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月球》到《發現天堂》,高瞰帶我們走過的心靈旅程

在我們漫長的遊戲生涯中,也許會忘記了刀槍劍戟的刺激砍殺,也許會忘記了如雲煙過客般的造夢世界,但刻骨銘心的劇情體驗是讓人難以忘懷的,《去月球》就是這樣一個在我們的記憶中留下了難以磨滅印記的好故事。

《for the river》和《to the moon》,是屬於兩個美好心靈的同一樂章

太陽繞着銀河旋轉需要2.2億年,月亮繞着地球旋轉需要27.3天,而River繞着John旋轉,只需要一個嘉年華的夜晚和有月光的夜。

患有阿伯斯格綜合徵的River沒有辦法和其他人正常的交流溝通,在一個屬於其他所有人的嘉年華熱鬧夜晚,郊外獨孤的星空下John帶來River身邊,帶着鴨嘴獸玩偶撕破了River心中的黑暗,並且許下了永世的約定:“如果我們走丟了,就到月球相見吧”。


可造化弄人的是,這個給她帶來光明的騎士卻因爲服用阻擋藥忘卻了這段記憶和他們童年的約定。雖然後來他們還是在命運的安排下走到了一起,這個遺憾卻再也沒有辦法彌補。


月亮是兩人的回憶,是流光,是年華,是美好,是他想方設法卻一直不能記起的自己;

星光是他們的困境,是無助,是悲痛,是創傷,是她只能懷念卻再也不能擁有的曾經——他們有如天空中的星與月,眼望近在咫尺,內心的那一絲裂縫相隔下卻又宛若天涯。

“他不愛她,他只是記得要去愛她”,我們在《巫師3》的《石之心》中品讀過類似的悲劇。但念念不忘,必有迴響。John的內心並沒有像歐菲爾德一樣變成石頭,在River先一步離開人世以後,哪怕失去了相關的記憶,哪怕忘記了爲什麼要去月球,但去月球的執念成爲了埋藏在他內心底最堅定也最決絕的願望。


最終在遊戲中專門從事“臨終關懷”,通過在腦海內讀取記憶幫助彌留之際的客戶滿足臨終心願的西格蒙德公司兩位技術專家Eva和Neil的幫助下,在John的腦海內他和River一起登上了去月球的火箭——儘管現實中的兩人已如莫比烏斯環的兩端再無相交的可能性,但這腦海中的登月火箭成了那個擊穿“嘆息之牆”的心靈交匯點。

最終在絕美的背景音樂中,當兩人攜手看見月球的那一刻,畫面彷彿定格,我已經完全沉浸其中,忘記了這是機器製造的“夢境”。

而就在此刻,我們的耳畔傳來了心跳監事儀的警示音,一切戛然而止,儘管我因爲淚水無法看清通關後的字幕,但盯着屏幕久久不能釋懷,怎樣的故事劇本,才能同時帶給我們的心靈如此大的慰藉與酸楚感?

這就是明星製作人高瞰在《去月球》中帶給我們的感動,這是一個如四月青柚般清澈、心酸又美好的故事。


明星製作人高瞰:來自孤獨的力量

在《去月球》通關後的staff名單中,一羣外國友人的名字中夾雜着一個拼音“Gao Kan”特別的顯眼:這是一個山東東營長大的中國男孩“高瞰”,小學期間,年僅11歲的他隨全家一起移居加拿大。

在如此年幼時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對任何人而言都絕非易事,父母忙於工作沒法給與太多的陪伴,孤苦的高瞰因爲文化上的隔閡與語言溝通上的阻礙更加封閉了自己細膩又敏感的內心,甚至在大學的一個學期內他沒有和同學說過一句話,但如同梵高和莫扎特,這種孤獨與寂寞並沒有吞噬他,反而成爲了他的精神食糧。

他並沒有停下對外部環境和世界的觀察與思考,用細膩的筆觸和天才的構思創作了獨立遊戲神作《去月球》,除了感人至深的故事劇本,多才多藝的高瞰還操刀了遊戲的音樂部分,留下了《to the river》和《everything’s alright》這樣的神級曲目。

