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得快还不废劲!浅聊跑步中步频与步幅的重要性

       盒友们好,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向大家分享了一些心率方面的知识,目的是为了给新入门的跑友科普一些常见的跑步数据,借此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继续和大家科普一下跑步中一项常见且十分重要的数据——步频与步幅。

你的心脏够强大吗?浅谈运动生活中的心率问题

       在跑步这项运动中,想要入门十分容易,但其中的跑步动作本身却十分复杂,相信大家有看到过许多大神的跑步成绩,明明配速一样,两个人跑起来的观感却截然相反,这其中其实是与步频和步幅有关。接下来让我们先看看步频与步幅的相关定义:

       步频:是指步行或跑步时,双腿每分钟迈出的次数。

步频(图片来源华为运动健康)

       步幅:是指跑步或走路时,双脚前后落地的间隔距离。

步幅(图片来源华为运动健康)

       我们可以以百米短跑中博尔特与苏炳添的例子进一步理解,这两个是“步长型”与“步频型”的典型代表。步长型就是每一步迈出的距离较长,相对地,摆动双腿的频率就偏低。而步频型则相反:奔跑的频率很高,但每一步迈出的距离就相对偏少。

       因此,放到长跑中来看,由于每个人身高腿长不同,在相同配速并排跑的情况下,步频步幅的不同,导致了观感上的快慢有所差异,那么我们普通的跑者在步频步幅方面应该掌握什么呢?

常见概念:

       1. 相同配速情况下,较快步频意味着跑步时步幅更小,较高的步频往往会带来更短触地时间,更稳定的上肢状态,以便更容易稳定跑姿并减小关节承受的冲击

       2. 相同配速下,过高的步幅就会降低跑步经济性,即我们需要更多的力气来保持腾空高度,这样触地点就容易远离重心,触底时间变长,导致剪应力增加,身体不稳定更容易受伤

新手别学他

       3. 步频通常会随配速增加而提升。普通跑者步频一般在150-170步/分钟左右,资深跑者则会稳定在180-190步/分钟左右。

想要跑得快,步频和步幅都不能少

       4. 在配速一定的情况下,更加建议适当快一些的步频来替代较高的步幅,初学者也应优先选择提升步频的方式来提升配速,而不是刻意加大步幅来提升配速,可以避免增大膝盖等关节的压力导致的受伤。(初跑者建议往180步/分钟的目标靠近)

       5. 刚开始提高步频往往会使心率提高,但这也恰恰说明我们在跑步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利用到肌肉和肌腱的弹性,对配速没有把握能力,使得跑步效率很低。

我们应该怎么做?

       1. 若要提高步频,首先便是脚步不要拖拉,脚掌必须快速抬离地面,这样双脚也来不及往前跨太大步,脚落地的重心也更靠近身体正下方。(不要大跨步跑,也不要跳着跑

       2. 增强腿部力量的训练,可利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利用跳绳提高我们跟腱的弹性,高抬腿激活下肢,轻盈的步伐才是长跑中必备的技术之一。

       3. 跑前热身进行短距离的小碎步快跑,找到高步频的感觉。

就是这种感觉

       4. 跑步期间可带耳机听相关180步频有关的音乐,或者跟随节拍器的节奏进行训练,起初会有节奏混乱的问题,但只要坚持跟住节拍器的节奏,一段时间后即可适应。

       5. 若要提高步幅,应提高髋部的灵活性,如弓步压腿,登山跑等活动。(这个可以自行搜视频查看)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