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柯巴鳩:Caloenas nicobarica
是一種大型鴿類。
非常有趣的是,一些遺傳學研究表明,它是與已滅絕的渡渡鳥(Raphus cucullatus)最接近的現存物種。
分佈於東南亞各地(主要分佈在尼科巴羣島上)。棲息於島嶼上的沿海熱帶森林中。
外貌:
體長約34~40cm,平均重量爲600g。壽命大致爲6~7年。
上身主要爲綠色,帶有紅銅色光澤。頭部和頸部的長羽爲黑灰色,帶有些許綠紫色金屬光澤。
翅膀帶有藍色,下身呈暗灰色。尾羽很短,爲純白色。有着褐色的虹膜,黑色的嘴。腿和jio很強壯。
1738年,英國博物學家Eleazar Albin在他的《鳥類自然史》中,首次對尼柯巴鳩進行了描述,並配上了兩幅插圖。
目前,一共有兩個被認可的亞種:C.n. nicobarica以及C.n. pelewensis Finsch。
雌性體型要比雄性略小,嘴更小,羽毛更短。
還未成熟的尼柯巴鳩幼鳥,尾巴是黑色的,可以很好的與白色尾巴的成鳥區分開來。
習性:
尼柯巴鳩是一種“吵鬧”的物種,往往會非常頻繁地發出重複的低音調鳴叫。
平時羣居,喜歡成羣結隊地從一個島飛到另一個島上去。
白天通常呆在食物充足的地區活動,晚上睡在沒有捕食者的近海小島上。不怕人,也不會刻意避開有人類居住的地區。
和大多鴿子相同,它們的飛行速度很快。但也有不同之處,尼柯巴鳩羣體不是無組織且鬆散的鳥羣,它們往往成多列或單列飛行(主要在繁殖季節)。
如果在飛行的途中從後面看,尼柯巴鳩的白色尾巴會十分扎眼,甚至可以比作一種鳥類的“尾燈”。
對於一隻尼柯巴鳩成鳥來說,一眼就能看出哪些鳥羣成員既不是潛在的配偶,也不是潛在的配偶競爭者和領導競爭者(沒有老道的經驗,來將種羣從一個島引導到另一個島)。
食物:
雜食性,以植物種子、花蕾、果實,以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等爲食。
經常會被吸引到有穀物的地區。偶爾會適量攝入小石頭,有助於磨碎種子,來促進消化。
繁殖:
該物種通常集體在近海小島上的茂密森林或者灌木中,用小樹枝在樹叉上築巢。
雌性一般產下一枚略帶淡藍色的橢圓形白色蛋,夫妻共同孵育約30~40天,直至完全孵化。
幼鳥沒有成鳥顯眼的白尾巴,尾巴的顏色也會直接影響雌性的求愛。
自然保護狀態:
曾經,大量尼柯巴鳩被人類獵殺食用、捕捉當做寵物、做成裝飾品交易。可用築巢棲息地,也因人爲因素(棲息地被破壞)正在減少。
現尼柯巴鳩野外數量稀少,但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被列入附錄Ⅰ,其中明確禁止了該種鳥類相關的商業國際貿易,現已漸漸好轉。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ICUN,它被視爲了近危NT(Near Threatened)。
反正上一期也是美麗的鳥,這期乾脆也繼續給大家養養眼吧~
它們的羽毛真的好美可惡,要不是...我也好想養一隻來。
開玩笑的,快來看看這隻美麗咕咕是誰家的好鴿們啊!
我是奇怪的bot,我們下期再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