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風扇”,曾是DIY愛好者們的最愛之一。憑藉可靠的設計、優異的性能,它們曾經代表着機箱風扇的最高水準。
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級廠商也打着“伺服級用料”的旗號宣傳產品。在真正的工業產品面前,這些消費級風扇究竟是不是“青出於藍”的實力派呢?
在這一系列文章裏,我就將測試這些打着工業旗號的消費級風扇。通過與真正的工業產品進行對比,我們也許能一窺它們的實力。
我將會持續分析和介紹數款知名的消費級風扇,並給出選購指南。內容包括振動測試、噪音聽感、性能特性和拆解指南等,希望這些文章能幫助消費者選購產品。本篇的主角是來自大陸利民Thermalright的高端風扇:TL-B12Extrem。
Thermalright(大陸利民)
TL-B12Extrem-2150
標稱電流:0.16A
最大轉速:2150RPM
在利民B12的宣傳資料中,“伺服級”字樣隨處可見,它的水準到底如何?話不多說,讓我們找來真正的“伺服工業產品”,來一場真刀真槍的對決吧。
NIDEC-SERVO(日電伺服)
GentleTyphoon2150
標稱電流:0.123A
最大轉速:2150RPM
這是一款真正的工業級伺服產品。“溫柔颱風”是日電伺服的得意之作,也是享有盛名的工業風扇之一。
噪音表現
風扇的噪音主要有三種:軸承噪音、電機噪音和風噪。其中,軸承噪音往往集中在低轉速(千轉以下),而在1000轉以上時,風噪開始成爲主要噪音源。在這把風扇上,電機噪音基本都不可感知。
與普通版B12的“S-FDB”液壓軸承不同,B12E使用了雙滾珠軸承,因此可靠性有了質的飛躍。“S-FDB”並不是真正的FDB,但這款雙滾珠軸承卻是貨真價實的美蓓亞產品。
就我所擁有的B12E-2150而言,它的軸噪確實不大。儘管比不上以低軸噪著稱的山洋9S,它的噪音表現也足以和某些批次的“溫柔颱風”相提並論。
由於雙滾珠的特性,人們常常會將它與“高噪音”綁定起來。事實上,軸承噪音僅在低轉速相對明顯,超過千轉以後,通常就已被風噪掩蓋。高轉速下的所謂“軸噪”,可能只是風扇的共振噪音。
就軸承噪音來說,B12Extrem的表現與我所擁有的“溫柔颱風”不相上下。而在風噪表現上,二者更是難捨難分。
光從葉型上就能看出,二者的設計不能說十分相似,只能說幾乎一模一樣。除了扇葉內側的鋸齒在B12上缺席以外,無論是扇葉末端的圓角,還是風扇軸心的尺寸,兩款風扇都如出一轍。
這份相似也體現在了風噪測試上。二者的測試結果幾乎沒有區別,根本是一模一樣!
沒必要區分誰是誰了,因爲都挺好………
如果一定要區分高下的話,雖然標稱最大轉速相同,但TL-B12的實際轉速略低於2150轉,而“溫柔颱風”略高於2150轉。二者約有100RPM的轉速差距,這令“溫柔颱風”GT2150以微小的優勢略勝一籌。
兩把風扇的成績不相上下,還是看看振動測試結果吧。
振動測試
對一把合格的風扇而言,動平衡自然不可或缺。動平衡水準將顯著影響風扇的噪音與壽命。當動平衡較差時,風扇還會有引發共振的風險。
雖然宣稱使用了“三次元動平衡技術”,但B12E的正面動平衡點膠實在是少得有點可憐。可謂是“點到”即止了。
好吧,如果扇葉本身足夠平衡,點膠量少倒也無可厚非。不過雖然有所謂的三軸動平衡,但在我所擁有的B12Extrem上,部分出現了扇葉高低不齊情況,這就令我難以接受了。
相比之下,“溫柔颱風”雖然預留了外部點膠位置,但並沒有膠點。據我所知,超過5000轉的“溫柔颱風”纔會進行外部動平衡點膠,而“僅有”2150轉的它,只在風扇轉子內部進行了平衡。
看來日電伺服對產品的均勻度很有信心,事實是否如此呢?讓我們看看振動實測結果。
在最大轉速下,TL-B12E的振動幅度並不大,處在完全正常的水平。但隨着轉速的下降,在45-55%PWM區間上,TL-B12E出現了奇怪的波動。
此時,風扇開始出現共振,風噪混雜着尖銳的“嗚嗚”聲。這一PWM區間,正好是日常使用較多的中等轉速區域。
這似乎並非是個體差異,在我所擁有的兩把B12E上,均出現了同樣的問題。看來,利民的“三次元動平衡”水準還不到家,得再好好修煉一番。
而在“溫柔颱風”這邊,一切更加糟糕。
不同於早期批次一致優異的動平衡,如今能買到的“溫柔颱風”GT2150,品控已大不如前。在我測試過的7把GT2150中,有5把的動平衡處在2.0以上,其中1把高達4.9,在平放時都發生了嚴重共振。另外2把分別處於1.5附近、1.0附近,爲同等級風扇的正常水平。
