搭配,充电器满载,最终输入为125W。

100W+100W搭配,充电宝满载,最终输入端为161W,符合165W Max宣传。(第一次拍图,为酷态科10号+小新105W三口)

100W+30W(酷态科透明氮化镓,好用爱用)搭配,小充电器满载(27W),最终输入为117W。

100W+65W搭配,充电器满载,最终输入为154W。

30W+30W(皆为酷态科AC18)搭配,充电头满载,最终输入为56W。但未激活充电宝双口快充标识,其要满足如下三个要求:

1、C1,C2需要同时接入充电

2、两充电器输入之和得大于90W

3、C1、C2接口必须有有效输入

值得注意的是,当充电宝电量高于70%,双口会逐渐切换至单口模式,直至充满。

搭配总结:无论是大功率+大功率,还是大功率+小功率,以及同功率输入。酷态科15Ultra都能做到尽量满载充电器,哪怕两者输出性能差异较大。双口同充除了追求更快的自充外,还能降低充电器负载,并且利好充电器功率上限较低的用户。例如通过两个65W充电器进行充电,就能获得接近采用140W的PD3.1充电器的充电效率,而且两个充电器都能得到利用。

纹波方面,可以说无比优越了,甚至没有超过50mV(国标建议200mV以内)。

边充边放最高能做到132W输入(酷态科15号)与65W输出同时进行。并且该功能默认对两个C口的输入/输出对象没有强制要求。当然,也可通过设置,强制控制C1口是输入/输出端。

酷态科15Ultra为20000mAh容量,标称72Wh。在30W(15V3A)放电测试中,放出66.5Wh,转换率最高,为92.43%。而在140W(28V5A)极限工况下,25分钟放光全部电量,放出61Wh,转换效率为84.7%。得益于采用4串两并结构的8颗18650亿纬25P(10号同款)电芯,高压转换率整体表现优秀,不少充电宝低功率下转换率也才85%左右。

日常体验

日常体验并没有那么极限,故没上负载拉满,意义也不大(其他博主测试,拉满也能稳20分钟以上),性能党不必担心。

轻薄本烤鸡,双烤FPU+GPU,充电宝最高输出为82W,稳定在70—80W之间,很稳。100W轻薄本供电,15Ultra能够轻松应对。

PPS协议实测努比亚Z50U能做到50W的充电功率,接近原装充电器体验。

小米13实测能顺利激活90W金标充电,由于手机电量较为充沛,充电功率稳定在50W左右,其它充电支持见下表。

多口不断连实际体验也不错,接入大功率新设备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掉压现象,并且协议握手很快。

多口输出更多测试,限于篇幅,便以官方图片为例,可见相互之间干扰不大,毕竟双路控制。

总结

酷态科15号Ultra在399的价格,给到高分TFT彩屏、双口165W同充、多口最大210W输出、PD3.1支持、120W小米私有协议支持、边充边放、多口不断连,和不阉割的百瓦PPS,纸面参数拉满。在结合1个小时不到的自充时间,和长时间满载输出能力,体验也到位了。总之,在400元这个价位,酷态科15号Ultra可以说没有对手,无论是性能质感,还是质保,这个Ultra的确实至名归。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