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又到了吃海鲜的季节,关于生食鱼肉的争论由来已久,网络上关于这方面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定论。
我个人认为,一两篇文章也不太可能说服支持者和反对者其中的任何一派。所以今天,我们抛开传统饮食争论和营养价值争论,单独讨论一下寄生虫感染问题。(叠甲)
今天来到寄生虫系列的第二篇,讲讲淡水鱼生和海水生鱼片的寄生虫问题
第一部分先来讲讲咱们本地的传统美食:鱼生(淡水生食鱼肉)
根据网络上的说法,两广鱼生的做法还是很有讲究的,打捞上来的淡水鱼,通常会在清水里先饿上几天,目的是让肉质更加紧致,还能吐出脏东西,
随后要将鱼尾去掉,再用祖传的手艺给鱼放血,等割掉鳃的鱼血尽鱼亡,处理出来的生鱼片才更加晶莹剔透,接下来就到了撕鱼皮的环节,那过程可是相当解压,一番操作之后,厨师会用吸水纸将鱼肉包裹起来,最后再将鱼肉切成片,加入柠檬、洋葱等调料后就可以吃了
这类美食分布在我国南部沿海地区,以两广地区为主。相比于海鱼,淡水鱼的鱼肉脂肪更少,口感更脆,受到了人们的追捧。但美食的背后,是两广地区遥遥领先的肝吸虫发病率。以广西为例,据国家CDC公布的数据显示:肝吸虫病在全球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 85%病例在中国。目前广西已发现60个县(市、区)有肝吸虫病流行或存在,目前全区感染人数为300万~500万人,仅次于广东。
某乎平台上感染者现身说法
肝吸虫正是今天咱们第一部分(淡水鱼生)的主角。
肝吸虫,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因为生殖系统发达,被命名为华支睾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肝吸虫在寄生在人体之前,要更换多个中间宿主。
首先,肝吸虫的虫卵会寄生在豆螺bithynia等淡水螺freshwater snails体内,进行第一阶段的发育。
然后初步发育的幼虫(此时称尾蚴)脱离螺体,寄生淡水鱼虾,在淡水鱼虾体内进一步发育成囊蚴 Metacercaria。囊蚴即为感染性幼虫
人如果此时吃下了含有肝吸虫囊蚴的鱼肉或虾肉,就会感染肝吸虫。肝吸虫寿命在20~30年,对人体持续损伤。
肝吸虫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来源于超敏反应和炎症反应。
肝吸虫寄生在人肝的胆管和次级胆管中,通过机械刺激、代谢产物和分泌物诱发胆管的超敏反应和炎症,导致胆管内局限性的扩张和胆管上皮增生。
这些胆管损害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轻者会患上胆石症cholelithiasis,即胆管内色素结石。结石会阻塞胆道,影响胆汁的排出,人肝产生的胆汁本该储存在胆囊里,此时却无法排出,这会导致胆管炎、阻塞性黄疸 obstructive jaundice和胆汁性肝硬化 biliary cirrhosis。严重的患者(轻症发展而来),会患上肝管癌和肝癌!
轻度感染者往往临床症状不明显,但肝脏组织在显微镜下(活检)已有明显病理性变化。急性感染者会有明显的病症,急性期以过敏和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包括发热、胃痛、腹胀、食欲减退、四肢无力、肝区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重症患者则一般是长期感染导致,疲乏、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厌油腻、消化不良、腹痛、经常性腹泻、肝区隐痛、肝肿大、头晕等症状。此时若不及时就医,则小命不保矣。
肝吸虫的治疗一般首选药物是吡喹酮praziquantel和阿苯达唑,但治疗用于比不上预防,对寄生虫的防治是最重要的。必须要有三驾马车:
控制传染源:积极筛查和治疗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
切断传播途径:管控粪便(粪中有虫卵),不生食淡水鱼虾蟹,不用淡水鱼虾蟹喂养猫狗(猫狗也可以感染)
保护易感人群:做好宣传和科普!改变不良习惯,生菜板和熟菜板一定要分开!
第二部分来讲讲生鱼片(生食海水鱼肉)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觉得生食淡水鱼很容易感染寄生虫,但是生食海水鱼就很安全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生鱼片里也有好几种寄生虫,种类相比淡水鱼寄生虫要少,但总体感染率确实差不多,如果不经过特殊处理就直接食用,也很容易寄寄。
作为日料的主力,最近几年生鱼片真的风光无两,深受大家喜爱,但暴增的市场之下乱象横生。
美食作家蔡澜就曾遇到过:“香港的回转寿司店买到了(鲣鱼)就那么切来当刺身......一开来,腹壁中长满一粒粒的黄色小肿瘤,里面包的全是幼虫。”
比如海鲜中最常见的寄生虫:异尖线虫
异尖线虫最喜欢寄生的对象是海洋哺乳动物,比如海豚、鲸鱼和海豹。陆地哺乳动物(比如人)不是它们最适宜的宿主,因此异尖线虫在人体内不能长大,只能保持幼虫状态
这些幼虫在你的体内吃喝拉撒,还会成群结队地旅行,称为“内脏幼虫移行症”。它们死亡后,尸体埋进胃壁形成芽肿,有时还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引起胃溃疡、胃穿孔甚至胃部肿瘤。
吃到这种寄生虫,严重者会引起剧烈腹痛和呕吐。对于寄生在胃肠道里的异尖线虫来说没有特效药,一旦感染,只能胃镜钳出。
人的感染方式,即食入了含活异尖线虫的海鱼(如大马哈鱼、鳕鱼、大比目鱼、鲱鱼、鲭鱼、乌贼等),小伙伴们千万别看各种视频里博主为了装13,生吃各种活海鲜,这都是拿命赚流量啊。
第三部分:如果特别爱吃,还想继续吃,该怎么保护自己
日本过去饱受寄生虫困扰,这些年,得到了有效控制,并不是因为芥末和酱油可以杀虫(天杀的商家拿这个骗人)。
首先是产地和品种,人工养殖的三文鱼往往更加安全,比如挪威的大西洋鲑(挪威三文鱼),养殖条件极为严格。先在陆地上的养殖车间内完成亲本产卵和鱼苗培育,再通过活鱼船转运到海上,利用深水网箱进行养殖。每一批鱼卵都有完整的生产档案记录,养殖取水经过消毒杀菌后流入养殖池,投喂的是经过经过加热处理没有寄生虫的饲料。
其次是鱼肉必须处理,比如特殊的冷冻处理
方案一:在-20℃及以下环境温度中冷冻和储存7天;
方案二:在-35℃及以下环境温度中冷冻和储存15小时;
方案三:在-35°℃及以下的环境温度中冷冻,并在-20°C及以下的环境温度中储存24小时;
但这种冷冻过的鱼也不是完全安全,有调查表明,存在相当数量的寄生虫仍保有活性。
所以我的建议还是,不吃就是绝对的安全!就算吃,也要买正规厂商和品牌的产品。祝愿大家肚子里都没有虫虫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