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机音游,真的与国内玩家无缘了么?谈谈国内街机音游幸存现状

说起街机厅,可能很多人的印象,还是世纪初那种路边小黑屋。对于接触手机较多的新生代玩家来说,连PC和主机都已经较为陌生了,更不必提街机游戏,可以说是时代的眼泪了。

而街机的分支之一,音乐游戏,也曾在国内经历了起起落落,一直作为一类极其小众的游戏而存在着。那么,就让我借这个机会,向大家简单分享国内街机音游的一二吧。

Part0、消失在国内街机历史中的音乐游戏

上世纪80年代末,是国内街机游戏的拓荒时期,《小蜜蜂》《吃豆人》等游戏第一次出现在国内玩家的视野之中;

吃豆人

到了90年代,例如《街霸》《拳皇》《三国战纪》等作品在当年的玩家中也算是家喻户晓;

三国战纪

至于街机音游进入国内,则已经是世纪之初的事情了——

《DanceDanceRevolution》《EZ2Dancer》为代表的跳舞机曾引领一段时间靓男靓女的潮流;

也有《EZ2DJ》这样的无代理版本的机台,也曾因机缘巧合少量流入国内;

DDR

而一部分音游也曾拥有过国内代理版本,尚莹的《狂热节拍/Beatmania IIDX》

世宇代理的《乐动魔方/JuBeat》《音律炫动/Sound Voltex》初代,

以及华立代理的《太鼓达人》亚洲版和《吉他高手/Guitar Freak》《狂热鼓手/DrumMania》

还有《动感弹珠/Reflec Beat》《DJMAX 旋风》……

其间,也曾有国内厂商试水这一领域,比如华立的《鼓王》等。

DMT

然而,以上提到的这些作品,大多数在国内机厅也只是昙花一现,在代理商摆烂,或者后续断更停运之后,便很快消失在了玩家视野之中。至今,偶尔还能在国内机厅的角落中一窥其“残骸”。(一部分框体被爱好者个人收藏,以“魔改”的方式继续发光发热,不过那就是后话了)

吉他高手

或许在更多的国内音游玩家印象中,像《节奏大师》这样的移动端作品,才是国内音乐游戏的开端吧……

那么,在10年后的今天,在国内机厅中,音乐游戏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继续阅读下去吧。

Part1、舞萌/maimai——忠实玩家的守候与传承

如果说,现在国内最火的街机音游是什么?毫无疑问,是SEGA出品的《舞萌/maimai》。

DX框体

其外形有着极高的辨识度,形似滚筒洗衣机,通过一圈按键和红外触摸屏进行操作,玩起来就像是在画魔法阵一般。据代理商华立科技统计,该机台的国行框体,铺货已经超一千台,出货量供不应求

甚至在拉萨布达拉宫脚下都能找到它,大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街机机台了。

maimai旧框体

然而,这款机台在国内也曾面临着夭折——《舞萌》旧框体在2013年左右由精文世嘉引入国内,然而国行机器却因公司经营不善而断更。导致国内玩家在之后的五六年内,无缘从《maimai GREEN》到DX框体之前的内容。

为了玩到海外的游戏内容更新,一部分爱好者开始自行为这些被遗弃的机台进行更新,让《舞萌》的玩家文化传承下去,最后终于等到了DX时代的官机回归。

当然,这种“魔改”是游走于灰色地带的,因此不便展开。

DX时代,SEGA工作人员参与国内的展会

在众多街机音游中,《舞萌DX》的高人气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玩法独特;曲库二次元浓度高(Vocaloid/东方Project/动漫);DX框体在国内的广泛铺货……

可以说,它占据了国内街机音游的半壁江山。

Part2、舞立方/E舞成名/舞战纪——主打大众路线,在山寨争议中前行

《舞萌DX》的回归,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很多时候,在国内机厅中,更加常见的其实是一种从外观到玩法都颇为相似的机台《舞立方》——

舞立方机台

与前者不同,这款机台仅设计了6个按键,也没有屏幕滑动操作(新框体《舞立方 秀》加入了这种玩法,但铺货率不高),曲库则是主打中文/英文/韩文流行歌曲,对于路人来说吸引力更大。

舞立方界面

然而,从诞生之初,《舞立方》的争议在玩家群体中就没有停过,因为其玩法和界面都与早期《maimai》高度相似,“山寨”的影子极为明显。同时,因为早期曲目版权和谱面质量的问题,该机台也曾被玩家疯狂吐槽。同一开发商胜烨旗下的《E舞成名》和《舞战纪》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

E舞成名

不过,由于开发商胜烨在渠道和宣发方面的优势,这几款机台在一些机厅采购中颇受欢迎,因而成为机厅常客。

舞战纪

随着时间的推移,玩家群体喜好日渐分化,以上提到的几款音游也做出了一些创新尝试,试图摆脱此前的抄袭阴影,逐渐“洗白”。不过,随着玩家接触的音乐游戏变得广泛,口味也在改变,《舞立方》等机台也面临着不小的竞争压力。

