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高三两年玩了很多有名的“硬核游戏”,例如空洞骑士、死亡细胞、蔚蓝等等。每两个星期放半天假,回家有一半时间在跟游戏死磕。当时也没觉得怎么受苦,或者说是痛并快乐着;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种奇怪又极端的放松方式。
当年印的卡贴
现在身子骨已经不中用了,一个人打游戏的时候,顶多一个小时就得歇一歇,再也没法熬到半夜然后早上六点精神抖擞爬起来了。现在还能熬的小伙伴听我一句劝,想要可持续性打游戏,还是少熬一点为好。
话再说回来:当年玩的那些“硬核”游戏,几乎每个都差一口气打通。死亡细胞卡在五细胞第二局,空洞骑士卡在四门关底前辈,蔚蓝则从1A冲到8C,从9-1冲到9-9,冲到了最后一关,把冲刺键上的键盘膜都磨穿了,最后还是在9-9放弃了。
E键(久经沙场)
当时自己劝自己放弃的那些理由,现在想起来仍然觉得很有道理。玩硬核游戏是痛并快乐着,可一旦超过某个阈值,对我而言就只剩下痛苦了。
我打游戏是来图一乐的,又不是想提升人生价值,打通了“硬核游戏”就显得自己很高贵似的;要是挑战的过程变成了纯粹找罪受,那就换其它乐得起来的游戏。
我打9-9的时候相当恼火,觉得这关卡设计真是臭不可闻。7C和8C的设计有一种美感,就像正大光明的一对一骑士决斗,双方都能一击毙命,决斗的过程痛并快乐着,胜利后的成就感无可比拟;9-9则像用一万只杂兵淹没你,每一只杂兵都不难,可你必须连续不断地斩杀一万颗头颅,中途被摸到一下就得重头来过,真可谓又臭又长。
非常好平台跳跃游戏,除了既没有平台也没有跳跃
几年之后在Steam上补了许多票,其中就包括蔚蓝,于是又慢慢地把它捡了起来,就从1A开始,从熟悉基础跳跃手感开始。这次并不像高三时那样蒙头爆肝,只是在两款游戏间的空窗期,有事没事拿出来跳两下。
期间还复健了死亡细胞,以红流短刀莽夫的姿态反复打穿了五细胞的所有路线,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
中途看到蔚蓝开发者Matt的一篇访谈,其中有一段话,大致是这样的:“普通人能够连续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长大约是两分钟,一旦超过两分钟,就很难保持下去。我们设计9-9时,将它的时长控制在两分钟出头;每一个小节拆出来都不难,你真正需要做到的,不是实现多么复杂的操作,而是不断突破自己的专注力极限。”
Matt Thorson
几天前打完8C后,我放下正在玩的另一款游戏,全力蔚蓝,终于又一次站在了9-9的起点。
我随着一次次的失败一点点推进,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石破天惊,攻克它时仅仅过去了半个小时,所用时间连7C的一半都不到。
从起跳到撞电箱共计2分06秒,这2分06秒的两端相隔数年;数年中我学会了静下心来做一些事,也在学着专注做好某一件特定的事。我放弃了许多计划,弥补了很多遗憾,也做到了许多过去未曾想过的事。
无论你拼尽全力还是苟延残喘,优雅离席还是仓皇逃窜,光荣凯旋还是一败涂地,山都不会夸赞你嘲讽你伤害你。山只是在那里,改变你的是你自己。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