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寄生虫以及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尤其是南方一些地区对生肉生鱼的喜爱,实际上寄生虫离我们的生活非常近,所以我准备开一个系列,详细讲讲各类寄生虫,今天先来写写蜱虫
说到蜱虫,很多人都会想到过去农村卫生条件不好的时候,遍地都是的蜱虫/螨虫/虱子之类的,现在虽然卫生条件好了,但是仍不能完全放松警惕。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贾斯汀比伯,当初就是因为蜱虫叮咬,患上了莱姆病,出现了一系列症状,包括疲劳、关节疼痛和头痛等。这使他不得不暂时远离音乐事业
蜱虫的学名叫壁虱(tick),又名蜱,是专性吸血的有害节肢动物。俗称草爬子、狗豆子。属于蛛形纲,螨亚纲,蜱螨目,蜱总科。
壁虱是自然界仅次于蚊子的疾病传播者。一般栖息于森林、草原、荒漠地带等草木茂盛处。
它们对汗臭和CO2很敏感,宿主有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生存依赖吸食其他动物的血液,寄生于宿主的皮肤上,其中也包括人类。
蜱类呈全球性分布,除南极洲外,从赤道至北极圈均有发现,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多,并能借助寄主或载体扩散至世界各地。全世界已发现蜱类810余种,中国约有110余种。蜱除因吸血骚扰人、畜或造成动物贫血贫血外,又能引起局部组织损伤、肌肉麻痹,并传播多种人类疾病。
蜱虫能传播疾病与它的发育生活史有关,蜱虫一生会蜕皮两次,从卵孵出时是三对脚的幼蜱期(larval stage),第一次脱皮后发育为稚蜱期(nymphal stage),第二次脱皮后即为成蜱期(adult stage)。在幼蜱、稚蜱、与成蜱之三期中每一期均需要吸一次血,故一生共吸血三次
三次吸血,一般意味着寄生三个宿主,三个宿主之间就会产生血液传染,从而传播疾病!
相对于吸血,蜱虫会传播几种致命传染病,这往往是蜱虫宿主死亡的原因:
1.森林脑炎
森林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RNA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传播一般是全沟硬蜱
本病多见于森林地带,流行于春、夏季节,病人常为森林作业人员。森林脑炎病毒寄生于松鼠、野鼠等血液中,通过吸血昆虫(蜱)叮咬传播给人。
感染森林脑炎会出现一系列典型脑炎症状
Ø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神志不清
Ø脑膜刺激征
Ø颈项强直→颈肩上肢肌肉瘫痪
Ø发热:稽留热常见,也有双峰热和弛张热
2.莱姆病
这就是贾斯汀比伯得的那个莱姆病,它是一种由伯氏包柔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所引起,经硬蜱(tick)为主要传播媒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炎症性多系统损害,除慢性游走性红斑和关节炎外,还常伴有心脏损害和神经系统受累等症状。
感染莱姆病,会有特征性的症状:
Ø皮肤病变:慢性游走性红斑
Ø神经系统:脑膜炎/脑炎/颅神经炎
Ø关节病变:关节滑膜炎类似于类风湿关节炎
Ø心脏病变:心肌炎/心包炎/房室传导阻滞(心率失常)
3.Q热
名字很呆萌,但是也是非常危险的烈性传染病。
Q热(Q Fever),亦称寇热,是由伯纳特立克次体(Rickettsia burneti,Coxiella burneti)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伯纳特立克次体
发病与地区高度相关,家畜是主要传染源,次为野啮齿动物,飞禽及爬虫类动物。有些地区家畜感染率为20~80%,受染动物外观健康,而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胎盘、羊水中均含有Q热立克次体。
在我国北方的很多地区都存在疫区,需要持续关注
Q热立克次体由呼吸道粘膜进入人体。先在局部网状内皮细胞内繁殖,然后入血形成立克次体血症,患者会出现发热/肌痛/乏力/盗汗,进而出现肺炎(大叶性肺炎)和肝炎,最后出现心内膜炎,病死率高达30%~65%
4.蜱咬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
这是一种在新发现的致命传染病,最早在中国发现,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期间,大多分布在丘陵、林木区以及山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 SFTS,俗称蜱虫病,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导致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5.无形体病
很中二病的一个名字,但是也非常恐怖。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HGA),是由细胞内的寄生的细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导致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
密集恐惧症克星
欧美多发,近些年在我国也有发病病例,主要分布在安徽/黑龙江/内蒙/新疆
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症状
Ø发热/头痛/颤抖/恶心
Ø多功能脏器损害:心/肝/肺/胰/肾损伤
Ø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Ø癫痫/昏迷
它的症状和前面提到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很相似,在临床上需要鉴别。
————手动分割线————
其实蜱虫媒传染病还有很多,这里限于篇幅就不赘述了,重点给大家讲讲防治,怎么避免被虫虫咬
在户外活动时,避免进入较深的草丛或灌木丛,尤其是在蜱虫活动的高发季节(春夏季)。行走时尽量走在道路中央位置,远离草丛边缘,减少蜱虫叮咬的机会。
去山地林间户外活动时,穿长袖、长裤,将袖口、裤口扎紧,尽量避免裸露皮肤。
将含有避蚊胺或驱蚊酯的驱避剂涂抹在裸露的皮肤上,特别是在草地、森林和灌木丛等环境中。
户外活动后及时检查身体,查看身体各部位,包括头发、腋窝、腹股沟和膝盖弯等隐蔽部位。如携带了猫狗等宠物,还要仔细检查宠物的身体,特别是耳朵背后等隐蔽处。
发现身体被蜱虫叮住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