Part3、中二节奏/太鼓之达人——新框体入海,让玩家看见了更多希望

自《舞萌DX》开始,陆续有一些新生代音游被引入了国内。其中,华立和世宇这两家老牌街机游戏厂商占了大多数。

中二节奏游戏界面

作为SEGA“击中萌”三部曲之一的《中二节奏/CHUNITHM》,也在近两年推出了国行官机,其独特的“抬手”搓衣板玩法也吸引了不少音游玩家尝试,加上曲目阵容的广泛联动,在国内发展的情况稳中向好。毫无疑问,相比于购买手台,《中二节奏》的国行框体让玩家门槛降低了不少。

不过,和《舞萌DX》一样,《中二节奏》的版本更新也是落后海外半拍的。

历经多次场测之后,来自万代南梦宫的《太鼓之达人》虹框由华立引入了国内,这一回归,让国内的老咚er等了太久。

太鼓机台

此前,国内的太鼓环境远比《maimai》恶劣,国内机台状况糟糕且玩家断代,让这款作品几乎销声匿迹,只有小部分玩家在坚持(包括PS4平台和模拟器等替代品)。不论如何,官机的回归,至少让玩家看到了太鼓复兴的希望。

Part4、华卡音舞/音炫轨道/音律炫动5——更多音游走向了Bad End

虽然,部分新生代音游在引入国内之后,取得了一定反响,但是,最终没落甚至无人问津,在国内大环境下也并不奇怪。从开发商的决策,到代理商的运营,甚至玩家的喜好,都能直接影响机台的人气,因而这些作品走向低谷的原因也各自不同。

玩家在游玩WACCA

最可惜的莫过于《华卡音舞/WACCA》,因为一首《旋转吧!雪月花》让“洗脸盆”玩法出圈,之后跻身国内热门街机音游之一。

WACCA机台

然而,其开发商Marvelous却做出了停运的艰难决定,虽然机台还能游玩,但失去了版权曲和更新之后,距离彻底Dead也只是时间问题。

展会上的GC

而命运更加悲惨的大概是《音炫轨道/Groove Coaster》,华立在国内投放过少量机台测试后便进行了大规模撤机,很多玩家甚至都没见过国行机台的真容。

GC机台

而《GC4MAX》的日版机台在今年4月也宣告停运,作为Taito旗下最知名的音游,最后迎来这样的结局,让人惋惜。

至于在五代重新引进的《音律炫动/Sound Voltex》,作为KONAMI旗下的高人气街机音游,在国内音游玩家中本来是有一定受众基础的,如果采用《舞萌DX》类似的策略,至少也能长期运营。

SDVX国行

不幸的是,海外后续版本对框体进行了一次更换,旧硬件无法支持,加上世宇运营摆烂,最终国行机台半死不活,玩家只能回到了其他渠道进行游玩。

Part5、星光/鼓王——不赚钱的国产街机音游,结局多半已经注定

在国内,相比街机厅,其实“电玩城”这个名字更加常见。虽然部分音游玩家喜好称其为“机厅”,但是在电玩城里面,更加常见的是类似于娃娃机这样的娱乐机台,玩家和厂家都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在上面。

对于很多厂商来说,开发音游街机的收益和投入不成正比,因为音游在玩法设计、选曲、写谱都有一定的门槛,很可能费力不讨好。

星光

例如华立自家的《星光》,主打韩文歌曲,采用了类似于《OSU!》的创意玩法,然而传统的音游玩家和艺人粉丝的重合度并没有那么高,定位有些模糊,最后黯然退场。而更早的《鼓王》,失败的原因也类似。

鼓王

所以,《舞立方》之类的国产街机音游,只是个例。毕竟,相比于手机游戏,大多数玩家实在是没有去街机厅的理由。

Part6、用爱发电,是国内街机音游最后的归宿么?

相比于《舞萌DX》的成功,其实90%的街机音游在国内已近乎消亡,除了废弃在仓库,或许只能靠一部分用爱发电的玩家抢救和保存它们。而那些并未进入国内的街机音游,或许只有一部分狂热爱好者才会想办法接触到它们(比如去海外游玩,或者鼓捣一些灰色地带的玩法)。

在国内,收集音游机台最多的场所,大概是玩家联合建立的音游窝。这些音游店铺通常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是为了保留并复活那些被时代遗弃的音游,同时引进一些国内没有的机台,传承街机音游文化,算是国内街机音游为数不多的净土了。

NOS

回顾自己的音游史,许多机种我都是有且仅在音游窝里面接触过,包括《歌姬计划Arcade》《DDR》《NOS》《Pop‘s Music》《Crossbeat》《DJMAX Technika》……

然而,街机音游的复兴,不可能仅仅依靠音游窝这样的“档案馆”。除非,随着国内音游环境的发展,海外厂商愿意进入国内进行推广,不过,这也是“有生之年”了……

END、面对幸存的机台,且行且珍惜吧

在街机文化日渐没落的时代,对于很多玩家来说,街机音游已经渐行渐远。

歌姬计划Arcade

虽然街机音游的质量和积淀,远非其他平台作品可比,但是大环境如此,玩家也无力改变。就连日本本土,街机音游也开始连连败退,今后国内街机音游的环境会往什么方向发展,尚未可知。

GC4MAX宣告死亡的公告

所以,且行且珍惜吧。或许,每一次音游街机的偶遇,就意味着从今往后的的永别。

本篇文章历时三天完成,最后在此厚颜无耻的求⚡,还请各位盒友支持,非常感谢~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