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花錢買遊戲了,還要花時間玩?

去擁有自己喜歡的遊戲,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前兩天的一篇稿子《遊戲玩家不需要玩遊戲?》似乎引起了不少兄弟們的共鳴,當然,這篇文章並非針對所有的“雲玩家”,也不是說不玩完一款遊戲就不能對遊戲做出評價,具體情況還是要具體分析,相信各位也能有自己的判斷

上期文章:

《遊戲玩家不需要玩遊戲?》

當然,評論中除了對雲玩家的探討之外,一位盒友的評論也是讓我有所感觸。是啊,生活中的各種事情都或多或少影響着我們的心態,漸漸的,不僅是沒時間,更還有自己的心態的問題,導致我們也會成爲“雲玩家”

回想起自己玩遊戲的經歷,也是有很多買之前特別想玩,買後卻因爲沒時間,又或是不想去玩遊戲(並非遊戲不好玩,而是感覺疲倦,懶得去玩),導致遊戲被擱置。

就像我庫中最著名的兩大“案例”——《尼爾:機械紀元》以及《p5r》

在每天刷視頻和帖子的過程中,總會發現很多遊戲打折或者新遊發售的相關信息。但在這種高強度的信息轟炸下,往往會在短暫地思想鬥爭後向各個遊戲大廠低頭,默默地獻上自己的錢包

在高強度遊玩一小段時間後,新買的遊戲就會被我扔到角落,像是被打進冷宮的妃嬪一樣,永世不得翻身。就像我在上面提到的兩款遊戲

在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積壓在Steam庫裏的遊戲大概足夠讓我玩到本世紀中葉。

據我瞭解,有一大批玩家早就陷入了遊戲只買不玩的狀態中。稿主本人起碼還會在遊戲到手之初玩上個三五小時,而病入膏肓的他們根本碰都不會碰新買的遊戲。

到底爲什麼會出現花了錢不玩這種現象呢?相信絕對不是所有人家裏都有礦

一、收集癖

這自然就沒什麼好說的,不過在網上看到有說什麼“松鼠症”,其實我認爲沒有這麼嚴重,如果在買完遊戲之後不會覺得後悔,囤積的遊戲也沒有影響正常生活,那這種行爲就只是正常的收集行爲,追求收集的快感而已。當然了,光盤卡帶堆了一地以至於無處下腳的哥們,快去看醫生,這是病,得治!

二、衝動消費

這一點的道理非常簡單。你說,Steam夏季大促,成百上千款遊戲打折,五折三折兩折到處都是,平時一百多的遊戲現在只要十幾塊,你買不買?反正我這種人是忍不住這種誘惑的,這小便宜不貪不是人!G胖血虧啊!怎麼可以不買啊!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全世界都吹某款遊好,“XXX天下第一”的說法到處都是(咳咳,我也算是受害者之一),甚至傳到了你那些只玩手機遊戲的朋友那裏。這麼火的遊戲你說買不買?

上面的情況都屬於衝動消費,根據我們的生活經驗易知,這樣買回來的東西基本都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買完就是放着喫灰。特別是那些白菜價撿回來的遊戲,放一邊就放一邊了,有啥所謂呢?

三、自我內涵,缺少精力

最後一點呢,應該大多數人的情況了。我們不是不想玩,而是根本沒精力去玩。相比於要死成百上千次才能慢慢變強的魂系列遊戲,更願意選擇去玩一把只需半小時,每補一個小兵都能拿錢變強的LOL,或者是英雄隨便換、不計死亡數的守望先鋒魚塘局。

小時候我們有空閒的假期,沒有太多其他的生活壓力,可以用大段時間來玩遊戲。(因此在我們的記憶裏總有一兩款當時通關了一遍又一遍的遊戲)而現在呢?仔細算一下,我們每週是可以騰出20-30個小時來玩遊戲的,其實時間並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大人的生活裏有太多其他東西分散我們的精力了,除非是真愛,不然玩遊戲真的不如刷手機、看直播來得輕鬆寫意。在這種情況下,誰還會去管新買的遊戲?

原因分析完了,也自閉了:看來是要在這個“買了遊戲不玩,不玩依然要買”的怪圈裏循環一輩子了。畢竟遊戲是不可能不買的,除非我以後都不刷視頻,不接觸遊戲了;玩也是不可能玩的,除非我一夜暴富可以天天宅在家裏。

在某乎上,“陷入了只買遊戲,不怎麼玩的怪圈怎麼辦?”這個問題下有將近400個回答。有一部分人表示自己也在這個死循環裏,很想改掉這個毛病;另一部分人表示自己也在這個所謂的怪圈裏,但他們覺得這樣並沒什麼很不好的。其中某個回答的最後幾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它是這麼說的:

“如果你的經濟條件允許,覺得眼前這款遊戲真的很值得購買,那就不要猶豫。”

對啊,其實只要不影響正常的生活,把集遊看成是集郵就好,沒必要將“遊戲買了不玩”當作洪水猛獸。遊戲買了玩不玩不是重點,自己開心纔是最重要的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