即便是振動幅度處於正常水平的GT2150,也可能會產生和B12E較爲相似的振動,只是振動頻率相對更低一些。
並不是每一名消費者都對雙滾珠的微弱軸噪敏感,很大一部分關於GT2150“軸噪”的反饋,都源自這較差的動平衡所引發的共振。
很可能是較差的動平衡水平,導致了GT2150的噪音風評並不優秀。這也成爲了GT2150最大的痛點。
如果說“噪音測試”幾乎是一樣優秀的話,那麼“振動測試”項目就是都很差勁了。兩把風扇的動平衡表現都不到位,與同價位的優秀水準相去甚遠。
性能測試
這兩款擁有伺服血統的強力風扇,此刻將在300W發熱功率的冷排之上一決雌雄。
Furmark設置爲壓力最大的720P,NoAA。測試時長爲10分鐘。在此期間,將一直保持300W的恆定熱量輸出,以儘可能地體現出風扇性能的差距。
衆所周知,散熱領域是“一寸大,一寸強”,尺寸稍微增大,性能便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
利民將TL-B12E略微加厚至25.6mm,尺寸比25mm標準厚度的“溫柔颱風”更大,這多少有些“不講武德”:工業領域必須嚴格遵照標準,而消費級產品可以棄之於不顧。
10分鐘的烤機過後,B12E將核心溫度控制在49.7度,熱點溫度則是66.2度。壓力來到了”溫柔颱風“這邊。
然而,反轉發生了:令人驚歎的是,儘管尺寸處於劣勢,GT2150反而在性能上超越了B12E!“溫柔颱風”的GPU的溫度僅有48.5度,熱點溫度64.8度,以約1.3度的優勢勝出。
幾乎同樣的葉型,尺寸還更大,爲何TL-B12會遜色“溫柔颱風”如此之多?說來話長,要從扇葉與扇框的微小縫隙談起。
“框葉間距”,抑或“尖端間隙”,指的是風扇的扇葉末端與內邊框的距離。如果對風扇性能的認知侷限在扇葉的形狀上,那恐怕不夠全面——框葉間距對性能有着巨大的影響,有時甚至能夠超越扇葉造型本身。
這條小小的縫隙僅以毫米計算,卻會導致如此大的性能差異,關鍵便在於此處泄露的氣流。扇葉泄露的空氣在附近產生渦流,造成“尖端泄露”現象。
渦流所產生的位置正是扇葉末端,而扇葉末端的線速度最大,因而對性能的影響也最大。泄露的氣流越多,產生的渦流也越多。
葉框間距是影響性能的關鍵,大家都意識到了這一點。但要縮小葉框間距並不容易,尤其是在高轉速下,扇葉末端會承受巨大的離心力而發生變形。此時,過小的葉框間距可能導致扇葉同框體劇烈刮擦,即“掃膛”。
此刻,就是需要在材料領域下本的地方了。將兩款風扇擺在一起,材質上的差距一目瞭然。
“溫柔颱風”使用了玻璃纖維複合材料,具備更高的扇葉強度。不僅光澤與普通塑料不同,性能也有着極高水準:扇葉在高轉速下的形變量更小,葉框間隙得以更接近極限。
而利民並沒有公開B12EX的材料情況,但從扇葉紋理來看,似乎就是普通的PBT塑料,並不含玻璃纖維。扇葉強度不足,葉框間隙自然也遜色不少。
雖然標榜使用了“工業伺服級”設計,但用料卻與真正的伺服產品相去甚遠。玻纖復材是工業領域乃至不少消費級風扇所廣泛使用的技術,此刻卻在利民的“Extrem伺服級”產品上缺席。
不使用玻纖複合材料的原因有很多。從加工難度、材料費用、設計能力等皆而有之,甚至還可以是表面紋路不好看、不易於製造RGB風扇………但無論如何,性能就是代價。
在這一項目中,“溫柔颱風”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利民完全沒能做到“青出於藍”,甚至有所退步,這是TL-B12E最大的缺憾。
總結
思來想去,利民B12E實在是一款難以評價的產品。借鑑於“溫柔颱風”,而性能不及;號稱“三次元動平衡”,而扇葉高低不平;宣傳“伺服級用料”,而葉框間隙卻難以滿足高階需求。
也許,“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就是我對它的想法了。“溫柔颱風”是一款誕生於十餘年前的產品,它遠非極致。但模仿者衆,超越者寥寥。成就TL-B12E的,究竟是被“智子封鎖”的技術,還只是因爲時無英雄?
貓頭鷹用A12X25交出了“青出於藍”的答卷,而我們所寄予厚望的“散熱新勢力”們,它們那“勝於藍”的答案,又還要等多久呢?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