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獨立顯卡“小廠”的intel,它在2022年10月推出了intel Arc A750(英特爾銳炫A750),如今英特爾銳炫A750不僅是對外包裝進行了升級,而且在顯卡硬件設計方面也進行了升級,嚴格來講是因爲硬件設計變動導致了外包裝進行了變動,而外包裝變動的部分就是下方紫色區域“Redesigned cooler”區域,從字面意思來看,目前的英特爾銳炫A750對散熱設計方面進行了重新設計。
直觀上來看,英特爾銳炫A750仍舊是採用了定製軸流雙風扇設計,不過是把原來15葉風扇改成了目前的9葉風扇,扇葉面積明顯增大。作爲第一次使用intel顯卡的用戶,我感覺英特爾銳炫A750風扇罩採用的啞光飾面設計很有個性,看起來採用了類膚材質+磨砂噴塗工藝設計但手感卻很細膩。
英特爾銳炫A750保留了金屬壓鑄鋁框架設計,而另外一個變動就是在金屬背板設計上,除了多了6顆小螺絲和4顆大螺絲外,工藝、圖案以及字體也進行了變動,左側紋理面積變大,條紋立體感更強,右側也是採用了啞光飾面設計,同時右側多了intel字樣。
至於內部散熱設計有哪些改動,我沒有查詢到對應的資料,由於英特爾銳炫A750提供了三年質保服務,我這裏爲了質保就不進行拆解,簡單用官方圖做個點評。從內部構造來看,英特爾銳炫A750既有銅質真空均熱板設計,又有4根加長銅質扁熱管設計搭配高密度鋁製散熱鰭片設計,內部導熱設計做的還不錯,搭配定製軸流雙風扇來提升整體的散熱性能。
回過頭來聊聊爲什麼說英特爾銳炫A750是鹹魚翻身,主要原因就是性價比變高,價格下降的同時性能也有提升,只不過硬件都是既定的、又已經上市快2年,爲什麼性能還會有所提升呢?如果你關注過顯卡的話,應該在2023年2月份的時候會經常看到英特爾銳炫A750的相關評測文章,因爲英特爾於2023年2月1日發佈的101.4091驅動程序帶來了各類遊戲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是一些DirectX 11和DirectX 12遊戲的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讓一衆英特爾銳炫A750用戶喜極而泣、奔走相告的同時,也讓intel揹負上了“驅動戰未來”的盛名。不管怎樣,官方驅動程序的不斷優化升級,也爲玩家帶來了更穩定的性能以及更好的兼容性。
有一說一,目前英特爾的驅動更新頻率已經有了明顯提升,簡單看了一下最近幾個月的更新頻率,基本可以達到一個月在3次以上。
接下來我們聊聊英特爾銳炫A750其他設計的部分。
供電設計方面,英特爾銳炫A750採用了8PIN+6PIN接口設計,額定顯卡最大功耗TDP是225瓦,官方推薦搭配的電源是600瓦及以上。
從側面來看,英特爾銳炫A750散熱鰭片很薄而且分佈均勻,搭配內置的銅質扁熱管與散熱鰭片緊密貼合來進一步提升散熱傳導效率,從而爲顯存、電感、MOS管等不同元件提供良好的散熱性能。左下角的intel ARC字樣只是印刷體,沒有加入燈光設計。
視頻輸出接口方面,英特爾銳炫A750提供了3個DP2.0接口和1個HDMI 2.1接口,接口規格屬於當前最高,設計上很有誠意。這四個接口採用了靠近單邊的一字型排列,一側則是大面積開孔來提升輔助散熱性能。
瞭解完基本設計和參數的部分,下面我們來直接進行裝機測試。測試前需要說明的是,如果是英特爾平臺的話,建議使用英特爾10代及以上的CPU和英特爾400系列及以上的主板(啓用對Resizable BAR 的支持)。
如果是AMD平臺的話,建議搭配AMD 3000系列以上的CPU和AMD 500系列以上的主板。
推薦的系統是UEFI引導模式的Win10及以上系統(WIN10系統版本號建議21H2及以上),同時需要在主板BIOS中開啓Resizable Bar功能來提高PCI Express總線訪問GPU顯存效率。
對於一些原來搭配NVIDIA顯卡和AMD顯卡使用的系統,需要我們手動刪除對應的驅動來避免出現一些問題,僅保留英特爾官方顯卡驅動程序。希望後續英特爾官方程序在安裝時可以直接刪除已安裝的其他驅動程序。
目前的英特爾官方顯卡驅動功能比較豐富,包含了顯卡性能調整(超頻)、固件升級、驅動程序更新管理、直播遊戲、錄製遊戲視頻等功能,不過沒有加入一鍵超頻和一鍵遊戲截圖功能。
英特爾銳炫A750採用了ACM-G10芯片,ACM-G10擁有28個Xe內核,28個光線追蹤單元,448個執行單元,顯存爲256-bit位寬的8GB GDDR6,顯存帶寬爲512GB/s,支持Resizable BAR、支持光追。默認基礎頻率2050MHz,默頻下實際滿載測試時爲2400MHz。
作爲基於英特爾Xe HPG微架構的顯卡,英特爾銳炫A750內置英特爾XMX AI加速引擎、全新Xe引擎,支持英特爾Deep Link技術,同時專爲DirectX 12 Ultimate進行了相關優化,爲遊戲玩家以及內容創作者提供了軟硬件層面的有效支持。
下面我在默認模式下搭配幾款軟件進行一些基準測試。
英特爾銳炫A750支持硬件光線追蹤,每個核心上都配備了專屬的光線追蹤單元,它在Port Royal 2K/1440P分辨率下的得分爲6417,對應顯卡測試的平均幀率爲29.71 fps, 在3DMark DirectX Raytracing下的平均幀率爲29.21fps.