無論是口碑還是銷量,《去月球》都獲得了空間的成功,它不僅創下了超百萬銷量的傲人紀錄,還在2011年席捲了衆多獨立遊戲相關獎項,並且獲得了類似於gamespots這樣知名遊戲媒體頒發的最佳敘事獎——要知道那可是《上古卷軸5》、《蝙蝠俠阿甘之城》、《塞爾達天空之劍》等名作“神仙打架”的一年。

而高瞰本人則因爲《去月球》的空前成功登上了CCTV4的專欄節目,來詳細介紹他的心路歷程與身爲遊戲設計師的生活點滴,這對於國內遊戲製作人而言是難得的經歷也是至高的榮譽。


從《去月球》到《發現天堂》,高瞰的快樂與成熟

在完成《去月球》後高瞰並沒有停下創作的腳步,他成立了獨立遊戲工作室Freebird Games,除了將《去月球》進一步的完善,還陸續推出了遊戲《鳥的故事》和《尋找天堂》,這些遊戲在劇情上一脈相承,都是以西格蒙德公司兩位技術專家Eva和Neil作爲“腦航員”的心靈旅程故事,《去月球》作爲官方認定的“第一章”存在,《鳥的故事》作爲插曲,而《尋找天堂》則是“第二章”。

《去月球》中的River和《尋找天堂》中的Faye

古人有詩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對於文化創作者而言,其實複製已有的成功絕非易事,尤其是當前作珠玉在前時,後續的作品往往難與之相媲美,也會給作者越大的壓力。

但如同日本著名搖滾樂隊X-Japan在創作了認爲無法被超越的《forever love》後又寫下了交相輝映的名曲《endless rain》一樣,高瞰的新作品《尋找天堂》並沒有讓《去月球》的粉絲們失望,他和他的團隊再次帶來了一款能與《去月球》相媲美的神作。

而這一次的作品《尋找天堂》甚至青出於藍勝於藍,無論是編劇行文的筆力、遊玩內容的趣味度、遊戲製作的成熟度相對於《去月球》都更加的出色。


走出孤獨症候羣的孤獨患者

一個最顯而易見的變化在於:高瞰開始嘗試在他的遊戲中表達“快樂”,雖然悲劇更容易讓人內心觸動,但遊戲原本就是快樂的載體.

在《尋找天堂》中,西格蒙德公司兩位技術專家Eva和Neil人物形象隨着兩部作品越來越立體和深化,他們開始更爲頻繁的“插科打諢”,遊戲中開始了出現了一些“玩梗”的場景,比如聯動《去月球》的開場的松鼠逃過一劫、熟悉的學校場景:“怪老頭們是不是都在這個小學上學”、還有路人少婦說她的孩子暱稱叫“patato”,學名叫tu(土)dou(豆)等等。

6年過去了,當初的“孤獨患者”高瞰已經不再把孤獨當作唯一的精神食糧。我們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一個更爲成熟的高瞰是如何表達他的藝術美感與生活哲思。


從濃烈的酒到回味的茶

如果說《去月球》是一瓶濃烈的酒,我們隨着醉意去往月球上屬於John和River的夢。那麼《尋找天堂》就是一壺苦後回甘的巖茶,初嘗之下可能感覺略顯平淡,但它的味覺層次豐富苦後回甘,繞舌三日扔留有餘香——現實生活給我們的感受其實便是如此,可能沒有那麼多山盟海誓的衝擊,沒有那麼多生離死別的痛苦,但在這看似平淡的一點一滴中觸及我們內心深處的柔軟之處去撥動心絃是更爲不易的,只有經歷過生活的曲折,才能在這些看似尋常的細節處打動人心。

如同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中所寫到的“無招勝有招”,在經歷了6年生活的磨礪和作爲遊戲製作人從業經驗的積累,如今的高瞰已經愈發穩健而成熟,他開始在《尋找天堂》中開始尋求“天然去雕飾”的自然情感,並沒有在情節上嘗試更爲曲折離奇的故事進展,而是納入了更多關於人生的思考,除了一以貫之的感動也開始嘗試在這款遊戲中像玩家傳達快樂。

最終《尋找天堂》如同《去月球》一般同樣帶給了我們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而這次的故事更加的歷久彌新,讓人難忘。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