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 絕地:隕落的武士團》,打造泛媒介IP宇宙的可能性

昨晚重新撿起《星球大戰 絕地:倖存者》,結果不到一小時在寇博再次閃退,丟失部分進度——說好的“倖存者”已經優化好了呢?

我在2023年白金了《星球大戰 絕地:隕落的武士團》,經歷了一段長達34小時,美妙且動人的絕地學徒成長冒險之旅。

這也是我現在願意頂着優化稀爛,玩續作《星戰 絕地:倖存者》的主要原因。

本作屬於白金難度較低的遊戲。

整體而言,“隕落的武士團”集“神祕海域”或“古墓麗影”系列的攀爬系統、《只狼:影逝二度》戰鬥方式、“類魂”遊戲存檔系統、“類銀河惡魔城”遊戲地圖設計以及主流3A遊戲影視化敘事於一身,本質上是一款“縫合怪”遊戲。

得益於上述系統或設計的成熟以及星戰IP豐富背景。《星球大戰 絕地:隕落的武士團》相關元素縫合融洽,遊戲質量優秀,讓我彷彿以第一視角置身“星戰正史宇宙”,探索風景迥異、各具特色的星球。

雙日餘暉的景色很像天行者曾生活的星球塔圖因。

而《星球大戰 絕地:隕落的武士團》的出現,也讓我覺得打造泛媒介IP宇宙是有可能實現的。

曾經見識到類似構想,但端出來的實際成品往往一言難盡。比如早期階段的“漫威電影宇宙”以及“超凡蜘蛛俠”系列電影都曾在上映期間推出過同名遊戲,但遊戲幾乎無遊戲性可言,成爲廉價的一次性電影宣傳品。

或者像樂高版“哈利波特”“指環王”系列,雖然遊戲好玩,但重複一遍電影劇情的處理方式讓遊戲本身缺乏拓展性。

或者像近年大火的“漫威蜘蛛俠”系列與《漫威銀河護衛隊》,遊戲工作室乾脆另起爐竈,講述新的故事。但因遊戲世界觀獨立,難以與電影產生聯動。

漫威旗下游戲不與漫威電影宇宙聯動的原因在於漫威遊戲部門希望給予製作團隊更多的自由度來打造遊戲故事情節,並且不再需要將遊戲的發售日與電影的發佈時間匹配。

“漫威蜘蛛俠”系列

只有《星球大戰 絕地:隕落的武士團》與當前星戰電影、電視劇同處於一個“星戰正史宇宙”。“隕落的武士團”裏圍繞絕地學徒卡爾引發的一系列故事,切切實實發生在絕地大清洗時期。

2022年TGA上播放了續作《星球大戰 絕地:倖存者》的預告,主角卡爾臉模及扮演者卡梅隆·莫納漢手持光劍來到臺前。這一幕讓我在去年年初白金後特別期待“星戰”人氣角色如歐比旺、阿索卡以及達斯摩爾在續作“倖存者”中登場,或者遊戲主角卡爾會客串“星戰”劇集《阿索卡》或《歐比旺》第二季。

畢竟卡爾的活躍時期正介於“西斯的復仇”與“新希望”之間,這段時期有太多的故事可以來講述。

我覺得,以卡梅隆·莫納漢的形象去參演(客串)“星戰”劇集,難度真的不大。

2022年底,詹姆斯·古恩確認華納遊戲部門將製作DC遊戲,這些遊戲將與電影、電視劇、動畫等所有作品,共同成爲DC宇宙的一部分。如今看來也是前景不明,最近華納正在尋求出售遊戲工作室。

《星球大戰 絕地:隕落的武士團》作爲“星戰正史宇宙”的一部分,其最重要的核心在於敘事。

能否在遊戲玩法合格的前提下,講好一則“星戰”故事,是它被市場與玩家認可的關鍵。在這一點上,我覺得“隕落的武士團”出色地完成了它的任務,爲“星球大戰 絕地”系列開了一個好頭。

我衷心希望,“星球大戰 絕地”系列在三部曲完結之後,能夠打破遊戲與影視媒介之間的壁壘,將卡爾真正帶進電影當中,被更多的“星戰”電影粉絲與普羅大衆所認識。

僅存的遊戲截圖第二張。

(完)

碼字不易,盒電請X5

我——索狗、任豚、蒸斯林,只在黑五買3折的玩家。原批,首充永遠都在的月卡黨。買書不看愛好者,囤囤囤。我手寫我心,分享一些主觀且充滿個人偏見的日常與小結。歡迎大家關注我,電電我~(●─●)

接下來打算把星戰倖存者通關,棄坑了好久....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