英特爾銳炫A750在3DMARK XeSS Ultra Quality下的測試結果如下,2K分辨率下XeSS Off對應27.05fps,2K分辨率下XeSS On對應41.23 fps。
英特爾銳炫A750在Time Spy下的得分爲12627,其中顯卡得分爲12017;在Time Spy Extreme下的得分爲6250,其中顯卡得分爲5842。
英特爾銳炫A750在Fire Strike下的分數爲28951,顯卡得分爲31082;在Fire Strike Extreme下的分數爲13878,顯卡得分爲14253。
Steel Nomad 是3DMark測試工具新加入的功能,用來取代前面的Time Spy,用於非光追的繁重負載測試。Steel Nomad的原生分辨率爲4K,使用了最新的圖形渲染和計算技術,負載程度是Time Spy的大約3倍、Fire Strike的幾乎7倍,並且支持跨平臺、跨系統對比,測試結果更具參考意義。英特爾銳炫A750在Steel Nomad下的分數爲2545,顯卡測試對應的幀率爲25.45 fps。
Geekbench 6提供了GPU相關的基準測試,包括了OpenCL和Vulkan,用來分別對並行計算\通用計算任務以及對遊戲、3D渲染等圖形密集型任務進行基準測試。英特爾銳炫A750在Vulkan下的測試結果爲79708,在OpenCL下的測試結果爲105873。
英特爾銳炫A750在V-Ray GPU測試下的結果爲1447。
英特爾銳炫A750在AIDA64 GPGPU Benchmark(V7.20)下的測試結果如下,Memory Read對應的數據爲18763MB/s,Memory Write對應的數據爲20278MB/s,Memory Copy對應的數據爲362.42 GB/s,單精度浮點運算速度Single-Precision FLOPS對應的數據爲12278 GFLOPS。
整機性能方面,我這裏搭配PCAMARK10 Extended進行了測試。英特爾銳炫A750在PCMark 10 Extended下的得分爲10980,其中游戲得分爲23328,顯卡得分爲30044。
這裏簡單做個了數據彙總表格供各位參考。
對於遊戲部分,我這裏選擇內置Benchmark的幾款遊戲分別在1080P和1440P下進行測試,包含了支持XeSS的幾款遊戲,參考測試結果時請注意測試時的相關參數設置。
至於一些網遊測試結果,我這裏用GamePP軟件的結果供各位參考。就測試結果而言,英特爾銳炫A750能夠在2K分辨率+高畫質下暢玩一些3A遊戲。
接下來聊聊壓力測試的部分,我這裏搭配的AIDA64和Furmark 1.38對英特爾銳炫A750進行雙烤,看看滿負載情況下的散熱性能表現。室溫爲26度開空調,此過程中英特爾銳炫A750功率爲155瓦,沒有達到預設的最高功率,不過GPU Clock提升到了2400MHz,在測試過程中沒有出現大幅波動,顯示的顯卡溫度達到了72度(實際測試時間5分14秒)。
如果是隻搭配Furmark 1.38在2K分辨率下進行壓力測試的話,英特爾銳炫A750功率倒是會接近閾值,但GPU Clock對應的數值只有2250MHz。
手動調整最大功率並適當提升供電電壓後,我們就可以對英特爾銳炫A750進行手動超頻,我這裏簡單拉昇了電壓、頻率進行說明。
雙烤測試時的頻率來到了2725MHz,當然對應的功率以及溫度也有所提升,功率直接來到了226.8瓦,溫度則是直接來到了80攝氏度(實際測試時間5分46秒)。
超頻後的性能自然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不同用戶可以根據自己整機的硬件配置情況來進行超頻體驗。
最後我結合以上的體驗來對英特爾銳炫A750做個點評,
一是伴隨着英特爾每月多次更新驅動,包括銳炫A750在內的銳炫顯卡在穩定性方面有了進一步提升,同時也確保了顯卡性能的正常發揮,不管是遊戲性能還是視頻編解碼性能,這是我認爲英特爾銳炫A750鹹魚翻身的主要原因。伴隨着英特爾 OpenVINO AI 開源工具包的發佈,英特爾銳炫A750對於一些預算有限但又想體驗AI內容創作的人羣來說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二是有了性能方面的保證以及價格方面的下降,使得英特爾銳炫A750成爲了1500價位段值得關注的一款顯卡,也成爲了RTX 3060和RX 6750 GRE顯卡的競爭對手。
對於不足的地方,我感覺就是英特爾銳炫A750散熱性能,外殼包裹散熱鰭片的面積有些大,應該讓散熱鰭片全部露出來,同時風扇可以3風扇設計來進一步提升主動散熱性能,當然也可以考慮把散熱管數量增加,比如增加到5個。
另外希望英特爾能繼續在支持XeSS遊戲上發力,爲遊戲玩家帶來更好的遊戲體驗。
最後附上測試主機的硬件配置。
CPU爲intel酷睿i7-13700K,i7-13700K由8個P核、8個E核組成,共計16核24線程,搭載英特爾770核顯,其中P核睿頻最高可達5.4GHz,E核睿頻可達4.2GHz,同時具備30MB L3緩存和24MB L2緩存。
主板是七彩虹CVN Z790D5 ARK FROZEN主板,這是七彩虹旗下一款定位超頻的主板。除了延續CVN系列定製寒霜散熱裝甲以及全覆蓋式冷凝片強化散熱設計外,它還採用了14+1+1相供電設計,爲CPU採用了8PIN+8PIN供電設計,滿足一些人搭配i9級CPU安裝使用需求,實測支持雙通道DDR5-8200MHz(OC)內存條。此外,七彩虹CVN Z790D5方舟提供了1個PCIe 5.0 x16插槽、4個PCIe 4.0 x4 M.2 SSD插槽以及1個USB 3.2 Gen 2x2 Type-C接口(20Gbps),同時設計有一鍵Clear CMOS按鈕和一鍵升級BIOS按鈕來方便用戶快速還原BIOS設置以及更新BIOS。
散熱器是鑫谷崑崙II 360 ARGB水冷,它採用了一體式集成風扇設計, 免去了手動安裝風扇的麻煩,冷排風扇採用FDB流體動壓軸承設計來降低噪音,風量最大可以達到78CFM,風扇轉速範圍爲800-2000RPM,官方宣傳是最高可以提供320W功耗的散熱能力。鑫谷崑崙II 360 ARGB水冷加入了內置重力感應元件的2.1英寸LCD屏設計,分辨率高達480*480,可以實現自動旋轉畫面的功能,同時支持自定義圖案功能。
電源採用的是鑫谷80PLUS金牌認證的高端電源崑崙KL-1250G,配色有黑白兩款可選,提供了10年質保服務。鑫谷崑崙KL-1250G採用了主流LLC諧振+DC-DC架構設計,內置智能放電IC和日系電容。鑫谷崑崙KL-1250G內置一顆140mm雙滾珠軸承風扇,支持i-Stop智能啓停技術。
鑫谷崑崙KL-1250G模組口分爲上中下三排,第一排是PCIe供電接口+主板供電接口,第二排是標準12+4PIN接口(PCIe5.0)+CPU供電接口+IDE/SATA供電接口,第三排是PCIe供電接口+ CPU供電接口+IDE/SATA供電接口。
機箱是安鈦克FLUX機箱,安鈦克 FLUX系列機箱主打的就是散熱性能跟性價比,都會附贈5把風扇,而且會在前面板上進行另類設計,比如安鈦克FLUX機箱這次就在前面板四周加入了木材設計。
安鈦克FLUX機箱自帶的5把風扇分別是前置的3個12釐米風扇,電源倉上方自帶1個12釐米反向風扇,後置1個14釐米風扇,後置風扇算是一大亮點,不過這5把風扇均爲無光設計,更適合追求無光人羣,對於自己這類燈光玩家來說,會需要自行更換ARGB風扇。
對我而言,安鈦克FLUX機箱最大的賣點其實就是支持背插主板,加上模塊化設計、更大更自由的安裝空間以及四百元不到的價格,在同類型機箱中會更有吸引力。主板安裝位左側、上方和下方有很多開孔,就是給背插主板預留的,比如七彩虹(Colorful)CVN B760M-BACK FROZEN WIFI 背插主板等等,搭配三組魔鬼氈、理線槽以及理線配件可以更容易梳理線材並提升美觀度。
另外側面底部金屬面板採用全鏤空設計來搭配風扇提升空氣流動。就裝機來講,我感覺這次的安鈦克 FLUX機箱在機身設計、散熱設計以及裝機體驗方面有了進一步提升,可以滿足用戶想要實現雙冷排安裝、三明治冷排安裝、背插主板安裝的需求。
以上就是此次體驗的內容,感謝各位觀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